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道客巴巴计算机模拟资料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853.50 KB
- 文档页数:25
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主变压器在井下,如果没有照明灯,则到处是一片黑暗,那才是真正的伸手不见五指。
井下的照明除了矿工随身携带的矿灯以外,固定的照明设施就是安装在巷道里的防爆灯了。
这些防爆灯并不像我们在家中使用的灯是220V的,这些灯都是127V的。
由于井下的电源都是660V、1140V的,所以要给这些灯提供电源,还需要一个降压变压器。
由于井下环境特殊,除了要给这些灯提供电源以外,还要进行短路、漏电等故障保护,由此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便应运而生。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照明综保。
照明综保的全称是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为什么还要加上信号两个字哪?这是因为照明综保除了给照明灯提供电源意外,他还可以给井下使用的语言信号,语音信号提供电源。
在煤矿,经常听到“打点”二字。
也就是在使用绞车等设备时,通过语言信号或语音信号进行联络。
照明综保的内部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降压变压器,另一个便是具有漏电、短路保护功能的磁力启动器。
我们先来讲讲降压变压器。
也就是主变压器。
照明综保的主变压器有4KVA和2.5KVA两种。
他们只是容量上的区别,其外形结构都一样。
容量大的,可以带更多的灯,更多的负载。
照明综保的型号ZXB-2.5ZXB-4后面的2.5和4就是指主变压器的容量。
照明综保的外形:照明综保的型号含义:照明综保主变压器安装在壳体的最里面。
照明综保主变压器外形图:照明综保主变压器接线端子标有高压380/660V的为一次侧,使用电缆线连接到隔离开关上。
标有低压127V的为低压侧,使用电缆线连接到照明综保本体上。
现在给出一个照明综保变压器与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下帖我们讲照明综保主回路工作原理。
点击下图可放大。
ZBZ-2.5(4)M照明综保主回路工作原理我们先来看看照明综保的电路图(点击图片可放大),看上去,这个电路图有点复杂。
其实,如果你不去修综保插件,照明综保和QBZ-80开关原理差不多,甚至说比80开关还简单。
在这个开关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先把综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解。
计算机基础应用培训课件-(多应用版)计算机基础应用培训课件一、引言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本课件旨在为广大计算机初学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计算机基础应用培训,帮助大家快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二、计算机硬件与软件1.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了解硬件组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计算机。
2.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
应用软件则是为满足用户特定需求而设计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三、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操作界面。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OS、Linux等。
本课件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介绍其基本操作和应用。
2.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用于完成特定任务的软件,如文字处理、表格制作、演示制作等。
以微软Office为例,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组件。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
四、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互相连接而成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传输等功能。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2.互联网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在线聊天等。
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五、计算机安全与维护1.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包括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
硬件安全主要是指计算机设备的安全,如防止设备损坏、丢失等。
第12课《数据解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12课《数据解密》。
本节课主要围绕数据的加密与解密展开,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加密的原理和目的:介绍数据加密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 常见的数据加密算法:介绍几种常见的加密算法,如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混合加密算法。
3. 数据加密的应用场景:分析数据加密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网络安全、数字签名等。
4. 数据解密的基本原理:介绍数据解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解密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5. 实践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数据加密与解密的实际应用,并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加密与解密操作。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加密与解密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加密算法,并学会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以提高数据安全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1. 信息意识:通过学习数据加密与解密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个人和他人隐私的能力。
2. 计算思维:通过分析加密算法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让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 创新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加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协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5. 信息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数据加密与解密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的基础知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等。
此外,他们还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数据解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程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中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能够初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识别和分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提升学生对数据安全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数据解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展开。
1. 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自学并掌握数据的定义、数据的分类、数据的重要性等基本概念。
2. 数据识别与分类:学生需通过实际案例或模拟场景,识别并分类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文本数据、数字数据、图像数据等。
3. 实践操作:学生需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简单的数据处理任务,如对一段文本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类。
4. 拓展学习:学生需通过网络资源或教材,了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个人数据安全。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认真完成基础知识的自学与理解,并在课堂上积极互动,提出问题或分享观点。
2. 实践操作过程中需保持严谨态度,准确识别并分类不同类型的数据。
3. 在完成数据处理任务时,要尊重数据来源,不得随意篡改或删除数据。
4. 拓展学习部分需结合实际生活场景,提出自己对数据安全的理解和看法。
5. 作业需按时提交,并在提交前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正。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3. 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作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出相应的评分和建议。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分享其优秀经验和方法。
3.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建议。
4.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上这系列的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条件计算》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条件计算”。
该主题将让学生们初步掌握计算机中的基本逻辑运算——条件判断。
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生活中的决策,还是程序运行中的判断逻辑,都需要运用条件计算。
通过学习,学生们将了解如何在计算机编程中利用条件计算进行信息的处理和问题的解决。
二、学习目标1. 理解条件计算的基本概念和逻辑运算符号。
2. 掌握基本的条件判断语句的语法和结构。
3. 能够编写简单的条件计算程序,并理解其运行过程。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条件计算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操作评价:学生动手编写简单的条件计算程序,并运行验证其正确性。
3. 实践评价:通过完成小组项目或个人项目,评价学生运用条件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的价格判断),引导学生理解条件计算的现实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条件计算的基本概念、逻辑运算符号以及条件判断语句的语法和结构。
3. 实例演示:教师通过演示软件操作,展示如何编写简单的条件计算程序,并让学生观察其运行过程。
4. 学生实践:学生动手编写条件计算程序,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编写的程序,互相交流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条件计算基本概念和逻辑运算符号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编程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作业。
3. 项目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涉及条件计算的实际问题解决项目,培养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