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5课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第3课时) 人民版
- 格式:ppt
- 大小:7.50 MB
- 文档页数:16
第五课我们不是“水晶人”第三课时第三框不要侵犯我的隐私学习范围:教材P54——58学习目标:1、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习惯;2、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学习重点:1、侵犯隐私的行为有哪些;2、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学习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隐私权。
学习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课时内容: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秘密?2、怎样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秘密?教师语:除了向值得依赖的人倾诉或向有关部门反映外,我们还会把秘密藏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抓住“把秘密记在日记里”等,引入新课。
二、新授1、请学生阅读P54页上小故事。
教师设问:看看李黎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我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生活中存在着父母或老师侵犯未成年子女或学生隐私的现象。
2、教师语:除了日记和信件,还有哪些属于我们的隐私?——生答师结:手机信息、聊天记录、个人信息、个人空间……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隐私被侵犯呢?——信息被偷看、个人空间被侵犯、个人信息被非法传播……3、教师语:有人说隐私都是不光彩的事情。
你怎么看?——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结: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尊重个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法定义务。
个人隐私指的是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
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隐私权行为。
4、教师语: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日记不被父母偷看呢?请大家阅读P55《日记保卫战》,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保护我们的日记呢?——学生回答,师结:略。
5、教师语:如果我们的隐私总是被父母侵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向父母说明拥有秘密是长大的标志,是正常的心理,要父母尊重自己的隐私;生活中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请父母放心;向有关机构如:关工委反映情况,请他们帮助说服父母;情况特别严重,给我们带来很大心理伤害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父母停止侵权行为。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不要侵犯我的隐私权》. 首先,我谈谈对本框题教材的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青春期如同青青的苹果,它将熟未熟,有几分甜,几分酸,几分涩。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面对的问题和困惑也增多了。
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天空,独享一份宁静和自由。
也许由于太关心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父母会偷看孩子日记、信件,追查孩子的电话、短信,查看子女的聊天纪录,甚至盯睄、跟踪……采取一些极端手法,但是现在对孩子“关心”过度的家长应该谨慎行事了。
今天的中国,未成年人“隐私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因此教材设计了《不要侵犯我的隐私》这一内容,它是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青春自画像》第五课《我们不是“水晶人”》的第三框。
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题的目标是使学生懂得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能够尊重他人的隐私。
本框体现了课程标准总目标部分提出的“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及“树立法律意识”的要求。
直接体现了如下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地隐私。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是第五课正确对待个人秘密这一内容的落脚点,正确对待个人秘密是青少年走向独立和成熟的重要体现,尊重青少年的隐私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成长的尊重。
这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的需要,有利于推进民主与法治社会的建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2、说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针对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我国传统文化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及现实生活学生的个人隐私经常受到侵犯和学生经常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实际,包括学生在隐私权被侵犯后受到的伤害及采取的各种消极措施。
这些社会现象特确立了以下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公民的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到侵害时的自护方法和法律手段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观念。
初中思想品德人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不要侵犯我的隐私》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公民的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到侵害时的自护方法和法律手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观念。
2学情分析青春期如同青青的苹果,它将熟未熟,有几分甜,几分酸,几分涩。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面对的问题和困惑也增多了。
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天空,独享一份宁静和自由。
也许由于太关心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父母会偷看孩子日记、信件,追查孩子的电话、短信,查看子女的聊天纪录,甚至盯睄、跟踪……采取一些极端手法,但是现在对孩子“关心”过度的家长应该谨慎行事了。
今天的中国,未成年人“隐私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因此教材设计了《不要侵犯我的隐私》这一内容,目标是使学生懂得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能够尊重他人的隐私。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难点: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举起一封信问:“老师能打开看吗?”“是我的我能,不是我的我并且别人不愿让我看的我就不能看,对吗?”“那如果是你们的或是我女儿的,可以吗?”“也不行,为什么?”“是隐私?你知道什么是隐私吗?如果别人侵犯了你的隐私,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告诉你们首先要学会说‘不要侵犯我的隐私’!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出示课题《不要侵犯我的隐私》2【讲授】二.讲授新课二. 讲授新课(一) 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1. 什么是隐私(1)出示课件《青春故事》问:“隐私是见不得人的东西,是个人不光彩的事吗?(2)分组讨论:什么是隐私(3)得出结论:隐私是自己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事。
八年级政治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板书)一、人人有隐私(板书)1、隐私的含义(板书)教师导入小红的故事,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在刚上初中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困惑,谁能讲清这里的道理吗?学生发言,教师小结:这里牵涉到隐私问题,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这就是隐私。
那么,什么是隐私?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
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教师依据教材46页的内容讲解,要求学生划书)。
以我们学生为例,我们的通信、日记、身体隐疾和家庭住址都属于隐私。
以往我们对隐私的概念十分陌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将隐私与不光彩的事联系起来,认为隐私就是丑事。
下面我们来一场小小的辩论会,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隐私不是丑事(板书)活动:小小辩论会目的:通过辩论,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
要求:(1)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
(2)教师进行课前辅导,提供必要的材料。
(3)教师小结点评引出下一话题。
提问:法律为什么要保护个人隐私?3、保护隐私的意义(板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归纳保护隐私的意义或必要性: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板书)1、隐私权的含义(板书)活动:报社侵权案目的:通过分析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隐私权。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对书中的问题(增加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报社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某某的权利。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
那么,公民的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哪?2、隐私权的内容(板书)我们先看一个案例(教师导入案例),提问:你同意哪一种看法?为什么?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