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山海经研究回顾一

20世纪山海经研究回顾一

20世纪山海经研究回顾一
20世纪山海经研究回顾一

20世纪《山海经》研究回顾(一)

【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山海经》研究队伍不断扩大,流派特征逐渐明朗且形成合力,不仅在《山海经》的性质、篇目、作者和成书年代、《山海经》的地理范围等传统论题方面取得一些突破,而且在《山海经》科学价值、《山海经》经文破译等新论题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关键词】20世纪/《山海经》/研究/回顾【正文】《山海经》堪称天下奇书。它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华古代典籍,从此书内容涉及之广泛,文化沉积之深厚,历代学者研究成果之丰硕,以及当今《山海经》影响之不断扩大等方面进行考察,可以说,把《山海经》称之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之瑰玉是当之无愧的。一20年纪以来,从事《山海经》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成果迭出。据不完全统计,本世纪(截至各正式学刊发表论题含有“山海经”或其篇目名的学术论文就有172篇,其中外国学者6篇。至于论题未直接标明书名而涉及《山海经》研究的则更多。专着的推出标志着《山海经》研究的深化。1980年和1985年,袁珂《山海经校注》、《山海经校译》先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90年代出版的《山海经》研究专着则有徐显之《山海经探原》(武汉出版社1991年出版)和扶永发《神州的发现》(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山海经校注》包括《山海经山经柬释》和《山海经海经新释》两部份,后附“《山海经》叙录”,全录汉刘歆(秀)《上〈山海经〉表》、晋敦璞《注〈山海经〉叙》、旧本《山海经》目录和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叙》,另附“所据版本及诸家旧经书目”与“引用书目”,书后另有《山

海经》索引,由张明华编。袁珂《山海经校注》的主体部分是《山经柬释》和《海经新释》,后者完成于1963年,“着重对神话传说部分的注释,搜罗丰富,征引详博,颇有发明,其它部分也作了诠解和校勘”(注:《〈山海经〉校注》出版说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山经柬释》完成于80年代。袁氏在序中指出的“《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乃亦神话之渊府”(注:《〈山海经〉校注》序。)是对《山海经》一书内容的概括,很有见地。《山海经校译》的最大成果在于校勘方面。作者认为“须首先整理出一个《山海经》的新校本来”(注:《〈山海经〉校译》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该书校勘是从十个方面着手的,即错、脱、衍、倒、经文入注、注入经文、脱简和错简、它书窜入、篡改、其它。在校勘的基础上,此书按郭璞注《山海经》18卷顺序作了全译。《山海经》研究的地理学派、历史学派和文学神话派发端甚早。地理学派认为《山海经》是一部主要记述地理事物的著作,历史学派认为《山海经》是反映中国上古时代的史籍,文学神话派认为此书是神话汇集。本世纪中,由于不同学者对《山海经》性质的认定和研究侧面各有不同,各学派的流派特征逐渐明朗。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从事自然科技史研究的学者也参加治《山海经》学人队伍,他们的研究侧重于《山海经》科学价值和经文破译。近年来,各学派已在一些研究领域取得共识,形成了研究合力。为适应《山海经》研究发展形势,1983年12月在成都举办了“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有10多个省区的60多位学者参加。这是第一次《山海经》专题研究会议,

标志着《山海经》研究队伍已经形成。“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后,1986年1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集《山海经新探》,该论文集共收论文27篇,“大致依照地理、民族、神话、科技、综论的顺序进行编排”,“各篇论文均从不同角度对《山海经》及其所反映的中国古史诸问题进行了探索,对于研究和了解我国上古的社会和自然状况均有参考意义”(注:《〈山海经〉新探》前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二20世纪以来,《山海经》研究在本书性质、篇目、作者和成书年代、地理范围等传统论题上取得很大进展。关于《山海经》的性质,学者的论点很不一致。30年代前,几个主要论点先后提出。廖平《〈山海经〉为〈诗经〉旧传考》(载《地学杂志》14卷第3期、第4期,1923年)认为《山海经》是《诗经》之传注,这大概是本世纪最早涉足《山海经》性质讨论的论文。著名的《山海经》研究日本学者小川琢治重提史地书说,他在《〈山海经〉的考证及补遗》(《支那历史地理研究》,1928年)一文中指出:“《山海经》一书远比一向认为金科玉律之地理书《禹贡》为可靠,其于中国历史及地理之研究为唯一重要之典籍”。鲁迅则提出巫书说,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80年代以后,《山海经》性质的讨论更为活跃。从历史学角度研究《山海经》的学者主张《山海经》是一部“侧重反映上古历史的珍贵古籍,虽有许多神话传说,但应与史实区分开来,通过此书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由原始蒙昧向高级阶段渐次前进的发展总过程”(注:段瑜:《中国〈山海经〉讨论会争议的问题》,《新华文摘》1985年第4期。)。胡钦

甫《从〈山海经〉的神话中所得到的古史观》(《中国文学季刊》1928年8月)、朱希祖《〈山海经〉内大荒海内二经古代帝世系传说》(《民俗》第116期—118期,1933年5月)、邓慕维《〈山海经〉古史考》(《励学(山东大学)》第4期,1934年)和80年代发表的常征《〈山海经〉及其史料价值》(《北京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等文都倾向于认定《山海经》为历史书。侧重于探讨《山海经》地理价值或认定其为地理书的学者仍占多数。主要论文有顾颉刚《〈五藏山经〉试探》(《史学论丛》第1期,1934年)、徐旭生《〈山海经〉的地理意义》(《地理知识》1955年第8期)、曹婉如《〈五藏山经〉和〈禹贡〉中的地理知识》(《科学史集刊》1958年第1期)、谭其骧《〈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中华文史论丛》第7辑,1978年)等。刘起釪认为,“保存了丰富的地理素材而附丽以高度神话的《山海经》,它开了幻想的一派”,但“不能把这一派这些著作认真当作严肃的地理书看待”(注:《〈禹贡〉作者》,《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近年一些探讨《山海经》地域范围的学者大多也主张地理书说。支持《山海经》巫书说的学者也不少,在1983年成都学术会议上,有些学者又提出了这一主张。仅1985年一年就发表了三篇明确主张巫书说的论文:翁银陶《〈山海经〉性质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袁珂《〈山海经〉盖古之巫书试探》(《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6期)、孙致中《〈山海经〉的性质》(《贵州文史丛刊》,1985年第3期)。关于《山海经》篇目与版本讨论的论文也很多,主要有蒋经三

《〈山海经〉篇目考》(《语历所周刊百期纪念号》,1929年)、贺次君《〈山海经〉之版本及关于〈山海经〉之著述》(《禹贡》第1卷第10期,1934年)、周士琦《论元代曹善抄本〈山海经〉》(《历史文献集刊》第1集,1980年9月)等文,袁珂《〈山海经〉产生地域及篇目考》(《中华文史论丛》第7辑,1978年)也讨论了《山海经》篇目。通过讨论,目前对《山海经》篇目的认定已接近取得共识,至于《山海经》版本学探讨尚处于初始阶段。关于《山海经》作者,论者的分歧很大。何观洲主张邹衍县《山海经》的作者(《〈山海经〉在科学上之批判及作者之时代考》,载《燕京学报》第7期,1930年);顾颉刚等主张非一人之所作,作者为秦人(如顾颉刚《禹贡全文注释》:“《禹贡》作者的籍贯同《山经》作者一样,可能是秦国人。”)袁珂等主张《山海经》作者为楚人或楚地人(如袁珂《〈山海经〉写作的时地及篇目考》);吕子方、蒙文通等认为有巴蜀人的手笔(如吕子方《山海经杂记》等)。另外,卫聚贤主张“战国中年”的“楚以南人所著”,并进而推演为墨子弟子随巢子写定;李行之认为《山海经》作者是楚国南部一位少数民族士人,其籍贯之地望为今湖南省常宁县(《〈山海经〉作者考》,《求索》1989年第6期);还有人主张《山海经》有北方齐国、燕国人的手笔。讨论《山海经》成书时代的论文很多,主要有何定生《〈山海经〉成书时代》(《语历所周刊》第2卷第20期,1928年)、陆侃如《论〈山海经〉著作年代》(《新月》第1卷第5期,1928年)、蒙文通《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中华文史论丛》第1辑,1962年)、

翁银陶《〈山海经〉作于楚怀王末年考》(《求索》1987年第5期)。通过论讨,大多数学者认定的《山海经》成书时间在东周至汉代之间。不过,也有人认为“本书成书年代可上溯至夏商。”有的认为“《山海经》的相对年代以儒家所说尧舜时期较为准确,即夏代建立以前,约在公元前21世纪”(注:段瑜:《中国〈山海经〉讨论会争议的问题》,《新华文摘》1985年第4期。)。《山海经》地理范围的讨论十分活跃,众说迭起且相差惊人。大致说来,本世纪发表的论点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传统的华夏说,二是局部小区说,三是世界圈说。传统的华夏说认为,《五藏山经》的地理范围,“从所提到的山名来看,东边达到东海之滨的会稽山,西边提到了新疆的天山;从所描述的地理环境来看,北边似乎越过了蒙古高原,到了西伯利亚,南边似乎到了江南”(注:赫维人:《浅谈〈五藏山经〉》,《云南师大学报》1985年第1期。)。《海经》描述的地理范围则可远及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和阿富汗、俄罗斯等邻国。持传统观点的学者对《山海经》的地理内容作了详细的考订,如谭其骧《〈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卫挺生《南山经地理考释》等五篇(载《东方杂志》1969年至1973年)等就是如此。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描述的地域范围很小,只及中国境内某一局部地域。何幼琦《海经新探》(《历史研究》1985年第2期)认为《海经》的山川疆域只在今山东省中南部以泰山为中心的地域。扶永发《神州的发现》一书认为,《山海经》记述的是云南西部东经101度以西,北纬23度以北纵谷地区的地理,书中的古昆仑山即今云南纳溪河和毗雄

河——苴力河以西、云县县城以北、高黎贡山以东、金沙江以南横断山脉地区。作者还利用地图比例,换算出《山海经》里距为今日华里的3.4%左右(注:扶永发:《神州的发现》,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和局部小区说相反,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描述的地理事物远及非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不少国外学者也持这一观点。国人《山海经》地理范围世界圈说可能发端于梁启超、苏雪林的中亚西亚说,本世纪70年代一些国外学者认定《山海经》某些部分相当准确地描写了北美大陆,以及近年来在南美洲等地发现中华古文化遗物从而推论中国人最早到达美洲,这些事实支持并推动了世界圈说的提出。梁启超很早就曾提出“此经盖我族在中亚细亚时相传之神话,至战国秦汉间始写以华言”(注:梁启超:《翻译文学与佛典》,《佛教与中国文学》,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81年版。)。苏雪林认为《山海经》所述海内外的海实际指黑海、里海、阿拉伯海、印度海、地中海,《山海经》“是两河流域的地理书”,在战国时由波斯学者携来中国(注:《屈原与〈九歌〉》,《屈原评传》1978年版第107页。)。国外有的学者也主张世界圈说,如法国学者维宁认为《海外东经》、《大荒东经》所写“好象都是围绕着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地区,但没有计算里程”,“第四卷《东山经》的记述与北美洲、中美洲及墨西哥湾地区有关,有明确里数”(注:《无名的哥伦布或慧深与阿富汗族之佛教团于五世纪发见美洲之证据》。)。为世界圈说注入活力的还有考古发现。近几年,在美洲发现了反映轩辕氏的虎皮画和殷商文化遗迹乃至写有汉字的实物。《山海经》地理范

围世界圈说推出了不少论着。宫玉海《谈谈如何揭开〈山海经〉奥秘》(《长白论坛》1994年第3期)是这一主张的代表作,该文对《山海经》一些地名作了阐释,地域涉及今欧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等地。该文还认为,“整个世界只有一个大陆时,就是《海内经》时代”。此外,胡远鹏《〈山海经〉揭开中国及世界文化之谜》(《淮阴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朱兆明《〈山海经〉和中华文化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等文也表达了与宫文相同的观点。焦国标《〈山海经〉空间之谜解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一文为《山海经》蕴涵的国外地理信息作出解释,认为《山海经》是“我们民族自其初始至书成所有时代中保留于记忆里的经历(历史、地理、闻见、见解等)的残存者,漫长时代中繁复的经历代代相传至《山海经》成书时的‘记忆’,必然有久远和错杂两大特点”,该文认为《山海经》中的包括地理事物在内的“记忆”材料是先民东迁时带来的。

山海经经典语录

山海经经典语录 导读:1、赤羽公子,你带着茉儿和芙儿赶快离开桃花坳。《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2、茉儿不就是由西向东,顺流而下的江流儿吗?《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3、只要赤羽哥愿意跟我在一起,芙儿便不再去东灵。《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4、传说玄女,可以唤醒四大神兽,得玄女者可得天下。《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5、你的心是最大的武器,找到七个守护的星宿。《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6、你知道唤醒青龙之后的后果吗?《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7、你看到这金盆里的水,这灾祸乃是因水而起啊。《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8、现身的不光有玄女,更有煞星。《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9、召唤朱雀,唤醒朱雀,只有朱雀的火焰才能烧尽滕蔓。《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10、我们召唤朱雀,是为了保护九黎的百姓。《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11、我真的是朱雀玄女吗?我要怎么样才能救我的族人呢?《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12、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我,就意味着灾难。《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13、当玄女,可是桃花坳姑娘一生最大的荣耀。《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14、保护朱雀玄女,召唤朱雀神兽,就是我们的责任。《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15、你这个灾星,你换我桃花坳,你还我爹娘。《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16、你怎么可能是灾星呢,我会保护你的。《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17、混沌兽,不该对村民们下手,一定是有人暗中操纵。《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18、当一只自由自在的麻雀不好,那只凤凰没你想的那么容易当。《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19、唤醒朱雀,只有朱雀的火焰才能烧尽藤蔓,你的心是最强大武器。《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20、整个九黎,现在也只有你一个人有这个能力,去寻找朱雀玄女。《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21、玄女号令四方,拥有至高的权位,至高的荣耀,世人追求力量的野心是不会改变的。《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22、我来自桃花坳,我是一个江流儿,是桃花坳的族长老爹把我捡回家抚养长大的。《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心得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心得 阿长与山海经,这是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在此分享读书心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心得篇1 阿长,一个并不华丽却温暖的名字,她只有这个名字,我不知道她还拥有什么,哦,还有那颗淳朴、善良的心。 题记 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回忆。她不识文字,又有些迷信愚昧,连真实的姓名都不为人知。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长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变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拥有伟大的神力了! 读了这篇文章,知道了阿长的什么样后,我很失望,在我印象中,阿长这个名字,应该是一个很温柔的、纤瘦的形象,可是,却偏偏是一个胖而矮,唠唠叨叨的老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形象,才让我感到这篇文章是真实的。 长妈妈有些习惯招人烦:唠唠叨叨,大字形睡姿,种种古怪礼节全文并没有介绍阿长怎么怎么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真真实实活在现实的阿长。慢慢地,她开始让我又恨又爱。她相信许愿,相信梦想,带着一颗纯真的

心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她买《山海经》那段了,作者没有写这样一个不识字的人是怎么买这本书的识字的人都很难买到的书的,谁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她竟然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她是怎样向别人打听这本书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长妈妈。这个长妈妈有很多缺点,像个小孩子,但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她有一颗到死都善良的心。 我们应该学阿长的善良和热心,更应该学习鲁迅先生,要有一双善于发展的眼睛。 看鲁迅的很多作品都会有一种深刻的感受累,是一种从身体到灵魂深处的累。挑挑拣拣只有那几篇读是会稍微轻松些。《阿长与山海经》便是其中之一。 作者在文中先写阿长的名字,然后才把生活中的点滴铺陈开来。阿长啰嗦的管教,阿长可怕的大字型睡姿,阿长麻烦的礼节,阿长关于长毛的恐怖故事,阿长制造的隐鼠事件及阿长送的《三海经》。。。。作者这一片一段的记忆将阿长的形象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让读者在其叙述中感受到这个粗枝大叶的女人对小鲁迅细腻的爱。 如果不曾在中学课本中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但看其杂文犀利的笔锋,对世间丑恶深刻地揭露,很难想象这位文坛中的勇士,拥有如此温暖的内心世界。

山海经经典图片全集

本北方食人之兽,状如犬,传为海中神兽,状如马而有鳞,口中喷火,骘猛异常,食龙脑。其说多见于宋以后。

【原文】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①;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①黄贝:据古人说是一种甲虫,肉如蝌蚪,但有头也有尾巴。 【译文】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原文】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译文】邽山,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长着刺猬毛,名称是穷奇,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吃人。 或

【原文】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译文】阴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是白脑袋,名称是天狗,它发出的叫声与“榴榴”的读音相似,人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

【原文】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译文】章莪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里常常出现十分怪异的物象。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赤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响声,名称是狰。

6【异兽】肥遗(鸟) 【原文】英山,有鸟焉,其状如鹑①,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②,可以杀虫。 【注释】①鹑:即“鹌鹑”的简称,是一种鸟,体形像小鸡,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有黄白色条纹。雄性的鹌鹑好斗②疠:癞病,即麻风。 【译文】英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鹌鹑鸟,是黄身子而红嘴巴,名称是肥遗,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麻疯病,还能杀死体内寄生虫。

《山海经》植物神话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10668078.html, 《山海经》植物神话研究综述 作者:杜杨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 摘要:自《山海经》成书至今,对其植物神话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天梯神话研究、草神话研究、夸父与蚩尤神话、《山海经》植物神话的文学价值研究等。其中有对前人观点的继承,也有学者的创新。尤其是近现代对《山海经》的研究打破了以往只注重对文本内容进行注释的固有局面,开始运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对《山海经》进行阐释、整理,从文化人类学、原始社会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山海经》植物神话的研究成果做一概述。 关键词:《山海经》;植物神话;神木信仰;花草信仰;文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15-02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古籍中收录神话最多的一部专著,其中关于植物神话的记载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先民原始神秘思维的记录,它反映了上古之时万物平等的观念,体现了神话原生质朴的特征及原始人的植物崇拜。《山海经》中的植物都或多或少与先民有着利害关系。袁珂在《中国古代神话》一书中认为,《山海经》中的植物大多对人类有益。{1}潜明兹在《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中对《山海经》中的植物神话进行粗略统计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对人有益和对人有害两类,认为《山海经》是记载灵异植物较多的神话集。{2}傅修延在《试论中的“原生态叙事”》中认为,《山海经》中的自然界是以人的需求来做判断的,因此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性。{3}韩一鴈的《中的动植物表》一文偏重于对《山海经》中动植物的资料整理,文中附有表解,将《山海经》中所记分为草、木等七类,每类又有名称、性质等条目。{4}此外,《浅谈》{5}、《与古代植物分类》{6}与《记载的植物地理学》{7}也分别对《五藏山经》中植物的分类、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及肯定。 一、《山海经》的神木研究 (一)作为天梯的神木 袁珂在《略论的神话》一文中认为建木是众帝上下于天的工具,即天梯,是《山海经》中唯一具有这种作用的神木。{8}张光直在《中国青铜时代》(二集)中认为,天梯是巫师从事陟降工作的工具之一,如《山海经》中的扶木和扶桑。{9}纪晓建在《、灵巫之互证——、神话比较研究之四》中也论述了关于巫凭借神树上下于天地这一问题。唐世贵、唐晓梅在《华文本作者质疑(上)》中认为青铜树的原型就是用于祭祀的神树,这与《山海经》中的建木、若木

最新山海经读后感与心得体会5篇

山海经读后感与心得体会5篇 我和妈妈刚刚亲子共读完了《山海经》青少版,这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名著,有些地方夸张的手法,让我想起了《吹牛大王历险记》,但风格截然不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山海经读后感与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山海经读后感与心得体会1 我和妈妈刚刚亲子共读完了《山海经》青少版,这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名著,有些地方夸张的手法,让我想起了《吹牛大王历险记》,但风格截然不同。 《山海经》从女娲补天、神农氏炎帝、精卫填海、轩辕氏黄帝、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等神话故事一直讲到启建立夏朝,故事一个比一个神奇,一个比一个精彩。书中还描写了分布于东西南北中的名山大川和名山大川中的奇异动植物以及当时被称为海内、海外的许多周边古国或部落的奇特风土人情。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当黄帝势力日渐强大超过炎帝,炎帝战败,他的部下蚩尤要找黄帝报仇时,炎帝说:“我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在战争中让百姓牺牲。”这充分说明炎帝是个很关爱百姓的好首领。 让我感到奇特的是:北部山川中有一种鱼,长了一个头,八个身子,真奇怪;还有一种鸟,长了一个头,三只眼,四只翅膀,三只尾巴,稀奇吧! 让我感到好笑的是:南部山川中有一种鱼,身体象蛇一样,脑袋却

象人,吃了它的肉人可以长命百岁。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对“凤凰涅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书中说凤凰是南方群山中的一种象征吉祥的鸟,凤凰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的生命力,这就是“凤凰涅槃”。凤凰只有在天下太平时才会出现,并且只在梧桐树上栖息,怪不得生活中人们常说“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呢。 《山海经》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建议大家有时间都来读读,一定会有收获。 山海经读后感与心得体会2 一切都源于无边的黑暗与虚无,混沌终不能让那隐约又连绵的感觉消逝。仿佛存在,仿佛牵引,于是迎来了他的苏醒。他破暗而出,撑起暧昧不清的界限,开天辟地,顶天立地。一日九变,日高一丈,天也随之旷达高远,地也随之厚重深沉,他在一切都安然的时候筋疲力尽、轰然倒地。可是,他眼成日月,气作风云,声音变为雷鸣,发须化为星辰,四肢化作大地四极、丘陵高山,血液化作冰川湖海、江河溪流。天地不再寂静,山海成了他的呼吸。 以山为盟,西北东南山川相连,星罗棋布,相映成列。那些峰峦你熟悉又陌生,那些陡峭的壁崖,让你向往又畏惧。它的险要,它的壮美,让你心驰。当微黄的书页上让你新奇的文字映入眼帘,你更是按耐不住的欢欣,本是旧识、却又焕然一新。你登上招摇山,采撷开着青花的祝余,便不知饥饿;与狌狌相遇,便与它畅聊古事,知天地之悠悠,得怆然而涕下;寂寥之时,天边的光彩载出载入,南山神盘旋四方;祷过山

神话研究综述(一)

神话研究综述(一) 我国神话学在长期持续拓进的基础上,1996、1997两年来的研究越发展示出其内在的思维张力。不仅以“世界眼光”做“中国学问”的看法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人们的观念、视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研究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进展有序,而且学者们勇于多方面探索,不断补充、调整、更新现行的研究方法,尤其是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推广运用,更加拓展了神话学的探索空间,更加强调了动态地研究神话,从而使神话研究充满了新的活力。而现实生活中大量新资料的发现,更促使学者们思索神话研究的现代性转型问题,强烈的现代意识和现实感构成了当今神话学者的研究特色。总之,1996、1997两年的神话研究于稳健发展的同时,在某些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相继出现的几部极有学术品格的专着和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充分显示出了两年来的学术成果。 一、几部富有开拓意义的学术著作和论集 1.在庆祝袁珂先生八十诞辰暨神话研究五十周年之际,四川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袁珂着的《袁珂神话论集》(1996.9),它不仅是一部“与前不同,面目一新”的论集,而且与1982年出版的袁珂《神话论文集》衔接,能比较全面地反映50年来袁珂对神话理论的研究成果。 《袁珂神话论集》共收有论文48篇,分为4个单元。他的诸多的成果都集中地反映在这本论集中了,而其中最核心的,则是他的广义神话理论。第二单元的17篇文章专门讨论广义神话的涵义,中国神话学发展的途径和研究的范围,以及作为广义神话内容的仙话、神话小说、民间传说等问题,而所收其他的各种序言和杂论等也始终贯穿着他的广义神话的观点。袁珂提出研究神话,特别是中国神话,必须走“广义”的道路。他认为狭义的神话,专指上古神话,确实是兴起自原始社会,直到封建社会初期就逐渐衰竭了,但广义的神话却是生生未已,每个朝代,每个时期,天南地北,都有新的神话产生,所以广义神话是扩展后的神话。广义神话包括了狭义神话,却并不否定狭义神话,狭义神话仍然是学者们研究的核心与基础。而广义神话的概念使中国神话研究领域呈开放的局面,能够荟萃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神话,融会具有神话因素的仙话、传说、故事等于一炉。这就扩大了神话研究的视野,使神话从先前狭小的圈子里解放出来,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广义神话论”的提出,曾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早在80年代学者们就对此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今天这场讨论仍在继续,然而从这几年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已有许多学者接受了这一观点,运用这一理论发掘和研究原始社会以后的神话论着逐年增多。袁珂“广义神话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中国神话研究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2.冷德熙的《超越神话——纬书政治神话研究》〔1〕是一部很独特的著作。他从神话学的角度研究纬书,或者说从纬书发掘出一个神话体系,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冷德熙的研究可以说走的是广义神话的路子。他认为,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神话本身并未消失,它不但可能仍然以原始神话的形式存在于宗教、文学、民俗等文化之中,而且还可能以再生的形式在阶级社会中执行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这种神话形式我们称为“文明神话”,如“政治神话”、“种族神话”、“现代商业神话”等等。冷德熙在这本书中明确地提出“政治神话”的概念,并通过对纬书的研究使这个概念得以成立,这是他的一大成绩。 “政治神话”的提出,与中国神话独特的发展道路有关。中国神话常把“历史神话化”,又把“神话历史化”。“纬书神话”表现了两个方面的特点,而这两方面又或多或少与政治目的相联系,而成为“政治神话”。作者分析说,纬书政治神话的产生决非偶然,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诸形态发生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和规律性,它是汉代社会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同时,它虽是为着政治目的被创造出来的,但它是以神话的形式被创造出来的,因此,它仍属于中国古代神话的范畴。 作者提出纬书政治神话又以体系神话的形式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中自《山海经》诸神系统和春秋战国历史神话系统以来的又一个神话系统,每一个神话次系统都是一个特殊的神话系列,

《山海经》怪物神兽名称简介一

山海经》怪物、神兽名称、简介一览表 南山经: 1、狌狌(shēng shēng):兽,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 2、鹿蜀:兽,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 3、旋龟:兽,其状如龟而鸟首虺(hǔi)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 4、鯥(lū):鱼,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xié)下,其音如留牛,冬死而复 生,食之无肿疾 5、类:兽,其状如狸而有髦,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6、猼訑(bòy í):兽,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佩之不畏 6、尚(chǎng)鸟(付(fú)鸟):鸟,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卧 8、九尾狐:兽,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9、灌灌:鸟,其状如鸠,其音若呵,佩之不惑 10、赤鱬(r ú):鱼,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 11、狸力:兽,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见则其县多土功 12、鴸(zhū)鸟:鸟,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13、长右:兽,其状如禺而四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14、猾褱(huái):兽,其状如人而彘鬣(zhī liē),穴居而冬蛰,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15、彘:兽,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是食人 16、羊患(hu ān):兽,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 17、蛊雕:兽,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18、瞿如:鸟,其状如鵁(ji āo)而白首,三足、人面,其鸣自号也 19 、虎蛟:鱼,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20、凤凰:鸟,其状如鸡,五采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 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21、鱄(tu án)鱼: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22、颙(yú):鸟,其状职枭,人而四目而有耳,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南山三次经过依次所见之神:鸟首龙身、龙首鸟身、人面龙身

《山海经》图像亡佚考

中国美术报/2018年/1月/1日/第017版 学术月刊 《山海经》图像亡佚考 山西博物院研究员渠传福 【编者按】2017年11月29日,上海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拉开帷幕,展览遴选了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北朝和宋金元时期的12组89件墓葬壁画作品,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出。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壁画艺术原作特别展览。展览在开展前数月,就吸引了大批关注者。包括围绕特展组织的系列讲座,在开放预约一小时后,即已场场爆满。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壁画艺术和其所隐藏的历史文化内容,本刊特邀考古专家、山西博物院研究员渠传福就九原岗《升天图》与《山海经》的秘密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国宝秘密的大门。 《山海经》研究作为一个文化热点课题,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众所周知,《山海经》有图有文,互为表里。历代注家和研究者对《山海经》古图的推测,大致可归纳为禹鼎说、地图说、壁画说和巫图说四种。有学者指出:“《山海经图》再现了中华民族童年的梦。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梦,是人类走出混沌的第一声呐喊,是人类从自然走向文明所采摘的第一批果实。神话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精神之所在。”更有人将其称为中华文化的“密码”。 历代学者的研究汗牛充栋,公认了一个令人悲哀的结论:到两晋后,郭璞和陶渊明所见的《山海经》古图已经全部亡佚。 其实未必,《山海经图》余绪尚存:郭璞之后200年,南朝梁张僧繇于6世纪初曾绘制《山海经图》十卷;唐初,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中记录有《畏兽图》,应与《山海经图》有关;到唐末,《山海经图》和《大荒经图》已被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视为“古之秘画珍图”了。宋咸平二年(999)舒雅据张僧繇之残本重绘《山海经图》十卷。到南宋姚宽(1105—1162)《西溪丛语》说:“《山海经(图)》《大荒经(图)》,……此书今亡矣。”至此,《山海经》古图亡佚终于盖棺论定。 考据学派兴起,贡献丰富,唯于《山海经图》考证,虽着力不少,但多属闭门造车。目前所见明清时代的多种《山海经图》版本,以及日本学者的山海经《怪奇鸟兽图卷》大行其道,即其流风余韵。当代《山海经》学界许多人在此基础上,继续经营。更有不少画家浓墨重彩,描绘出若干套《山海经》异兽图集,也算别开生面。 有鉴于此,《山海经》学界的领军人物,喊出了“寻找失去的另一半”的口号,决心另辟蹊径,重新审视考古学成果,“从保存至今的《山海经》同时代的帛画、漆画、铜器上的针刻画入手,探寻已经失落了的山海经古图的人文特色与风貌。”从源头上追寻《山海经》古图像,以期续接《山海经图》的传承,可敬可佩。 然而,他们可能囿于古代先贤的定论和思维定式,似乎忘记质疑《山海经图》“两晋亡佚论”是否无懈可击。如此一套极大地影响中国文化的巨著尤其是图像,可能在动乱年代受到重创乃至毁灭,但有可能干净彻底地无影无踪吗?南北朝考古出土的一些古图像是否与《山海经图》有关? 堪明中国社会对《山海经图》传承,同样是依据考古资料,如果说《山海经》学界是想从“亡佚前”追寻源头,本文则试图从“亡佚后”寻找其流变,想来应该可以殊途同归。九原岗《升天图》的出土,给了我们探讨这一课题的契机。 《山海经图》“两晋未亡论” 历代学者所谓《山海经图》于两晋亡佚的结论,应该指的是作为官私庋藏的“图书”(绢帛书、画)而言。而其他载体的《山海经》图像,譬如在殿宇壁画、墓葬壁画、砖石铭刻和各类艺

山海经读书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8172 山海经读书心得体会Experience of reading Shanhaijing

山海经读书心得体会 《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它主要记述了古代的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了一些古代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还记载了许多具有神话传说性质的奇怪事件,称得上是我国古代一部奇特的百科全书。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山海经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山海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 这本书的确不错,因为每一种生物,每一个不同种族,都有一幅图画,还是彩色的。刚打开这本书,立刻就被山海经总貌的地图所吸引,当时似乎水平面还高点,我的老家山东竟然还有一小半在水里,而且每一种神奇的动物,植物所在的山峰、河流都一座座串联起来,看后简直说不出话来。 里面对于各个“国”及不同的民族的风俗都给予了不错的见解,比如书中提到的:单腿、单眼、单耳、单手单脚的国家,也许可能是这种居民的服饰问题,总是盖住一只手脚,所以记载成这样。 不过,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一点不满,如果你买了书就知道了,因为作者在阐述某种比较奇特的怪物时,如果这个怪物太过于超乎常识,特别是现今的生物,物理常识,马上就会说:那是记载错误,或是由人假扮的巫术活动!! 我个人以为,山海经实在太遥远了,当时人们的思维,特别是写这本书的人,

他是为了什么目的,这些真的无从可考!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当时的岁月,仅仅是用现在的人们对这个社会,对自然的了解,就可以出书 说:“那个时候应该是怎么怎么样……”就好像我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研究别 人在想什么,好像不会有什么结果。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初。记载40个方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个历史人物。400多神怪异兽。集地理志、方物志、民族志、民俗志、巫术以及大量原始神话于一身。 古时学者大都认为《山海经》是夏禹、伯益所作,今天看来此说纯属无稽之谈。无论是从其包罗万象的内容上看,还是从各篇成书时间早晚不一上看,《山海经》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是集体编述而成。因为《山海经》的内容非常广泛,是民间个人无力完成的,即使一个氏族部落的领导集团也只能编成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受古时地域、交通条件的限制,一个部落不可能了解到各个的情况。所以,只能通过巫师口耳相传累积,在大一统的后世将其加以整理成书。而早期巫师的职责,决定了他们文化知识的结构,大凡天文、地理、历史、宗教、生物、医药、帝王世系及重大技术发明等等,无不知晓,故《山海经》的内容十分驳杂。 《山海经》所记的山、水、国、民族、动物、植物、矿物、药物等,除大部分是殊异的而外,也有一部分是常见的。然而,无论其是殊异的还是常见的,都是上古历史、地理、风俗的一个侧面。所以,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风物、奇兽怪鸟、神仙魔鬼、金玉珍宝、自然矿物、神话故事,不可不读《山海经》。 《山海经》中所保存的为人们所熟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禹鲧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传说,不仅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积极鼓舞;而那些如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月亮每月的

《山海经》中的夸父形象研究

5安徽文学年第期6《山海经》中的夸父形象研究 ◎卢欣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241)摘要夸父形象始见并屡见于《山海经》,《山海经》当为研究夸父形象的基本依据。本文主要从《山海经》入手,来分析夸父的丰富形象以及夸父逐日的精神内涵,探讨夸父逐日神话流传的原因。 关键词《山海经》夸父巨人夸父逐日 谈到夸父,我们现代人的脑海中浮现的是“夸父逐日”的 场景,夸父在我们的文化精神中定格为上古时代不断探索,不 惜献身的英雄形象。那么最初的夸父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 我们来看夸父的最初出处《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记载了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等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极具研究价值。关于夸父,在《北次二经》中有这样的记 载: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鸟 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 痛,可以止痛。在这里,我们看到这样一只有着四个翅膀一只 眼睛的奇怪的鸟长得像夸父。在《西次三经》中有这样的记 载:西次三山之首,曰崇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袁珂:虎疑尾字之讹)而善投,名曰举父。郭璞注云:“或 作夸父”。前面记载的是一种形似夸父的动物。在这里我们 直接看到了夸父的形象。“禺”,猴子。郭注云:今建平山中有 豦,大如狗,似猕猴,黄黑色,多髯鬣,好奋迅其头,能举石擿 人,玃类也。袁珂的看法与郭璞相同,认为“举”,豦声同,故古 今通用;与夸声近,故或曰夸父。则夸父者,猿类之兽也。那 么夸父的基本形象就是属于猿类的一种的兽了。而在《中山经》中出现了夸父山,“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枬,多竹箭,其兽多牜乍牛羬羊,其鸟多赤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在这里夸父与山、鸟兽、林、水等有密切关系。这是在《山经》中关于夸父的描述,我们 再来看《海经》对于夸父的有关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 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 其杖。化为邓林。(《海外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 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 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 处之,故南方多雨。”(《大荒北经》) 这是同一神话之异文,即是“夸父逐日”的神话。可是在 第二则记载中我们看到夸父在逐日渴死之后,又说被应龙所 杀。这不是很矛盾吗?难怪郭璞说“变化无方,不可揆测”,无法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来细看这则材料,“后土生信,信生夸父。”道出了夸父的血缘传统,而《海内经》记“炎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 生术器和后土。”可见夸父是炎帝的后裔。“蚩尤与夸父同为 炎帝之裔,在黄炎斗争中,蚩尤起兵为炎帝复仇,夸父亦加入 蚩尤战团,以兵败而被杀也”。①应龙杀夸父的记载还见于《大 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那么这个追日而死的夸父与应龙所杀的夸父是不是 同一个人呢,显然不是,不然就无法解释了。其实夸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类的形象。既然是类的形象,它们就必须具有一种共同的特征。夸父的类的特征就是“巨人”。对此有以下几点理由:首先从字义上来看,夸,大;父,男子美称,那么夸父就是指高大的美男子了。再次我们看夸父追日的具体描述,“与日逐走”,“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可见夸父是何等巨大,以至河渭之水都不能解其渴。再有对于应龙杀夸父的夸父,袁珂认为,“共工之力,能以摧山。土伯九约,其角觺觺;而姜姓之蚩尤,亦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齿长二寸。是炎帝裔属中,颇不乏魁梧奇伟之巨人也。”②所以,夸父乃是巨人族名,而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在《海外北经》中提到的夸父国可以进一步验证我们关于夸父是指巨人的论断。“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这个夸父国的人的特征就是“大”。由《山经》中我们看到的夸父是一种兽,而在《海经》中是一类巨人的形象。诚然,由于《山海经》并非一人所写,其作者的多样性,也导致了内容的丰富性,我们看到了夸父形象的丰富内涵。而关于夸父的叙事有夸父逐日和夸父被应龙所杀两种,那么他们又是怎样流传的呢?在战国时期的《列子.汤问》中有关于夸父追日神话的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这与《山海经》中的夸父逐日只有细微的差别。在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史补》也有类似的记载:昔夸父与日相逐走,渴欲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策杖,化为邓林。我们看到关于夸父逐日的神话在《列子》、《博物志》等典籍中是有所记载的,但是对于夸父被应龙所杀之事却只字未提,不见于文字记载。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传承下来的是夸父逐日的神话,它和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话一样被永久地流传下来。《山海经》中的夸父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流传下来的夸父逐日神话体现了夸父的矢志不渝,坚忍不拔,为了人类的利益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何等崇高的思想和精神境界!正是因为夸父的崇高和伟大,使得他和射日的后羿,填海的精卫,治水的大禹一样,超越历史的时空,永远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 注释:①②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361页,第238页.参考文献: [1]徐县之.山海经探原.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 []袁珂.神话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经典重释 1920082:1982

《山海经》中奇花异草整理

《山海经》奇花异草整理 1建木-----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窳西弱水上。 2.寻木---神木,长千里 《山海经·海外北经》:“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拘缨是传说中的古代北国名。 3.扶桑树----华夏古老的创世神话中的经典图腾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君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4.柜格松---天下树木翘楚 《山海经》中记载,在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座山名叫方山,山上有棵青色大树,名叫柜格松,那也是太阳和月亮所出入的地方。也有说在昆仑山的玉门峰顶,有棵名叫柜格松的护山神木,高834仞,其松木迎风斜倚、俏立风雪,高盈百丈、摩天擦云,矗立天地之间,乃是天下树木翘楚,也是日月所出入之所。 5.文玉树-----传说中的五彩玉树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 6.玗琪树-----生长红色玉石的树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 7.不死树-----治疗筋骨疼痛、还是一种非常好的天然防腐剂,可以长 生不死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

8.圣木曼兑----服食它的果实可以使人圣明智慧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 9.栾木-----枝、叶、果都可以制成长生不死的仙药 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10.朱木----神话树名,也叫四味木 有盖山之国。有树,赤皮枝干,青叶,名曰朱木。 11.丹木-----可食用、能治好黄疸病、抵御火焰伤害 圶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山海经·西次三经》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谷,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山海经·西次四经》 12.枫木----可以招魂 蚩尤所弃其桎梏,化为枫木。《山海经》山海经的这段记载非常模糊,蚩尤究竟为谁所桎梏,没有记载;蚩尤弃其桎梏是怎么回事?是逃脱了,还是被杀了,也没有记载。 所幸,在《尔雅·翼》中有记载可以补充:“旧说云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上,掷其械于大荒之中,朱山之上,化为枫木之林,此貌夸父之杖化为邓林也”这里面就说的比较详细了,交代了是黄帝诛杀了蚩尤于黎山,然后将他的武器扔到了大荒之中,结果在朱山上他的武器化为一片枫木之林,作者推测这种说法与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的说法是类似的。 13.帝女桑----赤帝女成仙之桑树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五十里曰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叶大尺馀,赤理黄华青柎,名曰帝女之桑。” 14.祝余---可以食用,有饱腹感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读《阿长与山海经》心得体会最新范文

读《阿长与山海经》心得体会最新范文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心得精选范文一 阿长,一个并不华丽却温暖的名字,她只有这个名字,我不知道她还拥有什么,哦,还有那颗淳朴、善良的心。题记 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回忆。她不识文字,又有些迷信愚昧,连真实的姓名都不为人知。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长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变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拥有伟大的神力了! 读了这篇文章,知道了阿长的什么样后,我很失望,在我印象中,阿长这个名字,应该是一个很温柔的、纤瘦的形象,可是,却偏偏是一个胖而矮,唠唠叨叨的老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形象,才让我感到这篇文章是真实的。 长妈妈有些习惯招人烦:唠唠叨叨,大字形睡姿,种种古怪礼节全文并没有介绍阿长怎么怎么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真真实实活在现实的阿长。慢慢地,她开始让我又恨又爱。她相信许愿,相信梦想,带着一颗纯真的心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她买《山海经》那段了,作者没有写这样一个不识字的人是怎么买这本书的识字的人都很难买到的书的,谁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她竟然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她是怎样向别人打听这本书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长妈妈。这个长妈妈有很多缺点,像个小孩子,但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她有一颗到死都善良的心。

我们应该学阿长的善良和热心,更应该学习鲁迅先生,要有一双善于发展的眼睛。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心得精选范文二 在一个雨天的下午,我读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初读,就是感觉这位长妈妈的形象不同,而后两三遍,慢慢领略到其中的韵味。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讨厌喜欢切切察察,让读者对她有一个初步印象。然而我有一时却对她发生了空前的敬意。这次长妈妈的话语让我出乎意想之外,不能不惊异,并且上文中我对她讨厌的大字形睡势,这里有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我对她的感情一下提高很多,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显而易见,这是文章主体,上一个敬意因为她谋害隐鼠而完全消失,而这里,谋害隐鼠的怨恨完全消失。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而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3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

吕调阳_山海经_研究初探

第34卷第1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V ol.34 No.1 2013年1月 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Jan. 2013 吕调阳《山海经》研究初探 张步天 (湖南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吕调阳《五藏山经传》、《海内经附传》发展了《山海经》非全经注本体例,其历史背景为清代考据之风盛行和《山海经》地理书说的长期秉持。 关键词:吕调阳;《山海经》;《五藏山经传》;《海内经附传》 中图分类号:F 426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issn. 1672-1942.2013.01.006 文章编号:1672–1942(2013)01–0028–03 一、吕调阳生平 吕调阳(1832-1892)是清代后期著名学者,《山海经》注家。吕氏字晴笠,号竹庐,四川彭州西郊乡檀木村人,同治三年(1864)中举。吕调阳绝意仕途,甘于淡泊,建树良多。 清光绪年间,吕调阳长期任教于县城九峰书院,任山长。九峰书院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初为彭门义学,6年后增修并改名为九峰书院。以后经过重修、扩建,添置学田,成为该州著名学府,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为彭县经纬学堂(1901~1903),之后历经彭县高等小学堂(1903~1906)、彭县中学堂(1907~1925)、彭县县立中学(1925~1949),是四川省最早创办的五所中学之一。现为彭州实验中学,仅办高中,为四川省名校。当时九峰书院教材除“五经”、《四书集注》外,还读《四书讲义》、《明史》等书共120多种。 吕调阳又曾任彭县敖家场凤楼书院主讲。在长期任教期间,吕氏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曾以所著《观象庐丛书》《论孟疑义》和《足财书》等教授生徒,鼓励自学经史诗文。常率生徒走出书院,结合本县山川名胜、风物民情进行教学,开书院教学之新风气。晚年居县城外北惜字宫,潜心著述和讲学。讲授“经世致用”之学,兼及历史舆地、训诂、考证等。 吕调阳还致力于家乡方志编篡。光绪四年(1878)重修《彭县志》时,吕调阳任协纂,并亲撰《山川》、《田功》等志。此志流传至今。光绪十八年(1892),受聘编纂成都、华阳两县志,参与测绘。不久因积劳成疾,七月十二日病逝于城北惜字宫寓所。 吕调阳为家乡培养了许多人才。彭州人贺维翰曾受教于吕氏,后出任翰林院编修。长子兰亦通舆地,绘有彭县什邡舆地图。吕氏一生苦读,学识渊博,著述宏富。其作品大多辑入《观象庐丛书》。计有《易一贯》六卷,《诗序议》四卷,《谈天正义》一卷,《群经释地》六卷,《商周彝器释铭》六卷;《六书十二声传》十二卷,《志学篇》八卷。《舆地今古图考》二十二卷,《古史释地》三卷,《重订越南图说》六卷,《逸经校辑》一卷,《穆天子传校正》一卷,《论孟疑义》一卷,《堵子释地》一卷,《汉书地理志详释》四卷,《曰若篇》七卷等。此外还有《海录》二卷,《惧谋篇》一卷,《足财书》一卷,《蜀语》一卷等。 吕调阳是《山海经》著名注家。撰有《五藏山经传》5卷、《海内经附传》1卷。 二、《五藏山经传》评介 《五藏山经传》5卷,收入《观象庐丛书》第23、24、25册。《观象庐丛书》为受业叶长高刻本,清光绪14年(1888)刊行。该丛书书目计27种,分44册。除了《越南图说》《齐民要术》是前人著述经吕调阳校订后收入之外,其他25种皆是吕氏手著。 《五藏山经传》刊本每页9行,每行22字, 收稿日期:2012-12-20 基金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2012年项目“吕调阳《五藏山经传》《海内经附传》研究”课题。作者简介:张步天(1938- ),湖南益阳人,教授,主要从事《山海经》和历史地理学研究。

中国经典古籍《山海经》

中国经典古籍《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相关的信息,一起来看看。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

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内容介绍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2650字。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大的部分,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精选10个)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一): 【精卫填海】 女娃是炎帝最宠爱的小女儿,模样长得纤秀,性格却很倔强。姐妹们都喜欢打扮,惟独她酷爱体育,尤其水上运动,游泳划船,跳水冲浪,无一样不爱,无一样不精。某日清晨,风和日而,正是出游的好时光。女娃驾一叶扁舟,在碧波荡漾的东洋大海上遨游。海风微微地吹拂,海浪柔柔地起伏,带着小舟往大洋深处漂去。 年轻单纯的女孩,哪明白世道险恶,仍陶醉在蓝色的温柔里。霎时间,平静的大海变脸了,微笑的太阳不见了,轻轻海风变得比刀刃还锐利,软软海浪变得比铁锤还刚硬。女娃凭着高超技艺,劈波斩浪,左避右挡,与大海周旋。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大海的浪涛越来越高,女娃的力气越来越弱。夜幕降临了,天地间一片黑暗,大概星星们闭上了眼睛,不忍目睹惨剧的发生:小舟被巨浪碾成了碎片,女娃被旋涡吸入了深渊,喧嚣的涛声盖住了女孩求救的呼叫,她永远也不能回去见她慈祥的父亲了。 几天过后,一只小鸟在女娃沉溺的水域破浪而出,花头颅、白嘴壳、红脚爪,样貌有点儿像乌鸦,它的名字叫精卫,是女娃不屈的冤魂所化就。 精卫栖身于布满拓木林的发鸠山上,它天天从发鸠山衔了小石子,或者小树枝,展翅高飞,直至东海,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是赤日炎炎还是雨雪霏霏,不死鸟精卫回翔在波涛汹涌、洁瀚无垠的大海上空,投下颗颗碎石、根根断枝,它不间断地叫着“精卫、精卫”,以激励自已的斗志,它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将东海填平。 东海恼怒了,东海咆哮了,浪涛喧哗,白沫四溅:“你为什么要把我填平?你为什么恨我这么深?” 天空中传来精卫鸟仇恨的啼鸣:“因为你夺走了我年轻的生命,因为你还将夺走千千万万的年轻的生命。” “算了吧,小鸟儿!你就是填一千年,一万年,也填不平我呀!”东海用轰隆隆的大笑声来掩饰自己的窘态。 “我要填的!我要填的!我要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地填下去,哪怕填到世界末日,宇宙终结。”不死乌精卫悲啸着,飞翔着,从发鸠山至东海,循环往复,衔石投石,永无休止。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已升华为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子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鲁迅“用这期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鲁迅《期望》),无数志士为理想而在无望之中前仆后继,死不旋踵,他们都是精卫精神的继承者和体现者。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二): 【夸父追日】 太阳每一天东升西落,丝毫没有在意北方大荒中的成都载天之山上,有一个巨人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它。巨人用两条黄蛇作耳环,手里也把玩两条黄蛇,他是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 夸父身材高大,如山岳耸峙,却很天真,富于幻想,这两天,他在思考几个有关太阳的大问题:其一,太阳落入昧谷,黑夜便要降临;我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我要去追赶太阳,让他永驻天空。其二,太阳的圆脸上,沾染了不少黑斑;我期望太阳更明媚,更透亮,我要去追赶太阳,请他揩干净脸盘。其三,太阳在夏天喷吐了过多的光和热,到了冬天势必缺乏能量;我喜欢四季如春,不要酷暑也不要严寒,我要去追赶太阳,劝他平均分配热能。夸父想着想着,提起木杖,撒开两条长腿,就朝太阳追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