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苏教版教案 选修《史记》选读:史记选读《孔子世家》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5
孔子世家一、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陬.邑叔梁纥.圩.顶畜.蕃息一乘.车zōu hé wéi chù shèng 辟.席率.彼旷野孔子语.鲁大.师bì shuài yù tài二、阅读《孔子世家》第1、2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1)故因名..曰“丘”云根据或因为;起名字,命名(2)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繁殖;增长(3)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相当于“于”,被;被;在;通“返”,返回(4)孔子长九尺有.六寸通“又”(5)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意动用法,认为……奇特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家境贫穷并且社会地位低下。
等到成年后,曾经担任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吏,把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
三、阅读《孔子世家》第3、4、5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或划线)词语:(1)请.与孔子适.周请允许我;到(2)鲁君与.之一乘车给(3)窃.仁人之号自谦之词,虚有(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通”辨”;危害;揭露(5)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引出动作对象,不译;逐渐;增加(6)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用作动词,弹奏;向前,指学新的内容(7)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反复练习;技艺;增加(8)丘未得其为人作曲者的风范(9)几.然而长,眼如望羊..通“颀”,长,高;仰视的样子(10)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名词作动词,称王;表示反问,难道(11)师襄子辟.席再拜同“避”,离开;拜了两拜, 表示恭敬,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到齐国,做高昭子的家臣,想凭借他与齐景公建立联系。
四、阅读《孔子世家》第6、7 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或划线)词语:(1)楚救陈,军.于城父名词做动词,驻扎,驻军(2)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当权(3)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选修)《*孔子世家》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认识孔子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深切感受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导师风范。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本文就节选了《孔子世家》中他困于陈蔡之间的内容。
2【讲授】文本解读
一、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研读课文
1、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作者描述孔子与身边弟子们的不同表现,有何作用?孔子的表现和回答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结合学生回答点拨文言字句)。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史记的选读,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和演变。
2. 通过对《孔子世家》的学习,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
三、教学步骤1. 孔子世家简介教师简要介绍《孔子世家》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特点和意义。
2. 学生阅读《孔子世家》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孔子世家》,重点学习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细节,理解每一句话的意义,对不懂的地方及时询问,加深对孔子的认识。
3. 学生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孔子世家》中的某些观点和情节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扩大视野,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4. 孔子思想与当今社会的联系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影响,以及道德、礼仪等观念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通过出题、作文等形式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孔子思想、道德、礼仪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教学内容的传达效果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学生实际相结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 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和意义,合理安排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发掘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孔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及社会素质具有深远影响。
编制:高立伟审核:陈玉玲时间:2014、2、23 级部审核——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孔子一生的主要经历,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感受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自学过程:一、不看注解,自读课文:1、遇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请标注出来。
2、遇有成语所出处,请在相应文字的右边写出该成语。
3、遇有特殊文言句式,请用直线划出来。
4、未读懂的字词句,请做上记号。
二、看注解,查字典,自读课文:1、第一遍未圈划出来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以及特殊文言句式,请用红笔圈划出来。
2、自己通过钻研或翻检工具书弄懂的字词,请将简要释义写在该字词的旁边。
3、借助注释、字典仍未读懂的字词句,请用红笔划出来。
4、在每一段的右侧,用简要的语言写出段落大意。
5、如果你能读出孔子对中国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请在相关文字的右侧,用简要的文字写出来。
6、如果你能读出孔子的有关品德,也请在相关文字的右侧,用简要的文字写出来。
三、给你一支登山的手杖-----孔子其人其事(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阅读次数:2358]●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阅读次数:1129]一、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阅读次数:914]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成语典故。
2.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精神,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3.了解孔子的影响和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教学重点: 1?..•[阅读次数:4017]江苏四中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常用文言实词“息、斥、益、固、绳、赞、服”等,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掌握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句式特点。
2、了解孔子的伟大人格。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我国教育?..•孔子世家(苏教版高二选修)[阅读次数:985]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孔子世家》。
2.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3.了解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
2.?..•[阅读次数:1725]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1~5节。
2、积累文言实虚词。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
4、学习孔子好学、乐学、善...•[阅读次数:859]一、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第9课孔子世家含答案第9课孔子世家1.通假字(1)几然而长,眼如望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者吾未知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赐,而志不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约其文辞而指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所慎:齐,战,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匪兕匪虎,率彼旷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1)病从者病,莫能兴: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2)固君子固穷: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盖错误!(4)志丘未得其志也:而志不远矣:(5)故故所居堂弟子内:据鲁,亲周,故殷:3.虚词归纳(1)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孔子世家一、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品质,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知识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得亲切感人。
孔子世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孔子世家(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孔子世家(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孔子世家(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孔子的生平、传记等基本情况,了解孔子的人生哲学和教育思想。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文化品味。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的生平、传记等基本情况的了解。
2. 孔子的人生哲学和教育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总结。
3. 课文中的重点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对于孔子人生哲学和教育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总结。
2. 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古文的能力上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
2. 学生自主阅读、分组讨论。
3. 小组展示与交流。
五、课程设计第一课时主题:孔子世家简介与孔子人生哲学初探教学目标:了解孔子世家的基本情况,初步了解孔子的人生哲学。
教学步骤与内容:1. 教师介绍课程主题,简单介绍孔子世家的基本情况。
2. 学生自主阅读孔子世家选段,分组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疑惑。
3. 教师就孔子人生哲学进行深入阐述,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小组展示与交流,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主题:课文语法与词汇的掌握教学目标:掌握词汇和句法结构,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与内容:1.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重要词汇和句法结构。
2. 学生对重点词汇进行逐个练习,并进行机械转换。
3. 教师对一些难点句式进行详细解析和讲解。
4. 学生自主练习和疑点澄清,进一步理解语法和词汇。
5. 小组合作,对一些例句进行分析和讨论,梳理课文思路。
第三课时主题:孔子教育思想研究教学目标:深入理解孔子教育思想,掌握历史文化。
教学步骤与内容:1. 学生、教师共同研究孔子教育思想。
2. 小组合作,就阅读的相关文章或文献进行探讨和思考。
3. 学生自主阅读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或文章,了解中国文化源流。
4. 教师与学生一同探讨如何将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相融合,以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
《史记选读》教案全集《太史公自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
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
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
(说明文章比较长,旁边已经有了翻译,讲读的时候,点重要的字词,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字词总结:(一)古今异义词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二)通假字反阙指罔失承拂(三)活用字词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四)一词多义所以次四、整体感知。
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1-3自叙家世谱系。
4-6叙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7-10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11叙自己忍辱写《史记》。
12-13《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
五、探究谈论(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颛顼时司天地唐虞时复典夏商时世序周时将领典周史战国秦司马错将伐蜀司马靳事白起秦朝司马昌主铁管汉朝司马无泽市长司马喜五大夫司马谈太史公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
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
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
司马迁叙家世说明修史是自己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史记·孔子世家》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学生能够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并认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文本分析,提高文本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演讲,提升口语表达和表演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孔子世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学生能够理解孔子“仁”的理念,并尝试将其运用于现代生活。
二、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史记·孔子世家》中的关键章节,着重关注孔子生平、教育理念、政治理念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孔子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可能缺乏对《史记》这一历史文献的深入认识。
通过本节课,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孔子的一生及其重要事件。
2. 孔子教育理念和“仁”的思想。
难点:1. 对《史记》文献的理解和分析。
2. 将孔子的思想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生平及其重要思想。
2. 互动式学习: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 情境教学: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孔子时代。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文本分析:仔细研读《孔子世家》的相关段落。
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史记·孔子世家》相关章节,准备对孔子的生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课堂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史记》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引出《孔子世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内容展示:1. 讲解孔子生平的重要事件,如其出生、教育、传道、周游列国等。
2. 分析孔子的教育理念,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3. 探讨孔子的政治理念,特别是“礼治”与“德治”的思想。
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孔子生平中的某个事件,分享各自的看法。
司马迁是第一个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的文学家。
在一些优秀人物的传记中,作者本着“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现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渗透着他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解读。
我们在探讨、理解和学习传主的人格和品质的同时,也能深刻领会到作者在传记写作中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
本专题由《孔子世家》《管仲列传》《屈原列传》三篇文章组成。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被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著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长的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管仲列传》主要写了管仲相齐,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内政、外交功名卓著。
他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屈原列传》中,作者先写屈原才能之高。
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
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
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但屈原最终也没能使怀王觉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兰,惨遭放逐。
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死。
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是一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
第9课孔子世家千古圣子——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
”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
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
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
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
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
’”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
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
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啁。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
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
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
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史记》选读《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使学生了解孔子的一生及其思想主张,感受孔子作为大教育家的风范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2. 分析评价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3. 引导学生掌握《史记》的史料价值和文学特色,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的一生及其思想主张。
2. 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2. 《史记》的史料价值和文学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一生及其思想主张。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发表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孔子,引发学生兴趣。
2.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史记·孔子世家》,提醒关注重点句子和段落。
3. 内容讲解:讲解孔子的一生及其思想主张,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4. 案例分析:分析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结合实际教育现象进行讨论。
课后作业:1. 熟读《史记·孔子世家》,理解孔子的一生及其思想主张。
2.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现象,思考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六、教学延伸:1. 对比研究:让学生选取其他教育家,如孟子、荀子等,与孔子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教育思想及其差异。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孔庙、孔林等地,感受孔子文化,加深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综合测试:设计一份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综合测试题,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分析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孔子世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
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二、孔子好学善思的品质:
①孔子适周问礼:
从此处可以看出孔子的好学,也是为了通过老子之口说明孔子是“聪明深察”“博辩广大”而正直的人,还用以强调孔子在与老子的交往中得到的提高。
②孔子适齐闻《韶》:
主观感受——“三月不知肉味”;社会反响——“齐人称之”
③孔子在鲁学琴:
“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以师襄子的不断催促和后来的折服来衬托孔子的行为和品质。
第二课时:
孔子被困陈蔡之间:
1、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导师风范
①子路——坦诚直率、敢于质疑
子路认为孔子的理想和主张中有不仁不智的因素,因而导致众叛亲离。
子路质疑孔子之道的内涵,这是对孔子之道的正确性提出了怀疑,孔子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而用伯夷叔齐和王子比干的事实从反面提醒子路思考——仁与智的有与否并不是“吾道”是与非、穷与达的要害。
②子贡——小心谨慎、讲用务实
子贡认为孔子的理想和主张过于迂阔而不切实际,因而无法取得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支持。
子贡从能否为社会接受、能否为世所用的角度出发,暗示孔子之道不切实际,这是对孔子之道的实用性表示了怀疑,孔子对他进行了直接的批评,告诫子贡——应当多考虑如何完善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否则就会犯眼光短浅的错误,最终会丧失了自己的“道”。
③颜回——信念坚定、能言善辩
颜回认为孔子的理想和主张是尽善尽美的,不能得到社会认可民众支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愿求美向善。
子路、子贡主张对孔子之道加以改造、调整,颜回却主张坚持,决不改变决不动摇。
颜回笃信孔子之道,认为“天下莫能容”恰恰证明孔子之道的先进性和正确性,而且道之“穷”正好可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能坚守自
己信仰和主张的真君子,孔子对他这种审时知世而又坚守其道、“一以贯之”的君子风范和品质人格十分欣赏,不仅表示赞同,而且感到欣慰,在谈话的最后,还是忍不住开了一个玩笑。
2、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
困于陈蔡之间,情况险急,身边的弟子们了都病饿得“莫能兴”,而孔子却处变不惊,“讲诵弦歌不衰”,以致引起子路和子贡的反感和怨愤。
这也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孔子的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孔子回答子路和子贡的话,既袒露了自己的心境和为人做事准则,也含教育弟子之意。
第三课时:
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述《春秋》等活动
1、孔子整理文献:
①对“礼”的整理——孔子整理文献是因为这些文献已“废”“缺”;因为孔子的整理《书传》《礼记》等文献才得以保存;孔子是在“追迹三代”“观殷夏所损益”的基础上做整理继承工作的,并对“周礼”最为肯定;孔子整理的文献,当时已不能完全被印证。
②对“乐”的理解的分类吞理解,“各得其所”的自信,是建立在认真学习、悉心研究的基础上的。
③孔子对《诗》的删削和篇目确定,删削的原因是为了“去其重”,篇目确定的原则是“可施于礼义”并能“弦歌之”。
④孔子晚年“喜”“读”《易》并为其中的一些篇目作序的情况,“韦编三绝”强调了“喜”的程度和勤奋精神,“假我数年”的话则表现了“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
2、孔子从教授业:
概述其教学的内容和弟子的众多,后一段写其具体的教育内容和主要的教学方法。
3、撰述《春秋》:
①孔子作《春秋》的缘由——使自己的主张和风解“见于后世”,并交代《春秋》所记史实的起讫年代。
然后用“据鲁”和“约其文辞”二句指出《春秋》的指导思想和表达特点。
并举《春秋》中的两个例子进行印证,最后两句,说明《春秋》的写作目的和成书后产生的影响。
②孔子对《春秋》的重视程度,先用对比说明孔子对此书字字推敲,他人无法改易,连以“文学”著称的徒子夏也“不能赞不辞”;然后叙述孔子将《春秋》传授给弟子时语重心长的叮嘱,孔子强调此书的“双刃剑”效应,意在告诫弟子首先必须“知丘”和坚守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