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七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2015021 学分-学时-实验 5.5-64-48)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所面临基本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应学科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
二、课程实验要求本课程包含11项实验,具体目的及要求详见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讨论课及实验报告中对问题进行分析能力的培养。
2.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3.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报告及实验讨论,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4.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建议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1.总评成绩=实验课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实验课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2.实验课成绩低于60分者(按100分计),不得参加理论课考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金泰廙主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8月参考书1.杰夫·泰勒, 凯丽·伊斯特,罗伊·亨格尼著.职业安全与健康/(澳).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 周志俊主编.化学毒物危害与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 陈卫红,邢景才,史廷明等编著.粉尘的危害与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组织编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案例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王簃兰,刚葆琪主编.现代劳动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何凤生主编.中华职业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七、课程内容(理论课)的教学要求1.概论:(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概念、首要任务。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和参考答案/题库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综合习题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任务及研究内容2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特点3职业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4职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5职业工效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6生产性毒物存在状态、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卫生学意义7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及排出8各种职业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抢救治疗措施9职业中毒的预防10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11生产性粉尘的致病作用及防尘措施12尘肺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13噪声的物理特性、存在状态及对机体的影响14振动的物理参数、分类及对机体的影响15振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6高温作业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17中暑的类型、临床表现及防治18射频辐射对机体的影响19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临床表现及防护20职业肿瘤的特点及识别;化学致癌机理是什么?21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及危险度评定方法22生产环境监测的内容及方法23作业场所卫生安全评价内容及方法24经常性劳动卫生学监督的内容25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制定依据?26生产环境监测的作用27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几方面28劳动卫生学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练习题(题库)一、名词解释1、生产性粉尘2、尘肺3、粉尘的分散度4、空气动力学直径5、可吸入性粉尘6、可呼吸性粉尘7、矽肺8、混合性尘肺9、硅酸盐肺10、粉尘沉着症11、矽尘作业12、速发型矽肺13、晚发型矽肺14、尘细胞15、矽性蛋白沉积16、圆形小阴影17、石棉小体18、正辐射19、负辐射20、高温作业21、高温车间22、干热作业23、湿热作业24、夏季露天作业25、热适应26、热射病27、热痉挛28、热衰竭29、中暑30、生产性噪声31、稳态噪声32、脉冲噪声33、等响曲线34、响度级35、声级36、暂时性听阈位移37、听觉适应38、听觉疲劳39、生理性听觉疲劳40、永久性听阈位移41、噪声性耳聋42、爆震性耳聋43、振动频谱44、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45、运动病46、局部振动病47、振动性白指48、电离辐射49、非电离辐射50、射频辐射51、电光性眼炎52、职业性肿瘤53、职业性致癌因素54、确认致癌物55、可疑致癌物56、潜在致癌物57、接触评定58、生物监测59、健康监护60、职业流行病学6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62、最高容许浓度63、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64、短时间接触阈限值65、上限值6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7、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68、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69、生产性有害因素70、职业性病损71、职业病72、工作有关疾病73、氧需74、氧债75、氧上限76、静力作业77、动力作业78、紧张因素79、紧张80、锻炼81、练习82、毒物83、中毒84、烟85、粉尘86、生物转化87、蓄积88、物质蓄积89、功能蓄积90、急性中毒91、慢性中毒92、亚急性中毒93、吸收状态94、化学性肺水肿95、单纯窒息性气体96、化学窒息性气体97、农药98、中等强度作业99、大强度作业100、极大强度作业二、填空1、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为主的疾病。
诊断学重点内容绪论1、病症概念:患者主瞧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2、体格检查:大夫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1)病症诊断,包括咨询诊和常见病症;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6)病历与诊断方法第一篇常见病症1、体征:医师客瞧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2、发热1)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5)发热的缘故: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汲取;抗原-抗体反响;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缘故不明发热3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能够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4胸痛的病因及咨询诊要点:胸痛缘故: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等4)其他缘故,如食管疾病,纵膈疾病等6,急腹症:外科范围的急性腹痛,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处理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如延误诊断或诊治不当,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危害.7、急性腹痛的常见缘故:①腹部疾病,如腹膜炎;腹腔脏器炎症;空腔脏器扭转或扩张;脏器扭转或破裂;腹腔或脏器包膜牵张;化学刺激;肿瘤压迫和浸润;②腹腔疾病的牵涉痛,如肺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③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时毒素刺激腹腔浆膜引起的腹痛或铅中毒引起的肠绞痛;④其他缘故,如过敏性紫癜时的肠管浆膜下出血.10,咯血定义: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紫癜是指皮下出血直径约3~5mm)13,、呼吸困难定义:指患者主瞧上感到空气缺乏,呼吸吃力;客瞧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的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15、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呼吸困难活动出现或加重,体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坐位减轻.表现为: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②端坐呼吸:平卧时加重,端坐时减轻,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16、中心与四面性紫绀不同①中心性发绀:心肺疾病致SaO2落低引起.全身性的,除四肢与脸蛋外,亦见于黏膜〔包括舌及口腔黏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热和。
一、名词解释1.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3.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
4.空气动力学直径是指粉尘粒子a,不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与一种比重为1的球形粒子b的沉降速度相同时,则b的直径即可算作为a的AED。
5.可吸入性粉尘直径小于15μm的尘粒。
6.可呼吸性粉尘5μm以下的粒子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7.矽肺在生产过程中因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达一定量后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8.混合性尘肺由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硅酸盐肺由长期吸入含结合二氧化硅(石棉、滑石、云母)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0.粉尘沉着症有些生产性粉尘(锡、钡、铁)吸入人体后,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肺纤维化改变,对健康无明显影响或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或X线胸片阴影消退。
11.矽尘作业通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12.速发型矽肺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13.晚发型矽肺接触较高浓度粉尘,但时间不长即脱离矽尘作业,此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然而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14.尘细胞石英尘被吸入肺泡后,引起肺泡巨噬细胞聚集,吞噬尘粒成为尘细胞。
15.矽性蛋白沉积: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称为矽性蛋白,随后可伴有纤维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
16.圆形小阴影是矽肺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X线表现形态,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直径小于10mm,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其致密度越高,分为三种类型:p(<2.5mm)、q(1.5-3.0mm)、r(3.0-10mm)。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试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改进生产设备与工具的设计与操作方法A、人类工效学B、劳动心理学C、组织管理D、物质奖励E、劳动生理学正确答案:A2.某纺织女工,30岁,接触棉尘6年,近几个月,每逢厂休息日后第一天上班日的下班前有胸部紧束感、气急、咳嗽、发热症状,该工人所患疾病可能是()A、变态反应性肺泡炎B、棉尘病C、支气管炎D、肺结核E、感冒正确答案:B3.粉尘的分散度是指。
A、粉尘的分布距离B、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C、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D、粉尘的飘浮能力E、粉尘的沉降能力正确答案:C4.可吸入性粉尘的粒径为A、粒径<1μmB、粒径<5μmC、粒径<2μmD、粒径<0.4μmE、粒径<15μm正确答案:E5.职业肿瘤的发病特点,不包括A、同一致癌物可引起不同部位肿瘤B、潜伏期长,但发病年龄早C、有一定好发部位D、接触明确的致癌因素E、潜伏期长、发病年龄以50~60岁多见正确答案:E6.劳动过程是指。
A、生产工艺过程中劳动者的班组、工作时间、操作体位和方式,体力和脑力劳动比例等B、劳动生产场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产工艺所需人为环境及污染物等C、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环境和劳动组织、操作体位和方式等D、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各种污染因素和不良环境条件等E、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生产条件、使用原料和产品等正确答案:A7.某女工长期月经异常,在分配工作时,应避免从事接触下列何种物质的作业A、二氧化碳B、硫化氢C、硫酸D、苯系化合物E、二氧化硫正确答案:D8.肺水肿防治原则应是。
A、防止毒物继续侵入B、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限制补液量,脱水、利尿C、维持呼吸道通畅D、兴奋呼吸中枢、支气管解痉、对症治疗等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9.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与以下因素有关。
A、粉尘粒子的直径B、粉尘粒子的比重C、粉尘粒子的形状D、粉尘粒子的荷电性E、以上全部正确答案:E10.下列何者不是尘肺。
《卫生学(第7版)》教材知识点汇总绪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概念: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基础医学现代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环境与疾病的关系:“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土薄水浅,其恶易觏"。
职业与健康的关系:人类自开始生产劳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而且职业病伤的发生常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预防疾病不仅是预防医学的目标,也是临床医学的目标,将预防策略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为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病前预防。
2、第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第三章食物与健康●营养素和能量●合理营养●特殊人群营养●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第一节营养素和能量【提纲】一、营养素二、蛋白质三、脂类四、碳水化合物五、能量六、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七、维生素一、营养素(nutrients):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素有几十种,共分为六大类:①蛋白质②脂类③碳水化合物④无机盐和微量元素⑤维生素⑥水.其中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可以产生热量,为产热营养素,另外三类不可产生热量为非产热营养素。
营养素的功能:(主要为三个方面)1、参与机体组织、细胞的构成,满足机体生长、发育及修复,这是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2、提供能量,满足机体基础代谢、活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能量,为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主要功能。
3、维持和调节正常的生理功能,为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生理功能.为满足营养素这三个生理功能,要求每一种营养素都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摄入,因每一种营养素都不可满足营养素的这三个生理功能,所以各种食物应相互搭配食用,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一)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指保持人体健康,达到应有发育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必需量。
职业医学与职业卫生学考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静态作业的特征A、能量消耗水平不高B、维持的时间较长C、易引起肌肉关节损伤D、效率低下E、易疲劳正确答案:B2、铅中毒时应首先选用A、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B、美蓝C、依地酸二钠钙D、阿托品E、二巯基丙磺酸钠正确答案:C3、参与劳动的是一组或多组小肌群,其量少于全身肌肉总量的1/7,肌肉收缩频率高于15次/分钟,这种作业称为A、静力作业B、反复性作业C、间断性收缩D、动力作业E、持续性收缩正确答案:B4、农民肺属于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引起农民肺的粉尘是A、飞扬的人畜粪肥粉尘B、田间飞扬的粉尘C、棉、麻等植物性粉尘D、霉变枯草粉尘E、粮谷粉尘正确答案:D5、治疗中暑,化学降温方法应用的药物是A、氯丙嗪B、洛贝林C、非那根D、克拉明E、地西泮正确答案:A6、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A、消除不良因素,保护工人健康B、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C、改善劳动条件D、提高劳动生产率E、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正确答案:E7、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A、居室煤气泄漏B、吸毒成瘾C、毒物的蓄积作用D、毒物的作用时间E、毒物的剂量正确答案:E8、防止噪声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A、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B、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C、厂区厂房的合理规划D、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E、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正确答案:E9、几种毒物同时作用,其毒物毒性等于各毒物分别作用的毒性总和,叫A、相乘作用B、独立作用C、相加作用D、拮抗作用E、联合作用正确答案:C10、下列哪种农药口服中毒时不能用NaHCO3溶液洗胃A、乐果B、马拉硫磷C、内吸磷D、敌百虫E、对硫磷正确答案:D11、急性放射病是指A、一月内多次受到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改变B、短期内多次受到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改变C、短期内一次受到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改变D、短期内一次或多次受到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改变E、一周内多次受到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改变正确答案:D12、石棉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肺癌B、直肠癌C、肺癌、间皮瘤D、白血病E、间皮瘤正确答案:C13、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作用特点是A、对肺脏产生刺激作用,引起肺水肿B、对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C、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D、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胸闷等E、对皮肤的损伤作用正确答案:C14、下列哪种电磁辐射对皮肤无明显改变A、激光B、紫外线C、红外线D、微波E、X射线正确答案:D15、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采用A、A声级B、C声级C、总声级D、B声级E、D声级正确答案:A16、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A、劳动卫生调查资料和健康检查资料B、健康检查资料和生物监测资料C、健康检查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D、健康检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E、生产环境资料和健康检查资料正确答案:E17、汞毒作用的基础是A、与金属硫蛋白结合B、与血红蛋白结合C、与红细胞结合D、Hg-SH反应E、与核酸结合正确答案:D18、劳动条件的组成中不包括A、健康监护B、操作体位和方式C、劳动组织D、生产工艺过程E、生产环境正确答案:A19、对动力单元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动力单元可以完成复杂动作B、动力单元由肌肉、骨骼、神经等组成C、两个以上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起称为动力链D、胃、肠蠕动也属于动力单元运动E、一般来说,组织劳动生产时,要尽可能多地动用动力单元正确答案:C20、在石棉厂工作35年的52 岁男性病人,10 年前患者出现咳嗽,活动时呼吸困难加剧,常伴局部胸痛。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七版)第一章概论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发展史及内容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概念及发展史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内容第二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医学基础和研究方法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医学基础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职业与健康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二、职业与健康三、我国职业性有害因素和健康损害的特点四、职业损害的三级预防第四节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布广、种类多,职业危害转嫁严重二、“进城务工人员”和一些特殊人群职业卫生问题严重三、职业紧张和心理障碍发生频率上升四、职业伤害与职业卫生突发事件频发五、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融合六、新理论和新技术在职业卫生中的应用第二章职业生理、职业心理与职业工效学第一节职业生理学一、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二、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三、劳动负荷的评价四、作业能力第二节职业心理学一、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二、职业紧张三、心身疾病四、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第三节职业工效学一、时间动作分析二、工作过程的生物力学三、人体测量及应用四、机器和工作环境五、工效学相关疾患第三章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第一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一、概述二、金属与类金属三、刺激性气体四、窒息性气体五、有机溶剂六、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七、高分子化台物八、农药第二节生产性粉尘与尘肺一、概述二、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与矽肺三、煤矿粉尘与煤工尘肺四、硅酸盐尘与硅酸盐尘肺五、其他粉尘与尘肺六、有机粉尘及其所致肺部疾患第三节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一、物理性有害因素概述二、不良气象条件三、噪声四、振动五、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第四节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一、概述二、炭疽三、布鲁司杆菌病四、职业性森林脑炎第五节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其他职业病一、概述二、职业性皮肤病三、职业性肿瘤四、职业性五官疾病第六节职业伤害一、概述二、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危险因素三、职业伤害的调查与评估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一、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原理二、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三、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内容第二节职业环境监测一、概述二、监测对象的确定三、空气样品采集四、采样方式五、监测策略第三节生物监测一、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二、生物监测的特点三、生物监测策略四、生物接触限值五、生物监测结果的解释及局限性第四节职业卫生调查一、职业卫生调查形式二、职业卫生调查步骤三、职业卫生调查示例第五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三、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四、有害作业分级评价五、职业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与危险度评价第五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第一节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管理一、职业病防治法二、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与规章三、职业卫生标准四、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第二节职业卫生工程技术一、工业通风二、工业除尘三、空气调节与净化四、工业噪声与振动控制五、采光与照明第三节个人防护用品一、防护头盔,眼镜,面罩,防护服和防护鞋二、呼吸防护器三、防噪声用具四、皮肤防护用品五、复合防护用品第四节职业卫生保健一、职业生命质量二、职业卫生服务三、作业场所健康促进第五节职业健康监护一、医学监护二、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第六节职业安全管理一、概述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事故预防对策三、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第六章主要行业的职业卫生第一节概述一、传统行业二、新兴产业第二节矿山及冶炼行业的职业卫生一、矿山开采行业职业卫生二、黑色金属冶炼行业职业卫生三、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职业卫生第三节建筑行业职业卫生一、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职业卫生二、建筑安装业职业卫生三、建筑装饰业职业卫生第四节机器制造行业职业卫生一、铸造行业的职业卫生二、锻压行业的职业卫生三、热处理行业的职业卫生四、机械加工和机器装配行业的职业卫生第五节化学化工行业职业卫生一、化学原料制造业职业卫生二、化学制品制造业职业卫生三、化学医药制造业职业卫生四、其他化学产品制造业职业卫生第六节新兴产业职业卫生一、航天航空行业职业卫生二、信息产业的职业卫生三、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主要参考文献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职业肿瘤发病的潜伏期,正确的描述是A、一般4~6年B、一般6~12年C、一般12~25年D、一般25~40年E、一般40年以上正确答案:C2、可吸入性纤维粉尘是指A、直径>31μm,长度<5μmB、直径<3μm,长度≥5μmC、直径<3μm,长度≥91μmD、直径<3μm,长度<5μmE、直径>3μm,长度≥5μm正确答案:B3、与振动病发病率高低有密切关系的振动参数是()A、接触振动的时间B、频率C、操作方式D、工作体位E、工作环境的气温正确答案:B4、劳动时人体所需的氧量取决于。
A、作业类型(动、静)B、劳动强度C、习服程度D、劳动时间E、动力定型程度正确答案:B5、下列不是目前我国公布的劳动卫生标准是。
A、煤矿百万吨工伤死亡人数B、卫生管理标准C、测定方法标准D、粉尘、毒物最高容许浓度E、物理性有害因素卫生标准正确答案:A6、预防疲劳提高作业能力的措施主要包括。
A、锻炼与练习B、改善劳动制度C、改善劳动组织D、心理学措施E、以上所有措施正确答案:E7、我国煤工尘肺是指。
A、煤矿工人患的矽肺B、煤矿工人患的矽肺+煤肺+煤矽肺C、煤矽肺D、煤肺+煤矽肺E、煤肺正确答案:D8、诊断中度苯胺中毒时高铁Hb的含量应是。
A、40%~50%B、30%~50%C、10%~30%D、20%~30%E、高于50%正确答案:B9、农场养牛工,男性,35岁。
冬季某日翻倒未充分晒干而有霉变的干草,夜晚咳嗽、胸闷、气急、四肢酸痛、畏寒而就诊。
查:体温37.2℃,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听诊闻及两肺少许水泡音。
X线胸片显示两肺点状阴影。
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A、尘肺B、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C、职业性哮喘D、尘源性支气管炎E、棉尘症正确答案:B10、劳动卫生学的首要任务是A、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B、提高生产工艺水平C、提高劳动生产率D、积极防治职业病E、识别、评价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正确答案:E11、Caplan综合征是。
第一章概论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1)是现代医学科学中研究职业环境与职业从事者之间关系的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其目的是使职业从事者在其所从事的生产或工作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和健康保障,并为不断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提供科学保证;(3)其主要内容和任务是以职业人群和职业环境为主要对象,旨在阐明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影响职业从事者健康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论述如何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和研究不良职业环境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从事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健康损害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提出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因素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职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职业从事者的身心健康。
2.职业卫生学(occupational health)(劳动卫生学)是以职业人群的作业环境为主要对象,研究职业场所工作环境或条件对职业从事者健康状况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质和量两方面阐明职业场所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与职业从事者健康水平的关系,为保护职业从事者健康、提高作业能力、改善工作条件所应采取的措施及卫生要求提供科学依据。
3.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ine)(职业病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学科,是以职业从事者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通过临床检查和诊断的方法,联系职业暴露的环境和条件的调查,综合研究职业从事者健康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损害的程度及其与职业性有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发生的职业病与职业相关疾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4.职业流行病学(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中的实际应用,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目的是研究职业性病伤的发生频率、分布及其与职业性有害因素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因果关系或可能的关联;提供未知职业危害的早期预警征象;测试有害因素接触的人体效应和干预措施的评价。
第一章绪论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研究对象,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al):以个体为主要对象,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健康潜在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职业卫生学occupational health: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任务使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和研究不良劳动条件,为保护职业从事者健康,提高作业能力,改善劳动条件所采取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有害因素的分类:⑴环境因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⑵社会经济因素:⑶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⑷职业卫生服务的质量:健康工人效应(healthy worker effect):由于职业人群多处于青壮年阶段,有些还经过就业体检加以筛选,故较一般人群健康,至少在开始工作时是健康的,总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低于总体人群。
我国目前职业病危害的特点:①接触人数多,患病数量大;②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③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④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⑤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1.职业病广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
法定定义: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职业从事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工作有关疾病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人群中。
3.工伤:工作中意外事故引起的伤害,主要指在工作时间或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由意外事故造成职业从事者的健康伤害发生职业病的条件:①有害因素的性质;②作用于人体的量,即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③人体的健康状况。
第一章 绪论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中研究职业环境与职业从事者健康之间关系的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是职业从事者在起所从事的生产或生产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和健康保障,并为不断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任务:识别、评价、预防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从事者健康的影响。
●职业卫生: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
(关注群体,着眼预防)(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科学)●职业医学:研究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的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
(关注个体,着眼临床)2、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统称。
●生产劳动条件:生产工艺过程、工作过程(劳动组织)、工作(生产)环境。
(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②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噪声和振动、辐射等;③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②劳动中精神过度紧张;③劳动强度过大;④劳动安排不当;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⑤不良的体位;⑥不合理工具设备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①自然环境:夏季的太阳辐射、冬季的寒冷、高山高原环境等;②工作场所设计不合理:厂房低矮、狭窄、布局不合理;③缺乏必要卫生技术设施:通风换气、照明、防尘、防毒、防噪、防振设备;④缺乏或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职业特征。
● 职业人群发病后依然可以诊断为“职业病”,鉴于国家标准的局限性是保护大多数人群等等。
3、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
●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③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④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案整理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劳动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2.掌握职业危害因素概念、分类及其致病条件;3.掌握职业病概念及其发病特点;4.了解常见的有关工作疾病及其特点,劳动卫生的工作内容,我国劳动卫生学取得的成就与发展趋势。
[学时分配] 2 h[学习要点]一、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概念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也可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
(二)研究对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应包括个体、人群及其所处环境。
个体是群体的基础,对职业人群中个体健康状况和异常发病现象的观察,常能获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该人群潜在危害的证据。
同时,充分了解人群所处环境状况,才能判断疾病与环境间的联系。
所以,对个体、群体和环境的研究,三者缺一不可。
(三)任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任务:首先,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其次,是对职业性病损的受罹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促使其尽早康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步认识到,除传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个人生活方式等,也可影响劳动者的健康及其职业生活质量。
因此,广义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还应考虑职业性因素与非职业性因素的联合作用,从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不同劳动条件存在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它们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可导致职业性病损。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对职业人群健康有损害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七版)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发展史及内容
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内容
第二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医学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医学基础
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职业与健康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二、职业与健康
三、我国职业性有害因素和健康损害的特点
四、职业损害的三级预防
第四节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布广、种类多,职业危害转嫁严重
二、“进城务工人员”和一些特殊人群职业卫生问题严重
三、职业紧张和心理障碍发生频率上升
四、职业伤害与职业卫生突发事件频发
五、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融合
六、新理论和新技术在职业卫生中的应用
第二章职业生理、职业心理与职业工效学
第一节职业生理学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二、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三、劳动负荷的评价
四、作业能力
第二节职业心理学
一、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
二、职业紧张
三、心身疾病
四、职业心理健康促进
第三节职业工效学
一、时间动作分析
二、工作过程的生物力学
三、人体测量及应用
四、机器和工作环境
五、工效学相关疾患
第三章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
第一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一、概述
二、金属与类金属
三、刺激性气体
四、窒息性气体
五、有机溶剂
六、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七、高分子化台物
八、农药
第二节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一、概述
二、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与矽肺
三、煤矿粉尘与煤工尘肺
四、硅酸盐尘与硅酸盐尘肺
五、其他粉尘与尘肺
六、有机粉尘及其所致肺部疾患
第三节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一、物理性有害因素概述
二、不良气象条件
三、噪声
四、振动
五、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第四节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一、概述
二、炭疽
三、布鲁司杆菌病
四、职业性森林脑炎
第五节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其他职业病
一、概述
二、职业性皮肤病
三、职业性肿瘤
四、职业性五官疾病
第六节职业伤害
一、概述
二、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危险因素
三、职业伤害的调查与评估
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原理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
三、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内容
第二节职业环境监测
一、概述
二、监测对象的确定
三、空气样品采集
四、采样方式
五、监测策略
第三节生物监测
一、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
二、生物监测的特点
三、生物监测策略
四、生物接触限值
五、生物监测结果的解释及局限性
第四节职业卫生调查
一、职业卫生调查形式
二、职业卫生调查步骤
三、职业卫生调查示例
第五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三、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四、有害作业分级评价
五、职业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与危险度评价
第五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管理
一、职业病防治法
二、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与规章
三、职业卫生标准
四、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
第二节职业卫生工程技术
一、工业通风
二、工业除尘
三、空气调节与净化
四、工业噪声与振动控制
五、采光与照明
第三节个人防护用品
一、防护头盔,眼镜,面罩,防护服和防护鞋
二、呼吸防护器
三、防噪声用具
四、皮肤防护用品
五、复合防护用品
第四节职业卫生保健
一、职业生命质量
二、职业卫生服务
三、作业场所健康促进
第五节职业健康监护
一、医学监护
二、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
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第六节职业安全管理
一、概述
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事故预防对策
三、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第六章主要行业的职业卫生
第一节概述
一、传统行业
二、新兴产业
第二节矿山及冶炼行业的职业卫生
一、矿山开采行业职业卫生
二、黑色金属冶炼行业职业卫生
三、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职业卫生
第三节建筑行业职业卫生
一、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职业卫生
二、建筑安装业职业卫生
三、建筑装饰业职业卫生
第四节机器制造行业职业卫生
一、铸造行业的职业卫生
二、锻压行业的职业卫生
三、热处理行业的职业卫生
四、机械加工和机器装配行业的职业卫生第五节化学化工行业职业卫生
一、化学原料制造业职业卫生
二、化学制品制造业职业卫生
三、化学医药制造业职业卫生
四、其他化学产品制造业职业卫生
第六节新兴产业职业卫生
一、航天航空行业职业卫生
二、信息产业的职业卫生
三、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