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4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1.气管套管固定要适当,不可过紧或过松,病人应保持镇静,避免剧烈咳嗽或烦躁不安。
2.选择合适的内套管型号,避免过大或过小。
3.支撑呼吸机管道的支架要调节好,避免压迫气管套管。
4.定期检查气管套管是否松动或旋转,及时调整固定带。
5.若出现气管套管脱出或旋转,应立即停止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重新插入气管套管或行气管镜下置管。
三气胸一)发生原因气胸是指胸膜腔内压力为负时,空气进入胸腔,使肺不能充分膨胀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
气胸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气管切开术时误伤肺组织。
2.气管套管插入时误伤肺组织。
3.气管套管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导致胸膜腔内负压下降,空气进入胸腔。
二)临床表现病人出现呼吸急促、胸痛、发绀等症状,肺听诊可闻及减弱或消失的呼吸音。
三)预防及处理1.插入气管套管时要注意避免误伤肺组织。
2.术后定期检查胸部X线,发现气胸要及时处理。
3.对于已经发生气胸的病人,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氧疗、支持治疗等。
1.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应该加强巡视并且在床边备有无影灯和气管切开包。
在气管切开后的2-3天内,瘘管还没有形成,如果出现管脱,再次置管会比较困难。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使用一些物品来再次置管,而如果气管套管旋转窒息,则只需要将病人平卧,将气管套管复位即可恢复气道通畅。
2.气管切开术后,应该抬高床头30-45度,并且头部位置不应该过高或过低。
在给病人翻身时,应该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以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导致窒息。
3.每天都要检查套管是否固定牢靠。
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固定,松紧以能容纳二指为度。
随时依据体位调节呼吸机管道支架,妥善固定呼吸及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的牵拉,防止牵拉过度导致导管脱出。
4.对于不合作或烦躁的病人,应该约束双上肢,并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如果发生气管套管囊滑脱阻塞气道,可能是由于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进行呼吸支持时,气囊固定不紧密,滑脱并移至气管套管内口处,充气后阻塞气道。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通常用于患有气管狭窄、气管喉炎、气管支气管瘘等病症的患者。
虽然气管切开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术后仍然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下面将介绍气管切开术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1.术后呼吸道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依赖气管插管进行呼吸。
因此,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气管内管道是否堵塞,定期吸痰,及时清除痰液,防止堵塞气道。
另外,保持患者气道湿润也是关键,可以通过适当的加湿来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2.预防感染: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气管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的威胁。
因此,术后需要加强感染预防。
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气管套,保持术区干燥和清洁。
手术时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和局部外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3.防止气胸:气管切开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气胸的风险。
为了预防气胸的发生,护理人员应经常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对称,注意听诊是否有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的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患者姿势优化:术后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身体姿势,以防止气道阻塞。
一般来说,患者头部需要保持稍微抬高的位置,促进呼吸道畅通。
另外,定期改变患者的体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5.术后营养支持: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导致饮食不足。
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通过调整饮食方式或者进行营养支持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6.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监测:除了以上提到的常见并发症之外,术后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并发症,比如声音嘶哑、吸气性发作、吞咽困难等。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情况,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以上是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的一些建议。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护士在护理中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预防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建立气道通路,使病人的呼吸得以顺畅。
尽管气管切开术在许多情况下非常有效,但在手术后,患者往往需要经历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这篇文章旨在介绍气管切开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的种类气管切开术虽然可以帮助病人顺畅呼吸,但是这种手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在手术后的头几天内,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普遍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肺炎、气胸和说话困难等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些并发症的特征和预防方法。
感染感染是气管切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这种并发症的特征是手术伤口周围出现明显发热、红肿、渗液等症状。
此外,患者常会发生感染性肺炎或者气室感染,出现胸痛、咳嗽等症状。
预防方法为了避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对手术后的伤口进行周密的清洁和消毒。
患者在手术后也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保持局部伤口清洁和干燥。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出血气管切开术后的另一种常见并发症是出血。
在手术过程中,气管周围的血管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伤口血管破裂而出血。
这种并发症的特征是手术伤口处的渗液明显增多,并伴有喉咙疼痛、咳嗽等症状。
预防方法为了避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医生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准备,包括评估患者的凝血指标、手术时出血的可能性以及手术后的护理措施等。
在手术期间,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手术伤口周围形态变化,随时注意是否有出血的情况。
如果出血较为严重,需要进行紧急处理。
肺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极易发生肺炎并发症。
肺炎是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引起的,症状包括肺部感染、胸痛、发热和咳嗽等。
对于患者来说,肺炎是非常危险的并发症,因为它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预防方法为了预防肺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肺部清洁和通气。
医护人员应经常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口腔护理和气管内窥镜检查等防止呼吸道分泌物积聚。
气管切开护理查房1.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呼吸、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和禁忌症等。
同时,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2.术中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注意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避免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3.术后护理:定期更换气管导管,观察气道分泌物的情况,及时清除。
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注意预防和处理气道感染、气胸、肺炎等并发症。
二)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1.误吸:由于气管切开后气道与口腔咽喉部分隔开,容易发生误吸,导致肺部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2.气胸:气管切开后,气道和肺部的压力平衡被破坏,容易导致气胸。
3.肺炎:气管切开后,气管导管易成为细菌感染的门户,容易导致肺炎。
4.出血:气管切开术后,切口处容易出血,严重时可导致窒息。
5.声带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导管容易损伤声带,导致声音嘶哑等并发症。
改写:护理查房气管切开患者的病例讨论:XXX女士30岁已婚,入院诊断为四脑室、侧脑室等部位多发占位淋巴瘤和梗阻性脑积水。
患者主诉吞咽困难伴声音嘶哑一月余。
经过全面评估和头颅MR检查,患者被诊断为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需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术,以建立人工气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在气管切开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呼吸、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和禁忌症等。
同时,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术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避免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需要定期更换气管导管,观察气道分泌物的情况,及时清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
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包括误吸、气胸、肺炎、出血和声带损伤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气管切开护理(全)护理气管切开术病人的计划需要解决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障碍、焦虑、语言沟通障碍和感染危险等。
清理呼吸道无效的原因可能是痰多、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气管套管放置不当或意识障碍等。
护理措施包括观察呼吸是否平稳,套管是否通畅及痰液的性状,检查有无并发症如颈部、胸部皮下气肿、伤口出血、肺部感染等。
术后应避免使用镇咳、止痛药以免抑制咳嗽而使分泌物不易咳出。
使用负压吸引的方法及时吸痰,两次吸痰间隙给予氧气吸入。
对于痰液粘稠者,遵医嘱给予超起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药,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
对于无效咳痰者,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训练,让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保持张口,用力进行两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22℃左右)和湿度(75%以上),使用湿化器或地面洒水等,气管切开套管口遮盖湿纱布,用以阻挡尘埃及湿化空气。
气体交换障碍的危险可能与严重的肺部感染、痰多或痰稠不能产效排痰、内套管堵塞、外套管脱出、严重的皮下气肿、血肿等原因有关。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呼吸、脉搏、体温的变化,保持气管导管通畅,检查套管系带的松紧是否合适,系带结是否牢固。
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呼吸困难应采取以下措施:疑外套管阻塞,气管内滴入抗生素药物,吸出管内深处痰液、痰痂,必要时换管;疑内套管阻塞,取出内套管,检查是否被痰痂堵住,消毒后再放回;检查气管外套管有无脱出,如脱出立即通知医师,协助重新插管;检查有无皮上气肿而致呼吸困难的发生。
病人取半卧位可坐位,以利呼吸。
若病人有气胸,则协助医师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并保持通畅。
限制头部、颈部过度的伸展,以免套管脱出。
每天给病人拍背2次,以利痰液稀释,便于排出。
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
教会病人正确咳嗽,让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再深呼吸后保持张口,用力进行两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焦虑是气管切开术后常见的问题,护理措施包括介绍医疗团队、环境,并解答病人的疑虑,加强巡视和安慰性语言,以及提供清洗、消毒等相关知识。
一、气管内套管阻塞
(一)、发生缘故
1. 病人有呼吸道炎性病变或伤扣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多且粘稠,吸痰不及时或不完全,内套管未及时清洗等。
2.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假设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阻塞气管内套管。
3. 利用的气管套管质地过于柔软,导管套囊充气过量致压力太高,压迫气管导管,使导管内径变小,产生呼吸道阻塞。
4. 吸痰动作粗鲁或插入不洁内套管。
(二)临床表现
病人均显现呼吸困难和紫绀,吸痰管插入受阻,检查气管内套管均见有痰痂阻塞
(三)预防与处置
1. 关于呼吸道炎性病变或伤口感染的病人,发觉病人咳嗽、气管中有痰鸣音时,及时吸痰;若是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注入生理盐水稀释后再吸引;同时选择有效灵敏的抗生素;内套管按时清洗和消毒。
2. 增强气道湿化气管导管口用两层纱布覆盖;以每分钟的速度滴入湿化液;对痰液粘稠病人还可配用雾化器
3. 按时翻身、叩背,正确吸痰,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观看痰液的量、色、气味和粘稠度。
4. 按时测量气囊内的压力
5.。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气管内套管阻塞(一)发生原因1.病人有呼吸道炎性病变或伤口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吸痰不及时或不彻底,内套管未及时清洗等,导致气管内套管阻塞。
2.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若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阻塞气管内套管。
3.使用的气管套管质地过于柔软,导管套囊充气过多致使压力过高,压迫气管导管,使导管内径变小,产生呼吸道梗阻。
4.吸痰动作粗暴或插入不洁内套管,使气管柱状上皮遭受破坏,导致痂皮形成,若有黏液附于痂皮上,易阻塞气管内套管。
(二)临床表现病人均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气道阻力高,吸痰管插入受阻,检查气管内套管均见有痰痂阻塞。
(三)预防及处理1.对于呼吸道炎性病变或伤口感染的病人,发现病人咳嗽,气管中有痰鸣音时,及时吸痰,每次吸痰应尽量吸尽,避免反复抽吸。
如果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注入生理盐水稀释后再进行吸引。
同时,选择有效敏感的抗生素。
内套管定时清洗,戊二醛侵泡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及时插入,可同时更换切口敷料。
一般可早中夜班各做一次,分泌物较多时,应随时清洗。
2加强气道湿化。
气管导管口用两层纱布覆盖,增加吸入气体湿度,并间断滴入湿化液,每次2—3ml或在气管导管口覆盖一层纱布并固定之,将滴入针头别在纱布上,以每分钟0.2-0.4ml的速度滴入湿化液,其湿化小姑较常规湿化法好。
对机械通气病人应开启电热湿化器,并及时添加湿化液,湿化液选用无菌蒸馏水,湿化温度控制在28-32摄氏度,对痰液黏稠的病人还可以配用雾化器.将装有药液的药杯与呼吸机上的雾化装置和呼吸机管道相连,开启后随呼吸机送气达到稀释痰液,控制气道感染的作用。
3 定时翻身叩背正确吸痰,动作轻柔,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观察痰液的量,颜色,气味和黏稠度,根据痰液性质配制湿化液。
4 定时测量气囊内的压力。
5 若发现痰痂阻塞气管内套管,可行气管镜直接吸引或钳除痰痂,如无效,则更换内套管。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气管内套管阻塞
处理流程:出现气管内套管阻塞→立即吸净内套管分泌物→如果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注入生理盐水稀释后再行吸引→若发现痰痂阻塞气管内套管→报告医生,协助行支气管镜直接吸引或钳除痰痂→若无效,则更换内套管→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交接班。
(二)气管套管脱出或旋转
处理流程:发生脱管或旋转→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若脱管,用厚棉垫或油纱布封住切口,用简易呼吸器扣住口鼻高流量加压给氧→协助医生更换气管套管;若气管套管旋转窒息,只需将患者平卧,将气管套管复位即可恢复气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感染
处理流程:出现感染症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清理分泌物→每日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报告院感科。
(四)气管食管瘘
处理流程:出现气管食管瘘症状→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暂禁食,或使用特殊的双气囊胃管;必要时施行手术缝合)→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五)呼吸道出血
处理流程:出现呼吸道出血症状→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给予止血药;患者烦躁时,给予镇静剂)→保持呼吸道通畅→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气管切开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主讲人:钟孝霞
一、气管切开术护理:
(1)、术后护理
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应用湿化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
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
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
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
⑴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
⑵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
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
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
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
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
(2)、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1.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
一般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12或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用专制的吸痰管,也可将导管前端较厚的盲端剪去,使之成向内凹之月牙形,再将两侧剪两个小孔,以减少头端吸痰时的负压,增加吸痰面积。
如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及痰中带血,要警惕有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生大出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同时进行止血等抢救措施。
2.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一根导管只用一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
3.吸痰前应深呼吸3~5次,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
禁忌将痰管上下提插。
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
如分泌物过多,一次吸不净,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
4.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
5.吸引负压以
6.7kpa(50mmHg)为宜。
6.在吸痰过程中病人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排痰和痰液的吸出。
(3)、拔管的护理
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
堵管时,一般第1天塞住1/3,第2天塞住1/2,第3天全堵塞,如堵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
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
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
二、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
1.脱管:常因固定不牢所致,脱管是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如不能及时处理将迅速发生窒息,停止呼吸。
2.出血:可由气管切开时止血不彻底,或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粗暴等损伤气管壁造成。
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或痰中带血,一旦发生大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压迫止血。
3.皮下气肿:为气管切开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偶可延及胸及头部。
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可用甲紫在气肿边缘画以标记,以利观察进展情况。
4.感染:亦为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
与室内空气消毒情况、吸痰操作的污染及原有病情均有关系。
5.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气管切开后套管选择不合适,或置管时间较长,气囊未定时放气减压等原因均可导致。
6.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气管切开术的晚期并发症。
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