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10
2014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对于准备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非常重要,易公教育独家为您整理了2014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小学语文真题、小学数学真题乃至小科目初中语文真题、初中数学真题、初中英语真题也完备齐全。
以上真题解析全部第一手出自于易公教育,如有转载用于商业,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更多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登陆易公教育官网。
【注意】下载文档后,点击【鼠标右键-打开超链】接即可看到2014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解析汇总·小学部分2014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解析在线估分2014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解析在线估分2014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解析在线估分2014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英语真题解析在线估分2014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音乐真题解析在线估分2014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真题解析在线估分2014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美术真题解析在线估分2014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信息技术真题解析在线估分2014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幼教真题解析在线估分2014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解析汇总·初中部分2014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解析在线估分2014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数学真题解析在线估分2014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英语真题解析在线估分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拓展练习: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 洛克的《教育漫话》C. 卢梭的《爱弥尔》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素质教育B.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 应试教育D. 著名学者的学说3.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 教育哲学B. 教育心理学C. 教育学D. 教学论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2014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答案解析中公江西教师网为考生整理了5月18日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笔试真题答案解析【2014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备考指导专题/zg/jx_jzms/】【5月28日 YY36531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备考讲座-数学学科】【5月29日 YY36531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备考讲座-英语学科】一、单项选择题5.【答案】D。
解析:“邹”的声母是“z”,其他三个都是“zh”。
6.【答案】A。
解析:“这”是半包围结构,“日”为全包围结构,“伯”是左右结构,“若”是上下结构,与之对应相同的是A项。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课程优惠活动(活动时间:5月18日-6月20日)1、现在购99元名师体验班报教师招聘面试课程即可优惠300元2、购2014版中公教招面试图书,报教师招聘面试课程即可优惠200元。
(协议班次除外)7.【答案】B。
8.【答案】C。
10.【答案】C。
解析:“临危不惧,勇往直前”是褒义词,与之感情色彩相同的只有“力挽狂澜”。
11.【答案】C。
解析:“谦让”侧重于两者相让,“谦和”多用于形容人的品质,“谦卑”有卑微的意思,都与原文语义不符,排除。
“谦恭”含“恭敬”义,与后文敬畏自然相一致,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C。
12.【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B。
解析:《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A。
解析:出自于谦的《石灰吟》。
20.【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B。
解析:《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A。
解析:出自于谦的《石灰吟》。
20.【答案】A。
30.【答案】D。
解析:都属于四声前的变音。
31.【答案】B。
解析属于第三学段目标。
32.【答案】A。
33.【答案】C。
解析:马五爷在《茶馆》中总共只说了三句话便塑造出这个吃洋教的恶霸形象。
尤其是第一句话说:“二德子,你威风啊!”此时此刻正是二德子逞凶之际,能够压住地痞二德子威风的马五爷该是多么霸气,多么威风啊!真是先声夺人!当二德子忙去请安时,他说:“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又表现了他以所谓的文明人自居的傲气和虚伪。
2014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教育综合知识第一部分客观题一、选择题(1题-20题每小题0.5分,31题-60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中国宋朝以后,( A )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
A.四书五经B.六艺C.三科D.四学2、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是( D )。
A.《理想国》B.《学记》C.《大教学论》D.《论演说家教育》3、近年来,部分城市建立了“婴儿安全岛”,这主要是为了维护儿童的( A )。
A.生存的权利B.受教育的权利C.受尊重的权利D.安全的权利4、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B )。
A.思想教育B.教学C.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5、研究者通过查阅、鉴别、整理、分析有关资料,从而探索相关教育问题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D )。
A.观察法B.问卷法C.实验法D.文献研究法6、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是( A )。
A.成熟B.家庭教育C.社会舆论D.教师的榜样作用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A )是属于缺失需要的一种。
A.尊重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审美的需要D.认知的需要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 D )。
A.1951年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B.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以下属于教育行政处分的是( A )。
A.记过B.罚款C.没收违法所得D.认识的10、在《小学德育纲要》中( C )处于核心的地位。
A.理想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 .爱国主义教育D.劳动教育11、( D )是衡量个体道德修养水平的外在标志,它在品德结构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D )。
A.关键B.源泉C.内容D.途径13、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 A )。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B.使学生更快乐的学习C.使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D.对传统教育课程的改革14、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成语与“滥竽充数”意思相近?A. 班门弄斧B. 老鼠拉龟C. 推陈出新D. 鱼目混珠答案:D2. 下列哪个字是“读音错误”?A. 鲜花B. 珍惜C. 铅笔D. 美丽答案:C3.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 他像一只小兔子一样可爱。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他学习很认真。
答案:B4. 下列哪个词是表示颜色的词?A. 喜悦B. 碧绿C. 风雨D. 高兴答案:B5. 下列哪个诗句出自《静夜思》?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答案:B6. 下列哪个成语表示“形容非常高兴”?A. 喜出望外B. 喜言巧笑C. 喜笑颜开D. 喜形于色答案:C7. 下列哪个字是“多音字”?A. 行B. 乐C. 长D. 都答案:A8.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A. 山水风光,美不胜收。
B.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
C. 红花绿叶,满园春色。
D. 鸟语花香,世界多美好。
答案:C9. 下列哪个成语表示“形容非常懒惰”?A. 懒散B. 懒惰C. 懒汉D. 懒婆娘答案:B10. 下列哪个诗句出自《春晓》?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少不学,老不识,人生何处不青山。
”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
1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14.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1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阻挠(ráo) 恶劣(liè) 朦胧(lòng) 泛滥(làn)B.因为(yīn)苏醒(xǐng)甚至(shèn) 婴儿(yīn)C.急躁(zào) 霎时(shà) 参差(cēn)趁机(chèng)D.兴奋(xīng)血液(xuè) 看守(kān)似乎(sì)2.“语文课程”四个字按音序排序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程、课、文、语B.课、程、文、语 B.文、程、课、语C.课、文、语、程3.下列词语的后一音节不读轻声的是A.衣裳B.计划C.头发D.姑娘4.“万、乃、及、巨”的第二笔分别是A.撇横折折折钩撇竖折B.横折钩横折折折钩撇竖折C.横折钩撇横折折折撇横折D.撇撇横折折折撇横折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邋遢发誓懒洋洋无精打采B.分歧遥控泪潸潸奔流不息C.恐怖顺利慢吞吞迫不急待D.点啜书籍明晃晃穿流不息6.“休、羊、蜻、本”的造字方式是A.形声象形会意指事B.形声象形形声指事C.会意象形形声指事D.会意象形形声会意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匠”用音序查字法先查“j”,再查“jiang”B.“级”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纟”,再查三画。
C.“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S“,再查“shi”D.“好”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女”再查三画。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主、恍、感、赏”都是第三声。
B.“拼、印、津、神”都是前鼻音。
C.“挂、家、间、恰”都是三拼音。
D.“章、主、脂、邹”的声母相同。
9.与“这、日、伯、若”字体结构分别相同的一组是A.间母媚贷B.房田牧围C.国刃藻实D.世羽薇木10.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熟透()白里透红()透过()透露()1穿通 2泄漏 3彻底 4露出 5极度达到充分的程序A.3412B.5421C.3421D.451211.“操场上响起了嘹亮的歌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里的省略号表示A.说话断断续续B.语意未尽C.引文的省略D.列举的省略12.祥林嫂是中的人物A.《家》B.《围城》C.《祝福》D.《雷雨》13.和“临危不惧、勇往直前”表达的情感色彩相同的是A.无影无踪B.耀武扬威C.力王狂澜D.筋疲力尽14.与“一样”中“一”字读音相同的是A.管一管B.一成C.统一D.一块儿15.“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典故的主人公是A.项羽B.赵括C.林冲D越王勾践16.“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C)A.宋江B.李逵C.武松D.鲁智深17.诗豪指的是(C)A.王勃B.李白C.刘禹锡D.王维18.(B)不是陶渊明写的。
2014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特岗)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注意事项1.在作答前,请考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和《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准考证号码。
2.本试卷满分100分,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第二部分为主观题。
3.本试卷客观题部分共60道题,计50分,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作答时请用28铅笔在《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填涂,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4.本试卷主观题部分共四道大题,计50分。
作答时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的非指定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严禁携带试卷和答题卡出考场。
6.严禁折叠答题卡。
第一部分客观题单项选择题(60题,50分。
1~20题每题0.5分,21~60每题1分)1.中国宋朝以后,( )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
A.四书五经B.六艺C.三科D.四学2.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是( )。
A.《理想国》B.《学记》C.《大教学论》D.《论演说家的教育》3.近年来,部分城市建立了“婴儿安全岛”,这主要是为了维护儿童( )。
A.生存的权利B.受教育的权利C.受尊重的权利D.安全的权利4.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教育B.教学C.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5.研究者通过查阅、鉴别、整理、分析有关资料,从而指导相关教育问题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问卷法C.实验法D.文献研究法6.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是( )。
A.成熟B.家庭教育C.社会舆论D.教师的榜样作用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是属于缺失性需要的一种。
A.尊重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审美的需要D.认知的需要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是( )。
A.1995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B.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以下属于教育行政处分的是( )。
2014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题(附答案)2014小学语教师招聘考试复习题一、填空。
1、语程的基本理念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程)。
2、语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
3、(语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4、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材料,在大量的(语实践)中掌握运用语的规律。
、语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6、语学科个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7、自然风光、(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程的资。
8、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和(),选择教学策略。
9、语教学要注重语的(听)、(说)和(读),注重(写)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基础。
10、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2、(写作)能力是语素养的基本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些想象中的事物。
13、写作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往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学、教育等方面B.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深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是对庄子的高度评价C.骚体是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春秋时期,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来的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著作之首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C.《诗经》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3.在先秦作品中,表现“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艺术特点的作品是()。
A.《诗经》B.《文心雕龙•史传》C.《春秋》D.《国语》4.司马迁的《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是()记载历史的。
A.以历史事件为中心B.以朝代更迭为中心C.以历史人物为中心D.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5.下列三部著作成书的先后顺序是()。
A.《诗经》、《论语》、《春秋》B.《春秋》、《诗经》、《论语》C.《诗经》、《春秋》、《论语》D.《春秋》、《论语》、《诗经》6.下面中国古代诗人与其艺术风格对应不符的一项是()。
A.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风格豪放飘逸B.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歌雄浑质朴、苍劲悲壮C.白居易,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D.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沉郁顿挫7.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是()。
A.陶渊明B.孟浩然C.王维D.杜甫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宾王、王昌龄、杜牧分别是初唐、盛唐、晚唐时期的诗人B.南北朝诗人陶渊明歌颂劳动,赞美淳朴的农村生活,并以此与污浊的仕途相对立,写出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桃花源记》更寄予了诗人的理想,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C.自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春花秋月》、《琵琶行》均选自《白氏长庆集》D.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度关山》、《对酒》、《短歌行》是其代表作9.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试卷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阻<u>挠</u>(rǎo) 恶<u>劣</u>(liè) 朦<u>胧</u>(lòng) 泛<u>滥</u>(làn) (B)<u>因</u>为(yīn) 苏<u>醒</u>(xǐng) <u>甚</u>至(shèn) <u>婴</u>儿(yīng)(C)急<u>躁</u>(zào) <u>霎</u>时(shà) <u>参</u>差(cēn) <u>趁</u>机(chèng) (D)<u>兴</u>奋(xīng) <u>血</u>液(xuè) <u>看</u>守(kān) <u>似</u>乎(sì)2 “语文课程”四个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程课文语(B)课程文语(C)文程课语(D)课文语程3 下列词语的后一个音节不读轻声的是( )。
(A)衣裳(B)计划(C)头发(D)姑娘4 “万乃及巨”的第二笔分别是( )。
(A)撇横折折折钩撇竖折(B)横折钩横折折折钩撇竖折(C)横折钩撇横折折撇横折(D)撇撇横折折撇横折5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邋遢发髻懒洋洋无精打采(B)分岐遥控泪潸潸奔流不息(C)恐怖顺利慢吞吞迫不急待(D)点啜书籍明晃晃穿流不息6 “休羊蜻本”的造字方式分别是( )。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专业试题(一)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12分)⑴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为知类。
⑸曹刿阻止鲁庄公乘胜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古人写雪,手法不一。
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中的“”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比喻精妙;而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上影子,、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2、下面字形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A.间或(jiān)嗤笑(chī)锐不可当(dǎng)同仇敌忾B.啜泣(chuò)颔首(hàn)孜孜不倦(zī)海市蜃楼C.妖娆(ráo)匀称(chèng)根深蒂固(dì)盛气凌人D.悲怆(chuàng) 拮据(jū)毛骨悚然(shù)妄自菲薄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登山,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D.老师的举动让孩子们停住了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4、依饮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与关云长的绘像;。
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给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①紫红色的面孔②浓正的长眉③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④丹凤的亮眼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①④②③5、在句中,词语的顺序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也不同。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 (共 10 题,共 20 分)1.代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 ( )。
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2. 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B. 《夜雨寄北》——李商隐一一唐代。
C. 《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 .宋。
D. 《春水》——鲁迅——现代。
3.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 ( )。
A.寓言,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B.《郭沫若诗两首》为我们描画了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希望到天上寻找美好社会的愿望。
C.. 《女娲造人》只是一个神话故事,是人们没有掌握科学知识前对人是怎样产生的一种解释。
D.《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字里行间流淌着爱的清泉,使我们深受感动。
4.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一项是 ( )。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欺瞒与涣散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5.下面四句诗中,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句是 ( )。
A.霜叶红于二月花B. 映日荷花别样红C.百般红紫斗芳菲D.乱花渐欲迷人眼6.诵读要注意节奏,下面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 /覆其口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7.为“你欢迎我不欢迎”加上标点后,表意不明确的一项是 ( )。
A.你欢迎,我不欢迎。
B.你欢迎我?不欢迎。
C.你欢迎我不?欢迎。
D.你欢迎我,不欢迎。
8.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014江西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笔试真题及答案-5月18日一、单项选择题(60题50分,1-20题每题0.5分,21-60每题1分)1.中国宋朝以后,_____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
A.四书五经B.六艺C.三科D.四学2.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是___。
”A.《理想国》B.《学记》C.《大教学论》D.《论演说家的教育》答案:D3.近年来,部分城市建立了“婴儿安全岛”主要是为了维护儿童___。
A.生存的权利B.受教育的权利C.受尊重的权利D.安全的权利答案:A4.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
A.思想B.教学C.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答案:B5.研究者通过查阅、鉴别、整理、分析有关资料,从而指导相关教育问题的教育研究方法是________.B.问卷法C.实验法D.文献研究法答案:D6.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___。
A.成熟B.家庭教育C.社会舆论D.教师的榜样作用答案:A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_____是属于缺失需要的一种。
A.尊重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审美的需要D.认知的需要答案:A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是___。
A.1995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B.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1995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答案:D9.以下属于教育行政处分的是___。
A.记过B.罚款C.没收违法所得D.拘留答案:A10.在《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纲要》中____处于核心地位。
B.集体主义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劳动教育答案:C11.___是衡量个体道德修养水平的外在标志,它在品德结构中发挥关键作用。
A.道德认识B.道德感情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D1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___。
A.关键B.源泉C.内容D.途径答案:B1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___。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B.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C.使学生更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D.对传统教育课程的改革答案:A14.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
2014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真题卷•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1.常识是单个经过与环境彼此作用后取得的__A.感触与体会B.前人经历C.回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安排参考答案:D2.给定信息和要到达的方针之间有某些妨碍需求被战胜的影响情境称为__A.原型B.定势C.变式D.问题参考答案:D3.在操作技术构成进程中,把仿照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彼此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__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仿照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娴熟参考答案:C4.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心情是__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要素基础上构成的C.是遗传得来的D.经过学习而构成的参考答案:D5.学习战略是学习者为了进步学习作用和功率,有目的、有认识地拟定的有关学习进程的__A.方案B.学习方案C.技术D.思想程序参考答案:A6.下列各项中不契合土地增值税规则的是__。
A.超越国家的有关规则利息上浮起伏的部分不答应扣除B.超越借款期限的利息部分和加罚的利息答应扣除C.因转让房地产交纳的教育费附加,也可视同税金予以扣除D.旧房及建筑物的点评价格为重置成本价乘以成新度折扣率后的价格参考答案:B[解析]关于超越借款期限的利息部分和加罚的利息不答应扣除。
7.被称为工作回忆,在信息加工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的是__。
A.长时回忆B.有意回忆C.感觉回忆D.短时回忆参考答案:D[解析]信息加工体系中有长时回忆和短时回忆、瞬时记忆三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
其间,短时回忆被称为工作回忆,在信息加工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故选D。
8.在心思学界,一般以为教育心思学作为一个独立分支的标志是__。
A.乌申斯基《教育心思学》B.鲍尔文《教育心思学》C.桑代克《教育心思学》D.卡普杰列夫《教育心思学》参考答案:C[解析]在心思学界,一般将桑代克《教育心思学》作为教育心思学一个独立分支的标志,故选C。
2014年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2.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阻挠(rǎo) 恶劣(liè) 朦胧(lòng) 泛滥(làn)B.因为(yīn) 苏醒(xǐng) 甚至(shèn) 婴儿(yīng)C.急躁(zào) 霎时(shà) 参差(cēn) 趁机(chèng)D.兴奋(xīng) 血液(xuè) 看守(kān) 似乎(sì)正确答案:D解析:A项“挠”读n60;B项“婴”读yīng;C项“趁”读chèn。
故选D。
2.“语文课程”四个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程课文语B.课程文语C.文程课语D.课文语程正确答案:A解析:“语文课程”四个字的拼音首字母分别是y、w、k、c,所以四个字按音序排列为“程课文语”,故选A。
3.下列词语的后一个音节不读轻声的是( )。
A.衣裳B.计划C.头发D.姑娘正确答案:B解析:A项“衣裳”读yīshang;C项“头发”读tòu fa;D项“姑娘”读gūniang;而B项“计划”读jìhuà。
故选B。
4.“万乃及巨”的第二笔分别是( )。
A.撇横折折折钩撇竖折B.横折钩横折折折钩撇竖折C.横折钩撇横折折撇横折D.撇撇横折折撇横折正确答案:C解析:A项“万”,笔顺为“横横折钩撇”;B项“乃”,笔顺为“横折折折钩撇”;C项“及”,笔顺为“撇横折折撇捺”;D项“巨”,笔顺为“横横折横竖折”。
第二笔分别是“横折钩撇横折折撇横折”,故选C。
5.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邋遢发髻懒洋洋无精打采B.分岐遥控泪潸潸奔流不息C.恐怖顺利慢吞吞迫不急待D.点啜书籍明晃晃穿流不息正确答案:A解析:B项“分岐”应为“分歧”;C项“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D 项“点啜”应为“点缀”,“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
一、免费做试题二、知识点考点三、网校学习四、我有疑问?五、21、《聊斋志异》是一部()A、长篇章回小说B、拟话本C、文言短篇小说集D、白话短篇小说集【答案】选C。
【解析】《聊斋志异》属于短篇小说,代表古代闻言短篇小说最高成就。
22、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A、性灵派B、桐城派C、阳羡派D、阳湖派【答案】选B。
【解析】桐城派是清代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
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
2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作者是()A、龚自珍B、辛弃疾C、陆游D、柳永【答案】选A。
【解析】选自龚自珍《已亥杂诗》。
24、奠定中国讽刺小说基础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儒林外史》D、《聊斋志异》【答案】选C。
【解析】《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讽刺长篇小说。
25、《梧桐雨》写的内容是()A、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B、昭君出塞的故事C、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D、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故事【答案】选A。
【解析】白朴杂剧代表作《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
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
马致远《汉宫秋》写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孔尚任的《桃花扇》写的是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
吴三桂与陈圆圆是明朝的故事。
26、“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A、《礼记;大学》B、《礼记;学记》C、《荀子;劝学》D、《论语;学而》【答案】选B【解析】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27、夏洛克形象是下列哪部剧作中的主人公()A、《仲夏夜之梦》B、《罗密欧与朱丽叶》C、《亨利四世》D、《威尼斯商人》【答案】选D。
【解析】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之一,他吝啬到了极点。
一、单项选择题二、1. 下列正确的是()三、A 腔的韵母是ang四、B 悔的韵母是uei五、C 逞的韵母en六、D床的韵母uang七、【答案】选D。
八、【解析】腔的韵母是iang,悔的韵母在汉语拼音里缩写为ui,逞的韵母eng。
九、2. 下列有韵头的是()十、A. ua iang ueng十一、 B. ei ou ie十二、 C. ua en ing十三、 D. uei in ai十四、【答案】选A。
十五、【解析】只有i u ű 可以作韵头。
十六、 3. 多音字和面和泥中和念()十七、 A he (二声)十八、 B huo(四声)十九、Chu(二声)二十、Dhuo(二声)二十一、【答案】选D。
二十二、【解析】“和”的读音:[hè]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
[huó]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面。
~泥。
[huò]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药。
奶里~点儿糖。
~弄。
~稀泥。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水。
[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二十三、 4. 下面后一音节读轻声的()二十四、A上头二十五、B棉花二十六、C意义二十七、D虾子二十八、【答案】选B。
二十九、【解析】上头有两个读音:[shàngtou][shàngtóu] ,意义[yì yì ],虾子[xiā zǐ]。
三十、 5. 从字的结构方式看,是会意字的是()三十一、A泰三十二、B想三十三、C闻三十四、D涉三十五、【答案】选D。
三十六、【解析】涉:会意。
从水步。
甲骨文字形。
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之形。
本义:趟水过河。
泰:形声字、亦作汰。
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上部三人,下部是水,在高处可避水患,本意为避水患而得平安。
想:形声字。
从心,相声。
闻:形声字。
内形外声。
从耳,门声。
本义:听到。
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江西教师网/ )【江西教师资格证笔试课程钜惠-80元优惠券免费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阻挠(ráo) 恶劣(liâ) 朦胧(lòng) 泛滥(làn)B.因为(yīn) 苏醒(xǐng) 甚至(shân) 婴儿(yīn)C.急躁(zào) 霎时(shà) 参差(cēn) 趁机(châng)D.兴奋(xīng) 血液(xuâ) 看守(kān)似乎(sì)2.“语文课程”四个字按音序排序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A.程、课、文、语B.课、程、文、语B.文、程、课、语C.课、文、语、程3.下列词语的后一音节不读轻声的是(B)A.衣裳B.计划C.头发D.姑娘4.“万、乃、及、巨”的第二笔分别是(C)A.撇横折折折钩撇竖折B.横折钩横折折折钩撇竖折C.横折钩撇横折折折撇横折D.撇撇横折折折撇横折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邋遢发誓懒洋洋无精打采B.分歧遥控泪潸潸奔流不息C.恐怖顺利慢吞吞迫不急待D.点啜书籍明晃晃穿流不息6.“休、羊、蜻、本”的造字方式是(C)A.形声象形会意指事B.形声象形形声指事C.会意象形形声指事D.会意象形形声会意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A.“匠”用音序查字法先查“j”,再查“jiang”B.“级”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纟”,再查三画。
C.“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S“,再查“shi”D.“好”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女”再查三画。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A.“主、恍、感、赏”都是第三声。
B.“拼、印、津、神”都是前鼻音。
C.“挂、家、间、恰”都是三拼音。
D.“章、主、脂、邹”的声母相同。
9.与“这、日、伯、若”字体结构分别相同的一组是(A)A.间母媚贷B.房田牧围C.国刃藻实D.世羽薇木10.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熟透()白里透红()透过()透露()1穿通 2泄漏 3彻底 4露出 5极度达到充分的程序A.3412B.5421C.3421D.451211.“操场上响起了嘹亮的歌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里的省略号表示(C)A.说话断断续续B.语意未尽C.引文的省略D.列举的省略12.祥林嫂是(C)中的人物A.《家》B.《围城》C.《祝福》D.《雷雨》13.和“临危不惧、勇往直前”表达的情感色彩相同的是(C)A.无影无踪B.耀武扬威C.力王狂澜D.筋疲力尽14.与“一样”中“一”字读音相同的是(D)A.管一管B.一成C.统一D.一块儿15.“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典故的主人公是(B)A.项羽B.赵括C.林冲 D越王勾践16.“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C)A.宋江B.李逵C.武松D.鲁智深17.诗豪指的是(C)A.王勃B.李白C.刘禹锡D.王维18.(B)不是陶渊明写的。
A.《饮酒》B.《醉翁亭记》C.《归园田居》D.《五柳先生传》19.(D)对自己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A.吴承恩B.罗贯中C.施耐庵D.曹雪芹20.(B)和秦观、张耒、姚补之齐名,后人并称之为“苏门四大学士”A.王维B.黄庭坚C.范成大D.柳永21.下列古诗文名句的作者、朝代及诗题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A.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李商隐【明】《石灰吟》B.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唐】《凉州词》C.孤舟蓑签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唐】《咏雪》D.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元】《墨梅》22.下列诗句描述的季节分别是(B)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月荷花别样红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3.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我”的外祖母将他养大,外祖父却怂恿他每次赶集都要偷东西,他聪明能干,却由于雅科父舅舅的自私,在搬十字架时被压死,他是高尔基《童年》中的(A)A.阿廖沙B.格里戈里C.小茨冈D.别里科夫24.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
最恰当的一项是:(C)1.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2.举目回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峰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3.现在,他们三个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是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4.越过东西面一段雪枝以后,王富洲。
屈银华和贡布向右流至背面的岩石坡连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的积雪交界的地方。
A.1324B.4132C.4231D.24312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B.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C.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校刊通过“诗韵玲珑”“思想芦苇”等小栏目D.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听见了老师柔和的声音和关爱的眼神26.下列对名著的点评正确的一项是(C)A.《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次,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客观的财富B.《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接触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倾述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德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C.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文言小说,这部作品通过鬼、狐、仙的描写,曲折地反映现实,评击时弊,歌唱爱情,情结变幻高奇。
D.俄罗斯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重点刻画了主人保尔。
柯察金。
保尔柯察金的事迹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27.《静静的顿河》《悲惨的世界》《荒野》《凡卡》的作者分别是(A)A.肖洛霍夫·雨果·艾略特·契柯夫B.普希金·雨果·歌德·契柯夫C.托尔斯泰·雨果·艾略特·司汤达D.·肖洛霍夫·雨果·艾契柯夫28.“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A)A.林黛玉B.贾宝玉C.薛宝钗D.王熙凤29.下列文学常识的内容搭配有误的是(B)A.《寄小读者》——冰心B.《推开窗子看见你》——高洪波C.《稻草人》——叶圣陶D.《狼王梦》——沈石溪30.将下面四句话分别填入横线内,正确的一项是(D)1.唱着一支清菀的歌2.唱着一直粗犷的歌3.唱着一直缠绵的歌4.唱着一直婉转的歌秋雨,淅淅沥沥_____; 山泉,丁丁冬冬_____;鸟儿,啾啾低鸣_____; 雪景,轰轰隆隆_____;A.1324B.4213C.1234D.314231.下面关于中国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C)A.四库全书:经、史、子集B.文房四宝;笔墨纸砚C.花丛四君子:竹松菊兰D.文人四友:琴棋书画32.下列古诗中不是宋诗的有(D)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C.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D.路人悄问遥招手,怕的鱼惊不远人33.著写下列作品的教育家分别是(A)《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大教学论》《民主主义与教育》A.苏霍姆林斯基、夸美纽斯、杜威B.卢棱、夸美纽斯、杜威C.苏霍姆林斯基、杜威、夸美纽斯D.苏霍姆林斯基、夸美纽斯、赞可夫3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A.《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马克·吐温B.《长袜子皮皮》作者米尔恩C.张天翼著有《宝葫芦的秘密》D.黑柳切子的《窗边的小豆豆》35.下列教育名言与教育家搭配有误的是(B)A.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孟子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D.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叶圣陶36.婉约派、豪放派、边塞派、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A.苏轼高适胡适李清照B.李清照苏轼胡适高适C.李清照苏轼高适胡适D.苏轼李清照高适胡适37.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是(A)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3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A.“孰为汝多知乎?”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B.“蟋蟀的住宅”运营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是叠字联39.我国最长的叙事诗是(C)A.《牡丹亭》B.《木兰诗》C.《孔雀东南飞》D.《西厢记》40.古代四大美女中“沉鱼”指的是(D)A.貂蝉B.杨玉环C.王昭君D.西施41“李杜诗篇百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的“风骚”原来是指《诗经》和《楚辞》中(A)A.《国风》《离骚》B.《离骚》C.《国风》D.《离骚》《国风》42.《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的下一句是(B)A.何人无惑B.孰能无惑C.民无信不立D.及时当勉励43.《诗经采薇》“昔我往,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中的“思”理解正确的是(A)A.语气助词B.思念C.想法D.思考44.下列加点字与“伯牙善古琴”中“善”意思相同的是(D)A.他为人和善B.善栽,峨峨兮若泰山C.善栽,洋洋兮若江河D.亲中有山上技者45.“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作者是(A)A.纳兰性德B.张若虚C.温庭筠 C.柳永46.语文课程基本特点(C)A.综合性与实践性统一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D.工具性4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数量不少于(B)A.40万字B.100万字C.80万字D.60万字48.下列歇后语不是喻意的一项是(C)A.洗脸盘里扎猛子—不知深浅B.木头眼睛—看不透C.膝盖上钉掌—离蹄(题)太远D.百年松枝,十年芭蕉—粗枝大叶49.下列反义词属于极性反义义场的是(D)A.生—死B.公—私C.动—静D.软—硬50.下列句子中。
加点的成语不正确的一项(B)A.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
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强地震,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的芦删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C.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D.由希腊引发的欧洲负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克困难,一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51.下列复合式合成词中属于动宾型的是(A)A.注意B.气功C.马匹D.人物第二部分主观题一、简答题(6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精读、略读、浏览的评价建议各是什么?答案要点1、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2、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3、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