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商业发展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473.50 KB
- 文档页数:43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赣发改鄱湖[2014]340号【发布部门】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日期】2014.04.18【实施日期】2014.04.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的通知(赣发改鄱湖[2014]340号 2014年4月8日)南昌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赣府字[2014]24号)精神,现将《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南昌临空经济区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域,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基础良好,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广阔。
建设南昌临空经济区,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把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有利于促进南昌、九江两市城市空间融合和产业互补对接,推动昌九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为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创造新经验、提供新示范。
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对《规划》的批复精神,加快推进南昌临空经济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重要航空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中游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绿色智慧空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和改革创新示范区、昌九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强力引擎。
二、请南昌市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
要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节约用地、集聚发展,生态特色、临空特点,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三、请省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工作指导,在政策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南昌经开区规划
南昌经开区是江西省南昌市所设立的经济开发区,规划中的南昌经开区将成为南昌市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产业基地。
南昌经开区的规划包括产业布局、空间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产业布局方面,南昌经开区将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其中,现代制造业将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产业园区。
现代服务业将以金融、物流和商贸为重点,打造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将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在空间规划方面,南昌经开区将建设以园区为核心的城市组团,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园区将通过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便捷连接南昌市区和其他城市,实现经济的互补和交流。
同时,园区将建设生态环保的城市绿地和生活配套设施,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环境保护方面,南昌经开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首先,加强生态园区建设,保护优质农田和水源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保障园区内外的环境质量。
总之,南昌经开区规划着眼于南昌市的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方
向,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空间规划和环境保护,打造现代化的经济中心和产业基地,推动南昌市的经济转型升级。
2.1 开发区总体规划概述2.1.1开发区位置、规划性质和功能定位(1)开发区位置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南昌市昌北新城区,东临江西母亲河--赣江;西倚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梅岭;北毗江西最大的航空港--昌北机场;南携南昌市新的行政中心--红谷滩。
与南昌母城昌南城仅一水之隔。
有新八一大桥、赣江大桥、南昌大桥三桥沟通与母城的联系。
开发区在南昌市的区域位置示意图见附图1,开发区航拍图见附图2。
(2)规划性质本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前提下,在经历了14年快速发展的阶段后,通过调整发展观念,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本次规划提出开发区的性质为:以现代工业为主导,具有文教科研特色的生活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性产业区。
远景目标: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红谷滩、红角洲、凤凰洲互为补充、相互呼应,成为工业发达、社会服务设施完善的昌北新城区。
(3)功能定位坚持开发区自成立以来确定的以“四个基地”为目标的基本定位,即: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基地;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低成本的扩张生产基地;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基地;留学生、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同时充分考虑宏观产业政策的变化,利用南昌总体规划的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区位和综合优势,尽快发展城市商务、旅游、居住等综合服务功能,成为昌北地区除红谷滩之外另一个有影响的城市中心区。
2.1.2开发区规划阶段的目标及指标(1)人口规模近期(2005至2010年)人口规模22万人。
远期(2010至2020年)人口规模30万人。
(2)用地规模昌北大道以南,昌西大道以东,港口大道和广兰大道以西,玉屏大街和新建县以北地区(含蛟桥镇、老工业基地和大专院校)。
规划区面积为52.43km2(2010年45km2)。
规划范围见附图4。
(3)经济发展战略2004至2010年间,预计开发区GDP年均增长19%,2010年,开发区预计实现GDP 2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7:2。
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南昌市防震减灾局关于印发《南昌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地震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洪发改投字[2012]117号【发布部门】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昌市防震减灾局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发布日期】2012.09.04【实施日期】2012.10.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南昌市防震减灾局关于印发《南昌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洪发改投字〔2012〕117号)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各驻昌工程设计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为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工作,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加强防御地震灾害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推动南昌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切实为实现我市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本着“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的理念,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南昌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南昌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2年9月4日南昌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条为切实做好本市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好地贯彻实施《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南昌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我市建设工程的基本管理程序。
发展与改革、建设、规划和防震减灾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做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
第三条防震减灾工作部门负责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
一般建设工程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南昌新建城规划方案1. 简介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迫切需要进行新建城规划,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针对南昌新建城规划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规划目标、规划原则、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2. 规划目标新建城规划旨在创建一个现代化、生态友好、宜居宜业的城市。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居住环境品质、优化交通网络、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以下目标:•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提升,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
3. 规划原则在南昌新建城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遵循人文关怀原则,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施协调发展原则,统筹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强化城市功能定位原则,发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
4. 空间布局南昌新建城规划的空间布局主要分为城中区和城郊区两个部分:4.1 城中区城中区将成为南昌市的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主要包括商业中心区、行政办公区和文化艺术区。
商业中心区将集聚各类商业设施,包括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等;行政办公区将容纳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文化艺术区将建设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文化设施。
4.2 城郊区城郊区将打造成南昌市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主要包括住宅区、工业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
住宅区将提供各类居住设施,包括高层公寓、别墅区等;工业园区将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农业园区将鼓励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保护农田和农业生态环境。
5. 交通规划南昌新建城规划的交通规划旨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南昌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对南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市域城镇体系、城市交通、旧城改造等诸方面描绘了宏伟蓝图,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
此外,南昌市首次在专题规划会议上提出要兴建城市轻轨。
“一城两核”发展新南昌到2020年,南昌市域即行政辖区范围面积将达到740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9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36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达到600万人。
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
其规划总体空间格局为“一江两岸,一核五片,沿着赣江两端延伸,多点、多组团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将“依山傍水,两核拥江”列入城市核心区域的规划中,即以赣江为分隔,两岸分别按照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城区即昌南、昌北进行布局,形成一江两岸即“一城两核”城市新格局。
中心城带动重点镇南昌市至2020年城镇体系发展的基本方针:做强做大中心城,适度拓展中心城用地,发挥次中心城镇各自特色职能,促进小城镇发挥。
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次中心城为主体,重点建制镇为基础,并辐射到广大农村居民点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城镇体系。
中心城:由昌南城、昌北城构成,范围约3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5万人,包括昌东组团、莲塘组团、望城组团、湾里组团、乐化组团;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等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心城镇。
人口规模10万至25万人;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等十一个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两万人以上;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数量达34个,人口规模为1万人。
各片区功能独特昌南城:城市适度发展,重点是疏散旧城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改善环境质量,理顺交通体系,调整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其中旧城中心区将不再安排工业项目,实行用地置换,逐步外迁旧城区的污染扰民工厂,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保护“四湖”等历史人文景观与环境;城东片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依托现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优势,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发展技术密集型,特别是高附加值的产业。
一、总则(一)规划范围与重点本规划地域范围为东湖全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本商业规划涉及到东湖区范围内的商业零售、餐饮服务网点和各类专业市场所组成的商业功能区及其总和。
具体包括商业中心、商业片区、商业街、专业市场、展览交易中心、社区商业网点。
规划重点地域为商业中心、商业街道和城北地区。
在这些地方积极引进现代商业业态。
(二)规划依据与原则本规划主要依据《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南昌市城市规划(2003—2020)》、《南昌市2002-2010年商业发展规划》、《东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商务部《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进行制订。
本规划坚持的基本原则是:(1)以人为本,远近结合,着眼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改造与新建相统筹的原则;(3)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与新型业态的组织引导相结合的原则;(4)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店、社区商业生存发展相结合的原则;(5)规划的调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的原则;(6)技术进步的原则;(7)非均衡发展,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全力打造商业亮点和商业品牌原则。
(三)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2015年,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15 年。
二、商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商业发展概况“十五”期间,东湖区通过改善商业基础设施、美化商业和街道景观环境、引进商业大项目、打造商业品牌、积极调整商业业态,改革商贸流通体制,使人流、商流、物流、信息流空前活跃,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1.商业设施日趋完善“十五”期间,东湖区的城北地区开发和旧城区、旧街道改造,为我区商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根据统计,我区近年来修整改造区管道路190余条,特别是洪都北大道和阳明东路等的扩建改造工程,带动了商业全面发展。
区政府强化核心城区求质量、核心城外求增量的商业发展思路,形成了连点成线、画线成面、集面成块的现代商业格局。
南昌市2002-2021年商业开展南昌全市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440.15万人〔含南昌市区及南昌、新建、进贤、安义四县〕。
本范围为南昌市区〔以下简称南昌市〕,总面积617.07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174.67万人。
南昌市为江西省会都市,也是中国中部地区五大中心都市之一。
2001年,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实现"富民强市"总目标,致力做好"两篇文章"总要求,即把南昌建设成为现代区域中心都市、现代文明花园式英雄都市,经济开展呈现强劲加速态势,大多数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创下南昌市近几年最好成绩,走在全国、全省开展的前列,出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开展的新局面。
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5.62亿元,同比增长12.1%,比全省平均高出3.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6.52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2.5%.在快速开展的新形势下,南昌市差不多制订了?南昌市中心城总体布局设想〔2001-2021〕?〔见附图1〕。
依据重新确定的都市区范围,南昌市中心城2001年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190万人;2005年将扩大到180平方公里,210万人;2021年开展到260平方里,260-300万人。
形成一个核心区〔昌南、昌北〕和五个卫星城区〔莲塘、瞧城、湾里、乐化、罗家片区〕的都市新格局。
十年间,中心城面积将扩大一倍,人口增长40%,都市面貌和人口分布状况将有极大改变。
为此,必须高起点的制订南昌市商业开展,以适应都市新一轮开展,消费水平新一轮提高的需要。
一、南昌市商业开展现状分析"九五"期间,南昌市商贸业有较大增长。
表现在〔l〕经济指标稳步提高。
200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41亿元,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达157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2%和20%。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7.01•【字号】洪府发〔2019〕20号•【施行日期】2019.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南昌市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已经2019年1月26日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9年7月1日南昌市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省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赣府厅字〔2018〕80号),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坚定不移全面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提升市属国有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打造“创新、担当、品质、活力、开放”五型国企,为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南昌样板”发挥重要作用。
(二)主要目标到2021年末,市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
大力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5家以上;企业R&D投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南昌市人民政府印发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餐饮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正文:---------------------------------------------------------------------------------------------------------------------------------------------------- 南昌市人民政府印发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餐饮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洪府发〔2009〕43号)各县(区)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餐饮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餐饮业发展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快南昌市餐饮业的发展,弘扬赣菜文化,打造赣菜品牌,将南昌建设成为江南美食名城,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餐饮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建好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发展品牌企业,创新特色菜品,提升餐饮文化,推动连锁经营,把南昌建设成为以赣鄱文化为底蕴、品牌企业为主导、餐饮街(区)为支撑、突出赣菜南昌风味、荟萃全国特色菜品之精华、并与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及物流中心相适应的江南美食名城。
不断推进餐饮业品牌化、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至2012年,全市餐饮服务业经营收入达7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2%;重点扶持以赣菜为主的20家餐饮连锁龙头企业,其中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达10家,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的3家,国家百强餐饮企业1家;着力打造建设10条(个)餐饮街(城),社区餐饮集聚点100个;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增至20万,经培训获职业技能资格、资质证书的达80%;形成具有南昌地方特色的赣菜品种1000个,核心菜品50个。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消费升级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15•【字号】赣府厅发〔2021〕20号•【施行日期】2021.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消费升级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十四五”消费升级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9月15日江西省“十四五”消费升级发展规划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加快推动消费升级,有利于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循环的带动牵引,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促进消费升级的决策部署,对标衔接《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专项规划编制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江西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人民生活迈入全面小康,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为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消费规模稳步扩大。
“十三五”以来,全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升,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较快增长,有效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市场冲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
202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总量居全国第15位,比2015年增长49.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约51.8%,比2015年提高约1.8个百分点。
南昌阳明东路规划方案摘要本文介绍了南昌市阳明东路规划方案,内容包括规划目的、规划范围、规划原则和具体实施措施等。
规划目的南昌市阳明东路是南昌市的主要城市道路之一,其总长度近8公里,横穿城市中心,连接南昌市的东、南、西三个城区。
为了有效解决南昌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形象和人民出行体验,制定本次规划方案。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南昌市阳明东路,起点为南昌市市中心广场,止点为江西省科学院。
规划原则本次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 基于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划道路宽度和车道数量,保证行车通畅; 2. 强化人性化规划理念,注重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保障; 3. 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道路规划先进经验,保持一定的规划创新性; 4. 根据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适当增加商业、文化等城市配套设施。
具体实施措施1.道路宽度和车道数量规划:南昌市阳明东路将按照“智慧交通”概念重新规划,新规划将对非机动车通行情况进行优化并保证路口处非机动车、汽车通行协调,遵循人性化设计,并综合考虑临街土地商业属性,合理决定每个段道路层数和规划宽度。
同时,在规划时,要保留行道树,配合绿化进行景观美化,打造典型城市路网形式。
2.交通标志标线规划:制定合理设置车道、急弯、距离阀值等标准,城市道路上增加交通指示标志,配合末端导向系统标识和要素色彩识别,保证行驶方向清晰明了,有序通行。
3.道路照明规划:针对阳明东路夜间行驶的用户,制定合理的照明方案,同时保证照明能耗控制、视觉质量效果、安全性表现三方面充分考虑。
照明设备应该深度结合交通规划,遵循照明标准,实现照度控制和质量效果可调,符合城市美观、安全、实用标准。
4.公共交通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流车流情况,建立公共交通线路,配套优秀大型公交站,保证交通运输的高效、干净、安全,并且达到环保、低碳的公共交通目标。
结论南昌市阳明东路规划方案将成为南昌市城市道路规划的典范之一,本次规划将按照科学、人性化、先进、创新的原则和具体实施措施进行全程实施,对南昌市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极大提升南昌市交通形象,同时也将有效改善市民群众出行体验。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 年~2020 年)概要南昌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八月2一、总则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增强服务功能;保护历史文物,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山水园林城市风貌。
本规划期限为2001~2020 年,其中,近期建设期限至2010 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本规划分为二个空间层次:中心城:建成区范围面积约330平方公里。
市域:南昌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7402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指高速外环(由乐温高速、乐生高速、南外环高速公路组成)围合的范围以及向塘行政范围、湾里行政范围和昌北机场保护范围,面积共约1400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将南昌建设成为商贸繁荣、布局合理、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成滨江城、滨湖城、山水城、园林城、生态城。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交通线为主轴线,外围中小城镇星罗棋布的空间格局。
3规划至2020 年,市域城市数量达4 个,建制镇数量达43 个。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分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镇、重点建制镇、一般建镇制等四级结构。
1、中心城市:由南昌市中心城、长堎片区和外围五个城镇组团(莲塘、望城、湾里、乐化、麻丘)构成南昌都市区,范围面积约510 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50万人。
2、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心城镇。
人口规模10~25万人。
3、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扬子洲、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李渡十三座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上。
4、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
南昌江纺规划方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也日益重要。
南昌江纺是南昌市的一个重要地区,也是南昌发展的重点之一。
在这里,我们将提出南昌江纺的规划方案。
一、地理环境概述南昌江纺地区位于南昌市西部,是南昌市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区域。
江纺区域面积大约有250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是开阔的耕地和林地。
二、规划目标南昌江纺规划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和科技的中心,以推动南昌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建立更加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江纺地区需要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
建议加强公共交通、扩建道路、引入地铁等先进交通工具,以提高区域交通水平。
2. 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江纺地区需要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引入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进一步推动南昌市的产业升级。
3. 优化区域环境:对于江纺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进行优化。
建议通过绿化工程、污染治理、节能降耗等方式,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4. 加强公共服务:江纺地区需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例如公立医院、学校、文化活动场所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区域的综合素质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规划方案1. 建设现代化工业区:针对江纺地区的工业基础,建议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引入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
同时,也要注重节能减排,控制污染。
2. 开发商业中心:江纺地区可以成为南昌市商业中心的核心地带。
建议在江纺地区开发商业中心,提供高档品牌的商场、酒店等服务设施。
3. 开发旅游资源:江纺地区拥有许多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建议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4.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江纺地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
特别是要着重推进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提高区域的交通水平。
四、总结南昌江纺规划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将该地区发展成为南昌市重要的经济和科技中心。
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建设现代化工业区、开发商业中心、开发旅游资源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南昌市五大组团发展规划2010-11-09 08:25:01 来源:江西明星企业在线浏览次数:55052 网友评论0 条一出家门就是鸟语花香,湖光山色;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就读环境一流的学校;不必外出务工也能找到福利、待遇好的大型企业;做生意能够将货物快捷地运输到各个地方……这些都不是空想,而是昌南组团发展中实实在在进行的项目。
2010年2月22日,南昌市通过了《南昌市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外围组团规划》,将五大组团开发建设作为南昌市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重要内容,科学构筑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新格局。
五大组团主要包括乐化组团、瑶湖组团、昌南组团、九龙湖组团、梅岭组团。
其中,昌南组团用地规模80平方公里,北至昌南大道(南二环)、东至京九铁路、南至铁路西环线、西至赣江。
该组团将依托小蓝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现代汽车城,建设象湖片区居住功能区,主动接受南昌中心城区的功能延伸与辐射,加速对接与融合。
以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食品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为基础,形成以工业为依托的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综合新城。
三大功能片区现雏形昨天上午,记者在南昌县看到,莲西路道路排水工程正在有序施工。
市建委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莲西路位于南昌县莲塘镇以西,道路南起城南路,北至城北路,全长6700米,是推进昌南组团发展的项目之一,预计2011年6月底可全面竣工。
据介绍,由于各项项目施工都顺利进行,昌南组团内的莲塘、小蓝经济开发区、昌南新城片区三大功能片区已现雏形。
莲塘片区作为南昌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起京九线,西至南高路,北起城北路,南至城南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昌南组团建设的核心片区。
莲塘片区共投入资金13亿元,修建骨干道路总长85公里,目前已形成“五纵五横”的路网体系。
小蓝经济开发区核准规划面积为18平方公里,是南昌县工业化的主战场。
截至2009年底,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19.77亿元。
今年,正在推进银湖二路延伸、银湖大道延伸、小蓝大道延伸等6个路网建设项目,以及小蓝大道污水泵站工程、小蓝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等4个公共设施项目,总投资达4.36亿元。
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昌·滨江一号》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2.23•【字号】洪发改设字[2010]24号•【施行日期】2010.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昌·滨江一号》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洪发改设字〔2010〕24号)江西城开投资有限公司:报来要求对《滨江一号》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的报告收悉。
经我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审查,原则同意由广州宝贤华瀚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
现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一、总图和规模1、同意该工程在市区朝阳洲片区南河滩路以南,海关大楼以北,团结路以西,沿江南大道以东规划地块内兴建。
总用地面积为41771.24平方米。
总户数901户。
2、本次审查的1#、2#楼为40层超高层住宅楼,3#、6#、7#楼为33层一类高层住宅楼,5#楼23层为一类高层住宅楼。
办公楼为37层超高层公共建筑,幼儿园为3班3层多层建筑。
地下室2层为设备用房、自行车库、汽车库和人防甲类核6、常6人员隐蔽所。
总建筑面积279502.46平方米,其中地下层建筑面积69013.36平方米。
3、容积率:5.0。
4、建筑密度:23.53%.5、绿地率:35%.6、汽车泊位:896个,其中地面60个、地下836个。
7、该项目总平面布局基本合理,原则同意该小区总体布置。
8、消防扑救场地、回车场应完善优化,人行出入口应增设,以确保消防安全和人员疏散顺畅。
9、应合理布置地面非机动车泊位。
10、道路、绿地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相接。
11、幼儿园应按规范规定增设活动场地。
12、给水总平面布置图应布置室外消火栓。
二、单体建筑1、该小区住宅套型设计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平面布置紧凑,套内居住空间有良好的朝向、日照和通风,原则同意所报的单体建筑设计。
国务院关于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2年修订)正文:---------------------------------------------------------------------------------------------------------------------------------------------------- 国务院关于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201号)江西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审批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南昌市是江西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昌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逐步把南昌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40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要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和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要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优化村镇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28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65平方公里以内。
根据南昌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规划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严禁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浅谈南昌市的城市规划发展与反思作者:涂晗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发展非常迅速,对城市发展进行合理、详细的规划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重点分析南昌市的“一江两岸”模式,结合现中国近年来的城市快速发展,进行一些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南昌城市规划发展反思南昌市古称豫章,又称英雄城。
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都阳湖,因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又称为水都。
是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昌市中心城总体规划范围面积约330 平方公里,布局上由昌南、昌北两城组成,含八大片区。
各片区由江湖、水面、山丘、绿带、铁路和城市道路分隔。
双城功能既相对独立和完善,又各有偏重,相互联系,相辅相承。
一、总体规划根据《南昌市总体规划》一文,规划两个市级公共活动中心:昌南城市级公共中心设在旧城中心区的中山路、胜利路、八一大道;昌北城公共中心设在红谷滩中心区。
按照“西进、东拓、南延、北控”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南昌市中心城形成“以赣江为主轴,一江两岸,南北两城,双核拥江,组团式、网络状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
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南昌的古代旧城区规划主要是根据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方法,官署设在城市的正中心,城市布局主要采用对称格局,并沿赣江沿岸修建城墙,使得防御功能大大提升。
到了近代,紧邻赣江的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南昌城市形成了沿赣江带状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之后南得铁路建成通车,使得城市空间向赣江西岸扩张。
城市空间格局在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当今南昌的城市发展。
具体表现为近代的马路主义规划,这种新式的规划建设改变了南昌城市的传统发展模式,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开发与建设,也进一步加快了南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的进发展。
二、一江两岸南昌自古是依靠赣江流域生存繁衍,近代前南昌城区主要集中在赣江东侧城墙以内,而赣江以西则因为赣水的阻隔成为城外空间。
南昌市商业发展规
划
1
南昌市 - 商业发展规划
南昌全市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 末人口440.15万人(含南
昌市区及南昌、新建、进贤、安义四县)。
本规划范围为南昌市区(以下简称南昌市),总面积617.07平方公里, 末人口174.67万人。
南昌市为江西省会城市,也是中国中部地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
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实现"富民强市"总目标,致力做好"两篇文章"总要求,即把南昌建设成为现代区
域中心城市、现代文明花园式英雄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强劲加速态势,大多数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创下南昌市近几年最好成绩,走
在全国、全省发展的前列,出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5.62亿元,同比增长12.1%,比全省平均
高出3.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6.52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2.5%.在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南昌市已经制订了<南昌市中心城总体规划布局构想( - )>(见附图1)。
根据重新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南昌市中心城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190万人; 将扩大到180平方公里,210万人; 发展到260平方里,260-300万人。
形成一个核心区(昌南、昌北)和五个卫星城区(莲塘、望城、湾里、乐化、罗家片区)的城市新格局。
十年间,中心城面积将扩大一倍,人口增长40%,城市面貌和人口分布状况将有极大改变。
为此,必须高起点的制订
2
南昌市商业发展规划,以适应城市新一轮发展,消费水平新一轮提高的需要。
一、南昌市商业发展现状分析"九五"期间,南昌市商贸业有较大增长。
表现在(l)经济指标稳步提高。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41亿元,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达157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2%和20%。
商贸业实现增加值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2 %,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7%。
(2)流通改革逐步深化。
全市粮、棉、猪、菜、副食品、化肥、生产资料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已经完成了国有商贸企业改革,组建了七大商贸集团,放活了中小企业。
(3)结
构调整步伐加快。
"九五"期间,新建改造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引进外资773万美元,内资9421万元。
新型业态不断呈现,一批购物中心、超市、连锁店很快兴起。
(4)市场建设初见成效,为适应搞活大流通的需要,近年来,全市市场建设累计投资56亿元,至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257个,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市场提供就业岗位12.1万个, 成交总额157亿元。
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7个,年上交增值税近8亿元。
中国九大日用品市场之一的洪城大市场商品交易额达71亿元,创税利6000万元。
本次普查, 末南昌市商
业共有12056户,经营面积已达156.66万平方米,人均达0.897平方米。
(含各类市场,其中零售、餐饮,服务业86.56万平方米,人均
3
0.496平方米)
可是,从总体上评价,南昌市商业仍处于传统商业为主体开始向现代商业转变的阶段。
主要表现在:(l)传统商业仍占主要地位,现代连锁大型综合超市、品牌专卖店才开始进入,现代化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尚未出现;(2)商业大多集中于旧城区,面貌陈旧,尚未形成不同功能多层次商业布局的新格局;(3)多元化的商业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大多是竞争力不强的国有集体商业企业和新发展的个体私营商业,规模化程度很低,而外资跨国商业和全国连锁商业集团刚刚开始进入;(4)作为中国中部地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又处于中国三大经
济区的结合点和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大流通的功能,至少区域性的集散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当然,商业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南昌市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1214美元),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实施(规模扩大、人口增长)相关,而新的十年将为南昌市商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二、南昌市商业发展的新机遇新的十年,南昌市商业发展将面临四大新机遇(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为商业发展提供发展空间。
根据南昌市中心城总体规划布局构想,南昌市商业将有条件形成三个层次布局:(l)核心区的内层(内环线以内)形成中心商业区,而且将形成赣江两岸(昌南、昌北)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北岸(昌北)
4
的新格局;(2)核心区的外层(外环线以内,内外环线之间)将随人口迁入形成若干区域性商业中心,将是商业发展新的增长点;(3)五个卫
星城区商业。
十年间,中心城面积扩大一倍,人口增长40% ,(由 190万人增到 260-300万人,增加 70-110万人),将为商业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和购买力增长的基础条件。
(二)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为商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南昌市人均GDP1214美元,正处在经济增长的起飞点。
十年中,经过高新技术产业引入,支柱产业汽车、航空、造纸、制药产业增强,传统工业由东部梯度转移进入,现代生态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和集散,以及第三产业的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南昌市经济总值将较快增长,在居住人口相应增长的基础上,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必将很快提高。
据预测, 南昌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800亿元,比 435亿元,增长314%,人均3630美元,比 1214美元增长199%。
南昌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34元, 将达9600元, 将增到17500元。
由于经济增长,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300亿元,比增长一倍, 将达600亿元,比再翻一番。
巨大的社会消费品购买力增长将为商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