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的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03.50 KB
- 文档页数:4
色谱基础知识•第一部分色谱基础知识1、色谱起源2、色谱定义色谱法:利用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技术流动相:携带样品流过整个系统的流体固定相:静止不动的一相,色谱柱3、色谱分类1、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2、气相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 (GC)3、薄层色谱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4、毛细管电泳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4、色谱优点1、同时分析2、分离性能好3、灵敏度高 (ppm-ppb)4、进样量小 (1-100uL)HPLC vs GC液相色谱: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1、适用于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的分析2、流动相具有运载样品分子和选择性分离的双重作用气相色谱: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1、适用于沸点较低、热稳定性好的中小分子化合物的分析2、流动相只起运载样品分子的能力5、HPLC分类1、正相模式 (NP-LC)2、反相模式 (RP-LC)3、反相离子对色谱 (IPC)4、离子交换色谱 (IEC)5、尺寸排阻色谱 (GPC / GFC)反相模式 (RP)填料:C18 (ODS)、C8 (octyl)、C4 (butyl)、苯基、TMS和氰基相互作用力:反相模式下流动相的选择:优化水相(缓冲液)和有机相的比例非常重要(甲醇,乙腈和THF 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在有缓冲液的情况下, 缓冲液的浓度和pH值非常重要增加流动相极性:固定相极性变化对分离的影响:固定相极性变化对分离的影响:离子对色谱离子对试剂·阴离子化合物:氢氧化四丁基铵、溴化四丁基铵·阳离子化合物:丁烷基磺酸钠(C4)、戊烷基磺酸钠(C5)、己烷基磺酸钠(C6)、庚烷基磺酸钠(C7)、辛烷基磺酸钠(C8)、癸烷基磺酸钠(C1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离子对色谱影响因素·离子对试剂的类型·离子对试剂的浓度·流动相的pH正相色谱色谱柱:·硅胶柱:常用·氰基柱: 常用·氨基柱: 分析糖·二醇基柱: 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力氢键力·如果样品有–-COOH: 羧基–-NH2: 氨基–-OH: 羟基则氢键力强.·如果样品没有任何官能团,象碳水化合物·如果样品有大的基团, 由于空间障碍则氢键力弱.正相模式下流动相的选择:·主要试剂:烷烃(戊烷, 己烷, 庚烷, 辛烷)、芳香烃(苯, 甲苯, 二甲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辅助试剂:甲基-t-丁基醚(MTBE)、乙醚、四氢呋喃(THF)、二氧杂环乙烷、嘧啶、乙酸乙酯、乙腈、丙酮、异丙醇、乙醇、甲醇为了调整保留时间,可以选择主要试剂然后再加入辅助试剂。
色谱基础知识1.名词狭义:色谱—1903俄国科学家茨维特提出,色谱就是色带。
广义:色谱系统—采用固定相和流动相分离混合物的系统。
载气-气体流动相carrier gas担体-色谱柱中的固定相,可以是颗粒物质,毛细管的管壁也可以起到担体的作用。
支持固定液or分离作用。
DEGS,硅藻土、固定液-涂布在担体表面的高沸点有机物。
OV225并不是每个色谱柱都需要担体和(或)固定液。
柱容量:色谱柱能一次有效分离的物质最大量。
决定了进入色谱柱的样品量。
内因由物质的种类决定,外因主要由色谱柱横断面上分离作用组分的量决定。
脉冲式进样器:分流装置:保留时间:(Rt reserve time)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停留时间。
影响因素:一是固定液或者担体与被分析的物质之间作用力;二是色谱条件,包括使用的温度、载气种类及流速、升温方式(程序升温或者恒温条件);Porapak Q2m,N2,30ml/min,110℃,140℃。
2.色谱分类固定相:纸色谱,薄层色谱,柱色谱,流动相: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离子色谱),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电色谱,磁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气固色谱-气体流动相和固定相(担体)组成的色谱系统gas solid chromatograph,GSC,担体的极性决定色谱柱的极性。
吸附色谱气液色谱-气体流动相、(担体和)固定液组成的色谱系统gas liquid chromatograph,GLC,固定液的极性决定色谱柱的极性。
分配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介于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之间的一种色谱。
电色谱-毛细管电泳,凝胶电泳磁色谱-有待开发3.几种色谱柱径流效应:分离度:两种物质被分离开的程度。
分子结构相似度(内因),色谱条件(外因):柱种类,温度,气体,柱长毛细管色谱柱-内径很小的色谱柱(一般在0.20mm,0.25mm,0.32mm,0.52mm左右),对上样操作要求比较高;把固定液直接涂布在色谱柱的(内)管壁上,固定液(se30)厚度一般在微米(0.25µm)数量级。
1色谱基本参数§1 保留值(1) 保留时间tr保留时间t r 和死时间t 0示意图(2) 保留体积V R(ml) = t r(min) * F c(ml/min)V R= V m+KV sK--平衡分配系数, Vs--固定相体积, Vm=流动相所占体积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n s/Vs) n s VmK=----------------------------------= ----* ----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n m/Vm) n m Vsn s, n m 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量23(4) 容量因子(k’)固定相中容质的量(n s)k´=------------------------流动相中容质的量(n m)K = k´(Vm/ Vs)V R = Vm +KVs = Vm + k´(Vm/ Vs) Vs = Vm + k´Vm= Vm (1+ k´)tr = to (1+ k´) k´= t r / to -1k´与固定相,流动相性质及柱温有关;与流速,柱尺寸无关.(3) 调整保留时间t r ´= t r -t oV = V R -V m(5) 死体积(V m) 和死时间(t o)1) 采用比流动相溶剂少一个-CH2-基团的同系物(己烷—戊烷)2)甲醇/水------甲醇3)正相--------四氯乙烯,反相---苯甲酸或硝酸4)计算法空柱管体积(Vc) * 总孔隙度(εT)t o=流动相体积流速(F c)= π/4 *d²c*L * εT/F c4计算孔隙度§2 选择性指标(α´)和相对保留值(α)α´= t r(2)/ t r(1) =(1+ k´(2)/(1+ k´(1))α= t r '(2)/ tr' (1)= k´(2)/ k´(1)α´作为选择性指标比α直观与柱温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成有关5§3 -1 流动相线速(u)流动相线速u: 通常指平均线速度u = L / t。
色谱学堂知识点总结图一、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1. 色谱基本原理色谱是通过样品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色谱中,样品首先与移动相(气相或液相)一起通过色谱柱,其中移动相被固定相吸附或分配,从而实现了分离。
通过控制固定相和移动相的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分离。
2. 色谱柱选择色谱柱是色谱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机制和适用范围。
常见的色谱柱类型包括气相色谱柱、液相色谱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柱。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对于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非常重要。
3. 色谱分离机理色谱分离是通过样品成分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常见的色谱分离机理包括吸附色谱、分配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
不同的分离机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和分析需求。
二、色谱技术1. 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它适用于易挥发性和热稳定的样品。
在气相色谱中,样品首先以气体状态注入色谱柱,然后通过气相载气移动,最终被固定相吸附或分配,从而实现分离。
2. 液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色谱分析技术,它适用于非挥发性和热敏感的样品。
在液相色谱中,样品首先以溶液状态注入色谱柱,然后通过液相流动,最终被固定相吸附或分配,从而实现分离。
3.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高效的色谱分析技术,它利用超高压将样品溶液通过色谱柱,从而实现快速、高分辨率的分离。
4. 色谱联用技术色谱联用是指将色谱分离技术与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光谱等)结合起来,从而进行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分析。
常见的色谱联用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光谱联用等。
三、色谱分析方法1. 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是色谱分析中的重要步骤,它包括样品的提取、浓缩、净化等过程,旨在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 色谱条件优化色谱条件的优化对于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非常重要。
包括固定相的选择、移动相的配比和流速、色谱柱温度等因素的优化。
色谱术语大全色谱术语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用于描述色谱技术中所涉及的过程、参数和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色谱术语,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色谱技术。
一、色谱基本概念1. 色谱法(Chromatography):一种将化学混合物分离为其组成部分的物理方法,基于物质在移动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静止相)之间的分配行为。
2. 色谱柱(Column):色谱仪中用来分离混合物成分的部分,通常由填料填充或涂覆固定相而成。
3. 流动相(Mobile Phase):在色谱柱中通过的移动液体,负责将样品分离物质携带到检测器。
4. 静止相(Stationary Phase):在色谱柱中的固定填料或涂覆物,用于与分离物质相互作用,实现其分离。
5.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某化合物从进样口注入到达检测器所需的时间,用来表征化合物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情况。
二、气相色谱术语1.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将气体作为流动相用于分离物质的色谱技术。
2. 气相色谱柱(Gas Chromatography Column):用于气相色谱分离的柱子,通常由带有固定相的管子构成。
3. 信号峰(Peak):在色谱图中呈现的峰状信号,用来表示各组分在不同保留时间下的峰值。
4. 分辨力(Resolution):色谱柱对两相邻峰的识别和分离能力。
5. 峰宽度(Peak Width):色谱图中峰的宽度,常用于评估色谱分离的效果。
三、高效液相色谱术语1.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将液体作为流动相用于分离物质的色谱技术。
2. 高效液相色谱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lumn):在HPLC中用于分离物质的柱子,通常由填料或涂覆有固定相材料制成。
3. 保留因子(Retention Factor):衡量某化合物在流动相和静止相之间分配行为的指标,通常由某组分的保留时间与流动相通过时间之比计算得出。
色谱学堂知识点总结一、色谱的分类色谱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离原理和方法进行分类,常见的色谱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离子色谱(IC)、等等。
气相色谱是指在气相载体的条件下进行分离和分析的色谱方法。
气相色谱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等领域,适用于分析低沸点、易挥发的样品。
液相色谱是指在液相载体的条件下进行分离和分析的色谱方法。
液相色谱适用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的样品,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超高效液相色谱是指利用超高压进行分离和分析的色谱方法。
相比传统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分析复杂样品。
离子色谱是指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带电离子进行分离和分析的色谱方法。
离子色谱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主要用于分析水样中的有机和无机阴离子、阳离子。
二、色谱的原理色谱的分离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分配、凝聚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分配作用。
色谱分离的关键在于样品成分在色谱柱填料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
分配系数与流动相种类及柱温度有关。
在分配作用下,样品成分受到填料的相互作用而被不同程度地阻滞在填料中。
色谱的分离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填料类型、填料粒径、流动相性能、柱温等。
填料类型不同,选择性也有所不同。
粒径较小的填料分离效率高,但压力较大。
流动相性能影响溶质在填料中的运动速度,与柱温共同影响分配系数。
在设备方面,色谱柱的温度调节对色谱结果的影响尤为重要。
三、色谱的应用色谱在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领域,色谱被用于药物的分离、纯化和分析。
例如,通过色谱技术可以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检测和分离,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食品安全领域,色谱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色谱技术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食品,保障食品安全。
在环境监测领域,色谱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色谱知识点总结大全色谱是一种用于分离混合物中成分的分析方法。
它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相互作用的差异,以及在两相之间传质速率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的。
色谱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对色谱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基本原理、分类、仪器、应用等方面。
一、色谱的基本原理色谱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两相之间传质速率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
其中,流动相是指在固定相上流动的液态或气态物质,固定相是指固定在色谱柱或色谱板上的固体或液体。
当混合物中的成分通过色谱柱或色谱板时,由于各成分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会导致逐渐分离出来。
具体地说,色谱分离依赖于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
当混合物通过色谱柱或色谱板时,流动相会与固定相和样品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使得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平衡达到不同的分布系数,从而导致不同成分在流动相中的速度不同,最终实现分离的目的。
二、色谱的分类色谱可以根据流动相的状态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大类。
1.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气相色谱是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
在气相色谱中,样品通过加热蒸发成气相,然后注入气相色谱柱,在高温下,样品成分在固定相上发生分离,再经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气相色谱通常用于分离非极性或低极性物质,比如烃类、酯类、醚类等。
由于气相色谱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因此在化学、制药、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应用广泛。
2. 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液相色谱是利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
在液相色谱中,样品通过溶解成液态,然后通过色谱柱,在柱内流动相的作用下,不同成分逐渐分离,并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液相色谱可根据固定相的性质分为几种类型,如反相液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大小分子排阻色谱、亲和色谱等。
液相色谱通常用于分离极性或高极性物质,如酸、碱、氨基酸等。
有关色谱图得概念
图5-11给出了色谱图示意图,
有关术语列于表5-1-1()。
2、有关保留值得术语
色谱最常用得保留值就是保留时间。
在填充柱GC中,特别就是测定物化参数时,常用保留体
积得概念。
表5-1-2列出了各种保留值得定义(参见图5-1-1)。
表5-1-2 有关保留值得术语()
表5-1-2涉及到一个压力校正因子j。
因为色谱柱中各处得压力不同,故载气体积流量
也不同,j就就是用来校正色谱柱中压力梯度得,其定义为
式中,pi为柱入口处压力,即柱前压;po为柱出口压力,一般情况下(除使用MS外)为大气压力。
还有一个载气流速得问题。
通常用皂膜流量计测得得就是检测器或柱出口处得温度与压力条件下得载气体积流量F0,扣除水得蒸气压,并经温度校正后,就得到柱出口处得实际载气流量F∞:
Fe为色谱柱中载气得平均流速。
由于气体就是可压缩得,虽然单位时间通过色谱柱中任一横截面得载气质量就是不变得,但由于柱中各处载气压力不同,密度不同,故体积流速也不同。
为求得色谱柱中载气得平均流速,还需对F∞进行压力校正:
毛细管气相色谱中更多采用得就是载气平均线性流速u。
当Fe不变时,载气通过色谱柱得线速度随柱内径不同而不同。
为此采用载气线性流速(简称线流速)’ 来描述载气在色谱柱中得前进速度。
3、有关分离得参数
(1)相对保留值αα又叫选择性或选择性因子。
即在一定得分离条件下,保留时间大得组分B与保留时间小得组分A 得调整保留值之比:
这就是一个很常用得色谱参数。
当固定相与流动相一定时,一对物质得α可以认为只就是温度得函数,故α常用于色谱峰得定性,在动力学分离理论中,α用来描述一对物质得分离程度优劣。
(2)分配系数K 其定义为在平衡状态时,某一组分在固定液(CL)与流动相(CC)中得浓度之比:
(3)容量因子k 也叫分配比或分配容量。
它定义为平衡状态时,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得质量之比:
(4)分离度R 表示相邻两个色谱峰分离程度得优劣,其定义为(参见图5-1-1):
当两峰得峰高相差不大,且峰形接近时,可认为WA=WB,这时R=△tR/W。
对于高斯峰(正态分布)来说,R=1、5时,两峰得重叠部分为0、3%,被认为就是达到了基线分离。
有时两峰远未分离,无法测定峰底宽,就可采用峰高分离度Rh来描述其分离情况(见图5-1-2):
可见,Rh等于1时,相邻两峰就达到了基线分离。
(5)分离数TZ或SN 它就是指某一同系物相邻两峰间可容纳得峰数。
其定义为
4、有关色谱柱性能得参数
色谱柱得基本参数有柱长(L)、柱内径(r)、柱材料、固定相等,此外还有几个描述柱性能得参数。
(1)相比β 色谱柱中气相与液相体积之比,β=Vc/VL
(2)柱效也叫柱效能。
就是指色谱柱在分离过程中主要由动力学因素(操作参数)所决定得分离效能,通常用理论塔板数n 或理论塔板高度H来表示:
这就是色谱塔板理论导出得公式。
现在塔板理论虽已过时,但此公式一直沿用至今,用以衡量色谱柱得柱效。
在相同得操作条件下,用同一样品测定色谱柱得n或H值,n值越大(H越小),柱效越高。
在色谱速率理论中,H得定义就是被分析物分子在无轨行走时单位步长得离散度,已经失去了塔板理论中塔板高度得意义,它就是一个统计学概念。
注意,计算n与H时,tR与W1/2或W得单位要一致。
实际工作中常用单位柱长得理论塔板数,2来比较柱性能,即n'=n/L。
有时还用有效板数(neff)来表示柱效,其定义为用调整保留时间测得得柱效:
理想得色谱峰应为正态分布得高斯峰,即流出曲线呈高斯分布。
然而,实际上色谱过程很复杂,色谱峰形取决于多种因素。
如色谱柱对某些组分得吸附性太强,或者进样量太大造成柱超载,均会导致色谱峰得不对称。
即使色谱柱得, 很高,也可能出现某些组分得拖尾峰或前伸峰。
λ即就是对峰对称性得描述。
当λ>1时为拖尾峰,λ<1时为前伸峰。
λ越接近于1,说明色谱柱得性能越好。
5、保留指数I
保留指数I就是GC定性分析得重要参数,最早有Kovats提出,故又称Kovats保留指数。
其定义为:
一般来讲,GC中对未知峰得定性仅用保留值———包括保留指数———就是不够得,这就是因为不同得化合物在相同得色谱条件下可能有相同得保留指数,故还须有其她辅助定性方法,如GC/MS。
反过来,仅有GC/MS得质谱图对一个未知物得定性也就是不充分得。
只有当保留值与GC/MS得定性结果相吻合时,未知物得定性才被认为就是可靠得。
另外,用不同固定相上得保留指数对未知物定性(即所谓多柱定性)也就是GC常用得定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