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等级考·历史: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学生版)
- 格式:pdf
- 大小:505.52 KB
- 文档页数:14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史前史上限不断前移,内容不断丰富得益于A.考古资料的发掘 B.古本文献的考订C.神话传说采用 D.口述史料引入2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A.采集渔猎 B.农耕生活 C.青铜冶炼 D.铁器牛耕3 .《资治通鉴》以公元前 403 年为起点,这一时间可表述为A.公元前 4 世纪前期 B.公元前 4 世纪后期C.公元前 5 世纪前期 D.公元前 5 世纪后期4 .“大楚兴,陈胜王”,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楚汉战争 B.秦末农民起义 C.牧野之战 D.吴楚七国之乱5 .“柔道”治天下的中兴之主是A.汉武帝 B.汉光武帝 C.孝文帝 D.唐玄宗6 .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体现了A.民族融合的影响 B.礼乐的规范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家族制度的强化7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
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出自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8 . 17 — 18 世纪兼具资本主义与民族解放战争性质的双重革命是A.英国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辛亥革命9 . 19 世纪末德国现代高速发展的关键得益于A.国家的统一 B .殖民地的拓展 C.内政的改革 D.移民的刺激10 . 1870 年代,日本兴起自由民权运动,宣传“主权在民”思想,其理论依据主要出自A.《社会契约论》 B.《百科全书》C.《论法的精神》 D.《政府论》11 .以“提供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为主要手段的资本扩张方式始于A.新航路开辟 B.英国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战后科技革命12 .与右侧漫画相关的事件是A.百年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13 .罗斯福新政“新”在A.推行民族共同体政策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C.实施国家宏观调控 D.大力引入外国资本14 .“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
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性质与对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通知》规定,本考试是以《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为依据的全市统一的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衡量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水平的依据,是本市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
凡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学籍且修完历史课程的高中学生均须参加本科目的测试。
考试结果以A、B、C、D和F五个等第形式报道,其中D为合格,F为不合格。
二、考试能力目标(一)考试能力目标和具体要求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基本的历史科学素养,包括: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历史基本技能和方法等。
具体要求如下:Ⅰ记忆与领悟1.1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1.2辨认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1.3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
1.4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1.5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Ⅱ.探究与阐释Ⅱ.6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Ⅱ.7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Ⅱ.8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Ⅱ.9将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包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时代背景等方面。
)下解释。
Ⅱ.10比较不同的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
III.组织与交流III.11使用历史的语汇组织历史知识和历史信息。
III.12运用多种技巧(包括描述、叙述和阐述。
)交流历史知识与历史领悟。
(二)等第能力描述A等第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达到A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能力目标的三个方面都能全面地达到考核要求。
具体能力要求如下:(l)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2)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3)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重要的历史事实。
(4)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5)学生能够深入地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6)学生能够准确地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7)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
(8)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等级班测试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最大意义。
所以“分水岭”的含义是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 美洲B. 非洲C. 亚洲D. 大洋洲【答案】C【解析】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航行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他以为这里就是印度。
3.1522年9月6日,西班牙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给远航归来的勇士,他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以下属于这次远航经历的是A. 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B. 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C. 第一次经印度洋到达印度D. 第一次由大西洋经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班牙国王举行褒奖仪式”“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可知,材料内容指的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由大西洋经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是哥伦布,故A选项错误;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的是迪亚士,材料内容指的是麦哲伦,故B选项错误;第一次经印度洋到达印度的是达·伽马,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A.神话传说B.考古遗存C.实物资料D.文字实录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姜寨遗址B.崧泽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
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A.公元前7世纪前期B.公元前7世纪后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A.重义轻利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正心诚意5.“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A.张骞出使西域B.遣唐使节来华C.海上丝路繁荣D.朝贡贸易推行6.刘知几认为史家著史必须不加隐讳,如是撰写,意思就是A.秉笔直书B.知往鉴来C.经世致用D.祥今略古7.“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其中“我朝”是指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8.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君主专制”“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A.西欧社会的演变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工业社会的来临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A.手工工场建立B.城市化进程开始C.垄断组织产生D.资本全球扩张10.太自鸣钟设置于工部局,“报时报刻,远近咸闻”。
这种情景最先出现在A.汉口B.上海C.天津D.重庆11.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格局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B.法国大革命C.《共产党宣言》发表D.俄国十月革命1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中学为体”是指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13.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各个国家路径不同。
其中以军事力量完成统一,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的国家是A.法国B.日本C.德国D.俄国14.右侧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A.五口通商B.租界设立C.瓜分狂潮D.门户开放15.“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一、单选题1.瓷器的全球流动。
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瓷器行销世界,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
这发生于____。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
()A.宣政院B.市舶司C.中书省D.广州十三行3.瓷器影响世界。
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
()A.工厂制度的确定B.资本主义的垄断C.手工工坊的发展D.殖民活动的兴起4.资本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在发展中也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
以下选项能反映此观点的是____。
()A.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使世界连为一体B.工业革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不确定性增加二、填空题5.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
(填涂字母)(1)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
(2)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
他出使的路线是。
(3)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
三、多选题6.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的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
(双选)()A.外部需求B.军事扩张C.技术传播D.工艺精湛7.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为资产阶级革命积蓄了力量。
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新兴阶层崛起,同时,许多人成为“有地产的穷人”。
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11年出笼的“皇族内阁”,激怒了所有被动员起来的政治力量。
用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的话叫做“参与爆炸”。
士绅们痛恨满人王朝,但绝对排斥革命。
忽然间,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扇风。
可见,立宪骗局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是A.立宪派与革命派合流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B.辛亥革命的发生纯系立宪失败后的历史偶然C.社会各界的失望与觉悟使革命时机日趋成熟D.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没有防止辛亥革命的发生2.日军某部《战斗详报》载:12月13日(1937年),“根据旅团部命令,俘虏全部杀掉,其方法可以十几名为一组枪杀。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事变B.八一三事变C.南京大屠杀D.九一八事变3.“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B.主张提倡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D.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4.唐太宗在诏令中明确规定,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庄子》等书列为科举考试的项目;甚至唐朝好几个皇帝把道士请到皇宫里炼丹。
这些举措A.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B.使道教成为唐正统思想C.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D.使儒学被统治者所摒弃5.下列引文,符合王守仁核心思想观点的是A.“道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鲁迅中学历史等级班测试一2019.4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最大意义。
所以“分水岭”的含义是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 美洲B. 非洲C. 亚洲D. 大洋洲【答案】C【解析】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航行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他以为这里就是印度。
3.1522年9月6日,西班牙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给远航归来的勇士,他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以下属于这次远航经历的是A. 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B. 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C. 第一次经印度洋到达印度D. 第一次由大西洋经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班牙国王举行褒奖仪式”“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可知,材料内容指的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由大西洋经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是哥伦布,故A选项错误;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的是迪亚士,材料内容指的是麦哲伦,故B选项错误;第一次经印度洋到达印度的是达·伽马,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3、亚洲:中国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解放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了资产阶级进步思想
召唤革命: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
影响政体: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泽被世界:对亚非拉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拓展:
1、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
2、概况: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思想潮流
作业:《教学基本要求》p99 启蒙思想.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