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补液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6.04 KB
- 文档页数: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出现显著疲乏无力、极度口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烦躁、呼吸深快且有烂苹果味及意识改变,应警惕酮症酸中毒昏迷的发生。
如果患者出现嗜睡、昏迷、幻觉、定向力障碍、偏盲、偏瘫,应考虑高渗性昏迷。
2.监测并记录血糖、尿酮体、动脉血气及电解质变化,注意有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立即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同时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液体的出入量。
1)补液:最初2h补生理盐水1000~2000mL,一般第一个24h补液总量4000~6000mL,严重失水者可补6000~8000mL。
2)补足胰岛素:治疗开始时将短效胰岛素加入500mL 生理盐水中,以每小时4~6个单位速度输入,当血糖降到13.9mmol/L时,改输5%的葡萄糖加胰岛素,每1~2h测血糖尿酮一次,尿酮消失后停用静脉输入胰岛素,改皮下注射。
3)补钾:治疗开始时,每小时尿量>40mL,就可补钾,第一个24h补钾3~6g,血钾>5.5mmol/L暂停补钾。
4)补碱:补碱从严,不要轻易补碱,酸中毒严重者可适量输入碳酸氢钠。
4.寻找病因,预防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常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须及时防治。
特别是发生休克、低血钾、心律失常、心衰、肺水肿、脑水肿时,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抢救监护、迅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5.吸氧:氧流量2~3L/min,以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
6.昏迷者禁食水,神志清醒后改为糖尿病半流质饮食或普食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7.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预防的健康教育,避免诱发因素。
【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并教会患者胰岛素的注射方法、位置、剂量、尿液检查法等。
2.指导患者如出现神志恍惚、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极度口渴等情况时需要立即就医。
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定期复查。
4.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规律,注意休息,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天天提,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如何补液呢?是不是用低渗液平衡下变成等渗液就行了?错!3 分钟,你就可以在此学会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补液了。
2 招制敌,轻松掌握。
听内分泌君娓娓道来。
第一招:纠正高渗状态1. 口服或鼻胃管大量清水,效果好且安全。
此前提为病人没有其它合并症,可以进食水。
2. 如果病人不能进食水,则需静脉补液。
(1)最初的每小时可以按15-20 mL/kg 给予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是153.8 mOsm/L,较病人的渗透压(179 mOsm/L)低很多,因此在疾病开始阶段,也属于“低渗溶液”,应作为首选。
(2)如果病人的血压已经稳定,但血钠和血浆渗透仍较高的情况下,可短暂应用0.45% 氯化钠溶液。
一旦血钠开始下降,即应改回0.9% 氯化钠溶液。
而血钠较低的患者,则继续补0.9% 氯化钠,4-14 mL/(kg.h)。
(3)补液应先快后慢。
如无心衰,在开始的第1 小时,输液1000-1500 mL。
然后根据血液、尿量、心率及周围循环情况调整输液速度。
在开始的第3-6 小时,输液1000-2000 mL。
第1 个24 小时,总量4000-5000 mL。
如合并心衰或休克等情况,需调整补液速度、种类。
3. 一般不主张用低渗液。
使用低渗液血钠下降太快,容易出现脑血肿、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第二招:纠正高血糖1. 胰岛素初始0.1 u/kg 负荷,然后0.1 u/(kg.h) 持续。
血糖每小时可能会下降 4.2-5.6 mmol/L。
每1-2 小时监测血糖变化。
2. 血糖下降到13.9mmol/L 后,可改用5%葡萄糖(或糖盐水)+胰岛素(2:1-4:1),按胰岛素0.05 u/(kg.h) 速度输入。
本文摘自@sarshiv 在丁香园论坛中的精彩分享。
昏迷病人鼻胃管怎么插?2 招制敌的第一招纠正高渗状态中,安全有效的鼻胃管给清水听上去貌似简单。
但昏迷病人鼻胃管并不是那么好插的。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护理常规糖尿病高渗性昏迷(diaetic hyperosmolar coma)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表现,临床特点表现为血糖高,没有明显的酮症酸中毒,由于高血糖引起血浆高渗性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一) 护理措施(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恢复患者血容量,纠正脱水与高渗状态。
严格掌握补液的速度和量,按先快后慢的原则进行补液。
最初2小时补液量为1000~2000ml,24小时补液量应>5000ml。
(2)留置胃管,并经胃管大量补液,200~300/2小时。
(3)留置尿管以观察每小时尿量,并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4)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对光反射,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详细记录。
(5)准确及时遵医嘱使用胰岛素,并监测血糖的变化。
1~2小时测手指血糖一次,并根据血糖监测的结果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6)准确及时留取各种标本进行血电解质、肝功能、血常规等化验及血气分析。
补钾过程中要监测血钾的变化,防止出现高血钾。
(7)加强各项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部及尿道口护理等。
(8)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脂肪、低糖流质饮食。
昏迷患者给予鼻饲。
(二) 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对光反射,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2)严密观察患者尿量及24小时出入液量。
(3) 及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和血钾,防止因大量补液而没有及时补充电解质而发生意外。
(三) 健康教育 (1) 本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发病后要早期治疗。
(2) 凡有糖尿病的患者,合并多尿、多饮、口渴、脱水、感染者及时到医院就诊。
(3) 糖尿病的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索、利尿剂、甘露醇等药物时应特别注意。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血糖、血钾、血钠、血渗透压的变化。
3、高渗脱水症状:烦渴、唇舌干裂、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尿少、尿闭、血压下降等。
4、神经精神症状:嗜睡、幻觉、定向力障碍、偏盲、偏瘫、昏迷等。
5、诱发因素。
6、24 小时出入量。
二、护理措施
1、补液:补液量和速度视失水程度而定,最初2 小时补液量1000-2000 毫升,24 小时补液量大于 5000 毫升。
2、小剂量胰岛素治疗: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根据血糖的检查结果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3、纠正电解质紊乱:补钾过程中监测血钾的变化,防止出现高血钾。
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
行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5、防止诱因及处理并发症:包括休克、严重感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6、昏迷患者留置胃管、尿管。
7、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皮肤、会阴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定期监测血糖,应激状况每天监测。
2、合理用药,不要随便减量或停用药物。
3、保证充分的水份摄入,特别是发生腹泻、呕吐、严重感染时。
四、注意事项
1、注意补液速度,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
2、监测血糖、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防止低血糖发生。
浅谈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治疗及护理对策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是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常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
该病症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心脏疾病、饮食失调、药物不规律使用等。
一旦发生,病情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
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将从治疗和护理两方面浅谈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对策。
一、治疗对策1. 及时补液昏迷患者因长期高血糖而导致体内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给予液体补充。
首先应快速输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以迅速恢复血容量和改善微循环,血糖控制在250~300mg/dl以下。
2. 谨慎使用胰岛素因为高渗性昏迷是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而导致、血糖升高,因此需要逐渐给予胰岛素,不宜速效胰岛素溶液。
3. 控制感染如有感染,需给予抗生素治疗,消除病原体。
同时还应在遏制感染的过程中及时调整糖尿病治疗计划。
4. 心脏支持如出现心衰等心脏并发症,需给予相关心脏支持治疗。
5. 降低血浆渗透压可通过应用10%葡萄糖液和尿素,控制高渗性昏迷的血浆渗透压,以避免因快速降低血糖而产生脑水肿。
6. 改善脑代谢可使用甘露醇等药物,促进脑组织代谢,降低软组织水肿的发生。
二、护理对策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昏迷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糖及电解质水平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 定时监测血糖对于高渗性昏迷患者,需要每1-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水平,以指导胰岛素的使用。
3. 预防压疮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发生压疮,因此需要定期翻身,以减少身体局部的血液循环不良,避免发生压疮。
4. 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易发生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炎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 减少刺激昏迷患者应避免过度光线或噪音的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6. 定期康复训练昏迷患者脑部受损,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活动度受限,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肌肉活动。
在治疗和护理高渗性昏迷时,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同时也需要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浅谈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治疗及护理对策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过高。
在糖尿病患者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需要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对策。
本文将针对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治疗及护理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治疗1. 及时降低血糖水平在患者出现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情况下,首要的治疗目标是降低血糖水平。
通常采用胰岛素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以加速血糖的降低,缓解患者的症状。
2. 补液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脱水症状,因此需要进行补液治疗。
一般使用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盐水进行快速的补液,以纠正体液流失和维持循环功能。
3. 正确使用电解质随着脱水的病情加重,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往往会失衡,出现低钠、低钾等情况,需要进行适当的电解质补充,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4. 对症治疗在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比如对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进行处理,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护理对策1.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 保持通畅呼吸道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患者常常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因此需要及时疏通呼吸道,保证患者的通畅呼吸。
3. 定期监测血糖和尿糖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和尿糖水平,以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护理营养患者在昏迷状态下常常无法正常进食,需要进行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能量供给和营养均衡。
5. 心理护理昏迷的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恐惧等情绪,需要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进行全面的护理工作,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平时也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控制血糖,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保障自身健康。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治疗方法,治疗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应该吃什么药。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怎么治疗?
*一、西医
应立即在急诊室救治,病情允许入院或ICU病房治疗。
*1、积极补液:
休克者,先给予生理盐水和胶体(血浆等)溶液,尽快纠正休克;无休克或休克已纠正,血浆渗透压350moSm/L,可在严密监护下输注0.45%氯化钠低渗溶液;血浆渗透压降至330 moSm/L 时,再改为等渗液。
2、应用胰岛素:
2-6U/h 静脉滴注,逐渐使血糖下降,防止下降过快导致脑水肿。
血糖降至16.7mmol/L时,改输5%葡萄糖液加胰岛素,其比例按胰岛素:葡萄糖=1u:3-4g.。
*2、维持电解质平衡:
血钾5mmol即开始补钾,使血钾维持于4-5mmol/L。
4、去除诱因治疗,并注意监测生命体症,血、尿糖,电解质,BUN等。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怎么治疗,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护理应急预案与流程1.安置患者于抢救床位,行心电监测及氧气吸入。
2.保护患者安全,烦躁者加强安全防护。
3.补液原则: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进行补液治疗。
高龄、心肾功能不全者根据病情调整输液滴速,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补液首选生理盐水,2 小时内补液 2000~3000ml(静脉或鼻饲),补液速度应先快后慢,24 小时补液量 6000~8000ml,24~48 小时纠正失水。
血糖下降到 16.7mmol/L 改用5%葡萄糖+胰岛素输注。
24~48 小时内血糖不低于 13.9mmol/L。
4.补充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予以胰岛素静脉持续输注,胰岛素剂量为血糖水平的 1/10,血糖下降速度 3.9~6.1mmol/L/H 为宜。
密切监测手指血糖,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胰岛素静脉泵速度。
血糖低于 13.9mmol/l 换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补充胰岛素治疗,或换用 5%葡萄糖 500ml+普通胰岛素 6~8 单位静脉滴注。
5.纠正电解质紊乱:密切监测血糖、电解质、动脉血气等指标,及时纠正低钾血症。
6.昏迷者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吸氧,留置胃管,定时注入温开水。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糖、尿酮、瞳孔、神志、末梢循环变化,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水量。
必要时配合血液透析治疗。
7.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口腔、皮肤、床铺、衣物清洁。
按时翻身,预防压疮。
8.预防并发症:休克、严重感染、吸入性肺炎、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肺水肿等。
9.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附: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护理应急流程安置于抢救室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速补液监测血糖、电解质变化,补充胰岛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必要时行透析治疗留置尿管和胃管,定时胃管补液,记录24h 出入水量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做好护理记录。
老年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内科急症,病死率很高,必须迅速抢救。
其治疗原则如下:1.常规治疗(1)补液:迅速补液,扩充血容量,纠正血浆高渗状态,是治疗本症的关键。
①补液的种类和浓度,目前多主张治疗开始即输等渗液,好处是:大量输入等渗液不会引起溶血反应;有利于恢复血容量和防止因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而继发脑水肿;等渗液对于处于高渗状态的病人来说为相对低渗。
具体用法可按以下的三种情况掌握:A.有低血容量休克者:应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较快地提高血容量,升高血压,改善肾血流,恢复肾脏功能,在血容量恢复、血压回升至正常且稳定,而血浆渗透压仍高时,改用0.45%氯化钠液。
B.血压正常而血钠>150mmol/L者:开始即用低渗液。
当血浆渗透压降至350mmol/L以下,血钠在140~150mmol/L以下时,应改输等渗氯化钠液,若血糖降至13.89~16.67mmol/L(250~300mg/dl)时,改输5%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盐水。
C.休克患者或收缩压持续<10.7kPa(80mmHg)者,开始除补等渗液外,应间断输血浆或全血。
②补液量的估计,可按血浆渗透压计算病人的失水量,计算公式:失水量(L)={病人血浆渗透压(mmol/L)-300/300正常血浆渗透压}×体重(kg)×0.6。
也可按病人发病前体重的10%~12%估算失水量作为补液量,一般为-18L,平均为9L。
③补液速度按先快后慢的原则:第1小时可补充1~1.5L,前4h 补充1.5~3L,以后逐渐减慢速度,一般第1天可补充估计失水量的一半左右。
若补液4~6h后仍无尿者,可给予呋塞米(速尿)40mg,应注意病人的心功能,对老年人有心脏病者必须作中心静脉压监护。
④补液途径:目前使用静脉输注与使用胃管灌注两条途径。
以往单纯静脉输注易引起心衰和脑水肿,长春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窦安翔主任自1996年来采用消化道补液治疗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40例,死亡4例,合并冠心病者无1例心衰,治愈率达89%。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补液方法
……
由于严重失水、高渗状态为本症的特点,故迅速补液、扩容、纠正高渗为处理的关键。
(1)补液性质。
目前多数主张开始输等渗液,优点是大量等渗液不会引起溶血,有利于恢复血容量和防止因血渗透压下降过快导致脑水肿。
具体按以下情况掌握:①对血压较低、血钠小于
150mmol/l者,首先用等渗液以恢复血容量和血压,若血容量恢复血压上升而渗透压仍不下降时再改用低渗液。
②血压正常,血钠大于150mmol/l时,可一开始就用低渗溶液。
③若有休克或
收缩压持续低于10.6kpa(80mmhg)时,除开始补等渗液外,应间断输血浆或全血。
(2)补液剂量。
一般按病人的失水量相当其体重的10%~12%估计。
精确估计病人的失液量比较困难,实际上也不必要。
(3)补液速度。
按先快后慢的原则,一般头2小时输1000~2000ml,头4小时输液量占总失水量的1/3,以后渐减慢,一般第一日可补给估计失水总量的1/2左右。
尤其是老年病人以及有冠心病者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补液,不宜过快过多。
经输液后血糖降至小于或等于13.9mmol/l时,液体可改为5%葡
萄糖液,若此时血钠仍低于正常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
另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时,胰岛素使用及补钾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只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病人所需胰岛素量比酮症酸中毒病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