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破擦音[tʃ][tr][ts][dʒ][dr][dz]
破擦音共有六个:[tʃ, dʒ],[tr,dr],[ts,dz]。破擦音由两个成分组成:开头是爆破音,结尾是摩擦 音。六个破擦音也可以分成清、浊相对应的三对。第一对是[tʃ, dʒ]。在[tʃ, dʒ]中的第一个成分,即爆 破音[t,d]由于受了后面摩擦音[ʃ, ʒ]的影响,发音时舌位靠后,在齿龈较后部分发音。这一点也适用 于第二对破擦音[tr,dr]。这里,[t,d]由于受了后面摩擦音[r]的影响舌位也要靠后,实际发音很像 破擦音[tʃ, dʒ],后面再加上[r],分别念成[tr,dr]。第三对破擦音[ts,dz]中的清辅音[ts]很像汉语 普通话里的 c(雌、雄的“雌”),加上声带振动就能发出浊辅音[dz]。
二、后元音[u:] [u] [ ɔ : ] [ɔ] [a:]
所谓后元音是指发音时要使用舌的后部,也就是说舌后部要向软腭抬起。发后元音时舌尖可以 不抵下齿。除了后元音[ɑ:]要用中常唇外,其它四个音都要用圆唇,发音时嘴要拢圆。个别的音如 [u] [u:]嘴唇还要向前突出。其次,要注意后元音的舌位。五个后元音中[ɑ:]的舌位最低,开口最 大。[ɔ]的舌位比[ɑ:]稍高,开口度比[ɑ:]稍小。[ɔ:]的舌位比[ɔ]又要更高一些,开口度比[ɔ]再小 一些。[u]的舌位比[ɔ:]又要高一些,开口度再小一些。[u:]的舌位最高,开口最小。
二、集中双元音[ iə ][ ε ə] [u ə]
所谓集中双元音是指两个元音中的第二个元音都是中元音[ə]。发音时要注意第一个元音向第二个 元音滑动时的口形和舌位的变化。比如发[iə]时舌位由前元音[i]向中元音[ə]的滑动。口形由半合的 扁唇变为稍高于半开的扁唇。发[εə]时由相当于前元音[ə]的舌位向中元音[ə]滑动,口形由半开的中 常唇变为稍高于半开的扁唇。发[uə]时由后元音[u]向中元音[ə]的滑动,口形由半合的圆唇变为稍 高于半开的扁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