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走进市场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52
作文教案——走进市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市场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观察市场,发现市场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市场景象的能力。
4. 提高学生作文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市场概念和特点的介绍。
2. 市场观察和体验。
3. 市场描绘的写作指导。
4. 作文创作与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市场,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市场景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市场的趣味性,创新作文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市场概念和特点。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市场,发现市场趣味。
3. 写作指导法:指导学生描绘市场景象。
4. 讨论法:作文评价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市场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market 观察:学生分组或独自前往市场,观察市场景象,记录感受。
3. market 描绘写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市场景象。
4. 作文创作:学生根据观察和描绘,创作market 作文。
5. 作文评价与交流:学生互相评价作文,教师进行讲评,总结market 作文的写作技巧。
六、教学拓展:1. 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了解不同类型的市场,如传统市场、现代购物中心、跳蚤市场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中的商品、价格、消费者行为等。
3. 邀请市场从业人员来校分享市场工作经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市场。
七、作文修改与提升:1. 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修改自己的作文。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和创意等方面,进行提升。
3. 学生提交修改后的作文,教师进行点评。
八、课堂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market 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2. 学生分享在市场观察和作文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鼓励学生将market 作文的写作技巧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关于走进市场的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概念和功能,提高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市场、分析市场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市场的看法和体验。
教学重点:1. 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观察市场、分析市场的方法。
3. 作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
2. 作文的思想性和创新性。
教学准备:1. 收集市场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2. 准备市场调查问卷。
3. 准备作文评分的标准。
教学过程:第一章:了解市场的基本概念1.1 教师讲解市场的定义和功能1.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了解市场的不同类型和作用。
1.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二章:观察市场现象2.1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市场,让学生观察市场的各种现象。
2.2 学生填写市场调查问卷,收集市场信息。
2.3 小组讨论:分析市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第三章:分析市场规律3.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3.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3.3 小组交流:分享市场分析的心得和体会。
第四章:体验市场生活4.1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市场交易活动,如买菜、购物等。
4.2 学生记录市场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4.3 作文练习:以“我眼中的市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第五章:作文写作指导5.1 教师讲解作文的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
5.2 学生根据market的观察和体验,进行作文创作。
5.3 作文互评:学生互相评价、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市场、分析市场的能力。
3. 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六章:市场经济的特征与挑战6.1 教师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如自由竞争、资源配置等。
6.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6.3 小组讨论:探讨我国如何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7.1 教师介绍市场经济中的法律规范,如反垄断法、合同法等。
走进市场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概念和功能,知道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市场现象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经济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市场经济的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市场的概念:市场是指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和领域。
2. 市场的功能:商品交换、价格形成、信息传递、促进竞争等。
3. 市场的类型: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4. 市场的作用:满足人们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市场的概念、功能和类型。
2. 教学难点:市场的作用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现实生活中市场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市场。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3. 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参观市场,亲身体验市场的运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的定义。
2. 讲解市场的概念、功能和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分组讨论市场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4. 组织学生参观市场,了解市场的实际运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本次课堂学习和市场参观经验,写一篇关于市场功能和作用的心得体会。
2. 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对市场的认识,了解他们在市场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市场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市场模拟经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市场的运作规律。
2. 邀请市场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市场的实际经验和案例。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十、教学计划: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安排,制定走进市场教案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初三《社会》复习资料初三《社会》学科复习提纲专题1了解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广义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活动。
狭义是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职业改变案例:消失的职业P职业:是指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新陈代谢:一个生物学术语,用来描述社会发展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取代的现象。
1、职业与需求的关系:职业满足需求,需求促进职业发展。
2.职业的新旧不是绝对的。
3、职业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
二、多年的见证案例:童年巷子生活P51、石库门住宅:上个世纪上海地标性建筑。
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结合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因其正门以石料为门框,木料大门如仓库之门般坚固,故整体建筑而得名“石库门”2.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自然环境、人口变化、政治制度、思想理论和价值观、文化交流等。
1、衣、食、住、行等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
2.了解过去的生活有助于了解社会的发展。
三、丰富的生活内容案例:1993和2021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对比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求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成为驱动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
消费类型:一般可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1、决定着人们消费行为的因素是经济条件和需求层次。
2.近年来,上海市民的家庭消费正在向享受和发展型消费转变。
四、多元的生活方式案例:母与子p12生活方式:一般指人们的物质消费、精神生活和休闲生活。
1、制约和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个人的经济收入、文化传统、教育背景、职业、民族习俗、自然环境以及人的价值取向等。
2.社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
3、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提倡勤俭节约,倡导合理、科学的消费。
五、积极拥抱美好世界案例:外面的世界是美好的P141、社会是复杂的,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一、教案名称:走进市场教学设计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市场,学会如何描述市场环境和市场中的人、事、物。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市场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市场,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描述。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市场的热闹景象和人物生动地描绘出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市场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市场的兴趣。
2. 课堂活动一:观察市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参观市场,要求学生注意市场的环境、人物、事物等。
(2)学生观察市场,记录下感兴趣的人、事、物。
3. 课堂活动二:描述市场(1)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和句式描述市场环境、人物、事物。
(2)学生进行描述,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4. 课堂活动三: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走进市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活动四:作文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市场观察的心得。
(2)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市场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市场,用心去感受生活。
六、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市场,发现市场中的细节,提高观察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作文表达。
七、教学过程:1. 课堂活动一:细节观察(1)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市场,要求学生关注市场中的细节。
(2)学生观察市场,记录下感兴趣的细节。
2. 课堂活动二:修辞手法学习(1)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3. 课堂活动三:作文修改(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走进市场”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修改自己的作文。
《走进市场》章节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市场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关注和描写能力。
2. 教学内容:市场的定义和种类。
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观察。
章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市场的概念和作用。
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观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市场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关注和描写能力。
章节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市场的概念和作用。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
写作法:培养学生对市场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手段:图片:展示市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的概念。
视频:播放市场活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
章节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市场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和印象。
2. 讲解:讲解市场的概念和作用。
讲解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观察的重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观察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
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4. 写作: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市场情景进行写作。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写作形式,如日记、故事或描述文。
章节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学生写作成果展示。
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市场的理解程度。
学生观察市场的能力和描写能力。
学生的写作创意和表达能力。
《走进市场》章节六: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培养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提高学生对市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写作兴趣。
2. 教学内容: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观察。
学生写作实践。
学生作品分享与评价。
章节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观察。
学生写作实践。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提高学生对市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章节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
教学案例、案例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详解导读摘要一、教学案例(叙述、引导)(一)教学案例叙述(二)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注释)1、教学案例概要分析2、阅读案例时思考的讨论问题二、案例教学设计(一)案例教学目标设计(二)学情分析:(三)教学重、难点设计:(六)案例课堂教学过程(环节)设计(七)板书设计(八)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九)教学反思(十)布置作业等(十一)课的类型三、案例教学教案撰写1(一)教案格式(二)教案项目(三)教案撰写(四)案例教学的教案四、结语摘要本文以笔者一节完整的案例教学课的课前准备为例,从教学案例精选(表述)、案例教学设计、教案撰写等全过程,试图从微观上解答如何具体精选教学案例、如何进行案例教学设计、如何撰写教案等问题。
以期与同行们交流、分享,促进课前的备课环节,助力大中小学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案撰写;教案一、教学案例(叙述、引导)通常一个经过精选,且完整的教学案例应包括两部分:教学案例表述和案例教学引导(教学注释)。
下面以初三“社会”课专题4走进市场第一节学习消费知识内“谁是聪明的消费者?”教学案例为例,简述教学案例的具体形态、构成。
(一)教学案例叙述王浩是初三(1)班的体育委员,平时酷爱踢足球,他带领的班级足球队在全校小有名气。
最近,学校组织足球联赛,初三(1)班足球队准备在毕业前给大家来一次精彩的亮相,决定购买统一的运动服。
王浩和班长张雷、团支部书记李丽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这项任务。
星期六,他们三人花了半天时间考察了一条商业街,发现这里卖服装的地方真不少,既有出售国内名牌运动服的大商店,也有几家经营国际知名品牌的专卖店,还有一些廉价的服装摊。
由于服装品牌种类很多,价格也不一样,于是,你主张买这种,我赞成买那种,一时拿不定主意。
下面是他们在挑选运动服时的一段对话。
李:这么多运动服,把眼睛都看花了!张:你们球员想要哪一种?王:我是喜欢名牌的,像阿迪达斯、耐克啦,都不错,国产的李宁牌也不错。
社会参与类实践性学习的设计与评价———初中社会学科调查式学习的设计与评价风华初级中学宋英琳初中社会学科的实践性学习主要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属于社会参与类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11月28日,我开课的主题是《一家面包店的选择》,这是社会学科上册专题四《走进市场》单元的一节综合活动课。
这节活动课的目标是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大宁地区一家面包店的经营情况,理解市场调查对于投资决策以及经营活动的重要性。
2、运用本专题的多个知识点,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确定在大宁地区开设一家面包店的店址,并说出理由。
课前有两个任务,一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大宁地区一家面包房的经营情况,完成社会调查实践表;二是假如有20万元的年租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大宁地区模拟投资决策一家面包店,选择一处合适的店址。
学生们分为A、B、C、D、E五个小组分别派代表上台来汇报交流调查信息,并且在白板地图上标出本小组认为合适的店址,陈述选址的理由。
在学生们陈述选址理由的同时,教师将所涉及到的选择要素用纸条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
四组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追问学生你们认为各小组选址的店址合适吗?为什么?如果认为选址不合适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质疑,而选择店址的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选址的理由。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梳理选址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到黑板前来将各要素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选址的思考路径。
然后,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选址的思考路径,修改原来的选址方案,将最后确定的一处店址标注在地图上,并写明具体的理由。
评价是开展社会参与类实践性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既是检核、调整、优化实践性学习效果的工具,又有着其他工具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起到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更全面的发展的作用。
在社会参与类实践性学习中,评价不仅仅停留在对学生学习结果做出优劣判断,还通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文教案走进市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生写出一篇关于市场的作文。
3. 提高学生对市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经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市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市场的分类和功能。
3. 市场经济的原理和特点。
4. 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 写作指导:如何写一篇关于市场的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市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市场的分类和功能,市场经济原理和特点,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的原理和特点,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功能、原理、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市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市场的相关知识。
3. 写作指导法:指导学生如何写一篇关于市场的作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市场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市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的本质。
3. 讲解市场的分类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市场的不同类型及其作用。
4. 讲解市场经济的原理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5. 讲解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并回答有关市场的问题。
7. 写作指导:讲解如何写一篇关于市场的作文,包括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
8.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写作指导,动手写一篇关于市场的作文。
9. 讲评作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市场基本概念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市场分类和功能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对市场经济原理和特点的理解。
4. 评价学生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
5. 评价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包括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
语文百花园八笔下生辉:走进市场教字目标:1,通过语义实践活动走进方巾,感受节同南场的繁荣景象,学习有顺序的观察。
2.学习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发展语言。
教字重点:1学习按力位顺序描写节同商店的气氛,练习有个性化的表达。
2.学习场面描写及对购物者动作、神态的描写。
教学难点:感受节日市场的欢乐、热闹的气氛,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是本次作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1、到商场购物。
观察商场的节目气氛及购物者的神态、动作、语言。
2、谁备。
有关商场繁荣景象的图片及教学用相关文字材料。
教学时闻: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同学们,要过年了,你们高兴吗过节时你和爸爸妈妈、亲朋好友到哪些商场或者超市、批发市场去了学生发言。
一、引导观察感受。
1、教师:过节时,老师也去商场了,还把商场的节日景象拍下了给大家带来了,想看吗一边看,一边想,节日的商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正像大家说的,节日的商场喜气洋洋,就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商场、超市、批发市场。
板书:走进市场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描述下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上课伊始,教师在学生已经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市场,观察市场节日气氛和人们购物情景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音乐手段再现喜气洋洋的节目市场情景,点击学生情感的兴奋点一下子扣住了学生心弦,再现储存在脑海中的生活画像。
以此打开学生思路。
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伴随着画面的交替交换和优美的乐益,节日商场的景象很自然展示在学生眼前,为更好地描述节目市场的所见、所闻打打了基础。
)三、我们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得从哪些方面进行呢根据学生情况,引导。
四、小结:我们按照节同气氛、他人购物、自己购物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板书:节日气氛他人购物自己购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弄清写什么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指导对节日气氛的描写。
1、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商场。
第十二课“走进市场”(第2课时)一引言(问题设疑引入)教师展示阅读材料,学生阅读,思考问题教师总结:这则材料说明了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明确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自学目标:1.什么是公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2、什么是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的政策?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及作用5.邓小平“三个有利于”评价标准。
互学目标:1.国有经济的地位优势、作用(意义)各是什么?2、.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分别是什么?3.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哪些意义(作用)?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符合学生理解力的材料和组织丰富的活动,体验、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认识和发现市场经济的规律,培养市场经济意识。
三引导自主学习1.请你认真阅读课本P114-116 页的内容,回答展示下列问题:【预习自测组内展示识记】: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包括经济和经济,以及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为主体,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我国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的,符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的标准,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
3)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个体、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鼓励、和引导;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合优势,相互,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不是的。
师点拨:在经济界,根据生产资料的归属,划分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国有经济了。
即使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然具有无可代替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文教案《走进市场》教案教学设计作文指导宁夏吴忠金积镇塔湾小学陈金凌走进市场题材记叙文指导重点:1、学生走出校门、家门,学会仔细观察生活、细心体验感受生活,为习作准备素材。
2、选择市场场景进行习作,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题目自拟。
具体指导过程:一、作文的目的要求:1、学生走出校门、家门,学会仔细观察生活、细心体验感受生活,为习作准备素材。
2、选择市场场景进行习作,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题目自拟。
二、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表达的愿望:教师导入,共鸣激情:上个周末,老师要求同学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洁的童心去观察、感受生活,去观察市场、商店、商场等场面。
大家完成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找找写作的素材,来比较探讨!三、用好“下水文”:《换季大甩卖》《农贸市场》范文:换季大甩卖我走过裕民街时,听到里面传来震耳欲聋的吆喝声:“快来看哪,全场衣服三五折!”“品牌服装半价销售!”一家店门口挂着一个大牌子:红色的纸上,“全场衣服十九元起售”八个黑字格外醒目。
咦,平时小气的商家今天竟然也在大放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要趁此机会好好选一件。
于是,我一个箭步冲了进去,在人群里挤,在衣服堆里淘,寻找着适合自己的款式。
“哎,这件T恤不错,打羽毛球正好能穿。
”“这套男装也蛮好的,给爸爸?不行,太老了,给外公!”“咦,李宁鞋也打对折,我要我要!嘿,那儿还有耐克呢……”这个下午我人山里进,人海里出,把服装店逛了个遍。
傍晚,我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满意地回家了。
范文2:热闹的西市场当太阳还没有升出水面时,西市场上已经是热闹非凡了。
一走进市场,你就可以听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入耳。
鸡鸭的鸣叫声,顾客与卖主的讨价还价声……绘成了一曲悦耳动听的交响曲。
市场的货物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有蔬菜、水果、鸡鸭鱼肉、熟食……市场的人可真多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人们摩肩接踵,连走过道也要侧着身子。
你看那位大嫂,她正在买鸡呢!“喂,师傅,你这鸡多少钱一斤啊?”“哦,很便宜的,8元钱一斤!”“你这鸡好吗?哪儿产的?”“这鸡绝对好,是俺们家自养的,城里是买不到的,我从乡下挑来,就是为了给你们里人尝尝鲜!你看一大早已经卖了3只了!”“那……那给我来一只吧!”“好嘞!”摊主高兴极了,只见他熟练的抓起一只鸡,用麻绳捆住它的脚,倒挂在秤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