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妇女应用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效果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93期 57・临床研究・0 引言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生长,其特征是在子宫肌层中出现了异位的内膜和腺体,伴有其周围的肌层细胞肥大和增生,其主要临床症状有渐进性痛经和月经量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
为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经过B超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符合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标准,且排除了急性或慢性妇科炎症患者、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患者、心肝肾功能异常者、凝血功能异常者、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异常者及近期使用激素者。
所有患者均为经产妇且无生育要求;年龄31-46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1-6年,平均3年;主要临床表现月经量过多者57例、继发性痛经者42例;无明显贫血症状者7例、轻度贫血者13例、中度贫血者23例、重度贫血者17例。
2 治疗方法曼月乐T型宫内节育器,放置时间为月经干净后的3-7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首先常规消毒处理患者的外阴及宫颈,然后用探针测量宫腔的深度(对于宫颈口较紧的患者需进行适当地扩宫处理),将曼月环部分下拉,将其双臂均收于套管内后,再将定位器的下端边缘移至探针所测长度的附近,根据患者的子宫屈度,经过宫颈将节育环送入宫腔并停留30秒后使节育环两臂伸开,将其放置在患者的子宫宫底后抽出套管与推杆,将节育器的尾丝在距患者宫颈3cm处剪断。
3 结果治疗3、6、12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月经周期、月经量及痛经程度均呈逐渐改善趋势,其中仅1例患者出现不规则出血,无需特殊治疗后好转,详见表1:表1 治疗3、6、12个月后效果对比子宫内膜厚度(mm)子宫体积(cm3)月经周期(天)月经期(天)月经量(ml)痛经程度(分)治疗前14.3±3.1252.5±58.328.6±2.1 6.7±2.294.5±22.192.5±11.5治疗3个月10.4±2.3245.3±58.130.1±3.38.4±2.733.5±5.026.5±11.5治疗6个月8.1±1.4240.1±50.128.7±2.2 5.7±1.519.0±5.523.5±10.5治疗12个月5.9±1.3236.5±45.527.5±2.5 4.5±1.215.5±5.0 6.5±3.54 讨论近年来,子宫腺肌病发病率及复发率均呈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但是因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给临床治疗造成困扰。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观察及护理作者:张德琼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20期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1976年由芬兰的LuuKainen教授发明,目前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用于避孕,是有效的避孕措施之一。
其主要组成是一个T型骨架,主干是释放药物的圆柱形储药筒,内含52mg左炔诺孕酮,每24h释放20μg左炔诺孕酮,随着曼月乐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非避孕作用越来越引起临床关注,曼月乐对一些妇科疾病的防治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如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等。
本文主要介绍曼月乐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
我院自2008年1月~2015年3月,对6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后,痛经程度显著减轻(P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5年3月我院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62例,年龄24~48岁,平均35.5岁,均为经产妇,且近期内无生育计划。
症状多为进行性痛经、月经量增多。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质硬、B超显示子宫体积增大、回声不均、子宫腺肌瘤等。
其中12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
1.2方法1.2.1术前检查放置曼月乐前常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B超、乳腺检查、宫颈涂片、阴道分泌物化验,排除子宫卵巢的恶性肿瘤和孕激素依赖性肿瘤,了解子宫大小、宫腔长度、宫腔形态,如生殖道急性炎症期应暂缓手术,待治疗好转即可放置。
1.2.2术前护理子宫腺肌病患者由于长期受痛经的困扰,往往表现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如同时伴有月经量增多者表现更为突出,部分患者由于慢性失血出现不同程度贫血,精神状态欠佳,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尽可能给予优先诊治,积极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讲解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后的良好预后,告知放置曼月乐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让患者对本病有治疗的决心及信心,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并告知放置曼月乐可能出现的情况,签署知情同意书。
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曼月乐节育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痛经改善情况、子宫体积、血清CA125、血红蛋白及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而对照组仅为6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痛经症状、血清CA125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曼月乐节育环置于子宫内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曼月乐节育环;子宫腺肌症;临床疗效子宫腺肌症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难于治疗。
大约50%的育龄妇女会出现子宫腺肌症,其中25%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症状[1],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痛经加剧、经期经量增多等。
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及超声消融(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等,其中HIFU治疗在大量的临床案例中证实有确实的疗效[2-3],但患者在术中会有较多的不适感,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而药物治疗则有起效慢且易造成病情延误的缺点。
本研究探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以期寻求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患者年龄30~45岁,平均(39.7±2.6)岁,患病年限均>1年,共同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经量增多、痛经强烈、子宫壁增厚等。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方式,但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而研究组采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的方法进行治疗。
• 临床研究 •177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观察陈 莹(铁岭市结核病医院妇科,辽宁 铁岭 112000)【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
方法 将70例子宫肌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例采用米非司酮治疗为米非司酮组,另35例接受曼月乐节育环治疗为曼月乐组。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痛经、月经量、月经周期及性生活质量。
结果 治疗后,曼月乐组痛经(2.24±0.47)分、月经量(67.44±21.58)mL 、月经周期(32.58±4.06)d ;米非司酮组痛经(4.03±1.11)分、月经量(79.31±22.18)mL 、月经周期(27.00±1.27)d ,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
曼月乐组性生活质量明显优于米非司酮组(P <0.05)。
结论 子宫肌腺症采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可有效改善月经情况,改善性生活质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子宫肌腺症;曼月乐节育环;子宫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24-0177-01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的良性疾病,发病率为8%~27%[1],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主要以痛经、月经量增多、子宫体积变大为临床表现。
子宫腺肌症可通过药物治疗,曼月乐节育环是一种含左炔诺孕酮的缓释节育系统,本研究旨在观察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70例明确诊断的子宫肌腺症患者,均为已婚已育女性,无上环禁忌证,排除近期内接受过激素治疗及合并子宫肌瘤、内分泌疾病及严重脏器功能疾病患者。
年龄33~46岁,平均(39.12±7.74)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曼月乐组与米非司酮组,每组各3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曼月乐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作者:王楠楠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第25期【摘要】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商品名: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在临床妇科疾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50例自愿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患者,均在月经期第5天或第6天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比较患者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前与放置1、3、6、12个月后月经量、痛经强度评分、月经时间、病灶大小、子宫内膜。
结果 50例患者放置1、3、6、12个月的月经量分别为(66.0±13.0)、(41.0±12.0)、(32.0±9.0)、(17.0±7.0)ml,均少于放置前的(100.0±10.0)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月经量逐渐减少。
放置1、3个月的痛经强度评分分别为(3.7±2.2)、(1.9±1.1)分,均低于放置前的(7.9±1.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痛经强度评分逐渐降低,放置6、12个月无痛经。
放置1、3个月的月经时间长于放置前,放置12个月的月经时间短于放置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病灶大小逐渐缩小,但放置前和放置1、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放置3、6、12个月的子宫内膜分别为(7.5±2.2)、(5.6±1.5)、(4.4±2.4)mm,均小于放置前的(14.1±5.0)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子宫内膜逐渐变薄。
23例患者放置后的前3个月出现点滴出血,其中放置1个月最为明显;放置6个月后有22例患者点滴出血症状恢复正常,放置12个月剩余1例患者恢复正常。
10例患者产生2~3个月短暂闭经现象, 1例患者闭经时间>6个月, 1例患者月经过多于放置42 d取出曼月乐宫内节育器, 3例患者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3个月产生下移,通过复位之后无再次下移表现, 50例患者接受肝肾功能复查均无异常。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疗效观察和安全性探讨目的:探讨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和安全性。
方法:将近年来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宫腔放置曼月乐环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PBAC评分、V AS、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和不良反应率等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采用宫腔放置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计生临床推广和使用。
标签:子宫腺肌病;曼月乐环;米非司酮;疗效;安全性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性、弥漫性生长,在子宫肌层出现异位的内膜和腺体,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
典型症状为继发性和渐进性的痛经,月经量增加和经期延长为表现的月经失调,慢性失血性贫血和不孕不育症,影响育龄期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较多年纪较轻或尚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不宜采用手术切除的根治方法,寻求药物治疗的保守治疗方法。
近年来,我们采用宫腔放置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妇科、阴式超声和宫颈刮片等检查确诊,排除生育要求、妇科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衰竭、用药和放环禁忌症等。
平均年龄(36.8±4.3)岁,平均病程(2.7±1.1)年,子宫内膜(15.2±3.4)mm,子宫体积(86.7±9.5)cm3。
报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签订知情同意书,按照就诊日期的单双数,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
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暂停性激素类药物和其他止血剂,Hb<80g/L者适当服用铁剂。
1)观察组:月经干净后5~7d,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行宫腔曼月乐环置入术(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拜耳医药,国药准字J20090144,52mg/支),术后口服抗生素3d,注意阴部清洁卫生。
探讨曼月乐宫内节育器( ING-IUS)治疗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分析曼月乐宫内节育器(ING-IUS)治疗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7月1日-2020年5月3日期间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患者,各患者均接受曼月乐宫内节育器(ING-IU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月经量、子宫肌瘤直径、血红蛋白指标、子宫内膜厚度等。
结果:治疗后月经量、子宫肌瘤直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指标高于治疗前,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中1例发生点滴样或不规则出血、1例脱落、1例恶心呕吐或下腹部疼痛。
结论: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者接受宫内放置ING-IUS,可显著改善其血红蛋白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肌瘤最大径、月经量,提升疗效,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字】子宫肌瘤;月经过多;曼月乐;宫内节育器;血红蛋白;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临床妇科良性肿瘤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子宫肌瘤,发病后症状无明显性,多合并月经过多、生殖功能障碍、痛经等症状[1],甚至发生长时间贫血。
临床常用药物治疗,如孕激素药物等,其症状虽有一定改善,但近年临床实践显示其改善效果不理想。
近年有学者提出[2],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疾病,可在其宫腔中置入曼月乐环,此方式对疾病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且可抑制病灶生长,但目前暂不完全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
现本研究共纳入我院以往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患者分组论述此点: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按治疗方式分组100例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患者。
入选标准:①各患者均满足《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中子宫肌瘤判定标准;②均签字同意治疗方式;③子宫肌瘤直径≤4cm;④均为单发性肌壁间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患者。
排除标准:①均给予宫颈癌筛查、B超等检查,排除附件肿瘤、癌症病变患者;②存在曼月乐放置禁忌症者;③存在生育要求;④合并肾脏、肝脏、心脏等器官病变者;⑤合并全身基础性疾病、血液性疾病;⑥纳入研究前3个月内使用激素药物者。
宫内置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30例王莉莉【摘要】目的:了解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观察组给予曼月乐治疗,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腺肌瘤最大直径、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腺肌瘤最大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腺肌瘤最大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均较之前显著减少,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优于米非司酮,利于患者康复。
【期刊名称】《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2页(P300-301)【关键词】子宫腺肌病;曼月乐;应用效果【作者】王莉莉【作者单位】潢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潢川465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32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好发于育龄妇女,患者临床大多表现为月经量增加、进行性痛经及经期延长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
本文选取2014年1—12月潢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入选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均已婚且暂无生育要求,所有患者于本次就诊前6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性激素治疗,对左炔诺孕酮、节育环等治疗内容具有良好耐受性,无相关禁忌症;经临床检查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子宫腺肌病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
②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
③精神类疾病者。
④处于妊娠、哺乳、产褥等生理特殊时期女性人群。
⑤患有盆腔炎、阴道炎等生殖系统炎症疾病者。
⑥宫腔深度小于9 cm者[2]。
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曼月乐治疗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的临床观察作者:金海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观察曼月乐治疗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1-2012.6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8例以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且中度以上贫血患者,于月经第5-7天由专人操作放置曼月乐,并观察患者的月经变化、子宫体积及肌瘤直径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血红蛋白浓度变化。
结果:使用曼月乐后,患者月经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
结论:曼月乐可以显著减少月经量,改善贫血,缩小子宫体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关键词】曼月乐;子宫肌瘤;月经过多【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55-01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伴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痛经,长期失血过多导致贫血等临床症状,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而曼月乐具有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使内膜萎缩从而减少月经失血量,改善贫血症状。
因此,曼月乐治疗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取得了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9.1-2011.6在本院门诊就诊,主诉为月经过多伴中度以上贫血,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28例。
平均年龄36.7(29 -46)岁,孕次 3.2(1-4)次,产次 1.3(0-2)次,月经过多时间3.9±1.8 年,其中重度贫血7例,中度贫血21例。
均自愿放置曼月乐并随访1年。
术前知情同意,无放置曼月乐禁忌证,无生育要求,无反复脱器史,3个月内未使用任何激素,子宫增大不超过12孕周大小,单个肌瘤直径>2.5cm。
1.2方法1.2.1 放置前准备:月经干净后3天由专人行阴道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子宫体积、子宫肌瘤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并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
1.2.2 放置方法:于月经第5-7天由专人操作放置曼月乐,B超检查证实放置位置正确。
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症近远期疗效观察目的:研究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症近远期疗效,分析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均采取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1年后患者月经量变化、痛经改善情况、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LH、FSH变化情况。
结果: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患者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比较P <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清LH、FSH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对患者卵巢功能不造成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子宫腺肌症;卵巢功能子宫腺肌症属于并不少见的妇科疾病,患者的症状主要是月经量过多,伴有严重的痛经症状,检查时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在临床治疗中,应以减少月经量、缓解痛经等为关键,临床治疗方法有药物及手术等,药物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多,不耐受,容易复发,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而手术治疗,创伤大,对于育龄女性不适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症,其疗效得到肯定,本文笔者为进一步研究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症近远期疗效,分析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将门诊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年龄25~30岁,平均年龄(27.5±1.0)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1.0)年。
纳入标准:1)均经过超声或者MRI检查确诊;2)半年内未使用激素药物;3)已婚且1年内没有生育意愿;4)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妇科肿瘤患者;2)有曼月乐禁忌症者;3)肝肾功能障碍者;4)凝血功能障碍者;5)激素分泌功能发生异常的患者。
子宫肌瘤妇女应用曼月乐宫内节育器的研究进展
盖凌;张美华
【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年(卷),期】2011(019)005
【摘要】@@ 子宫肌瘤或称之为子宫平滑肌瘤,是一种源于平滑肌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患子宫肌瘤的妇女没有明显症状,它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月经过多、痛经、盆腔压力增加伴有疼痛和生殖功能障碍[1].
【总页数】2页(P314-315)
【作者】盖凌;张美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山东省优生技术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02;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山东省优生技术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的效果观察 [J], 黄玲;袁慧;胡问成;李莉;夏琼;李红春
2.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的疗效观察 [J], 张燕文;陈秀文
3.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的疗效 [J], 孙海红
4.子宫肌瘤妇女应用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效果观察 [J], 张彬彬
5.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的疗效 [J], 孙海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曼月乐的避孕效果观察秦柳平;罗燕笑;黄浩昭【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irena on contraception. Methods To divide 100 women with intrauterine device into two groups, mirena group and copper intrauterine device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mirena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rena. The patients in copper intrauterine devic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pper intrauterine device. The contraception effect and complication in both group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contraception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menstrual quantity decrease in the mirena group was higher than it in copper intrauterine device group. The incidence of lower abdomenal pain in mirena group was lower than copper intrauterine device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menorrhoea, irregular vaginal bleeding and ring dro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Mirena is effective for contraception and its complication is few.%目的:观察曼月乐在我国妇女中的应用效果。
子宫肌瘤妇女应用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曼月乐宫节育器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服务站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采用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部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经量明显减少,置器前血红蛋白水平为(9.3±0.2)g/dl,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升至(12.6±0.2)g/dl。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肌瘤合并有月经量过多的患者采用lng-iud放置治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有利于减少经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曼月乐;宫内节育器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7-0108-02
妇科良性肿瘤中子宫肌瘤比较多发和常见,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并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分布于其间,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妇女,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子宫肌瘤在绝经后停止生长,甚至消失、萎缩,提示女性激素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常表现为下腹部不适、月经过多、肿块及包块对局部造成压迫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
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选择笔者所在服务站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采用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就其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年龄27~48岁,平均(36.8±4.5)岁,产次0~2次。
患者均要求保留子宫。
其中贫血18例,经期腹痛11例,尿频等膀胱压迫症状10例,月经过多21例。
既往有手术史12例。
术前均行盆腔及b超检查,对子宫肌瘤质地、形状、位置、数量、大小及活动度进行了解确定。
其中多发肌瘤35例,子宫颈部肌瘤10例,阔韧带肌瘤5例,浆膜下肌瘤6例,肌壁间肌瘤4例。
1.2 方法
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等症状好转并且月经干净后对患者实施置入宫内节育器操作。
宫内节育器采用左旋18-甲基炔诺酮缓释iud (曼月乐,lng-iud)。
置入宫内节育器前以及置入一个月后检查患者血常规。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经量明显减少,置器前血红蛋白水平为(9.3±0.2)g/dl,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升至(12.6±0.2)g/dl。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平滑肌发生的良性肿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中多数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以不同程度的痛经、月经过多、生殖功能障碍、盆腔压力增加伴有疼痛为临床表现。
临床治疗及临床症状受子宫肌瘤所处位置的制约,子宫内膜腔最远端的浆膜下肿瘤,对月经产生的影响最小,但易存在压迫症状,呈渐增性,造成尿频的发生[2-3]。
肌壁间肌瘤易导致宫腔发生变形,对月经造成不良影响。
黏膜下肌瘤完全或部分在宫腔内,对月经的影响较严重。
若50%的肌瘤体积位于宫腔,可采用宫腔颈实施切除术,若位于宫腔内的肌瘤体积小于50%,采取宫腔镜切除会使手术风险增大。
临床关于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研究,生育年龄的妇女20%~50%可依据临床体征和症状确诊。
应用宫内节育器(iud)可使月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子宫肌瘤患者月经在应用iud时会使其增多,使iud 脱落的风险增加。
本次研究就曼月乐在子宫肌瘤妇女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关文献总结报道,对子宫肌瘤行lng-iud放置的患者其月经的变化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置器前39%~100%患者月经过多,有学者选择平均年龄(47.05±4.9)岁的子宫肌瘤患者,并与月经量多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lng-iud对子宫体积、月经、血红蛋白的影响[4]。
结果显示,置器1年后,子宫内膜厚度和经量均减少,经期明显缩短,铁蛋白水平和血红蛋白明显增高,子宫体积显著减小。
故提示子宫肌瘤采用lng-iud治疗月经过多具有一定的效果。
soysal研究表明,置器后12个月,月经量显著减少,
而血红蛋白水平呈明显增加表现。
相关研究也显示,对子宫肌瘤患者67例采用lng-iud避孕的效果进行研究,随访发现,置器1年后,患者的经量呈明显减少表现,血红蛋白水平有增加趋势[5]。
对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有子宫切除要求的患者应用lng-iud治疗结果进行研究,患者经量明显缩小,且血红蛋白呈明显下降表现。
血红蛋白降低的原因可能与不规则出血有关[6]。
也有报道显示,38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lng-iud治疗后,经量增多22例,在治疗6个月因月经量过多而停用lng-iud
者3例,且经量呈明显降低表现,红细胞压积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明显升高,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子宫肌瘤合并有月经量过多的患者采用lng-iud放置治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有利于减少经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研究样本有限,因此其具体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探索,有一些研究表明,对部分患者,lng-iud 不能减少经量过多的子宫肌瘤,需实施如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马秀清,高天.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5):390-391.
[2]magalhaes j,aldrighi j m,rodriguesde lima g. uterine volume and menstrual patterns in users of the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with idiopathic menorrhagia or menocrhagia due to
leiomyomas[j].contraception,2007,75(3):193-198.
[3]王省白,沈育艳,陆黎明,等.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45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 19(4):322-323.
[4]石慧莹.子宫平滑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的体会[j].中国新医学,2008,24(5):65.
[5] 周妙玲,李艳红,刘玉.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的处理及结局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6):1213-1214.
[6] 陈叙,于宁,常颖.剖宫产术中妇科肿瘤的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0):741-743.
(收稿日期:2012-10-24)(编辑:陈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