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南海问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
《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
"《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
《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文案拼音:wén àn现代文案的概念: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广告文案"的简称,由copy writer翻译而来。
多指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岛礁最多,范围最广的南沙群岛。
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虽然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中国,但南海周边国家对占领问题的争议主要还是南沙群岛。
综合实践课是新课程改革后的必修课,是使学生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过程,注重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
如何在《南海通识教育》中让学生从国际法的角度加深对南海主权归属的认识。
对此,本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方面,做了以下一系列的探索和思考,特别是在“中国南海岛礁主权的历史证据”“南海问题的现状与未来”等章节中均可试一试。
一、模拟国际海牙法院开庭程序时政链接: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共和国时任政府单方面启动中菲南海争端仲裁程序。
直至2015年10月29日又作出关于管辖权和可受理性的仲裁决定。
2016年7月12日,海牙国际仲裁法院为混淆视听又裁定菲律宾“胜诉”,还声称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
基于上述时政背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前收集国际法院的相关信息,以了解国际法院的一般法律程序。
然后对菲律宾提出的仲裁庭进行了逐一反驳和分析。
接着组织学生模拟国际法院正常开庭的准备过程,模拟中国维护南海主权内容文件的编写过程。
最后,老师结合国际法的相关内容,罗列中国南海岛礁主权的一系列历史证据,引导学生从主权归属的历史证据角度理解2016年7月13日《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第3条中提到的: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的国家[1]。
这一权利是为国际法和海洋法所认可和尊重的历史性权利。
进而推翻2016年7月12日,海牙国际仲裁法院声称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的言论。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菲律宾南海仲裁程序的过程和性质,海牙国际仲裁法院的权威缺失,海牙国际仲裁法院与联合国无关的事实,一出彻头彻尾的政治闹剧,了解南海问题背后复杂的国际形势。
2013政治时事热点专题1 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第二篇锁定时事热点——聚焦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热点材料聚焦材料一:中菲黄岩岛事件持续升温2012年4月10日至今,中菲黄岩岛事件持续已有几个月时间,菲律宾在此期间动作不断,致使事态升级,而中方则一再表明坚持通过外交协商解决的立场,敦促菲方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专家指出,中方做到了有理有力有节,采取的是一种克制态度。
但是,中国有实力奉陪到底……材料二:中国针对黄岩岛事件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2012年4月21日,中国发布的《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自6月1日起实施包括黄岩岛、钓鱼岛等海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7月13日,第45届东盟外长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闭幕,因菲律宾要将黄岩岛“争端”写入公报,导致无法发表联合公报,这是东盟成立45年来首次未能发表联合公报;7月24日,中国在海南省西沙永兴岛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与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亦即以组建地方政府的方式,强化对南海主权的实际管辖。
材料三:中国派海监船、渔政船维权中国与东盟国家2002年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其宗旨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致力于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寻求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争端。
中国此次派出海监船、渔政船去维权。
这既是保护我国渔民权益,也是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更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采取非军事手段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诚意与模式。
材料四:日本实施“购岛”闹剧 2012年9月11日,9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确认了将“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三个岛“收归国有”的方针,并决定拔出20.5亿日元(约合l.66亿元人民币)“购岛”,与所谓的“土地所有者”签订了合同。
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接连发表评论谴责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警告日本政府“不要玩火”,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材料五:胡锦涛主席就钓鱼岛问题阐述中方立场2012年9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进行了交谈。
《南海问题的实质与挑战》专题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20题)1、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的南方,行政隶属海南省哪个市管辖(C)A、永兴市B、西沙市C、三沙市D、文昌市2、“南海仲裁案”由哪个国家发起(B)A、越南B、菲律宾C、马来西亚D、美国3、中国在“南海仲裁案”的立场是(A)A、不接受、不参与B、搁置争议,共同开发C、睦邻友好D、协商谈判4、1951年,美国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单方面纠集了52个国家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哪个文件,故意模糊处理日本放弃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权利归属问题。
(C)A、《开罗宣言》B、《波兹坦公告》C、《旧金山合约》D、《华盛顿合约》5、2016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大西洋周刊》专访时明确承认了美国对中国采取什么战略?(D)A、孤立战略B、利益相关战略C、接触战略D、遏制战略6、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什么时候提出?(B)A、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论坛上B、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C、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奥巴马提出D、2016年9月,20国集团峰会上奥,巴马提出7、日本为了游说西方国家一起包围中国,把南海比拟成欧洲生命线之称的哪个国家?A、捷克B、波兰C、乌克兰D、白俄罗斯8、下列哪个国家非法占领我国南海的岛礁最多?(A)A、越南B、马来西亚C、菲律宾D、文莱9、“双规”思路由我国哪位领导人提出(B)A、习近平B、李克强C、江泽民D、胡锦涛10、我国哪个海域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D)A、东海B、黄海C、北海D、南海11、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裁决的法律依据是(C)A、《联合国宪章》B、《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活动法律原则宣言》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D、《南海各方行为宣言》12、中国与南海诸国解决争议的主要依据是:(B)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B、《南海各方行为宣言》C、《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2016-2020)》D、《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13、2010年以来,诸多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使得南海问题复杂化。
专题二捍卫国家主权,聚焦东海南海【热点聚焦】l、日本“购岛”闹剧。
2012年4月16日日本右翼份子、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华盛顿演说时口出狂言:东京都将“购买”钓鱼岛。
7月24日,日本启动钓鱼岛“国有化”程序。
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举行内阁会议,最终通过了从2012年度国家预算中支出20.5亿日元“购买”钓鱼岛本岛、北小岛、南小岛的决议,正式将三岛“收归国有”。
2、中国反制日本“购岛”。
9月10日,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
中国有关部门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
9月11日起,中央气象台把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纳入到国内城市预报中。
9月11日,中国海监船抵达钓鱼岛外围海域,视情况开展维权行动,宣示主权。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的白皮书,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3、两岸三地“保钓”行动。
8月12日,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12日驾船前往钓鱼岛宣示主权。
预定2天后在台湾海域与台湾和大陆保钓船会合一起开往钓鱼岛。
保钓委成员搭乘的保钓船“启丰二号”12日中午在尖沙咀码头出发。
船上共有14人,包括8名保钓成员、4名船员和2名记者。
其中8名保钓成员中1人来自澳门,1人来自大陆。
4、中国多城市爆发游行抗议活动。
日本政府“购岛”的行动,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近日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青岛、长沙等多个城市发生了多起民众游行、抗议活动。
一些群众的激进行为显然已经完全不是非理性、合理抗议的表现而是确凿十足的侵犯他入财产、破坏公共财物等与抗日毫无实际关系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生了许多不理智的行为,一些城市出现了打砸抢烧的现象。
比如普通百姓的日系私家车被打砸、汽车4s 店的车子被砸以及涉日商店、酒店等被攻击。
2013政治时事热点专题1 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第二篇锁定时事热点——聚焦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热点材料聚焦材料一:中菲黄岩岛事件持续升温2012年4月10日至今,中菲黄岩岛事件持续已有几个月时间,菲律宾在此期间动作不断,致使事态升级,而中方则一再表明坚持通过外交协商解决的立场,敦促菲方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专家指出,中方做到了有理有力有节,采取的是一种克制态度。
但是,中国有实力奉陪到底……材料二:中国针对黄岩岛事件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2012年4月21日,中国发布的《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自6月1日起实施包括黄岩岛、钓鱼岛等海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7月13日,第45届东盟外长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闭幕,因菲律宾要将黄岩岛“争端”写入公报,导致无法发表联合公报,这是东盟成立45年来首次未能发表联合公报;7月24日,中国在海南省西沙永兴岛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与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亦即以组建地方政府的方式,强化对南海主权的实际管辖。
材料三:中国派海监船、渔政船维权中国与东盟国家2002年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其宗旨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致力于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寻求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争端。
中国此次派出海监船、渔政船去维权。
这既是保护我国渔民权益,也是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更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采取非军事手段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诚意与模式。
材料四:日本实施“购岛”闹剧 2012年9月11日,9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确认了将“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三个岛“收归国有”的方针,并决定拔出20.5亿日元(约合l.66亿元人民币)“购岛”,与所谓的“土地所有者”签订了合同。
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接连发表评论谴责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警告日本政府“不要玩火”,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材料五:胡锦涛主席就钓鱼岛问题阐述中方立场2012年9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进行了交谈。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中国对南海的拥有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
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华南沿海一带从中国秦朝时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从中国西汉到唐朝末期现越南中部和北部是中国领土,南海已经是中国领海。
中国元朝政府还多次派军到到越南北部平叛和越南南部(占城),中国元朝南方海军经常在南中国海巡逻到婆罗洲(加里曼丹岛)。
中国明朝海军多次通过南海下西洋,是南海的唯一正统力量,南海的东南亚国家的君主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接受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才是合法正统的,南海周边国家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是中国中央政府的藩属国。
海南岛在中国西汉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所谓越南等南海的东南亚国家拥有南海主权得到说法根本就是不合法不合理的战后主权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专科)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2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总学时/学分:18/1理论学时:14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实践学时:4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课学期: 秋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2.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任课教师需为相关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且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
二、课程简要说明:《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认清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明确时代责任,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领会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关注三农问题,学习领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实践创新。
2.难点:引导大学生把握世界经济形势,关注其新变化、新特点,世界经济延续“双速”复苏态势,发达经济体总体上依然低迷。
贸易投资壁垒明显增多,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呈现常态化、复杂化趋势。
四、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专题一: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学时)讲授要点: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瓶颈以及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浅谈中国南海问题一、中国南海概况3南海,也称南中国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域,在我国地图上,可以看到9条断续线(俗称U型线)将这片海域围住,U型线内即为我国领海。
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分布其中。
4、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中国实际控制9个岛礁;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占领29个岛屿和珊瑚礁;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占领8个岛屿;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占领5个岛屿;文莱占领2个岛屿。
5、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八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也是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
二、南海南沙之争南沙历史6、南沙问题历史纷繁芜杂,南海诸岛归属有史可据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
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1933年南沙群岛被当时统治越南的法国殖民当局侵占,并非法划归巴地省管辖。
1939年,日本占领南海诸岛,更名为新南群岛,编入高雄州高雄市。
1946年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华民国内政部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委派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南海争端7、南海争端- 中越南海争端1950年代,南越政府占领了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永兴岛驻军。
解读南海争端问题目的和要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中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存在争议,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
这些海域中的许多岛屿被他国所占,情况最严峻的要属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海的南沙群岛。
在南沙群岛中属于我们中国控制的岛礁只有9个(其中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
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另外一些较小的岛礁也有许多处于他国的控制之下,地理上的"九段线"已经名存实亡。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了解南海问题的由来及其发展现状,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南海问题。
内容:一、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基本现状及问题;(一)南海诸岛受控制现状1、东沙群岛完全被台湾军队控制;2、西沙群岛完全由我军管辖;3、除黄岩岛由菲律宾侵占外,中沙群岛其余岛礁也由我军管辖。
4、南沙群岛情况复杂各占领方占领岛礁(数目)主基地兵员军事设施中国(驻军)7(驻军)永暑礁260直升机平台中国台湾1太平岛1001150米跑道菲律宾7中业岛4801300米跑道越南28南威岛600600米跑道马来西亚3弹丸礁70600米跑道(二)南沙军事活动现状1、2003年以来,越军、菲军、马军加强了对占领核心岛礁的维修和建设。
2、越、菲、马继续频繁出动舰机赴南沙活动,加紧进行海区测量,并重点监视无人礁滩,以防止他方占据。
3、举行以南沙为背景的演习。
(三)南海资源被掠现状1、油气资源被盗采2、水产资源被掠夺3、旅游资源被开发(四)我国渔民被武装劫掠仅2002年,北海市就有37艘渔船、306个渔民被越南方面抓扣。
1996年以来,北海市共发生渔船被越南抓扣事件92起,被抓扣渔船205艘。
(五)南海战略要塞地位至关重要二、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一)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的主权不容质疑1、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证据2、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主权的法理依据3、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承认(二)我国海军远洋控制与作战能力限制1、我国与发达国家海军在体现远洋能力核心的指标上存在明显差距。
当前南海问题与周边局势分析南海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尤其是近段时间来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得越来越强硬,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干预亚洲地方事务,使得南海问题形势发展非常不乐观,南海周边局势也变得日趋复杂紧张化。
如何解决南海问题,维护南海主权,成为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南海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3月15日越南外交部宣称,对自古就属我固有领土的南沙西沙“拥有主权”,并要我国“停止侵犯”;4月10日,菲律宾海军闯入中国黄岩岛(菲称斯卡伯勒礁)海域,并在“维护主权”的旗号下对避风停靠在黄岩岛的12艘中国渔船进行袭扰,并试图抓扣中国渔民,被及时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随后发生了对峙;4月16日,菲律宾与美国一年一度的“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16日将正式开幕,此次军演将从16号延续到27号,在菲律宾吕宋岛中部及西南隅的巴拉旺省举行。
近段时间以来一系列的南海问题频频发生,使得南海问题形势发展非常不乐观,南海周边局势日趋复杂紧张化。
其实南海频频发生争端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国家觊觎南海丰富的石油资源,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南海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
按照最为乐观的估计,南海地区潜在石油总储量约为550亿吨,天然气为20万亿立方米,绝对堪称“第二个波斯湾”。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凸显,南海的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是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
二、南海问题频发影响中国周边局势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向提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因为我国目前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来发展社会经济,但是近年来印度、越南、菲律宾等部分东南亚国家频繁地在南海问题上于我国发生纠纷和冲突,致使我国在南海问题上越来越被动化。
印度、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一直以来与我国在经济上都有重要的合作,南海问题频发使得我国与印度、越南、菲律宾等部分东南亚国家关系恶化,不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 RNAL OF OCEAN UNIV ERSIT 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6年第3期NO.3.2006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南海问题研究综述3刘中民 滕桂青(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 要: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国家在南海各岛礁沙滩的归属以及海域划分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
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问题、法律问题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大量著述,从各个角度对南海问题进行了阐述。
对近十余年国内南海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能够进一步推动南海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南海问题;历史地理研究;法理研究;现状与前景研究;外部影响因素研究中图分类号:D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35X(2006)0320015205 一、关于南海问题的历史地理研究在南海的历史地理研究中,厦门大学已故的南海问题专家韩振华先生的著作《南海诸岛史地研究》较具代表性,[1](P1-270)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南海诸岛进行历史研究的典型著作。
该书以专题论文的形式系统研究了以下主要问题:我国历史上南海海域及其界限、近代以前南海诸岛作为中国领土的古籍记载、宋代的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南沙群岛自宋代归属中国的历史考证、宋元时期有关南沙群岛的史地研究、南沙群岛古地名考、南海九岛和九洲洋、南沙群岛史地研究札记、海南栅(西沙群岛)与青廉头(中沙群岛最北部)考、郑和航海图所载有关东南亚各国的地名考释。
该书是韩先生20世纪80年代出版关于南海问题研究著述的继续,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提供了丰富而又确凿的历史佐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李国强等编辑的《海南及南海诸岛史地论著资料索引》,[2](P1-296)收录了从清朝末年到1991年国内(包括台港澳地区)报刊、论文集中的有关海南及南海诸岛史地方面的论文、资料和译文的索引,并收录了少量日文、英文等外文论著篇目目录,根据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民族史、地方史、历史人物、考古等编为九大类,计4000余条,并附有有关海南及南海诸岛的古籍、地图以及参考书刊一览表,为南海历史地理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文献资料整理。
《国际热点问题研究》
专题二:南海问题研究
2014,10
南海诸岛是南海中中国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
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
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多公里。
共有岛、礁、沙、滩200多个。
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四大群岛。
所谓南海问题,就是南海争端当事方以及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进而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的举动。
第一章历史:主权在我无争议祸因利益争端起
1、中国拥有南海岛屿主权的历史依据
南海诸岛及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持续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使主权管辖。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元朝的“万里石塘”;1279年郭守敬“南海测验”的一个观测点就是黄岩岛;明代的郑和下西洋;1946年12月接受南沙群岛仪式在太平岛举行;
2、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法理基础
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和1900年《美西华盛顿条约》以及1930年《英美条约》约定的菲律宾领土界线图均显示黄岩岛在菲律宾领土界线之外;1948年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是第一份由中国政府公开发行的印有南海断续线的地图,南海断续线是中国对南海疆域最有法律性质的主权主张;1990年菲律宾政府官方地图中明确显示黄岩岛在菲律宾领土界线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
了南沙群岛。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对于这一段历史经纬各国都是十分清楚的。
事实上,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美国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3、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资源问题是南海问题的直接根源----丰富的渔业资源、充足的油气资源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也间接刺激了沿海国家对海洋利益的争夺
4、南海问题的性质
南沙群岛之所以引起中国高度重视,不仅因为它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更在于南沙群岛所拥有的丰富油矿资源、海产资源和军事战略地位。
核心:资源的占有和开发
根源:南海周边国家与域外大国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结果
第二章现状:域外小国纷蚕食域外大国齐介入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目前南沙问题十分复杂,已经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
除我国占据8个岛礁之外,目前已有42个岛礁被侵占,其中越南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文莱、印度尼西亚也对部分岛屿和海域提出了主权要求。
周边国家在强化对已占岛礁及海域实施军事管控的同时,又加紧了“主权”宣示和资源的开发与掠夺。
美、日及印度等区外大国积极介入南海事务,强化军事存在,使南沙群岛问题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1、周边国家侵占中国海上领土
南海岛礁被占领,海域被蚕食---越南占29个、菲律宾占7个、马来西亚占3个、印尼占2个、文莱占1个、台湾占1个
90年代以来,菲律宾开始染指黄岩岛。
2012年4月黄岩岛危机爆发,美国华人举行示威,坚决支持中国维护黄岩岛主权
2、域外大国加紧介入南海问题
2012,6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亚洲安全会议)上表示,美国削减国防预算不会妨碍美国增加在亚太地区存在的战略部署。
美国将在2020年前把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他说,届时美国海军将改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分别部署50%战舰的格局,改变为太平洋60%对大西洋40%。
帕内塔还声称美国加强在亚太部署军力“不是为了遏制中国”。
值得警惕的是,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国采取挖墙脚、甩石头、造舆论等方式,在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挑拨离间,已成功组建了一个包括蒙古、南韩、日本、菲律宾、澳洲、越南、印度在内的对华包围圈;同时,缅甸、北韩、老挝、柬埔寨等国亦开始与中国若即若离。
国际石油公司掠夺南海油气资源
2012,6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对越南展开高调访问。
这次充满象征意义的访问备受关注,被认为是美越军事合作全面升温的前奏。
2012年10月,美国第七舰队“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在穿越南海靠近越南海岸时,美方邀请越南官员登上航母参观。
此举展示了美国与越南这对曾经的夙敌之间日益密切的军事关系。
越南官员表示,他们“很高兴”能获得美国的帮助,来“抗衡强大的邻国中国”。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12年10月17日报道,美国和菲律宾官员已证实,美方人员将在苏比克湾半永久性驻扎。
苏比克湾的港口设施是冷战期间为满足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停泊要求而建造的。
这里曾是美国第七舰队驻扎港口及美国最大的海外海军基地。
1992年美军撤离后,这里成为自由港口区。
2012年10月美军发表声明称,计划到2016年驻澳大利亚军将增至2500人,并将配备各式先进战机、战舰。
美国这一动作无疑是进一步完善对中国的围堵,更是对进一步介入南海争
端的布局,这是二战以来美军在澳洲的最大规模部署,将使美国获得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支点,同时美军也拥有了向中国南海投送兵力的前沿阵地。
3、南海地区局势渐趋复杂化
首先,鉴于域外大国加紧介入南海问题,在美国等域外大国的操纵和支持下,南海岛屿声索国企图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
这与中国一贯主张的双边谈判磋商解决背道而驰。
无疑增加了今后中国争取南海争端和平对华解决的难度和复杂性。
其次,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东南亚邻国对中国产生的疑虑以及压力紧张导致它们在对华战略上有误区,从而在具体的南海问题上动作频频。
比如菲律宾近年觊觎黄岩岛和美济礁。
越南不断强化对南海部分岛屿的实际控制。
2012年6月,越南国会上甚至通过《越南海洋法》强化其对南海部分岛屿的占领事实。
再次,美国等大国出于遏制中国战略的需要以及所谓“重返亚太”战略需求,在中国周边搅混水、挑拨离间,也加剧了南海问题的复杂化。
因此近年南海地区摩擦冲突的风险明显增加。
第三章立场:政策原则讲明确多种模式促合作中国政府一直采取高度负责的态度,保持了极大克制,并以建设性姿态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致力于通过对话与谈判妥善处理和解决南海争端。
使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中国希望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与有关国家双边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有关争议。
1、中国的南海政策主张
宗旨: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首先,坚决维护南海岛屿主权原则。
其次,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再次,多种模式推进区域合作原则(政治、经济、军事)
政治合作案例之一:东盟“10+1”年度峰会首脑会晤;政治合作案例之二:2002《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经济合作案例之一:2010年1月1日正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互
利、合作、共赢---2011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已达3600多亿美元。
经济合作案例之二: 2011年中国--东盟高铁项目开建(连接中国-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军事合作案例:加强军事交流,促进军事互信,努力消除中国威胁论
2、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原则
首先,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不容置疑,坚决维护南海岛屿主权原则
其次,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共同开发,平等分享,符合各方根本利益。
再次,多种模式推进区域合作原则(政治、经济、军事)。
★总结过去十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落实进展,有这样几点经验:
其一,南海争议应由当事国双方协商谈判解决,坚决防止外部干扰。
其二,南海问题的一些争议可能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现实的应对之策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其三,南海问题以和为贵,这不仅符合相关国家的各自和共同利益,而且有利于地区和国际形势。
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国的“核心利益”这一提法最早见诸于2009年7月,时任国务委员的戴秉国曾概括了中国的三个“核心利益”,即“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和“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2011年9月中国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界定出中国核心利益的范围,指出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①国家主权;②国家安全;③领土完整;④国家统一;⑤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3、维持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措施
首先,在强化主权宣示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法》;2012年6月国务院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设立三沙市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的行政管理和开发建设,保护南海海洋环境。
在南海进行常态化巡航维护我领土和海洋
权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海底宣誓中国主权。
其次,积极推动南海资源开发与其他领域合作
再次,有限军事自卫,捍卫主权---主要针对越南、菲律宾。
如:1974年西沙保卫战、1988年南沙3·14海战;我海军远洋战力有限也是南海问题难解决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