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心理学第3讲内容分析.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9
第一章社会中的自我社会思维:自我的信念、思维、态度……社会影响:基因、从众、说服、群体影响……社会关系:偏见、攻击、吸引、亲密、利他……一、自我概念:我是谁1.我们:世界的中心人类是一种自我的动物,我们常常将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常常过于关注自我,并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2、决定自我的社会因素A.我们扮演的社会角色当我们扮演某一个角色时,这个角色会逐渐被我们的自我感觉所接受。
B社会同一性自我概念不仅包括个人身份,也包括社会身份。
对于你是谁的社会定义,暗含你不是谁的定义。
C.社会比较社会比较影响我们对自我的判断。
生活中的大部分围绕比较来进行D.成功或失败自我概念也取决于我们日常生活成败的经验E.其他人的评价公认的成就能增强个体的自我概念。
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
F.周围的文化个人主义文化——爱自己集体主义文化——相互依赖型自我二、自我服务偏见1.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不同解释人们倾向于一边轻易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要好。
2.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可能吗当人们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的时候,也会出现自我服务的偏见。
在多数主观和社会赞许性方面,大部分人都觉的自己比平均水平更高。
伦理道德、工作能力、优点、驾驶技术、聪明才智、赡养父母、健康、洞察力、摆脱偏见……3.盲目乐观过度的乐观会会增强我们的脆弱性。
由于相信自己总会幸免于难,我们往往不去采取明智的预防措施。
4.虚假普遍性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低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三、自我展示1.虚伪的谦虚人们之所以表现谦虚,是为了安抚内心、战术需要及让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好的看法。
2.自我妨碍由于害怕失败,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第二章社会信念与判断1.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人们通常试图将个体的行为或者归结为内部原因(个人性格等),或者归结为外部原因(社会情境等)。
传播心理学课件大众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大众传播心理学是由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构成的多级交叉学科,它既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可归入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次级学科。
二(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 一是传播渠道二是认知主体(一)内向传播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种渠道,其他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1、大众传播心理学把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很大程度反映它们是否把内向传播归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2、大众传播学与传播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问题上有相通之处,但是他们研究的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前者更注重宏观角度研究人类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在传者与受者之间传递的是信息流,属于社会层面的活动;而后者从微观视角研究传播活动中人么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传者和受者之间传递的是心里流,术语心理层面活动。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具体讲就是研究因大众传播诸因素引起的传受者显在或者潜在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发展、互动等特点和规律及传受者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四)“传受者”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A引入传受者概念的理由:从传者和受者是“人”的角度来理解;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B这个新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传者和受者作二合为一的理解。
三、传播心理学现状(一)学科构建的可能性:A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有交叉之处;B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学科源远流长;C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