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的条件和天气学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30.74 MB
- 文档页数:129
中尺度对流系统物理过程【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2.特征三、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物理过程1.对流参数化方案2.对流动量传输(CMT)3.CMT 在斜压模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作用四、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尺度对流系统是指在对流层内,水平尺度在 100-1000km,垂直尺度在 1-10km 的大气系统。
这些系统在气象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们与天气尺度系统和积云对流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
对流系统物理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大气运动和天气演变的机制。
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中尺度对流系统是在气象学中研究的一种大气系统,主要涉及对流层内的大气运动。
这些系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尺度都比天气尺度系统小,但比积云对流大。
中尺度对流系统可以包含多种对流形态,如层云、积雨云、雷暴等。
2.特征中尺度对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1)水平尺度在 100-1000km 之间;(2)垂直尺度在 1-10km 之间;(3)系统内的对流过程较为复杂,包含多种对流形态;(4)在气象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们与天气尺度系统和积云对流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
三、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物理过程1.对流参数化方案在对流系统中,对流参数化方案是描述对流过程的重要方法。
传统全球模式(GCM)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基于云的深对流结构,因此产生的对流动量传输(CMT)只有降尺度的效果。
有组织的对流通过水平动量的垂直传输,与大尺度环境流场交换能量的过程,称为对流动量传输(CMT),它在天气尺度系统和积云对流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
2.对流动量传输(CMT)对流动量传输(CMT)是指有组织的对流通过水平动量的垂直传输,与大尺度环境流场交换能量的过程。
CMT 在斜压模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通过垂直传输过程将能量从次网格向大尺度传播,出现在有组织的深对流中。
3.CMT 在斜压模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一个给定的切边环境场的数值模拟研究,可以看到 CMT 在斜压模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升尺度(upscale)过程。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定义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2.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类
3.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影响与应用
正文
一、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简称 MCS)是指一种在水平和垂直尺度上都相对较小的天气系统。
它的水平空间尺度为100~103km,垂直尺度为 10km 左右,生命期大多为几小时至 1 天以内。
相较于大尺度系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气象要素梯度更大,天气现象更为强烈。
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类
中尺度对流系统可以根据其特征和生命周期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短生命周期对流系统:生命周期在几小时至 1 天以内,通常伴随着强烈的对流现象。
2.持续性对流系统:生命周期较长,可达数天,对流强度相对较弱。
3.爆发性对流系统:对流强度突然增强,形成剧烈的天气现象,如雷暴、大风等。
4.季风对流系统:受季风影响形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主要出现在夏季。
三、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影响与应用
中尺度对流系统对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其强烈的对流特性,中尺度对流系统往往伴随着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剧烈天气现象,容易引发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因此,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监测、预警和预测是气象业务中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应用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研究可以帮助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预警效果。
通过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大尺度天气形势的影响,从而提高天气预报的技巧和能力。
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中尺度气象学:水平尺度: 10-1000km对象:中尺度环流系统内容:中尺度环流系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演变规律、机制及其分析预报方法意义:①许多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都是由中小尺度系统造成的。
②中尺度气象学是甚短期预报和临近预报的理论基础。
(长期>10天,中期3-10天,短期1-3天,甚短期0-12h,临近0-2h)③中尺度环流系统是大气环流重要成员(大尺度背景场依存条件)2、天气系统的尺度划分:(一)经验分类法(经典方法)小尺度系统(雷暴、龙卷)和大尺度系统(锋面、气旋)中尺度系统(飑线、中气旋等)(二)动力学定义可利用罗斯贝数(Ro)和弗劳德(Froude)数(Fr)来描述大气的时空尺度。
Ro = U/fL (惯性力/柯氏力);Fr=U2/gL(△ρ/ρ)(惯性力/浮力)(三)实用(几何)分类3、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尺度:水平尺度在2-2000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范围很宽。
性质不同。
(2)散度、涡度、垂直速度:取V~10m/s,H~10km,对α,β,γ中尺度W分别为10-1m/s, 100m/s和101m/s,垂直速度、散度、涡度都比大尺度运动大1到几个量级。
(3)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都必须考虑。
大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重要,浮力可略小尺度运动:浮力重要,地转偏向力可略中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和浮力都考虑(4)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关系: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大尺度运动: 风场适应质量场(气压场)。
中尺度运动: 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第二章地形性中尺度环流1、中尺度大气环流系统分为:地形性环流系统、自由大气环流系统2、地形波:一般把气流过山所引起的气流称为地形波。
3、地形波的基本类型:层状气流(山脉波):山脉上空的平滑浅波,风小。
驻涡气流(驻涡):山脉背风面的半永久性涡旋,山顶以上风速大。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中尺度天气系统: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比常规探测站网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周期及空间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
即水平尺度为几公里到几百公里,时间尺度由1小时到十几小时。
2、划分依据及分类:1)早期的经验分类天气系统一一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空间尺度分别为:106m、105m和104m时间尺度对应为:105s、104s和103s2)依据物理本质对天气系统进行分类(动力学分类方法)依据无量纲数罗斯贝数Ro和拉格朗日时间尺度T的尺度分类行星尺度、气旋尺度、中尺度、积云尺度、小尺度3)Orlanski的综合分类(观测与理论分类)大尺度(a、①中尺度(a、3、2小尺度3、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空间尺度范围广,生命周期跨度大;2)气象要素梯度大;3)散度、涡度与垂直速度;4)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5)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6)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第二章地形性中尺度环流1、中尺度大气环流系统的分类:地形性环流系统、自由大气环流系统2、地形波的基本类型主要依赖风的不同类型(1)层状气流小风、层状气流。
平滑浅波,波动只发生在山脉上空的浅层,向上很快消失山脉波(mountainwave)(2)驻涡气流:在山顶高度以上风速较大时,可能在山脉背风坡形成半永久性的涡动,上面则有气流的平滑浅波驻涡(standingeddy)(3)波动气流当风速随高度增大时,在背风坡出现波动气流背风波(leewave)。
背风波可以伸展到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
(4)转子气流:在背风波出现时,当垂直方向有风速极大值出现时,则会形成转子气流(rotor streaming)。
驻涡和转子是背风波的特殊形式!3、背风波的形成、特征及大气条件背风波是地形波的一种类型,由于障碍物引起空气垂直振荡而造成的。
特征:波长:1.8〜70km之间,多为5〜20km左右。
波长一般随高度而变,高层较长,低层较短。
随风速而变,风速愈大,波长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