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第六章粉体学基础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9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2.空隙率20.临界相对湿度34.标准筛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物料的粒径越小,其流动性越好。
( )2.粉体粒子的粒径影响粉体的流动性,粉粒大于200μm的粉体可自由流动。
( )3.在临界相对湿度(CRH)以上时,药物吸湿度变小。
( )4.比表面积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
( ) 5.微粉的流动性常用休止角表示,休止角愈大,其流动性愈好。
( )6.物质分轻质或重质,主要在于他们的堆密度大小,重质的堆密度大,轻质的堆密度小。
( )7.比较同一物质粉体的各种密度,其顺序是:堆密度>粒密度>真密度。
( )8.粉体的密度是用真密度进行描述。
( )9.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差。
( )10.压缩速度快,易于塑性变形,有利于压缩成形。
( )11.物料受压时塑性变化所消耗的能量转化成结合能,因此该过程是可逆过程。
( )12.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孑L隙率小,充填性好。
( )13.重力流动时,堆密度也反映粉体的流动性。
( ) 14.粉末的比表面积大,压缩时接触点数多,结合强度大。
( )15.Heckel方程的斜率越大,空隙率的变化大,弹性强。
( )16.推片力的大小等于解除上冲压力后下冲中残留压力的大小。
( )17.最松堆密度与最紧密度相差越小,粉体的充填性越好。
( )18.压缩过程中压力传递率接近于1时,模壁的摩擦力小。
( )19.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度和重量基准的平均粒度在数字上相同。
( )20.粉体的附着力大,装填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好。
( )三、填空题1.将球体规则排列时配位数最大可达(6,8,12)个;空隙率最大可达(26%,30%,48%)。
2.某些药物具有“轻质”和“重质”之分,主要是因为其不同。
3.在药剂学中最常用来表示粉体流动性的方法是:和。
4.测定粒径的方法很多,其中以沉降法测得的是径,以电感应法测得的为径。
粉体学基础知识(一)粉体的基本概念粉体是指无数细小固体粒子的集合体,粉体学是研究粉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粒子是粉体运动的最小单元, 包括粉末(粒径小于lOOUm)和颗粒(粒径大于lOO^m), 通常所说的“粉末”、“粉粒”或“颗粒”都属于粉体的范畴。
组成粉体的单元粒子可能是单体的结晶,称为一级粒子;也可能是多个单体粒子聚结在一起的粒子,称为二级粒子。
在制药行业中,常用的粒子大小范围为从药物原料粉的1M 到片剂的lOmmo物态有固体、液体、气体3种。
液体与气体具有流动性,而固体没有流动性;但把固体粉碎成颗粒的聚集体之后则具有与液体相类似的流动性,具有与气体相类似的压缩性,也具有固体的抗形变能力,所以有人把粉体列为“第四种物态” 来进行研究。
(二)粉体的特性1.粒子大小与测定粉体粒子大小是以粒子直径的微米数为单位来表示的。
粉体大部分不规则,代表粒径大小的方法有:几何学粒径、有效粒径、比表面积粒径等。
1. 1.几何学粒径是指用显微镜看到的实际长度的粒子径。
1.2.有效粒径用沉降法求得的粒子径,即以粒子具有球形粒子的同样沉降速度来求得。
该粒径根据Stokes方程计算所得,因此又称Stokes粒径。
1.3比表面积粒径用透过法和吸附法求得的粉体的单位表面积的比面积。
这种比表面积法是假定所有粒子都为球形求出的粒子径。
常用的粒径测定方法有:显微镜法、筛分法、沉降法、小孔透过法和激光衍射法等。
2.粒子形态粉体除了球形和立方形等规则而对称的形态外很难精确地描述粒子的形状。
因此,研究工作者用体积形态系数,比表面形态系数等术语来表示微粒形态。
3.粉体的比表面积粒子的比表面积的表示方法根据计算基准不同可分为体积比表面积Sv和重量比表面积Sw。
体积比表面积是单位体积粉体的表面积,重量比表面积是单位重量粉体的表面积。
4.粉体密度与孔隙率粉体密度为单位体积粉体的质量。
由于颗粒内部含有的空隙以及及颗粒堆积时颗粒间的空隙等,给粉体体积的测定带来麻烦。
执业药师药剂学高频考点:粉体学简介(一)粉体学的概念?粉体学是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称为粉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学。
(二)粉体的性质1.粉体的粒子大小与粒度分布及其测定方法(1)粉体的粒子大小与粒度分布粉体的粒子大小是粉体的基本性质,它对粉体的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等均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溶出与吸收等。
粒径的几种表示方法:定方向径(显微镜测定)、等价径、体积等价径(库尔特计数法测定)、有效径(称Stocks径)、筛分径(筛分法测得)。
粒度分布:一定量的粉体,不同粒径的粒子所占比例。
了解粒度分布的意义,在于了解粒子大小的均匀性,而均匀性对药物制剂研究很重要。
粒度分布,常用频率分布来表示,即各个平均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的百分比。
(2)粒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测定粒径范围0.5~100μm,一般需测定200~500个粒子,才具有统计意义。
2)库尔特计数法:将粒子群混悬于电解质溶液中。
本方法可用于混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药物等粒径的测定。
3)沉降法:是根据Stocks方程求出的粒子的粒径,适用于100μm以下的粒径的测定。
4)筛分法: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粒径测定方法,常测定45μm以上的粒子。
粒径测定注意的有关事项:粒径分析前对样品应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处理;取样应采用一定的方法保证粒子的均匀性,流动样品可采取不同时间取样,静止样品可采取不同部位置取样,然后混合测定;为使取样具有代表性,应适当数量的取样量,大量样品取样量应在100g~1kg;库尔特计数法与沉降法测定是在液体中进行的,为保证粒子的均匀性,可加入适当量的表面活性剂。
2.粉体的比表面积粉体的比表面积是表征粉体中粒子粗细及固体吸附能力的一种量度。
粒子的表面积不仅包括粒子的外表面积,还包括由裂缝和空隙形成的内部表面积。
直接测定粉体的比表面积的常用方法有气体吸附法、还有气体透过法(测外表面积)。
粉体学简介常用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的百分比。
频率分布可用方块图来表示。
(2)粉体粒直径的测定方法:①显微镜法:显微镜法是将粒子放在显微镜下,根据投影像测得粒径的方法。
光学显微镜可以测定0.5~100μm级粒径。
测定时应注意避免粒子间的重叠,以免产生测定的误差,同时测定的粒子的数目应该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需测定200~500个粒子。
②库尔特记数法:库尔特记数法是在测定管中装入电解质溶液,将粒子群混悬在电解质溶液中,测定管壁上有一细孔,孔电极间有一定电压,当粒子通过细孔时,由于电阻发生改变使电流变化并记录于记录器上,最后可将电信号换算成粒径。
可以用该方法求得粒度分布。
本法可以用于测定混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药物等的粒径分布。
③沉降法:沉降法是根据Stocks方程求出粒子的粒径,适用于100μm以下的粒径的测定。
④筛分法:筛分法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粒径测定方法。
它是将筛按孔径大小顺序上下排列,将一定量粉体样品置于最上层,在一定的震动频率下振动一定时间,称量各个筛号上的、粉体重量,求得各筛号上不同粒径的百分数。
常用测定范围在45μm以上。
测定粒子大小时要注意的有关问题是:对粒子大小进行分析前对样品的合理选择和处理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
在选取样品时,由于粉体因储存条件的变化或转移可能导致粒子的分布不均,因此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取样。
为使取样具有代表性,应当有适当的取样量。
2.粉体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是表征粉体中粒子粗细以及固体吸附能力的一种量度。
粒子的表面积不仅包括粒子的外表面积,还包括由裂缝和孔隙形成的内部表面积。
直接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常用方法有气体吸附法。
在常压下,一般气体吸附用于粒度在2~75μm范围内固体样品的测定,而在减压条件下可以用于更小粒子的测定,例如下雨0.1μm的粒子。
另外还有气体透过法可以测定。
但该法只能测粒子外部比表面积,而不能测得粒子内部孔隙的比表面积。
药剂学-第六章粉体学
基础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2.空隙率
20.临界相对湿度
34.标准筛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物料的粒径越小,其流动性越好。
( )
2.粉体粒子的粒径影响粉体的流动性,粉粒大于200μm的粉体可自由流动。
( )
3.在临界相对湿度(CRH)以上时,药物吸湿度变小。
( )
4.比表面积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
( )
5.微粉的流动性常用休止角表示,休止角愈大,其流动性愈好。
( )
6.物质分轻质或重质,主要在于他们的堆密度大小,重质的堆密度大,轻质的堆密
度小。
( )
7.比较同一物质粉体的各种密度,其顺序是:堆密度>粒密度>真密度。
( ) 8.粉体的密度是用真密度进行描述。
( )
9.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差。
( )
10.压缩速度快,易于塑性变形,有利于压缩成形。
( )
11.物料受压时塑性变化所消耗的能量转化成结合能,因此该过程是可逆过程。
( )
12.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孑L隙率小,充填性好。
( )
13.重力流动时,堆密度也反映粉体的流动性。
( )
14.粉末的比表面积大,压缩时接触点数多,结合强度大。
( )
15.Heckel方程的斜率越大,空隙率的变化大,弹性强。
( )
16.推片力的大小等于解除上冲压力后下冲中残留压力的大小。
( )
17.最松堆密度与最紧密度相差越小,粉体的充填性越好。
( )
18.压缩过程中压力传递率接近于1时,模壁的摩擦力小。
( )
19.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度和重量基准的平均粒度在数字上相同。
( )
20.粉体的附着力大,装填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好。
( )
三、填空题
1.将球体规则排列时配位数最大可达(6,8,12)个;空隙率最大可达(26%,30%,48%)。
2.某些药物具有“轻质”和“重质”之分,主要是因为其不同。
3.在药剂学中最常用来表示粉体流动性的方法是:和。
4.测定粒径的方法很多,其中以沉降法测得的是径,以电感应法测得的
为径。
5.CRH值是,CRH值越小, 越强。
CRH值与无关。
四、单项选择题
1.采用BET法可测定得到( )。
A.粉体的松密度 B.粉体粒子的比表面积 C.粉体的流动性 D.粉体的休止角
2.下列关于休止角的正确表述
A.休止角越大,物料的流动性越好 B.粒子表面粗糙的物料休止角小
C.休止角小于300,物料的流动性好 D.粒径大的物料休止角大
3.下述中哪项不是影响粉体流动性的因素
A.粒子大小及分布 B.含湿量 C.加入其他成分 D.润湿剂
4.用包括粉体本身孔隙及粒子间孑L隙在内的体积计算的密度为
A.堆密度 B.真密度 C.粒密度 D.高压密度
5.粉体的流动性可用休止角和流速表示,流动性越好则
A.休止角大,流速快 B.休止角大,流速慢
C.休止角小,流速快 D.休止角小,流速慢
6.微粒有效径指
A.与被测粒子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形粒子直径
B.与被测粒子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形粒子半径
C.与被测粒子具有相同大小的粒子
D.与被测粒子具有相同性质的粒子
7.下面关于堆密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堆密度又称粒密度 B.“重质”或“轻质”主要在于其堆密度不同
C.“重质”的堆密度大 D.对于一般粉体来说堆密度<粒密度<真密度
8.四种成分的CRH分别为①70%,②53.5%,③75.1%,④82%,按吸湿性由大到
小排列顺序为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9.氯化钠与葡萄糖间无相互作用,其CRH分别为75.1%和82%,将两者按1:4
混合,混合物CRH为
A.61.58% B.6.9% C.15.7%D.10.8%
10.当药物本身产生的饱和蒸气压低于环境的水蒸气分压时,将产生
A.吸湿 B.风化 C.蒸发 D.吸附
11.粉体的流动性可用下列哪项评价
A.接触角 B.休止角 C.吸湿性 D.释放速度
12.采用哪种方法可测定粉体比表面积
A.沉降法 B.筛分法 C.显微镜法 D.气体吸附法
13.粉体学中,用包括粉粒自身孔隙体积计算的密度称为
A.堆密度 B.粒密度 C.真密度 D.最松松密度
14.根据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为
A.定方向径 B.等价径 C.体积等价径 D.有效径
15.粉体的充填性可用下列哪项评价
A.接触角 B.孔隙率 C.吸湿性D.流出速度
16.下列关于粉体吸湿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CRH是水溶性药物的固有特征,药物吸湿性大小的衡量指标
B.CRH值越小,药物越易吸湿
C.两种水溶性药物分别重15g和20g,其CRH值分别为78%和60%,则两者混合物的CRH值为66%
D.水不溶性药物的吸湿性在相对湿度变化时,缓慢变化,没有临界点
17.用显微镜观察混悬剂微粒而得出的粒径是
A.定方向径 B.等价径 C.平均粒径 D.有效径
18.某些固体药物有“轻质”和“重质”之分,是因为堆密度不同,轻质是指( )。
A.堆密度小堆容积大 B.堆密度大堆容积小
C.堆密度大堆容积大 D.堆密度小堆容积小
19.粒子大小对粉粒的流动性有很重要的影响,当粒子小于多少μm时,其黏着
力大于重力,休止角大幅度增大,流动性很差
A.100 B.200 C.150 D.250
20.沉降法测得
21.显微镜法测得
22.筛分法测得
23.气体透过法测得
20~23备选答案:A.定方向径 B.有效径 C.筛分径 D.面积平均径24.接触角
25.休止角
26.粒径
27.CRH
24~27备选答案:A.粉体润湿性 B.水溶性粉体的吸湿性
C.粉体流动性 D.粉体粒子大小
五、问答题
1.简述压片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为什么。
2.举出防止顶裂(裂片)的措施,根据您的体会和理解举出四种以上。
3.在制药行业中常用的粉体的粒度范围是?
参考答案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空隙率是指粉体层中空隙所占有的比率。
由于颗粒内、颗粒间都有空隙,相应地将空隙率分为颗粒内空隙率、颗粒间空隙率、总空隙率等。
2.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
(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CRH,),CRH是水溶性药物固有的特征参数。
3.各国的标准筛号及筛孑L尺寸有所不同,中国药典在R40/3系列规定了药筛的九个筛号。
二、判断题
1.B 2.A 3.B 4.A 5.B 6.A 7.B 8.B
9.A 10.B 11.B 12.B 13.A 14.A 15.B 16.B
17.A 18.A 19..A 20.B
三、填空题
1.12.48%
2.堆密度
3.休止角,流出速度
4.有效径,等体积球相当径
5.临界相对湿度,吸湿性,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量无关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A 5.C 6.A 7.A 8.A
9.A 10.A 11.B 12.D 13.B 14.D 15.B 16.C
17.A 18.A 19..A 20.B 21.A 22.C.A 23.D 24.A C 25.C 26.D 27.B
五、问答题
1.压片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分别为流动性、压缩成形性和润滑性。
良好的流动性可使物料顺利地流人压片机的模孔,避免片重差异过大;良好的压缩成形性可使物料压缩成具有一定形状的片剂,而不出现裂片等不良现象;润滑性使片剂不黏冲,从冲模中顺利推出,得到完整、光洁的片剂。
2.防止顶裂的措施:①用弹性小塑性大的辅料,从整体上提高物料的塑性变形;②如果细粉太多、颗粒很干会使黏性弱,此时相应加大黏合剂用量;③改用旋转式压片机,使片剂内部的压力分布较均匀;④加入适当的润滑剂,使压
力分布均匀且下冲推出片剂时阻力降低;⑤减慢压缩速度或进行两次压缩。
采取这些措施均可有效避免裂片的产生。
3.在制药行业中需要处理的粒度范围为一般是从药物原料粉的lμm到片剂的l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