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问题研究共4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40 MB
- 文档页数:47
引言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国家在南海各岛礁沙滩的归属以及海域划分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
南海问题的症结,是中国由于受到国际环境的限制、对外战略轻重缓急权衡以及自身力量的制约,而不能完全行使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自古以来南海诸岛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各国间的经济往来越为密切,彼此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各国间的竞争是凭借各自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实力的竞争,然而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资源,这时南海丰富的资源就很快就成为南海问题产生的导火索,再者南海的地理位置相当特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因为如此,南海来成为了周边各国争夺的对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南海周边国家加紧了对南海诸岛的侵略,区域外大国又加紧对南海事务的渗透,南海问题已趋于国际化。
中国历来是个追求和平的国家,面对目前复杂的南海问题,中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成为中国从90年代以来解决南海问题的主要原则。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从提出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其所带来的现实成效是双方面的。
一方面,中国政府在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原则时只说了是暂且搁置南海问题,但并没有具体指出要暂且搁置到什么时候,而且也没有对共同开发做个详细的规划,同时南海问题的各争端方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主张也持有怀疑态度,但必须看到,中国这一倡议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
例如菲律宾为了加强地区团结,于20世纪60年代放弃了对巴的声称,甚至越南也和东盟大多数国家成员国达成和解,中国到目前为止还一直在进行着共同开发的外交努力。
而且从最近的发展也可以看出,世界各地都对“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原则表示认可,说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原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比如促进边界争端的解决、保证共同使用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因领土争端造成的潜在冲突逐步升级;另一方面,“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具有一定局限性。
我国南海问题的分析以及应对策略我国南海问题的分析以及应对策略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在海洋问题上不断与周边国家产生摩擦与分歧,我国的海洋问题受到了我国政府和爱国人士的高度关注,而南海问题又是我国海洋问题的一个焦点,下面我们就我国南海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南海问题、海洋利益、利益争夺、大国插手、合作、磋商正文:南海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而且有诸多的历史依据为其提供支持。
而由于诸多原因,中国南海大多数岛屿的实际控制权并不在中国。
由于联合国颁布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刺激了各国对海洋利益的争夺,导致近年来对于南海主权的争夺日趋激烈。
中国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周边国家与域外大国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结果。
中国南海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南海问题的本质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政治”问题,南沙问题背后是扑朔迷离的大国角力。
目前南海的局势比较复杂,中国周边国家蚕食中国领土,域外大国加紧介入南海问题。
我国南海的大部分岛屿被周边岛国实际控制和占领,海域被蚕食,各国纷纷加紧掠夺开采南海油气资源。
美国和日本等国也纷纷介入,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
南海问题越来越复杂,摩擦不断,而且有被推向东盟化,国际化的趋势。
面对复杂的局势,为了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原则。
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和“多种模式推进区域合作”的原则。
在南海的主权问题上绝不退让,既要珍惜南海的和平,又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同时,要增进互信,推进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其次,对于南海问题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扎实推进相关机制和设施建设,为南海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和条件。
既要维护和平稳定,又要积极回击侵犯我国主权,侵害我国海洋权益的行为。
我们要完善关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法律和法规,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正式宣示南海主权在我;还要有限自卫捍卫主权,在南海诸岛屿加强守卫力量,坚决反击任何挑战我国主权威严的行为,显示我国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同时,要推动共同开发,提高我国开采海洋资源的能力与技术水平,只有技术水平跟得上,才能更好的利用南海丰富的资源,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发展。
南海局势研究报告近年来,关于南海问题,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地区国家一直争论不休。
所谓的南海问题,就是南海周围国家对南海的主权归属及资源开发的争议。
这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我也就此做了相应的调查。
我主要通过看新闻联播、上网查资料、询问父母的方法,得出了以下结论。
南海地区地处热带,渔业资源丰富,富含还早、海带等热带资源,及海洋能源,其中还包括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估计总储量将近二百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
南海具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必将成为周围诸国争抢的目标。
然而,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圣神不可分割的领土。
外交部多次宣称:“中国对南沙群岛和附近海域拥有主权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在于,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南海诸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中国早在汉代就发现了南沙群岛,唐代以来的历代政府一直对南沙群岛进行管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行使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利以及相关主张一直为中国政府所坚持。
”但近年来,周边国家频繁进入我国领土,盗窃我国的大量资源,还请西方国家入驻及勘探,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比如越南在我国的经济专属区和大陆架,中国在发现后及时派遣海监船剪短了探们的勘测电缆,而越南政府却胡乱指责中国海监船侵犯越南领海进行破坏、阻挡PVN正常勘探活动,是极为霸道的行为,大肆侵犯越南领海主权权利,同时给PVN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影响PVN的正常活动。
这是十分令人气愤和无耻的。
事后越南首都河内12日爆发连续两天的反中国示威游行。
游行者将近200人,他们挥舞越南国旗和反华标语,高唱爱国歌曲并高呼“打倒中国”和“长沙群岛(即中国的南沙群岛)和黄沙群岛(中国称西沙群岛)是越南领海”的口号。
这都是因为政府的行动造成的,越南政府应该好好反思。
如今,这样的事件还有许多,我衷心希望南海问题有一个和平、有好的解决方式。
南海问题个人观【摘要】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十足的“海洋时代”,沿海国家十分重视并不断扩大对海洋的需求和关注,都试图凭借海洋资源、空间和权益的占有和利用,来寻求最大发展空间和利益。
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资源,在近200多年间,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
对于南海地区,可谓是争端不断。
【关键词】领海权益;南海动态;海洋文化观一、南海问题的现状目前,中国南海已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周边许多国家不仅对岛群提出了主权要求,而且还占领了大部分岛礁,对其附近海域进行疯狂的资源掠夺。
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南沙有500多个岛礁,中国只控制其中9个。
中国在南海没有一口油井,未在南海打出一桶油,竖起一座井架。
而其他国家却有一千多口,每年开采石油5000~1亿吨。
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还从美国、俄罗斯、欧洲购买武器,包括轻型护卫舰、潜艇,以及各种现代化战机如美国的大黄蜂和俄罗斯的米格-29、苏-27等。
而中国作为南海周边的最大国家,在以往的岁月里却似乎无所作为,听任南海海域关系日益错综复杂。
对中国而言顺利解决南海争端将面临更多的考验。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轻视南海问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所有缔约国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前向联合国提交大陆架划界方案,否则相关要求不予承认。
这一规定又给了那些非法占据我国南海诸岛的国家一个取得国际承认的机会。
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将黄岩岛和南沙部分岛屿归入自家版图;马来西亚总理登陆南沙弹丸礁“宣示主权”;越南政府先是抗议我旅行团前往西沙群岛,又任命了西沙群岛主席。
美国调查船被围堵事件一波未平,驱逐舰“钟云”号赶来护航一波又起,短短一个月内,中国海疆频频告急,围绕南海岛屿、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明争暗斗,让这一海域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诡异。
2011年的南海,仍然是争端不断地一年。
南海争端问题的研究前言南沙群岛,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发现并命名该群岛,并在1621年刊印的《郑和航海图》将其列入中国版图。
南沙群岛;《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而南海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领土争议问题中起借鉴作用,为国家正确解决南海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
目录1、源2、发展3、立场、主张4、历、法依据5、美丽的南海6、问卷调查一、源南沙群岛早在汉朝汉武帝时期被发现!到了隋朝,地图上就可看见南海全图。
由于汉末到隋初,战乱300多年,有些中国人为了躲避战乱,出海南海诸国和东南亚等地,隋统一后成为中国一部分。
《隋书》记载,公元607年,“(常)骏等自南海郡乘舟,昼夜二旬,每值便风,至焦石山,而过东南,泊陵伽钵拔多洲,西与林邑相对,上有神祠焉。
”其中记载的“焦石山”即礁石,从航程来看确指西沙群岛。
唐代杜佑所著《通典》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同样以“焦石山”指称西沙群岛。
二战中日本占领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而后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立碑纪念,派兵驻守。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由此正式确定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本无争议的属于中国领土的南沙群岛为何会形成主权争议导致如此复杂的南海问题呢?原因有二:其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
《国际热点问题研究》专题二:南海问题研究2014,10南海诸岛是南海中中国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
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
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多公里。
共有岛、礁、沙、滩200多个。
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四大群岛。
所谓南海问题,就是南海争端当事方以及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进而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的举动。
第一章历史:主权在我无争议祸因利益争端起1、中国拥有南海岛屿主权的历史依据南海诸岛及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持续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使主权管辖。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元朝的“万里石塘”;1279年郭守敬“南海测验”的一个观测点就是黄岩岛;明代的郑和下西洋;1946年12月接受南沙群岛仪式在太平岛举行;2、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法理基础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和1900年《美西华盛顿条约》以及1930年《英美条约》约定的菲律宾领土界线图均显示黄岩岛在菲律宾领土界线之外;1948年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是第一份由中国政府公开发行的印有南海断续线的地图,南海断续线是中国对南海疆域最有法律性质的主权主张;1990年菲律宾政府官方地图中明确显示黄岩岛在菲律宾领土界线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对于这一段历史经纬各国都是十分清楚的。
事实上,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美国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3、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资源问题是南海问题的直接根源----丰富的渔业资源、充足的油气资源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也间接刺激了沿海国家对海洋利益的争夺4、南海问题的性质南沙群岛之所以引起中国高度重视,不仅因为它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更在于南沙群岛所拥有的丰富油矿资源、海产资源和军事战略地位。
南海问题调查报告南海问题调查报告一、引言南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战略地位的海域,南海的争端牵动着多个国家的利益。
为了深入了解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立场和主张,本文将对南海问题进行调查报告。
二、南海地理背景南海位于东南亚地区,被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多个国家所声索。
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航运通道。
这使得南海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三、历史背景南海争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殖民时期。
当时,西方列强开始在南海地区进行势力范围的划分,并侵占了许多岛屿和海域。
这些行为为后来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四、各方主张1. 中国立场中国主张南海拥有主权,并以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为依据。
中国声称拥有南海诸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并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南海问题。
2. 越南立场越南也声称拥有南海的主权,并以历史事实为依据。
越南认为自己对南海的主张得到了国际法的支持,并强调应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
3. 菲律宾立场菲律宾声称拥有南海的主权,并以国际法为依据。
菲律宾提起了对中国的仲裁案,并在2016年获得了一定胜利。
菲律宾主张通过国际法解决争端。
4.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立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对南海问题持中立立场。
他们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五、国际社会关注和介入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争端各方之间的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美国、日本等国家对南海问题持有立场,并通过军事行动和外交斡旋来影响局势。
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对南海问题表达了关切,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和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六、解决途径南海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妥协。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1. 对话和谈判:各方应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
2. 国际仲裁:有争议的各方可以通过国际仲裁来解决争端,接受国际法的裁决。
3. 合作共赢:各方可以通过共同开发南海资源、合作打击非法渔业和保护环境等方式,实现互利共赢。
浅谈南海问题南海诸岛主权归属问题一直以来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及几个周边国家的主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资源的不断紧缺,导致南海问题日益突出。
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为主的国家对南海诸岛主权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导致南海问题进一步加剧。
因此我们要采取好措施,保护我国的领土。
关键词领土主权南海问题现状原因对策一、南海的领土历史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所谓越南等南海的东南亚国家拥有南海主权得到说法根本就是不合法不合理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日本政府于1 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二、中国南海问题的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在世界政治版图上的地位并非这般显着,但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拥有丰富油气资源、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的南海开始成为世界热点争议地区。
南海蕴藏的石油储量在500亿吨以上。
为了石油资源,越南已在南沙抢占了30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马来西亚占领了5个,我国只占7个。
如今,周边国家已在南沙群岛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个,现已投入生产的500余口油气井中,100多口位于我南海断续线内,参与采油的国际石油公司超过200家。
1、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法理基础。
在国际法上,“有效占领”是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
在依据该原则取得某一土地主权时,有些条件必须得到满足:被占领土地此前必须是无主地,在对无主地“发现”和“先占”后,对该土地要进行必要的主权行使和管辖,当然也包括一国政府和人民对该土地的开发与经营。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发现”权南海诸岛在被中国发现以前,尚属于“无主地”,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早在汉代之时,中国人就已开始在南海航行。
经过长期的航海实践,中国人先后发现了西沙、南沙群岛。
宋时,中国人把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命名为“长沙”、“石塘”。
明清时,南海诸岛被标示在中国官方的地图中,并且标出了南海航线和航程。
尽管“发现”并不构成通过先占取得领土,但它的重要性不容抹煞。
“发现”给予发现国以“初步”的权利或“不完整”的权利。
发现国在合理期间行使“有效占领”前,这种权利有暂时阻止他国加以占领的作用。
德国法学家奥本海对于领土取得方式在15、16世纪以前,与18、19世纪以后的差别作了明确的区分。
他指出,在15、16世纪以前,单纯的“发现”而无需任何其他行为,就可以取得对无主土地的完整主权。
英国学者布列尼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在15、16世纪,单单是“发现”,而不需要采取任何进一步的实际行动,就可以取得对所发现土地的完整主权。
国际法学界关于“发现”的论述,不容否认地成为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尤其是南沙争端的重要法律依据。
从“先占”原则看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根据国际法,一国基于对无主土地的“发现”可以进行“先占”。
“先占”是一国对“无主地”进行有效占领从而取得领土的方式之一。
此外,“先占”还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占有必须在一国主权权利中行使,必须存在对一国权利的显示和缺少对另一国主权的承认;占有必须是和平且无间断的;占有必须是公开的。
许多国际权威公法学家认为,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这些条件都是基本具备的。
南海问题分析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总体上看,南海安全局势基本上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仍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
南海岛礁被周边海洋邻国蚕食,各种矿藏资源被周边国家盗走,域外强国介入南海争端,南海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观点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大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搭建兴海权的新平台,结合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加强中国和东南亚及印度洋国家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提升中国在该地区的海权影响力。
同时,必须打造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
正如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所说的:“没有武力保证的契约只是一纸空文”,再完善的国际制度也“不能代替国家对自身实力的依赖”[4]。
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是中国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新型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
中国发展海洋力量,不是要与美国争霸,而是为了保障海洋战略通道安全,增强海洋外交能力,坚决打击外来势力干涉中国南海问题。
观点2、加大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合作,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
首先,中国需长期坚持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周边外交政策。
近年来,美国和日本不断散播“中国威胁论”思想,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焦虑不安,随“美”起舞,试图借强国的介入牵制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要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挥大国作用,处理好周边外交关系是基础。
中国要加强同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合作,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机制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当前,以东盟为核心的一系列合作机制,如东盟10+1、东盟10+3、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这些机制为发展好中国东盟双边关系构筑了重要的对话、合作渠道,极大地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其次,中国可定期开展东南亚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活动,向东盟国家传播中国的“亲仁善邻”传统文化。
加强同东盟国家在打击海盗、灾害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合作,让对方更多地了解中国军力和安全战略,从而使东盟国家对中国增信释疑,积聚对中国的信任感,为南海主权争端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基础。
分析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及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对策目前中国领土领海被周边国家蚕食严重,其中印度占领藏南10万平方公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已被日本实际控制,南中国被越南占据大小岛屿29个,其它有的被马来西亚、菲律宾占据,有的被印尼占据.....形势非常严峻!面对周边国家四无顾忌地疯狂掠夺中国的领土领海,在主权大是大非问题,中国不是怕战争所带来经济的倒退,不敢出兵,而是有其它方面的顾忌。
,主要是:一、中国的海、空军实力虽有明显提高,但武器装备还是落后。
如与日本交战,中国除导弹和潜艇略占优势外,中国舰艇等其它常规武器并不比日本先进,有些武器日本还比中国装备要好;二、占据我南中国海鸟屿的国家,占据地理优势。
它们利用占据南中国海岛屿与自已家门较近的便利条件,与远航作战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国海、空军纠缠,咬住不放。
远程、远航空战海战,确是目前我国的软肋;就是打得下来,如没有足够的后勤和强大的海、空军的协防,被赶走的其它国军队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三、中国海、空军作战经验少。
陆军相对强大,海、空军则相对底子不厚,可以说,海、空军是解放后才建立的,六十年来,空战则是在抗美愿朝打了一回,虽勇敢,但惨烈,海战则是在解放海南岛、福建东部沿海岛屿、西沙海域干了几回,但解放海南岛、福建东部沿海岛屿海战基本上没有什么舰艇,大部份是广东、福建东部沿海渔民的鱼船,西沙之战装备也好不了多少,同样,虽胜了,还是惨烈。
清未的甲午海战的惨败就更不用说了;四、收复藏南还有待时机。
打印度其实是最容易打的,印度一直对中国提心吊胆,这一仗一定是要打的,中国陆军在世界上没怕过那个国家,上世纪62年那一仗,打得印度人至今也不敢正视中国人,只会在背后口出狂言,现这个国家针对中国,与中国搞军备竟赛,它是耗不过中国的,与印度一战,战的就是制空权,占到制空权,藏南陆地就好解决了,中国目前歼十、歼十一已装备空军,一批先进的空军利器正在加紧研发、生产,只要它与巴基斯坦一有冲突,中国陆军的铁蹄立即踏入藏南、但印度知度这层利害关系,所以,无论巴基斯坦怎么戏谑它,它就是不敢动巴一根亳毛,至多就是干吼几声。
1中国南海问题研究——中国南沙群岛问题2中国南沙群岛问题1.南沙群岛的概况2.南沙问题的由来3.近现代南沙群岛的纠纷4.中国政府对南沙问题的对策1南沙群岛的概况(1)南沙群岛的历史概况(2)南沙群岛的地理概况3(1)南沙群岛的历史概况①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扶南传》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其上也。
"唐宋年间,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继命名为“九乳螺洲”“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里长沙”、“万石塘”、“万里长沙”等。
明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标有石塘、长沙和塘清代《更路簿》记载了中国海南岛渔民所习用的南沙群岛各个岛、礁、滩、洲的地名具体方位,其中南沙计73个地名。
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发渔业生产了。
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我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活动情况,郑和群礁有“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参,贝壳为活,各岛都有其足迹,亦有久居礁间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
《更路簿》是中国人民明清以来开发南海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
民国以来我国渔民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史实,中外史料均有记载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4 2)南沙群岛的地理概况①地理位置南沙群岛[1]在祖国南疆的最南端,是南中国海诸岛中岛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一椭圆形珊瑚礁群。
位于北纬3°40'至11°55',东经109°33'至117°50'。
北起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东至海里马滩,西到万安滩,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水域面积约82万平方公里,约占南中国海传统海域面积的五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