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_心电向量详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49 MB
- 文档页数:62
第六章心电图检查一、名词解释 1.心电图(ECG) 2.心电向量3.胸导联 4.导联轴 5.额面六轴系统 6.心电轴: 7.钟向转位 8.冠状T波 9.心律失常 10.室性早搏二联律 11. 室性早搏三联律 1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填空题: 1.极化状态是指静息时膜外、膜内的相对恒定状态。
2.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由、、、、、束支及构成。
3.正常心脏的激动起源于,兴奋心房的同时,激动沿 --- --- 到达 --- --- 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
4.肢体导联包括标准导联、、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5.常用胸导联包括,又称为。
6.心电图描记在由纵线和横线交织的小方格纸上,小方格各边均为,纵向距离代表,用以计算,当标准电压为1mV=10mm时,每两条横线间的一小格代表。
横向距离代表,用以计算。
当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两条纵线间的一小格代表。
7.正常心电轴在额面上的投影指向,正常范围为。
8.心脏的钟向转位可通过心前区导联中过渡区波形出现的位置来判断,V、V导联出现过渡56区波形,提示心脏转位,常见于;V、V导联出现过渡区波形,提示心脏转12位,常见于。
9.P波形态为,P波方向在导联倒置,在、、、和导联直立。
10.P-R间期的正常范围为,QRS波群的正常范围为。
在任何导联中,S-T段下移不应超过。
11.左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常呈,峰间距。
常见于,所以又称。
12.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电压 ,时间正常。
常见于,又称为。
13.心室肥大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以及。
14.在心电图诊断中,是左心室肥大的一个重要特征。
病因多见于、、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15.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心电图改变有和、及。
16.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及分期包括:、、、。
17.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的、、改变紧密相关。
18.根据发生机制,心律失常可以分为3类:、、。
19.房室传导阻滞按照阻滞的程度可分为,即、二度,即和,即。
心电向量名词解释
心电向量是指心脏内电流的方向和大小,通常用三维坐标系来表示。
心电向量可以通过心电图测量得到,是评估心脏电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心电向量的表示中,通常使用三个坐标轴来表示心电向量的方向和大小,分别为X、Y、Z轴。
其中,X轴表示心电向量在水平面上的方向,Y轴表示心电向量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而Z轴表示心电向量在心脏内的深度方向。
心电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反映心脏内不同部位的电活动情况,从而可以提供有关心脏功能和病理状态的信息。
例如,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等情况,都可以在心电向量的测量中得到体现。
心电向量是心电图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心电向量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提供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参考。
心电向量图心电向量图(vectorcardiography,VCG)能较真实地记录出心脏动作电流的立体图象,可用来阐明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和解释心电图波形,从而提高临床的诊断效果。
一、心电向量的形成原理(一)心电向量的概念⒈向量、综合向量和空间向量心肌在作机械性收缩之前,先有电激动而产生电动力。
心肌电动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可用物理学名词“向量”来表达。
以矢线表示则代表三个内容:按力学原则,把几个同时存在的瞬间向量叠加起来,所得的向量称综合向量。
心脏是一个立体器官,在激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所产生的心电向量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即有上下、左右、前后的立体关系。
这种反映立体的向量,称为空间心电向量。
将心动周期中各个空间心电向量的运行轨迹连接起来,就构成一个空间心电向量环。
⒉三个面(额面、横面、侧面)(二)向量环的形成P环⒈形成激动由窦房结→右房→左房。
⒉方向及顺序⑴除极:(右房)向前→向下→(左房)向左→向后→向左上(回到原点)。
⑵复极:顺序同除极,但方向相反。
正常时无或很小,多被中心光点或QRS环的起始部掩盖(图2)。
QRS环⒈室间隔向量(向量1)即0.01秒向量,又称起始向量或初始向量。
向量的发源点有三处:即前区(左前分支经过处)、中央区(间隔支起始处)和后区(左后分支经过处)。
方向正常人应指向右前、上方或右前、下方。
个别自右后指向左、前方。
⒉前壁向量(向量2)即0.02秒向量,是指向左右心室的前壁除极综合向量,当室间隔除极完了的同时,右室前乳头肌的右束支传导激动右室前壁并扩展到右室心尖部,与此同时左束支的前、后分支综合向量经左室前壁指向左室心尖部,左右心室前壁相继心尖同时除极。
方向向前下偏左方。
⒊左室前侧壁向量(向量3)即0.03秒向量,是指向左室前侧壁的综合向量,此时右室接近除极完毕,而是左室继续除极的左右室综合向量,但右室电势甚小,所以,主要是左室的除极向量。
方向向前、偏左下方。
⒋左室侧壁向量(向量4)即0.04秒向量,是左室侧壁除极的向量,此时因右室已除极完毕,左室除极时无对抗力量,与左室后下壁的除极共同构成了心室除极的最大向量。
心电向量图心电向量图(vectorcardiography ,VCG )能较真实地记录出心脏动作电流的立体图象,可用来阐明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和解释心电图波形,从而提高临床的诊断效果。
一、心电向量的形成原理(一)心电向量的概念1.向量、综合向量和空间向量心肌在作机械性收缩之前,先有电激动而产生电动力。
心肌电动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可用物理学名词“向量”来表达。
以矢线表示则代表三个内容:按力学原则,把几个同时存在的瞬间向量叠加起来,所得的向量称综合向量。
心脏是一个立体器官,在激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所产生的心电向量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即有上下、左右、前后的立体关系。
这种反映立体的向量,称为空间心电向量。
将心动周期中各个空间心电向量的运行轨迹连接起来,就构成一个空间心电向量环。
2.三个面(额面、横面、侧面)(二)向量环的形成P环1 形成激动由窦房结T右房T左房。
2 方向及顺序⑴除极:(右房)向前T向下T(左房)向左T向后T向左上(回到原点)。
⑵复极:顺序同除极,但方向相反。
正常时无或很小,多被中心光点或QRS环的起始部掩盖(图2)。
QRS 环1室间隔向量(向量1)即0.01 秒向量,又称起始向量或初始向量。
向量的发源点有三处:即前区(左前分支经过处)、中央区(间隔支起始处)和后区(左后分支经过处)。
方向正常人应指向右前、上方或右前、下方。
个别自右后指向左、前方。
2前壁向量(向量2)即0.02 秒向量,是指向左右心室的前壁除极综合向量,当室间隔除极完了的同时,右室前乳头肌的右束支传导激动右室前壁并扩展到右室心尖部,与此同时左束支的前、后分支综合向量经左室前壁指向左室心尖部,左右心室前壁相继心尖同时除极。
方向向前下偏左方。
3.左室前侧壁向量(向量3)即0.03 秒向量,是指向左室前侧壁的综合向量,此时右室接近除极完毕,而是左室继续除极的左右室综合向量,但右室电势甚小,所以,主要是左室的除极向量。
方向向前、偏左下方。
心电向量简介心电向量是描述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心脏在不同时间点上产生的电位差,可以得到心脏在三维空间中的电活动分布情况。
心电向量分析可以提供关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向量的原理心脏电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自身起搏细胞产生的电信号来控制收缩和舒张。
这些电信号在心脏内部传播,并通过身体表面上的导联点被测量到。
每个导联点记录到的电信号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向量,即心电向量。
Wilson中心法则Wilson中心法则是描述导联点与实际心脏位置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根据Wilson中心法则,每个导联点记录到的心电信号代表了从该点到实际心脏位置上某一特定方向上的平均传播速度。
这些平均传播速度构成了一个三维空间中的矢量场,即为心电向量。
测量方法为了测量心电向量,通常需要在身体表面上放置多个导联点,并记录下每个导联点上的心电信号。
这些心电信号可以通过心电图(ECG)仪器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到的信号,可以计算出每个导联点上的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的应用诊断心脏疾病心电向量分析可以提供有关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对于诊断心脏疾病非常有帮助。
例如,通过分析心电向量的变化,可以检测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
预测突发性心脏事件通过监测和分析长期记录的心电向量数据,可以预测突发性心脏事件(如室颤、室速等)。
这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指导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安装起搏器或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时,了解患者的心电向量信息对于手术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电向量数据,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心电向量分析的局限性虽然心电向量分析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测量误差由于心脏电信号在身体表面上的传播路径复杂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肌肉活动、胸部形状等,测量到的心电信号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些误差可能对心电向量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