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课后答案及复习资料(1).txt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7
土木工程材料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土木工程材料课后题答案第二版苏达根主编】txt>一、填空题1.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________的性质。
2.材料的抗冻性以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能抵抗的________来表示。
3.水可以在材料表面展开,即材料表面可以被水浸润,这种性质称为________。
4.材料地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________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答案:1.空气中吸收水分2.冻融循环次数3.亲水性4.自然二、单项选择题1.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_______降低。
a、密度b、表观密度c、憎水性d、抗冻性2.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_______。
a、吸水性b、吸湿性c、耐水性d、渗透性答案:1、b 2、a三、是非判断题1.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错2.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开口孔隙体积。
对3.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错4.材料的软化系数愈大,材料的耐水性愈好。
对5.材料的渗透系数愈大,其抗渗性能愈好。
错四、名词解释1.材料的空隙率:材料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开口孔隙与间隙之和)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2.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五、问答题1.生产材料时,在组成一定的情况下,可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答案:主要有以下两个措施:(1)降低材料内部的孔隙率,特别是开口孔隙率。
降低材料内部裂纹的数量和长度;使材料的内部结构均质化。
(2)对多相复合材料应增加相界面间的粘结力。
如对混凝土材料,应增加砂、石与水泥石间的粘结力。
2.决定材料耐腐蚀性的内在因素是什么?答:决定材料耐腐蚀的内在因素主要有(1)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
如果材料的组成成分容易与酸、碱、盐、氧或某些化学物质起反应,或材料的组成易溶于水或某些溶剂,则材料的耐腐蚀性较差。
工程材料作业答案作业1 材料结构基础1.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晶体缺陷?它们对性能有什么影响?实际金属晶体存在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1)点缺陷使周围晶格发生畸变,提高晶体内能量,降低电导率,提高强度;(2)线缺陷越多,其运动越困难,材料的强度、硬度越高,脆性越大,塑性越差;(3)面缺陷越多,晶粒越细,强度越高,塑性也越好;(4)体缺陷:孔洞影响材料的力学、光学、热学性能;裂纹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夹杂影响材料的力学、光学、电学性能。
2.金属常见的3种晶体结构是什么?画出结构示意图。
(1)体心立方(bcc)(2)面心立方(fcc)(3)密排六方(hcp)3.按价键结构对材料进行分类,简述各类材料的性能特点。
种类价键结构性能特点金属材料金属键有光泽、塑性、导电、导热、较高强度和刚度无机非金属材料离子键、共价键耐高温、高强、脆、无塑性高分子材料共价键、分子键密度小、热胀性大、耐磨耐腐、易老化复合材料取决于组成物结合键比强度和比模量搞、抗疲劳、高温减震性能好4.简述构成材料的5种化学键及其对一般性能的影响。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氢键。
(1)离子键组成的离子晶体硬度高,强度高,脆性大,绝缘,塑性差;(2)由共价键组成的晶体熔点高,强度高,脆性大;(3)由金属键组成的金属有:a.良好的导电、导热性;b.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c.不透明、呈现金属光泽;d.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由分子键组成的材料熔点低、硬度低、绝缘;(5)有氢键的材料熔点沸点比分子晶体高。
5.简述钢的3种热力学平衡相。
(1)铁素体: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铁素体由于溶碳量小,力学性能与纯铁相似。
塑性、冲击韧性较好,强度、硬度较低;(2)奥氏体:碳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的强度、硬度较低,但有良好的塑性;(3)渗碳体:铁碳组成的具有复杂斜方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渗碳体硬度高,塑性和韧性很低。
6.什么是钢的珠光体、屈氏体、索氏体、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1.1 4.简答及综合分析题(1)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简述晶粒的细化方法。
(2) 什么是同素异构转变?(1)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形核、长大;条件是具有一定的过冷度;液态金属晶粒的细化方法:增大过冷度、变质处理、附加振动;固态金属晶粒的细化方法:采用热处理、压力加工方法。
(2)金属同素异构性(转变):液态金属结晶后获得具有一定晶格结构的晶体,高温状态下的晶体,在冷却过程中晶格发生改变的现象。
1.2 4.简答及综合分析题(4)简述屈服强度的工程意义。
(5)简述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主要区别。
(4)答:屈服强度是工程上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
其工程意义在于:①屈服强度是防止材料因过最塑性变形而导致机件失效的设计和选材依据;②根据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屈强比)的大小,衡量材料进一步产生塑性变形的倾向,作为金属材料冷塑性变形加工和确定机件缓解应力集中防止脆性断裂的参考依据。
(5) 答:随外力消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当外力去除时,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1.3 4.简答题(6)在铁碳相图中存在三种重要的固相,请说明它们的本质和晶体结构(如,δ相是碳在δ-Fe中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结构)。
α相是;γ相是;Fe3C相是。
(7)简述Fe—Fe3C相图中共晶反应及共析反应,写出反应式,标出反应温度。
(9)在图3—2 所示的铁碳合金相图中,试解答下列问题:图3—2 铁碳合金相图(1)标上各点的符号;(2)填上各区域的组成相(写在方括号内);(3)填上各区域的组织组成物(写在圆括号内);(4)指出下列各点的含碳量:E( )、C( )、P( )、S( )、K( );(5)在表3-1中填出水平线的温度、反应式、反应产物的名称。
表3-1(6)答: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Fe和C形成的金属化合物,具有复杂结构。
(7)答:共析反应:冷却到727℃时具有S点成分的奥氏体中同时析出具有P点成分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
1-5在下面几种情况下,该用什么方法来测试硬度?写出硬度符号。
(1)检查锉刀、钻头成品硬度;(2)检查材料库中钢材硬度;(3)检查薄壁工件的硬度或工件表面很薄的硬化层;(4)黄铜轴套;(5)硬质合金刀片;(1)检查锉刀、钻头成品硬度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RC。
(2)检查材料库中钢材硬度采用布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BW。
(3)检查薄壁工件的硬度或工件表面很薄的硬化层硬度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RC。
(4)黄铜轴套硬度采用布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BW。
(5)硬质合金刀片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RC。
2-4单晶体和多晶体有何差别?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具有各项同性?单晶体是由原子排列位向或方式完全一致的晶格组成的;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小的单晶体所组成的,每个晶粒的原子位向是不同的。
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2-5简述实际金属晶体和理想晶体在结构与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理想晶体中原子完全为规则排列,实际金属晶体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这些原子排列受到干扰和破坏,内部总是存在大量缺陷。
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
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 专业.专注.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2-6简述间隙固溶体和间隙化合物的异同点。
间隙固溶体和间隙化合物都是溶质原子嵌入晶格间隙形成的。
间隙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的结构相同,而间隙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不同于组成它的任一组元,它是以分子式来表示其组成。
3-3常用的管路焊锡为成分w(Pb=50%)、w(Sn=50%) 的Pb-Sn合金。
⼯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参考答案第1章机械⼯程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思考题与习题P201.3、机械零件在⼯作条件下可能承受哪些负荷?这些负荷对零件产⽣什么作⽤?p4⼯程构件与机械零件(以下简称零件或构件)在⼯作条件下可能受到⼒学负荷、热负荷或环境介质的作⽤。
有时只受到⼀种负荷作⽤,更多的时候将受到两种或三种负荷的同时作⽤。
在⼒学负荷作⽤条件下,零件将产⽣变形,甚⾄出现断裂;在热负荷作⽤下,将产⽣尺⼨和体积的改变,并产⽣热应⼒,同时随温度的升⾼,零件的承载能⼒下降;环境介质的作⽤主要表现为环境对零件表⾯造成的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及摩擦磨损等作⽤。
1.4 整机性能、机械零件的性能和制造该零件所⽤材料的⼒学性能间是什么关系?p7机器的整机性能除与机器构造、加⼯与制造等因素有关外,主要取决于零部件的结构与性能,尤其是关键件的性能。
在合理⽽优质的设计与制造的基础上,机器的性能主要由其零部件的强度及其它相关性能来决定。
机械零件的强度是由结构因素、加⼯⼯艺因素、材料因素和使⽤因素等确定的。
在结构因素和加⼯⼯艺因素正确合理的条件下,⼤多数零件的体积、重量、性能和寿命主要由材料因素,即主要由材料的强度及其它⼒学性能所决定。
在设计机械产品时,主要是根据零件失效的⽅式正确选择的材料的强度等⼒学性能判据指标来进⾏定量计算,以确定产品的结构和零件的尺⼨。
1.5常⽤机械⼯程材料按化学组成分为⼏个⼤类?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17机械⼯程中使⽤的材料常按化学组成分为四⼤类:⾦属材料、⾼分⼦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
提⽰:强度、塑性、化学稳定性、⾼温性能、电学、热学⽅⾯考虑回答。
1.7、常⽤哪⼏种硬度试验?如何选⽤P18?硬度试验的优点何在P11?硬度试验有以下优点:●试验设备简单,操作迅速⽅便;●试验时⼀般不破坏成品零件,因⽽⽆需加⼯专门的试样,试验对象可以是各类⼯程材料和各种尺⼨的零件;●硬度作为⼀种综合的性能参量,与其它⼒学性能如强度、塑性、耐磨性之间的关系密切,由此可按硬度估算强度⽽免做复杂的拉伸实验(强韧性要求⾼时则例外);●材料的硬度还与⼯艺性能之间有联系,如塑性加⼯性能、切削加⼯性能和焊接性能等,因⽽可作为评定材料⼯艺性能的参考;●硬度能较敏感地反映材料的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变化,故可⽤来检验原材料和控制冷、热加⼯质量。
作业01力学性能b1-1. 下列情况分别是因为哪一个力学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1)紧固螺栓使用后发生塑性变形。
屈服强度(2)齿轮正常负荷条件下工作中发生断裂。
疲劳强度(3)汽车紧急刹车时,发动机曲轴发生断裂。
冲击韧度(4)不锈钢圆板冲压加工成圆柱杯的过程中发生裂纹。
塑性(5)齿轮工作在寿命期内发生严重磨损。
硬度b1-2 下列现象与哪一个力学性能有关?(1)铜比低碳钢容易被锯割。
硬度(2)锯条易被折断,而铁丝不易折断。
塑性作业02a金属结构与结晶判断题F1. 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2. 室温下,金属晶粒越细,则强度越高、塑性越低。
F选择题1. 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ba. 越高b. 越低c. 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2. 为细化晶粒,可采用:ba. 快速浇注b. 加变质剂c. 以砂型代金属型3. 晶体中的位错属于:ca. 体缺陷b. 面缺陷c. 线缺陷d. 点缺陷问答题将20kg纯铜和30kg纯镍熔化后慢冷至T1温度,求此时:(1) 液、固两相L和α的化学成分(2) 两相的相对重量(3) 两相的质量答:整个合金含Ni的质量分数为:X = 30/(20+30) = 60%(1)两相的化学成分:w L(Ni)= 50%wα(Ni)= 80%(2)两相的相对重量为:液相m L= (80-60)/(80-50)≈67%固相mα= 1-67% = 33%a b c(2)两相的质量为:液相M L= 50×67% ≈33(kg)固相mα= 50 -33 = 17(kg)作业02c Fe-C相图判断题1. 铁素体的本质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相。
F2. 珠光体P实质上是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两个相组成。
T3. 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只有碳含量为4.3%的铁碳合金F才能发生共晶反应。
4. 退火状态(接近平衡组织)的亚共析钢中,碳含量为0.45%F比0.20%的塑性和强度都高。
1-5在下面几种情况下,该用什么方法来测试硬度?写出硬度符号。
(1)检查锉刀、钻头成品硬度;(2)检查材料库中钢材硬度;(3)检查薄壁工件的硬度或工件表面很薄的硬化层;(4)黄铜轴套;(5)硬质合金刀片;(1)检查锉刀、钻头成品硬度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RC。
(2)检查材料库中钢材硬度采用布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BW。
(3)检查薄壁工件的硬度或工件表面很薄的硬化层硬度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RC。
(4)黄铜轴套硬度采用布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BW。
(5)硬质合金刀片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来测定,硬度值符号HRC。
2-4单晶体和多晶体有何差别?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具有各项同性?单晶体是由原子排列位向或方式完全一致的晶格组成的;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小的单晶体所组成的,每个晶粒的原子位向是不同的。
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2-5简述实际金属晶体和理想晶体在结构与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理想晶体中原子完全为规则排列,实际金属晶体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这些原子排列受到干扰和破坏,内部总是存在大量缺陷。
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
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2-6简述间隙固溶体和间隙化合物的异同点。
间隙固溶体和间隙化合物都是溶质原子嵌入晶格间隙形成的。
间隙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的结构相同,而间隙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不同于组成它的任一组元,它是以分子式来表示其组成。
3-3常用的管路焊锡为成分w(Pb=50%)、w(Sn=50%) 的Pb-Sn合金。
第2章1.合金元素在金属中的存在形式有哪几种?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答:①固溶体。
固溶体保持着溶剂的晶格类型,但由于溶质原子的溶入,将会使固溶体的晶格常数发生变化而形成晶格畸变,增加了变形抗力,因而导致材料强度、硬度提高。
②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的晶格类型和性能不同于组成它的任一组元,一般熔点高,硬而脆,生产中很少直接使用单相金属化合物的合金。
但当金属化合物呈细小颗粒状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时,将使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明显提高。
2. 什么是固溶强化?造成固溶强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固溶强化是通过溶入溶质元素,使固溶体强度和硬度提高的现象。
原因:溶入固溶体中的原子造成晶格畸变,晶格畸变增大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塑性变形更加困难,从而使合金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增加。
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铸造条件下,铸件晶粒的大小(3分)①金属模浇注(<)砂模浇注②铸成薄件(<)铸成厚件③浇注时采用震动(<)不采用震动例1:铁素体;碳在a-Fe中的固溶体再结晶;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例2.何谓碳钢中的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他们的力学性能各有何特点?铁素体——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软而韧。
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间隙化合物,硬而脆。
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形成的层片状交替排列的机械混合物,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例3. 在金属结晶过程中,细化晶粒的方法及其原理?①提高冷却速度增大过冷度可使晶粒细化。
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所以,控制金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就可以控制过冷度,从而控制晶粒的大小。
②变质处理(孕育处理)就是在浇注前,向液体中加入某种物质(称变质剂),促进非自发形核或抑制晶核的长大速度,从而细化晶粒的方法。
③附加振动在金属液结晶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电磁振动等措施,使正在长大的晶粒破碎,从而细化晶粒。
第3章1. 钢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
目的:改变钢的组织结构。
作用:强化金属材料,改善加工性,获得所需要的材料性能。
6.确定下列工件的退火工艺,并说明其原因:(1)冷轧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2)正火态的T12钢钢坯要求改善其切削加工性.(3)锻造过热的60钢锻坯要求细化晶粒.答:(1)完全退火;(2)球化退火;(3)等温退火。
10. 淬透性、淬透层深度、淬硬度分别指的是什么?影响淬透性因素有哪些?淬透性:表明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淬硬层深度:规定从工件表面向里至半马氏体区(马氏体与非马氏体组织各占一半处)的垂直距离作为有效淬硬层深度。
淬硬性:表示钢淬火后所能获得的最高硬度。
影响淬透性因素:过冷奥氏体越稳定,C曲线越向右移,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Vk 越小,钢的淬透性越好(越高)。
它主要取决于奥氏体合金含量。
12.什么是调质处理?调质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钢在调制后得到什么组织?答:调质处理: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处理。
主要目的:使材料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组织: S回火13.说明45钢试样(φ10mm)经下列温度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700℃,760℃,840℃,1100℃。
答:700℃:因为它没有达到相变温度,因此没有发生相变,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760℃:它的加热温度在ac1~ac3之间,因此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
840℃:它的加热温度在ac3以上,加热时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
1100℃:因它的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后得到粗片状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
14.有两个含碳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并保温相同时间,使之达到平衡状态,然后以大于vk的冷却速度至室温。
试问:(1)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答;因为860℃加热温度高,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得到的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答;因为加热温度860℃已经超过了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而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是非扩散型转变,所以冷却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
(3)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答:因为加热温度860℃已经超过了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使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降低钢的ms和mf点,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增多。
(4)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答:因为加热温度860℃已经超过了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因此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5)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合适?为什么?答:780℃加热淬火后合适。
因为含碳量为1.2%的碳钢属于过共析钢,过共析碳钢淬火加热温度ac1+(30~50℃),而78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这时淬火后的组织为均匀而细小的马氏体和颗粒状渗碳体及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使钢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且也具有较好的韧性。
15.指出下列工件的淬火及回火温度,并说明其退火炉回火后获得的组织和大致的硬度:(1)45钢小轴(要求综合机械性能);(2)60钢弹簧;(3)t12钢锉刀。
答:(1)45钢小轴(要求综合机械性能),工件的淬火温度为850℃左右,回火温度为500℃~650℃左右,其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大致的硬度25~35hrc。
(2)60钢弹簧,工件的淬火温度为850℃左右,回火温度为350℃~500℃左右,其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大致的硬度40~48hrc。
(3)t12钢锉刀,工件的淬火温度为780℃左右,回火温度为150℃~250℃,其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大致的硬度60hrc。
17、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是什么?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答: 过程:奖工件放在一定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入工件的表层,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
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方法有渗碳、渗氮和碳氮共渗。
目的是使工件心部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而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和表面耐蚀性、耐热性等。
18、拟用T10钢制造形状简单的车刀,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热处理-磨加工。
答: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热处理—磨加工。
1写出其中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及作用。
2制定最终热处理磨加工前的热处理的工艺规范并指出车刀在使用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和大致硬度。
答:1球化退火作用利于切削加工。
得到球状珠光体均匀组织细化晶粒为后面淬火处理作组织准备。
淬火低温回火作用使零件获得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消除淬火内应力稳定组织和尺寸。
2工艺规范760°C水淬200°C回火显微组织M回Cm大致硬度60HRC.20、选择下列零件的热处理方法,并编写简明的工艺路线(各零件均选用锻造毛坯,切钢材具有足够的)(1)某汽车变速齿轮,要求齿面耐磨,心部强韧,材料选用20钢。
答:锻造→正火→机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2)某机床变速齿轮,要求齿面耐磨,心部强韧要求不高,选用45钢答:锻造→完全退火→机加工→整体调质(淬火+高温回火)→齿面高频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磨齿)(3)某车床主轴,要求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轴颈部分要求耐磨其硬度HRC50—55,其余部分硬度为HRC20—25,请选材,并选择热处理方法,简明的工艺路线。
选择45钢,答:锻造→完全退火→机加工→轴整体调质→轴颈局部高频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磨削)例1:某一用45钢制造的零件,其加工路线如下:备料→锻造→正火→粗机械加工→调质→精机械加工→高频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磨削,请说明各热处理工序的目的及热处理后的组织。
答:正火目的:消除锻造应力,改善切削加工性,同时均匀组织,细化晶粒,为后续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组织:晶粒均匀细小的F和S。
调质目的:提高塑性、韧性,使零件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组织:S回。
高频感应加热淬火目的: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低温回火目的:降低内应力和脆性。
表层组织: M 回,心部组织:S回。
例2.画出Fe-Fe3C相图,注明各相区的相名称,指出奥氏体和铁素体的溶解度曲线.第四章P1181、分析说明优质碳素结构钢中,为什么碳含量的差异会造成较大的性能差异答: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典型的例子是低碳钢、高碳钢、高碳钢力学性能变化。
4、三块形状和颜色完全相同的铁碳合金,分别是15钢、60钢和白口铸铁,用什么简单方法可迅速区分它们?答:用划痕法比较它们的硬度,硬度从低到高分别为15 钢、60 钢和白口铸铁。
5、如何通过“球化处理”使铸铁中石墨以球状形态存在?球墨铸铁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答: 在浇注前向铁液中加入适量的球化剂和孕育剂,使碳呈球状析出。
球墨铸铁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回火。
6、试述灰口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的主要用途?并说明为什么石墨形态的差异带来性能上的差异?答:铸铁可分为:①灰口铸铁。
含碳量较高(2.7%~4.0%),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即是自然界本身所拥有的。
断口呈灰色,简称灰铁。
熔点低(1145~1250℃),凝固时收缩量小,抗压强度和硬度接近碳素钢,减震性好。
用于制造机床床身、汽缸、箱体等结构件。
②可锻铸铁。
由白口铸铁退火处理后获得,石墨呈团絮状分布,简称韧铁。
其组织性能均匀,耐磨损,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用于制造形状复杂、能承受强动载荷的零件。
③球墨铸铁。
将灰口铸铁铁水经球化处理后获得,析出的石墨呈球状,简称球铁。
比普通灰口铸铁有较高强度、较好韧性和塑性。
用于制造内燃机、汽车零部件及农机具等.例 1.常见的合金结构钢有哪些?写出其牌号,说明其一般使用时的热处理状态(即最终热处理)和用途。
答:常见的合金结构钢有:(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其中Q345是最常用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一般不进行热处理,广泛用于制造桥梁、船舶、车辆、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钢结构件。
(2)合金渗碳钢:20CrMnTi是最常用的合金渗碳钢,一般是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用来工作中承受较强烈的冲击作用和磨损条件下的渗碳零件。
(3)合金调质钢:40Cr是最常用的合金调质钢,其热处理工艺是调质,用来制造一些受力复杂的重要零件,如机床的主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