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整理】南昌市商业市场发展环境竞争格局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19
南昌市批发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通过对南昌市批发市场现状调研与分析,总结出未来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
标签:南昌市;批发市场;发展趋势1南昌市商业批发市场整体概况近几年随着房地产商品化、产业化的全面推进,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南昌市的住宅产业呈现跳跃式发展,已完全按市场化模式启动。
但这主要表现在住宅上,商业批发市场的发展仍然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市场内部及外部环境不尽理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经营管理相对落后等方面,加之前几年经济发展的落后阻碍了南昌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商业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制约了商业批发市场的发展。
随着南昌市兴建“花园城市”政策的出台,市委领导班子加大了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如北京华联、上海华联、上海农工商、深圳天虹、大连万达等纷纷进驻,加速了大商业的发展。
2南昌市批发市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1)近几年借大搞城市商业流通的题材,南昌新批建设(或正在酝酿之中)许多新的大型综合或专业交易市场,总体商业地产供应偏大,普遍存在投资经营方向难以把握的难题。
(2)由于来自内外部各种压力,原有的综合性批发市场开始向专业市场转移(或剥离),寻求经营门类上的专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以适应总体批发市场变革趋势,确保经营的持续发展。
(3)南昌的工业品批发市场缺乏产地优势,属于零售型或中转型批发市场,即便是转型也存在着门类选择和辐射区域的选择问题。
(4)从商品分类统计中可以发现,食品、烟酒、家电、医药、化工制品、建材等成交量放大,且有上升势头。
3南昌市主要批发市场供应特征3.1整体状况目前,南昌市主要的专业批发市场共十大类39家。
其中建材类专业市场有7家、家俱类专业市场有5家、五金机电类4家、汽配类6家、电脑类4家、灯具类专业市场2家、服装类3家、皮具类1家、农产品类2家、家电类一家、综合类3家。
南昌市房地产的大力开发带动了家居批发市场的发展,近期家居类专业市场增量较大。
3.2供应特征(1)市场出现龙头效应。
南昌市商业环境调查报告
《南昌市2002--2010年商业发展规划》课题组
前言
第一部分南昌市宏观经济环境调查 (1)
一、地理及交通环境 (1)
二、人口及文化环境 (2)
三、经济及商业环境 (2)
四、旅游资源环境.... . (5)
第二部分南昌市主要商业中心的格局 (6)
一、南昌市商业中心的特点 (6)
二、中山路商业街 (6)
三、八一大道及八一广场 (9)
第三部分南昌市区域商业中心的雏形及发展 (11)
一、区域商业中心已形成的基础和雏形 (11)
二、各区商业中心建设的可能性分析 (12)
第四部分南昌市消费特征调查 (14)
一、南昌市消费心理调查 (14)
二、南昌市市民消费结构调查 (15)
三、南昌市市民生活方式调查 (17)
第五部分对南昌市商业中心建设的意见及需求调查 (19)
一、商业服务设施需求调查 (19)
二、商品需求调查 (19)
三、商业中心建设风格调查 (20)
第六部分结论:调查的主要发现及建议 (21)
一、南昌商业进入超常规发展阶段,多种业态同步发展 (21)
二、南昌商业有较强的购买力支撑,发展前景看好 (21)
三、南昌商业必须整体规划,使之有序发展 (22)
四、加强市级商业中心建设,发展区域性商业中心,重视社区商业建设 (22)
五、南昌商业中心建设须符合“民意” (22)。
南昌市商业市场调研报告一、南昌市商业概况商业宏观环境城市商业基础商业分布二、南昌市商圈分析三、南昌市各商业业态分析几发展方向第一节餐饮娱乐第二节酒店第三节大型商超四、南昌市专业市场分析及发展方向第一节五、南昌市社区商业调研及发展方向六、南昌市在售商业项目分析第一节南昌市在售商业项目特征分析第二节南昌市在售商业项目供需分析七、综合论述………………………………….一、南昌商业概况南昌市属于中部内陆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与观念的制约,南昌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如IT、金融、服务、房地产、商业等领域明显滞后。
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实施沿长江开发战略、大京九铁路的全线贯通(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以及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南昌市委、市政府领导人大刀阔斧的改革,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完善,形成新的发展机遇。
一、南昌商业宏观环境2007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00.44亿元,增长15.2%,其中工业增加值232.62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78.05亿元,增长13.9 %。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51.7%和46.9%,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5.8%。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7 :50.0 :46.3。
A、近年南昌GDP2007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00.44亿元,增长15.2%,其中工业增加值232.62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78.05亿元,增长13.9 %。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51.7%和46.9%,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5.8%。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7 :50.0 :46.3。
南昌商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商业活动蓬勃,商铺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南昌商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南昌商铺的现状南昌商铺的发展可以说是蓬勃向上的。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口增长,南昌的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购物中心、超市、百货商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城市中兴起,带动了周边商业区的繁荣。
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南昌的线上线下融合也在逐步深化,线上购物和线下消费互为补充,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二、南昌商铺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经营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南昌商铺将朝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外,南昌将出现更多特色小店、精品商铺和主题餐厅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品质化的需求。
2. 创新科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南昌商铺也将借助新技术实现创新发展。
例如,智能支付、人脸识别、无人店铺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同时,商铺还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来进行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提高销售效率和顾客的满意度。
3. 优化空间布局南昌商铺在发展过程中也将注重优化空间布局。
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商铺将更加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采用灵活的设计和布局,提高经营效益。
同时,商铺也将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打造具有人文特色和城市氛围的购物场所。
4. 线上线下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南昌商铺发展的趋势。
商铺将积极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并与电商企业合作,采用O2O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
这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提供更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三、南昌商铺未来发展的挑战与对策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商铺的增多,南昌商铺市场竞争将逐渐加剧。
商铺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创新的运营模式、个性化的消费体验等,吸引和留住消费者。
2. 劳动力成本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是南昌商铺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商铺可以采取灵活的用工制度,培养专业的员工团队,提高工作效率,并利用科技手段来实现智能化运营。
南昌市2002-2021年商业开展南昌全市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440.15万人〔含南昌市区及南昌、新建、进贤、安义四县〕。
本范围为南昌市区〔以下简称南昌市〕,总面积617.07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174.67万人。
南昌市为江西省会都市,也是中国中部地区五大中心都市之一。
2001年,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实现"富民强市"总目标,致力做好"两篇文章"总要求,即把南昌建设成为现代区域中心都市、现代文明花园式英雄都市,经济开展呈现强劲加速态势,大多数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创下南昌市近几年最好成绩,走在全国、全省开展的前列,出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开展的新局面。
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5.62亿元,同比增长12.1%,比全省平均高出3.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6.52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2.5%.在快速开展的新形势下,南昌市差不多制订了?南昌市中心城总体布局设想〔2001-2021〕?〔见附图1〕。
依据重新确定的都市区范围,南昌市中心城2001年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190万人;2005年将扩大到180平方公里,210万人;2021年开展到260平方里,260-300万人。
形成一个核心区〔昌南、昌北〕和五个卫星城区〔莲塘、瞧城、湾里、乐化、罗家片区〕的都市新格局。
十年间,中心城面积将扩大一倍,人口增长40%,都市面貌和人口分布状况将有极大改变。
为此,必须高起点的制订南昌市商业开展,以适应都市新一轮开展,消费水平新一轮提高的需要。
一、南昌市商业开展现状分析"九五"期间,南昌市商贸业有较大增长。
表现在〔l〕经济指标稳步提高。
200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41亿元,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达157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2%和20%。
南昌市商业市场调研报告一、南昌市商业概况商业宏观环境城市商业基础商业分布二、南昌市商圈分析三、南昌市各商业业态分析几发展方向第一节餐饮娱乐第二节酒店第三节大型商超四、南昌市专业市场分析及发展方向第一节五、南昌市社区商业调研及发展方向六、南昌市在售商业项目分析第一节南昌市在售商业项目特征分析第二节南昌市在售商业项目供需分析七、综合论述………………………………….一、南昌商业概况南昌市属于中部内陆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与观念的制约,南昌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如IT、金融、服务、房地产、商业等领域明显滞后。
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实施沿长江开发战略、大京九铁路的全线贯通(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以及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南昌市委、市政府领导人大刀阔斧的改革,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完善,形成新的发展机遇。
一、南昌商业宏观环境2007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00.44亿元,增长15.2%,其中工业增加值232.62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78.05亿元,增长13.9 %。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51.7%和46.9%,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5.8%。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7 :50.0 :46.3。
A、近年南昌GDP2007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00.44亿元,增长15.2%,其中工业增加值232.62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78.05亿元,增长13.9 %。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51.7%和46.9%,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5.8%。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7 :50.0 :46.3。
商业调研报告目录第一章南昌市商业市场总体分析3第一节南昌市宏观经济环境3一、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3二、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攀升,商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4三、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4四、市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4五、分析结论5第二节南昌市商业简况5一、南昌商业历史回顾5二、南昌商业发展现状6三、南昌商业发展的需求7四、南昌商业发展面临的机遇8第三节南昌商业发展目标及趋势9一、发展目标9二、商业区规划9三、未来发展趋势11第四节综合评述11第二章片区商业调查与分析13第一节青云谱现状及前景13一、简况13二、区域特点13三、区域大型企业简况14四、青云谱区整体发展状况17六、青云谱区发展前景及展望20第二节工程周边片区商业分析20一、区域商业环境简况20二、区域商业分布及经营状况20三、片区主要商业业态及特征22四、片区配套设施24五、商业物业租赁情况分析26六、片区商业供应量分析27七、片区发展趋势与前景28第三节综合评述28第三章中国批发市场的现状及分析29第一节中国批发市场分析29一、中国批发市场现状29二、中国批发市场的分类29三、中国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30四、实施中国批发市场转型的原因31第二节中国批发市场未来发展趋势31一、资源整合31二、打造品牌32三、功能创新32四、向零售市场渗透33五、经营商品的优质化33第三节综合评述34第四章江西省商业市场总体分析34第一节江西省简况34一、江西省概述34二、宏观经济总体简况35第二节江西省资源状况36一、江西四大支柱产业36二、两大特色产业37三、江西特产资源38第二节江西省商贸分析41一、江西商贸业现状41二、江西省商贸发展面临的问题42三、江西省商贸业发展目标及功能定位42第三节综合评述43第五章南昌市主要批发市场状况及分析44第一节南昌市批发市场状况分析44一、南昌市商业批发市场整体简况44二、南昌市批发市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44三、南昌市批发业市场的量化48四、南昌市主要批发市场盘点及分析52五、南昌市商业批发市场未来发展态势61第二节综合评述62第一章南昌市商业市场总体分析第一节南昌市宏观经济环境南昌市是中国中部地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自2001年始,全市上下为实现把南昌建设成为现代区域中心城市、现代文明花园式英雄城市的目标,经济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大多数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创下南昌市近几年最好成绩,走在全国、全省发展的前列,出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南昌市商业环境调查报告前言近年,南昌经济出现了持续、快速、健康进展的新局面、新气象。
2001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85.62亿,同比上升12.1%。
为历年最高,增幅居全省、全市首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比,名列全国省会都市前茅,三大产业分不增长4.1%(一产)、12.9%(二产)、12.0%(三产)。
南昌商业的进展也极为喜人,200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8亿,增长11.4%。
大商场快速进展,大市场不断成长,新业态纷纷抢滩,外商投资突破性进展。
在南昌商业快速进展的同时,南昌市政府清晰地认识到,进展必须有序,决策必须在科学合理的调查咨询基础上进行。
因此,上海市商委经济研究中心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都市规划学院共同组成南昌市商业规划课题组,在南昌市商业委员会及各区政府积极配合下,进行市场调查、网点普查、规划研讨。
本调查报告即是该课题之一的调查总结。
本次调查共进行以下工作:1、3月底对南昌市商业概貌的初步考察。
2、4月在上海的前期预备工作(问卷表格设计、打算制定)。
3、4月南昌市商委依照有关表格对南昌市商业网点进行普查4、4月中旬上海专家在南昌市商委配合下组织20名学生进行近千份的市民问卷调查、要紧商业街客流量调查,并开展商业规划研讨。
5、上海专家在南昌市商委配合下对南昌市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查,经济变化历史资料的调查,通过文献查阅、座谈研讨,取得了南昌市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宏观经济环境的资料。
6、4月下旬~5月上旬上海、南昌分不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制图、报告撰写。
本次调查由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公达主持,调查报告也由其撰写。
第一部分南昌市宏观经济环境调查一、地理及交通环境1、良好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环境南昌市地处江西省北部,赣江下游,鄱阳湖滨,介于东经约115。
27ˊ~116。
35ˊ、北纬约28。
10ˊ~29。
11ˊ之间,东南面向闻名的武夷山脉,西南直通闻名于世的井冈山,北邻巡游避暑胜地庐山,千里赣江纵贯全境,是中原和南方闽粤之间的咽喉地段,既是沿海的内地,又是内地的前沿。
南昌市商业环境调查报告前言近年,南昌经济出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新气象。
2001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85.62亿,同比上升12.1%。
为历年最高,增幅居全省、全市首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比,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茅,三大产业分别增长4.1%(一产)、12.9%(二产)、12.0%(三产)。
南昌商业的发展也极为喜人,200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8亿,增长11.4%。
大商场快速发展,大市场不断成长,新业态纷纷抢滩,外商投资突破性发展。
在南昌商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南昌市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必须有序,决策必须在科学合理的调查咨询基础上进行。
因此,上海市商委经济研究中心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组成南昌市商业规划课题组,在南昌市商业委员会及各区政府积极配合下,进行市场调查、网点普查、规划研讨。
本调查报告即是该课题之一的调查总结。
本次调查共进行以下工作:1、3月底对南昌市商业概貌的初步考察。
2、4月在上海的前期准备工作(问卷表格设计、计划制定)。
3、4月南昌市商委根据有关表格对南昌市商业网点进行普查4、4月中旬上海专家在南昌市商委配合下组织20名学生进行近千份的市民问卷调查、主要商业街客流量调查,并开展商业规划研讨。
5、上海专家在南昌市商委配合下对南昌市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查,经济变化历史资料的调查,通过文献查阅、座谈研讨,取得了南昌市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宏观经济环境的资料。
6、4月下旬~5月上旬上海、南昌分别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制图、报告撰写。
本次调查由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公达主持,调查报告也由其撰写。
第一部分南昌市宏观经济环境调查一、地理及交通环境1、良好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环境南昌市地处江西省北部,赣江下游,鄱阳湖滨,介于东经约115。
27ˊ~116。
35ˊ、北纬约28。
10ˊ~29。
11ˊ之间,东南面向著名的武夷山脉,西南直通闻名于世的井冈山,北邻游览避暑胜地庐山,千里赣江纵贯全境,是中原和南方闽粤之间的咽喉地段,既是沿海的内地,又是内地的前沿。
南昌市商业市场调研报告一、南昌市商业概况商业宏观环境城市商业基础商业分布二、南昌市商圈分析三、南昌市各商业业态分析几发展方向第一节餐饮娱乐第二节酒店第三节大型商超四、南昌市专业市场分析及发展方向第一节五、南昌市社区商业调研及发展方向六、南昌市在售商业项目分析第一节南昌市在售商业项目特征分析第二节南昌市在售商业项目供需分析七、综合论述一、南昌商业概况南昌市属于中部内陆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与观念的制约,南昌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如IT、金融、服务、房地产、商业等领域明显滞后。
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实施沿长江开发战略、大京九铁路的全线贯通(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以及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南昌市委、市政府领导人大刀阔斧的改革,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完善,形成新的发展机遇。
一、南昌商业宏观环境2007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00.44 亿元,增长15.2%,其中工业增加值232.62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78.05亿元,增长13.9 %。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1.4%、51.7%和46.9%,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5.8%。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3.7 : 50.0 : 46.3。
A、近年南昌GDP近5年GDP亿元)1 2002年厂2003年2004年—2005年口2006年2007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00.44 亿元,增长15.2%,其中工业增加值232.62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78.05亿元,增长13.9 %。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1.4%、51.7%和46.9%,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5.8%。
南昌市商业市场调研报告调整版南昌市商业概况商业宏观环境都市商业基础商业分布南昌市商圈分析南昌市各商业业态分析几进展方向第一节餐饮娱乐第二节酒店第三节大型商超南昌市专业市场分析及进展方向第一节南昌市社区商业调研及进展方向南昌市在售商业项目分析第一节南昌市在售商业项目特点分析南昌市在售商业项目供需分析七、综合论述.......................、南昌商业概况南昌市属于中部内陆都市,由于受地理位置与观念的制约,南昌的经济进展明显落后于沿海与周边都市,专门是新兴的行业如IT 、金融、服务、房地产、商业等领域明显滞后。
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实施沿长江开发 战略、大京九铁路的全线贯穿(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独的省会都市),以及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南昌市委、市政府领导人大刀阔斧的改革,南昌市的 经济进展形成强大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完善,形成新的进展机遇。
一、南昌商业宏观环境 2007年上一比价运算同比 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力n 值 22.49亿元,增长近年GD 增长速度加值300.44亿元,增长115.2%,其中工业增加值0023 i/.uu/o 『 16.80% 841 11第三奉献产业增加值0%278 率分别为1614 15.50% 800 16.51 元, 近年南昌14.G14.00%U : P 亿元) 结构比例为31570%: 、飙7%和 464%, 其中工业奉献 2UU I 口近年GD 增长速度200 2 002年______ 602 ZUUS 年 705.4 415.20%2004年841.112005 1007.7 2003年002年 T 2000年年 15.50% 1 16.50%" H 16.80% I O 2003年M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4.1%; 1145. 第二产业增增长16.4%;对经济增长的 &元 2006年 1184.572002006年 "2^06 年 [15.20% 8%。
南昌市商业环境调查报告前言近年,南昌经济出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新气象。
2001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5.62亿,同比上升12.1%。
为历年最高,增幅居全省、全市首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比,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茅,三大产业分别增长4.1%(一产)、12.9%(二产)、12.0%(三产)。
南昌商业的发展也极为喜人,200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8亿,增长11.4%。
大商场快速发展,大市场不断成长,新业态纷纷抢滩,外商投资突破性发展。
在南昌商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南昌市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必须有序,决策必须在科学合理的调查咨询基础上进行。
因此,上海市商委经济研究中心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组成南昌市商业规划课题组,在南昌市商业委员会及各区政府积极配合下,进行市场调查、网点普查、规划研讨。
本调查报告即是该课题之一的调查总结。
本次调查共进行以下工作:1、3月底对南昌市商业概貌的初步考察。
2、4月在上海的前期准备工作(问卷表格设计、计划制定)。
3、4月南昌市商委根据有关表格对南昌市商业网点进行普查4、4月中旬上海专家在南昌市商委配合下组织20名学生进行近千份的市民问卷调查、主要商业街客流量调查,并开展商业规划研讨。
5、上海专家在南昌市商委配合下对南昌市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查,经济变化历史资料的调查,通过文献查阅、座谈研讨,取得了南昌市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宏观经济环境的资料。
6、4月下旬~5月上旬上海、南昌分别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制图、报告撰写。
本次调查由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公达主持,调查报告也由其撰写。
第一部分南昌市宏观经济环境调查一、地理及交通环境1、良好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环境南昌市地处江西省北部,赣江下游,鄱阳湖滨,介于东经约115。
27ˊ~116。
35ˊ、北纬约28。
10ˊ~29。
11ˊ之间,东南面向著名的武夷山脉,西南直通闻名于世的井冈山,北邻游览避暑胜地庐山,千里赣江纵贯全境,是中原和南方闽粤之间的咽喉地段,既是沿海的内地,又是内地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