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造船模式与大型造船厂总平面布置
- 格式:pdf
- 大小:323.97 KB
- 文档页数:12
116.5上甲板上平面空间的规划第六章船舶总布置设计6.5 上甲板上平面空间的规划民用运输船舶上甲板上的平面空间主要被分配给货舱口和货舱口盖,上层建筑以及各类维持船舶正常运营所需要的舱面设备等。
上层建筑货舱口及货舱口盖6.5 上甲板上平面空间的规划一、货舱口的布置上甲板上的货舱口是货物垂向装卸的通道,位于货舱的上方。
货舱口的布置主要考虑货舱口的尺度和货舱口盖的布置。
货舱口尺度需要综合考虑货物品种、起货设备、舱口盖形式、船体总强度和抗扭强度等因素。
货舱口面积与舱底面积之比值,常称为货舱敞开系数。
货舱敞开系数可以用来表征货舱口的大小。
一般来讲,增大敞开系数对提高装卸效率有利,但对强度不利。
6.5 上甲板上平面空间的规划一、货舱口的布置●例如,杂货船的舱口宽度一般为0.4到0.6倍的船宽,也可根据定型舱口盖宽度来确定。
●例如,散货船应结合顶边水舱压载水量的需要确定舱口宽度。
●例如,集装箱船的舱口宽度可达到0.8倍的船宽。
●例如,有时可采用双列或三列货舱口来解决货舱盖过大过重的矛盾。
货舱口宽度增大,将削弱甲板的纵向强度,同时舱口盖的重量和成本均有提高。
货舱口宽度一般有如下规律。
集装箱船散货船1. 舱口宽度2. 舱口长度3. 货舱口盖的布置6.5 上甲板上平面空间的规划舱口长度从装卸上考虑应尽量长,但要需要留出起货机平台、桅屋以及堆放舱口盖所需的地位。
货舱口长度一般有如下规律。
一、货舱口的布置●例如,各舱口的长度,最好结合舱盖的片数来确定。
●例如,两端有起货设备的舱口,为避免起货作业的相互干扰,长度一般不小于12m 。
●例如,装载特大件的货舱,其舱口长度应根据承运的货种来确定。
1. 舱口宽度2. 舱口长度3. 货舱口盖的布置6.5 上甲板上平面空间的规划一、货舱口的布置货舱舱口盖是货舱区域甲板开口的关闭装置。
现代钢质海船上,传统的盖帆布的木质舱口盖近乎绝迹,绝大多数采用钢质舱口盖。
滚移式货舱口盖背载式货舱口盖折叠式货舱口盖1. 舱口宽度2. 舱口长度3. 货舱口盖的布置6.5 上甲板上平面空间的规划一、货舱口的布置舱口盖基本组成部分有盖板结构、密封装置、压紧装置、支承装置、限位装置。
船舶的总布置设计总布置设计舱室设计(规范2.12.1.1) 船长大于30m 的船舶,在船首应设置一道水密舱壁,其位置一般在距首垂线0.05 ~0.1L 范围内,舱壁的高度应延伸至干舷甲板或首升高甲板。
在尾部也应设置一道水密舱壁,其高度应延伸至干舷甲板或尾升高甲板。
在主尺度确定中, 尾尖舱取f =0.050.0556.20m=2.80m PP L L =?,实取Lf=3.00m首尖舱 a =0.080.0855.00m=4.40m PP L L =?,实取La=4.50m (规范2.12.1.3) 强力甲板下横向舱壁的间距应不大于下式计算所得之值:11211111 l=k k k =5.930.94)0.164),k 6k =6m D L L B BD ?-+>式中:——系数,((当时,取——在船长中点处沿舷侧自平板龙骨上表面量至强力甲板下表面的垂直距离,;得: l=15.094m 取l=15.00m (规范2.12.1.5) 燃油舱与淡水舱、食物舱之间应设隔离舱。
压载水舱可以代替隔离舱。
深油舱与干货舱相邻的舱壁上不应开孔,有加热设备的燃油舱和干货舱相邻的舱壁,应在货舱的一侧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
栏杆(规范2.17.3.1) 船舶如设置栏杆,其高度应不小于0.8m 。
栏杆的最低一根横杆距甲板应不超过0.23m ,其它横杆的间距应不超过0.38m ,竖杆间距离应不大于2.5m 。
锚泊及系泊设备(规范3.4.2.1) 船舶锚泊设备的舾装数N 应按下式计算确定:122(2d )(b 0.1)m m d m b m ()B 4m ;S S N K B L K H S L S =+++=式中:——满载设计水线长度,;B-- 船宽,;——满载设计吃水,;——上层建筑及甲板室围壁的最大宽度,;H--在船体中纵剖面处满载水线以上主体及上层建筑甲板室各层宽度大于/舱室的高度之和,;满载没计水线以上侧投影面积,mni i i=1l h m S S S FL L F =+∑----其中:同上;船长中点处干舷高度,;i l B/4m --各层上层建筑及宽度大于甲板室围壁侧投影长度,;甲板货船和集装箱船干舷甲板上货物装载区的长度应计入; i h B 4m -- 舷各层上层建筑及宽度大于/的甲板室围壁的高度,;甲板货船和集装箱船干舷甲板以上载货高度取货物装载区的围壁高度,如围壁高度低于载货高度,取载货的平均高度。
船舶知识科普——学会如何看船舶总布置图?这是船舶设计第一图!有些大船没有它的指示连机舱都不知道怎么进去!学会看总布置图,至少知道全船各舱室的位置和进出通道,逃生也比别人快很多(灾难大片海神号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船舶的总布置图...一、每船都有?到底是什么东西?每船都有!总布置图(general arrangement plan)由右舷侧视图、各层甲板与平台平面图、舱底平面图及船体主要尺度和技术数据等组成。
反映了船舶总的布置情况,即全船各舱室的划分与位置、各种船舶设备及位置;是绘制其它图样和进行其它计算的依据。
该图比较集中体现了船舶的用途、任务和经济性。
二、到底啥用呢?总布置图的主要用途是:(1)表示船舶上层建筑的型式以及舱室、设备、门窗、通道等的布置情况。
(2)进行其它设计和计算的依据。
如进行全船重量和重心位置计算,船舶设备设计和结构设计等的依据。
(3)作为绘制其它图样的依据。
如绘制各类设备、系统布置图;门、窗、扶梯布置图;木作、绝缘布置图等的依据。
(4)在施工时,可作为具体施工的一张指导性图样。
它能起到协调各机械、设备的相互关系,当它们之间发生矛盾时,以总布置图中的布置为准。
总布置图对船舶建造时的舾装工作尤其有着重要意义。
三、常用图线及其应用范围1.细实线可见轮廓线,如船体外板、甲板、平台以及开口等的可见轮廓线等。
2.粗实线板材、型材剖面的简化线,如表示船体外板、金属舱壁与围壁、船体构件等的剖面。
3.细虚线不可见轮廓线。
4.粗虚线不可见板材的简化线,如不可见甲板、平台、横舱壁、内底板、肋板、金属围壁等的简化线。
5.细点划线中心线、开口对角线、液舱范围线等。
6.细双点划线假想位置线,如上一层甲板的开口轮廓线、单底船的肋板边线等。
图形符号一般有这些样式▼识读总布置图主要是了解船舶的用途,船舶的主要尺度和技术性能,船体内舱室的划分和布置,各种机械、设备的组成、数量、布置和它们的相互间关系。
116.1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第六章船舶总布置设计6.1 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三个一、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任务二、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特点三、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则6.1 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任务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任务,简言之,是在满足营运要求和保证船舶航行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地确定船舶的整体布置,绘制出详细的总布置图。
详细的总布置图是反映船舶总布置设计的主要技术文件,一般由侧面图、各层甲板图、舱底平面图及平台平面图组成,有的还要绘出横剖面图和阴影图。
侧面图上甲板图舱底平面图横剖面图一、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任务6.1 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形式●尺度●层数●舱室●造型包括对主船体内体积空间的划分和上甲板上面积空间的规划。
总体区划1. 总体区划2. 浮态的计算与调整3. 舱室和通道的布置4. 舾装设备的布置浮态的计算与调整在总体区划的基础之上,考虑浮态要求,对船舶各种载况下的浮态进行计算。
并在计算的基础之上,对浮态进行调整。
6.1 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任务1. 总体区划2. 浮态的计算与调整3. 舱室和通道的布置4. 舾装设备的布置舱室和通道的布置包括各类生活舱室和工作舱室的内部布置,以及对全船通道的规划。
6.1 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任务1. 总体区划2. 浮态的计算与调整3. 舱室和通道的布置4. 舾装设备的布置舾装设备的布置对除机器处所以外的舱内和露天甲板以上的各种设备的布置。
6.1 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任务1. 总体区划2. 浮态的计算与调整3. 舱室和通道的布置4. 舾装设备的布置6.1 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二、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基本特点统筹兼顾贯穿始终因船而异统筹兼顾在设绘总布置图的过程中涉及船、机、电三个专业,其中,船体又包括总体性能、船体结构及舾装,等三个方面,考虑的因素包括船舶使用要求、航行性能与经济性等。
现代造船模式下的生产布局技术汇报人:日期:•现代造船模式概述•生产布局技术的基本概念•现代造船模式下的生产布局技术目录•生产布局技术在现代造船模式中的应用•现代造船模式下生产布局技术的未来发展01现代造船模式概述定义现代造船模式是一种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基本特征的造船生产组织方式,它以成组技术理论为指导,将传统的以“船体为基础”的生产组织方式改变为以“中间产品为基础”的生产组织方式。
特点现代造船模式以“区域、阶段、类型、工种”的作业方式组织生产,使生产管理得到极大简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它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便于实现壳舾涂作业的连续流水作业,有利于缩短建造周期、降低工时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和减少物流等。
现代造船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为了解决二战后美军舰艇建造中的一系列问题,美国海军提出了“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的造船新思想。
后来,这种思想被引入民用船舶建造领域,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造船模式。
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造船模式不断得到完善和优化。
数字化造船、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现代造船模式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现代造船模式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建造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和减少物流等。
此外,它还有利于实现壳舾涂作业的连续流水作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等。
挑战虽然现代造船模式具有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需要加强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应用,提高工艺和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加强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优势VS02生产布局技术的基本概念定义生产布局是指根据生产工艺、设备特点和生产流程要求,合理安排生产设施的空间位置,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安全。
原则合理化、高效化、安全化。
要素设备布局、工艺流程、物料流动、信息流动、人员流动。
现代造船模式现代造船模式的涵义所谓现代造船模式,可理解为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船体建造)、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现代造船模式形成的技术基础—成组技术与系统工程技术在造船中应用阐述如下: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造船模式中的应用(1)成组技术。
首先应用于机械制造业,利用零件的相似性来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获得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效率。
成组技术被应用于船舶建造工程,导致了中间产品分类成组加工和管件族加工方法的产生,形成了船体分道建造生产线;成组技术中短间隔期、小批量的生产管理方法形成了船舶建造作业的托盘管理。
(2)系统工程。
把船舶建造作为一个大系统,分解为壳、舾、涂三种作业系统,再按区域/阶段/类型逐一分类成组,并以"中间产品"为纽带建立各类作业子系统以及作业系统的相互联系。
(3)工业工程。
包括成组技术、系统分析、物料搬运、计划和目标管理等,追求高效率、短周期。
3.现代造船模式的基本要素(1)中间产品。
是最终产品的组成部分。
舾装单元和舾装模块是典型的中间产品。
舾装单元是对特定区域内(如机舱)的设备进行合理布置,单独地高效率地制作;舾装模块是将组成一定功能的相关设备、支架、仪表、管路和电缆等进行组装;在适当时机整体吊入船体进行安装。
(2)船体分道建造。
以分类成组的中间产品为导向,组成若干个相对独立、最大限度平行作业的生产单元,按工期要求,保持一定的生产节拍作业。
现代造船模式中的区域舾装技术、区域涂装技术、高效焊接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精度造船技术等都离不开船体分道建造技术。
(3)壳舾涂一体化作业。
确立了以“船体为基础、舾装为中心、涂装为重点”的管理思想,从设计、采购、生产计划与控制等方面围绕中间产品进行协调与配合。
现代造船模式中的生产设计生产设计的概念是在日本首先建立的,是追求建立高效的船舶建造和管理方法的产物。
2008年lO月第10期总第420期水运工程Port&WaterwayEngineering0ct.2008No.10SerialNo.420船厂总体设计体会顾宽海,柯学(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摘要:总结参与船厂总体设计的体会,认为掌握船厂的生产模式、选址关键要素以及领会现代造船模式与船厂总体布置设计的关系等是做好船厂总体设计的关键。
·关键词:船厂选址;现代造船模式;船体建造;工艺流程中图分类号:U67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2-4972(2008)10—0229-05ExperiencesingenerallayoutdesignofshipyardGUKuan—hai,KEXue(CCCCThirdHarborConsultantsCo.,Ltd.,Shanghai200032,China)Abstract:Thispapersununarizestheexperiencesoftheauthorsingenerallayoutdesignoftheshipyard,theythinkthatthekeyproblemtohandlewellthegenerallayoutdesignofshipyardistograsptheproductionmodeandessentialfactorsforsiteselectionoftheshipyardandunderstandtherelationbetweenthemodeYnshipbuildingmodeandoveralllayoutofshipyard.Keywords:siteselectionofshipyard;modernshipbuildingmode;hullbuilding;technologicalprocess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船舶工业步人快速发展时期,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造船产量达到1893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份额的23%,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2007年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三大造船围的地位,仅次于韩国和日本。
现代造船模式与大型造船厂总平面布置
郁泉兴
【期刊名称】《造船工业建设》
【年(卷),期】1996(000)001
【总页数】12页(P1-12)
【作者】郁泉兴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73.1
【相关文献】
1.大型设备液压提升连续吊装施工时的总平面布置 [J], 冯强
2.现代造船模式与大型造船厂总平面布置 [J], 郁泉兴
3.某大型铁矿选矿流程总平面布置优化与实践 [J], 韩永强
4.大型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设计与研究 [J], 李四龙
5.大型住宅小区施工总平面布置及管理技术探析 [J], 韩亮;宋康康;李勇伟;刘星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上帆船平面设计方案
海上帆船是一种传统而又浪漫的交通工具,如何设计一种稳定而又高效的平面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种海上帆船平面设计方案。
首先,整体平面结构应当保持稳定性。
船体应具备良好的平衡,以确保船只在海上航行时不易倾覆。
船体应设计成V字型底,这样可以降低船只在海浪中的阻力,并提高稳定性。
同时,船身底部应设计成平滑流线型,减少水的阻力,提高船只的速度和效率。
其次,船帆的设计也是非常关键的。
帆船的主要动力来自于风力,因此帆的设计要尽可能高效。
船帆应设计成大面积的三角形状,以获得最大的推动力。
同时,帆的材料应选用轻量、坚固且防水性能好的材料,以确保在恶劣的海况下帆船能够良好地航行。
此外,船舱的设计也需要兼顾实用性和舒适性。
船舱宜设计成开放式的布局,以增加通风和采光效果。
同时,船舱内部的装饰和设施应简洁而实用,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船舱内设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如厨房、卫生间和卧室等,以满足船员的基本需求。
最后,安全性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船舶需要配备适当的安全设备,如救生艇、救生圈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船舱内部应配备消防设备,以预防和扑灭火灾。
此外,船舶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以确保航行安全。
综上所述,海上帆船的平面设计方案需要考虑船体的稳定性、帆的高效性、船舱的实用性和舒适性以及航行安全等方面。
通过设计合理而又精确的平面结构,海上帆船可以在海上顺利航行,并带给人们一种独特的航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