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7《青蛙写诗》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青蛙写诗》教学实录学科:小学语文******学校:舞阳县第一实验小学联系电话:《青蛙写诗》教学实录教材分析青蛙写诗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七课。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
全诗共有5小节,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帮助青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鸣叫来作诗的情景。
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趣,适合儿童学习。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会写诗的小青蛙更是兴趣盎然,在导课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不强,语言表达不丰富,还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中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因此,课堂上不能死板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对学生完整表达进行说话指导。
教学目标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能读出逗号和句号的不同停顿,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读好儿化音。
教学难点通过对逗号、句号、省略号不同语气的感悟,从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识字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词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这一节课,有一只聪明的小青蛙和我们一起学习,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学生和青蛙打招呼)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师:同学们,要想学好课文,要先过生字生词关,请你们快速打开课本,翻到86页,读记二类字。
(学生读记二类字,教师拿生字词卡片巡视抽查自学情况。
)开火车读生字词卡片,对“雨点儿”儿化音的发音和“点”字的部首“四点底”进行指导。
师:大家仔细看,这个点下面有几个点?怎么写的?(学生观察回答,四个。
一个点向左,其余三个向右。
)师:出示“要”怎么记住要字?(生回答)师小结:上面像西不是西,下面一个女字,我们可以这样记住它,西边来了一个女孩。
《青蛙写诗》教案优秀9篇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青蛙写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熟读课文,培养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感情。
2、理解逗号、句号、叹号、省略号的作用,并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恰当运用。
3、运用多种方法,识记7个要求会写的字,14个要求会认的字。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几个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几种标点符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听诗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名字叫《青蛙写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2、师范读,生画出要求会写的字。
3、指名读,比比谁读得。
三、多种方法认读生字1、媒体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师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认读生字。
(1)注意多音字给、句、泡、号。
(2)串可采用字理识字法。
(3)学习句时引导学生学习包字头儿,可列举几个这样的字:勺、勾、旬、包。
(4)注意号的构字比例,口是扁口。
3、进行扩词、说话练习。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悟1、齐读课文,说说文中提现了几个标点符号。
2、生上黑板写定这几个标点。
3、读课后练习二的一句话,注意标点的用法。
四、作业1、熟读课文。
2、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3、查找资料,了解逗号、句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2、做练习。
3、读读要求会认的字。
二、熟读课文并背诵1、指名朗读。
2、在小组内读。
3、同桌合作读。
4、练习背诵。
5、理解课文,说说青蛙到底写的是什么诗。
三、学习标点符号的用法1、汇报自己查找资料所了解到的有关标点的知识。
2、老师总结标点的用法。
3、做书后练习三。
4、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标点符号说一句话。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谁较有创意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用逗号、句号、省略号、叹号各写一句话。
《青蛙写诗》教案篇二【设计理念】好的课文内容使学生百读不厌,心花怒放,同时也能开启教师的教学智慧。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公开课教案第【1】篇〗《青蛙写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了解“串”字的演变过程。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通过学习知道“逗号、句号、省略号的一般用法三、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贴,板书课题。
(组织课堂)有一位老朋友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它是谁呢?出示:青蛙。
快举起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它的名字吧。
(师板书青蛙,生书空)看一看青蛙的表情,你觉得它的心情怎么样?(高兴)那你能不能猜一猜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青蛙写了一首诗。
)猜的太对了!原来是下雨了,雨点淅啦啦地从天空中落下来,青蛙写了一首诗(板书:写诗),会写的可以继续跟着老师写一写。
2、课题识记----诗。
(指着板书:诗))这个字谁认识?你来读一读。
这个字是翘舌音,整体认读,一定要读准,领读。
诗字的部首是什么?右边的字谁认识?(寺)寺、诗,有什么发现吗?(形声字)诗是形声字,我们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去记住它。
读一下这个词吧。
齐读:写诗。
能再组个词吗?(古诗、诗歌、作诗)作诗就是写诗,能够作诗、写诗的人都是诗人,今天青蛙就当了一回诗人写了一首诗,齐读课题------青蛙写诗。
想不想知道青蛙写的诗是什么样的?(想)好,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诗文入手,体会作用。
1、出示课件: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这就是青蛙最初写的诗,观察一下,有什么特点吗?(都是一样的字)这个字你认识吗?出示字卡:呱,一起读。
这个呱字左边是------口字旁(生),右边是-----瓜,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反应真快!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是青蛙的叫声)说得真准确。
青蛙用它的叫声写成了这首诗,和我们以前见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吗?(没有题目;一个字;没有标点)2、没有标点的诗读起来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自己读一读,感觉一下。
《青蛙写诗》教学实录学科:小学语文姓名:宋丽君学校:舞阳县第一实验小学联系电话:《青蛙写诗》教学实录教材分析青蛙写诗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七课。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
全诗共有5小节,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帮助青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鸣叫来作诗的情景。
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趣,适合儿童学习。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会写诗的小青蛙更是兴趣盎然,在导课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不强,语言表达不丰富,还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中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因此,课堂上不能死板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对学生完整表达进行说话指导。
教学目标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能读出逗号和句号的不同停顿,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读好儿化音。
教学难点通过对逗号、句号、省略号不同语气的感悟,从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识字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词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这一节课,有一只聪明的小青蛙和我们一起学习,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学生和青蛙打招呼)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师:同学们,要想学好课文,要先过生字生词关,请你们快速打开课本,翻到86页,读记二类字。
(学生读记二类字,教师拿生字词卡片巡视抽查自学情况。
)开火车读生字词卡片,对“雨点儿”儿化音的发音和“点”字的部首“四点底”进行指导。
师:大家仔细看,这个点下面有几个点?怎么写的?(学生观察回答,四个。
一个点向左,其余三个向右。
)师:出示“要”怎么记住要字?(生回答)师小结:上面像西不是西,下面一个女字,我们可以这样记住它,西边来了一个女孩。
7、《青蛙写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雨、个、们〞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难点读好儿化音,会写“雨〞字。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
教学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识字这一重要突破点,无论是识记,还是书写,都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根底上加以引导,反复稳固。
本着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一宗旨,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多种识字方法,并会创造各种形式,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阅读理解。
有效利用课件和课本上精美的插图,课上及时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利用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阅读的重点,并通过理解读,师范读,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爱上阅读。
3.表达运用。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启发学生对于课文文本带来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想象,敢想并且敢说,激发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学前准备教学准备1.准备生字卡片。
2.搜集关于小动物的图片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2.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课件出示指名猜一猜。
出示谜底:青蛙同学们,今天这个田间的小英雄和它的小伙伴们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大家请看:课件出示同学们,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荷花池里都有什么?指名答复。
总结:美丽的荷花池里,生活着一群小伙伴(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它们经常快活的、自由自在地在一起玩耍。
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
它要给我们写诗了!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相机板书课题〕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课题。
3.认识“写、诗〞这2个生字,相机认识新偏旁“冖〞。
《青蛙写诗》课堂实录师:我们开始上课了。
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下。
生:老师们好!师:快坐下吧。
真好!坐下了,姿势端正,眼睛看老师,眼睛还发亮,就表示你的准备已经做的特别充分了。
现在呀,请所有同学看老师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写一个词,如果你认识,记着,举手。
师板书“青蛙”一词。
师:你来。
生:青蛙师:声音大一点,再读给大家。
生:青蛙。
师示范读。
师:请坐。
师:你读。
生:青蛙。
师:对了,声音最动听。
你来。
生:青蛙。
师:大家一起读。
生:青蛙。
师:我们现场都有扩音的设备,我们不用喊,就像说话一样,跟老师读。
来,跟老师读,“青蛙”。
生:青蛙。
师:多好听。
再来“青蛙”生:青蛙。
师:大家对青蛙可不陌生。
在第四课的课文里,这是我们要求会认的生字,再读一遍“青蛙”。
生:青蛙。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认识的青蛙有什么特点,什么样子的,你对青蛙了解什么呢?你来说。
生:青蛙可以抓害虫。
师:没错,所以我们说青蛙是农民伯伯的好助手,还有呢?你来。
生:青蛙会跳。
师:对了,它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还有呢?你说。
生:青蛙生活在水里。
师:嗯,没错,当然他也会到陆地上生活,它是两栖动物,还有呢?你来。
师:小青蛙还有一个特点,他有两个名字,他小时候叫——生:他小时候叫小蝌蚪,师:长大了——生:长大了叫青蛙。
师:把这句话说完整。
生:青蛙小时候叫小蝌蚪,长大了叫青蛙。
师:对呀。
说话多清楚呀。
你看,大家其实对青蛙了解很多。
我们再读。
“青蛙”生:青蛙。
师:不喊,也不拖长音。
“青蛙”生:青蛙。
师:青蛙。
生:青蛙。
师:今天这节课,王老师就要和所有的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个童话儿歌里——青蛙,它可有意思啦,它有一个想法。
你们看,老师写。
师板书“写诗”两字。
师:哇,有认识的。
你读。
生:青蛙写诗。
师:这两个字,大声音读。
生:青蛙写诗。
师:这两个字特别的,大声音读。
生:写诗。
师:好的。
你真了不起。
这两个字啊,是这篇课文里我们需要会认的两个生字,老师把它的拼音写到上面,哪个小朋友能准确地拼读呢?你来。
【导语】⼩青蛙不但是捉⾍⾼⼿,⽽且还会写诗呢,你们想知道它写了⼀⾸什么诗吗?⽆忧考整理了⼀年级上册语⽂《青蛙写诗》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蛙写诗》教案⼀ 【教材简析】 这⾸⼩诗歌共有五⼩节,短⼩精悍。
⽂中以物拟⼈,⽣动地描绘了青蛙⾬天⾼兴地“呱呱呱”作诗的情景。
教材内容图⽂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是⼀篇不可多得的学⽣喜爱的课⽂,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阔的空间。
【教学理念】 依据教材及学⽣年龄特点,我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阅读的乐趣,发展学⽣的语⾔,启迪孩⼦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四个结合:即,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的发展相结合。
【教学⽬标】 1、认识“诗蝌蚪给逗号泡句串珠以省略呱”14个⽣字,会写“给泡”等7个字。
2、感悟诗歌内容,拓展思维,发展语⾔、想象⼒和创造⼒。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4、学习课⽂,增强热爱⾃然的感情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复习⽣字,会写“泡、呱”。
2、感悟诗歌内容,拓展学⽣的思维,发展语⾔,培养学⽣的想象和创造⼒。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
【教学准备】 挂图,词卡、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课时 ⼀、情趣导⼊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展孩⼦的语⾔。
孩⼦们快看:(课件出⽰)我们的⿊板变成了⼀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蝌蚪、⽔泡泡、⼀串⼩⽔珠)这时候,从池塘⾥跳出⼀只⼤青蛙。
忽然,天空下起了⼩⾬……(⼤屏幕显⽰课⽂第⼀⾃然段) 2.师引读第⼀⾃然段,指导学⽣读出青蛙写诗那种愉悦的⼼情。
3.青蛙到底写了⼀⾸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青蛙写诗》,教师板书,学⽣举⼿书空,齐读课题。
4、学习“诗”字。
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字。
组词。
⼆、初读课⽂,感知⽣字词。
1、教师范读课⽂,⽣感知⽣字词读⾳。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7.青蛙写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绘画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青蛙写诗》的朗读与理解。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青蛙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把诗歌读正确。
(2)指名读,相机正音,指导读好诗句。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歌(1)提问:诗歌中描绘了哪些场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如“池塘”、“荷叶”、“蜻蜓”等,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教师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开展生字词游戏,巩固学习成果。
5. 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以“青蛙写诗”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6.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布置作业:观察大自然,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词,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7 青蛙写诗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理解内容,随文识字(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与同桌交流。
)
师: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青蛙想写一首诗。
生2:我了解到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都来帮助青蛙。
师:说得真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卡片,你们会读吗?(教师出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小逗号、小句号、省略号的图卡。
)
(学生齐读卡片。
)
师:它们谁和谁应该放在一起呢?你能到黑板上来摆一摆这些卡片吗?
(一生到黑板上摆图片和词卡。
)
师:为什么这样摆?(指第一行)你是从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
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因为小蝌蚪和小逗号长得像,所以把小蝌蚪和小逗号放在一行。
师:大家见过蝌蚪吗?(出示图片)所以小蝌蚪游过来说——
生:(齐读)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刚刚的这一小节中藏着三个要求我们会认的
生字宝宝,它们是谁?
生:是“过、给、当”。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过”和“给”的?你能教教不会的同学吗?
生1: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过”的,走之加上“寸”就是“过”。
生2:“给”字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
我还会给它们组词,过(过桥),给(送给)。
师:“当”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它还是一个多音字呢!跟老师一起读一读:dānɡ(当心),dànɡ(当做)。
师:再看这一行(指板书),你们为什么把“水泡泡”和“句号”放在一起?
生:因为水泡泡和小句号很像,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师:(出示图片)所以,水泡泡说——
生:(齐读)我能当个小句号。
师:把“一串水珠”和“省略号”放在一起,谁找到答案了?
生: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
师:齐读“串”,注意是翘舌音。
(课件出示图片)“串”字还有来历呢!(课件演示“串”的字理演变)把东西从中间穿起来就是“串”。
这是一串水珠吗?(课件演示一颗水珠)
生:不是,是一颗水珠。
师:现在呢?(课件演示一串水珠)
生:是一串水珠。
师:很多的水珠连起来才是一串水珠。
师:看,这又是一串什么?(课件出示“一串项链”)
生:一串项链。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什么能用“一串”表示?
生1:一串香蕉。
生2:一串糖葫芦。
生3:一串葡萄。
师:现在,看着你们自己摆的板书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来帮忙了?(指导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有条理地说话。
)它们都帮了什么忙?试着背一背。
(生自己练背)
师:来,和老师一起带着动作背。
(生随师带动作背诵)
赏析:低年级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这一教学片段中,老师不仅要引领学生识字,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字理、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使得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老师的引导是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
有识字方法的点拨,有读文方法的引领,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做到了扎扎实实识字,真真切切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