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气象学-总结及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36
气象学期末复习重点绪论:1.天气:是指某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2.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3.气象:它是指发生在天空里的风,云,雨,雪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4.气象学:研究大气的特性和状态的科学。
5.天气和气候的区别:①天气是指在特定短时间内大气的活动情况,而气候则是对月,季或者年时间尺度上大气状况的一种估计,是对多年观测的统计结果。
②气候可以持续不断,天气只能延续几天。
第一章:1.气压:大气压强,它是空气具有重量和空气分子运动的综合反映。
在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2.气温:气温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度量。
①摄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零度(0℃),沸点为100度(100℃),其间分为100等分,每等分表示1℃。
②华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为32度(32F),沸点为212度(212F),其间分为180等分,每等分即为1F。
③绝对温标:也称开式温标,用K表示。
绝对温标中一度的间隔和摄氏度标完全相同,不同是它是以理论上所说的分子热运动将完全停止时的温度记为零度,—273.16℃作为零度。
3.三种温标的换算:T=t+273;tF=9/5t+32;t=5/9(tF-32)T为绝对温度,t为摄氏温度,tF为华氏温度。
P94.相对湿度:相对湿度(f)是指空气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f=e/E*100%(温度变化时,E和e都要变化,但e的变化小于E的变化。
温度上升,f会减小,反之)5.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湿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绝对湿度(a)绝对湿度不能直接测量,可间接算出。
a=289*e/T。
6.比湿:在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之比。
7.大气垂直划分的依据:①根据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②以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气体的密度的高度作为标准。
大一气象学知识点汇总气象学是研究地球上大气现象的科学,涵盖了天气、气候以及其他与大气相关的现象。
作为一门广泛的学科,大一气象学为学生提供了入门级的知识和理解,为进一步探索气候变化和天气模式奠定基础。
本文将对大一气象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讨论。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是地球表面上围绕地球的一层气体。
它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组成,还含有少量的水汽、二氧化碳等气体。
大气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每个层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性质,对地球上的气象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大气压力和风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施加的力量。
它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因为在较高海拔上的空气压力较低。
风是由于地球表面上气压差异引起的空气运动。
气压差异产生风力,并且风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气压分布的特点。
三、云与降水云是由水汽通过上升的空气冷却而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冰晶。
它们根据形状、高度和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云类型包括积云、层云和卷云等。
降水是指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凝结为足够大的尺寸,从云中坠落到地面。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
四、天气系统天气系统由气压差异引起的大规模空气运动形成。
高压系统产生下沉气流、较好的天气条件和低湿度。
低压系统产生上升气流、多云和降水。
气旋和反气旋是两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它们在地球上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气象现象。
五、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长期时间尺度上的天气模式和平均气候条件。
两个主要的气候控制因素是纬度和海洋性。
纬度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分布,而海洋性则通过调节近海区域的温度来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
气候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系统变化,包括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六、天气预报与气象观测天气预报是通过分析大气条件和模拟模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过程。
它使用气象观测数据,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降水量等。
气象观测是通过气象仪器和设备对大气条件进行测量和记录。
常见的气象观测设备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和气象雷达等。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天气、气候、天灾等各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气象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供大家复习参考。
1. 大气层的构成及特征: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围层四个部分。
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的部分,也是天气发生的主要区域。
平流层则较为稳定,不易出现大气运动。
2. 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大气的密度和气压都会逐渐减小。
3. 湿度的测量和计算:湿度通常可以用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实际水汽含量与最大可能水汽含量的比值,露点温度则是指当空气冷却至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4. 大气的运动和风的产生:大气的运动主要有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
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可以形成风,其产生的原因包括气压差、地转偏向力和地形等多种因素。
5. 暴雨和雷电的成因:暴雨通常发生在气压低、湿度高、温度适中的环境下,而雷电则是由云内的正负电荷分离所引起的。
6.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防范方法: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冰雹、洪水等多种类型,防范方法包括做好气象预报和监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措施。
以上只是气象学的部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复习掌握更多相关知识,提高应对天气变化和灾害的能力。
一:1.ENSO:在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180º)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现象。
P1702.白贝罗风压定律:地转风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即平行于等压线。
因而,若背风而立,在北半球高压在其右方,在南半球,高压在其左方,此称风压律。
P983.饱和空气: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水汽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这时的空气称饱和空气。
P164.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P175.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书)p33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的大气辐射叫大气逆辐射。
(ppt)6.大气稳定度: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P457.东方波:是副高南侧(北半球)深厚东风气流受扰动而产生的波动。
(书)p144是副高偏向低纬一侧东风气流受扰动而产生的波动。
(ppt)8.峰: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形成,由于气团占有三度空间,因而峰是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P123 9.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绝热垂直减温率(简称绝热直减率)。
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来说,则称干绝热直减率。
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的减温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
P39 10.寒潮:冷性反气旋在其发展、增强时期常常静止少动,但当高空形势改变时,会受高空气流引导而移动。
当其南移时,就造成一次冷空气袭击,如果冷空气十分强大,如同寒冷潮流滚滚而来,给流经地区造成剧烈降温、霜冻、大风等等灾害性天气,称为寒潮。
P137 11.空气湍流:空气的不规则运动称为湍流,又称乱流。
湍流是在空气层相互之间发生摩擦或空气流过粗糙不平的地面时产生的。
P3712.南亚高压:夏季中心位于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对流层上部的高压。
13.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是指高山地区,因海拔高度的差异,使气候具有大体上与等高线相平行的带状分布规律。
气象学期末知识点总结气象学是研究大气及其物理、化学和动力过程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大气物理、动力学、化学和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
气象学不仅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气候、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气象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有所帮助。
一、气象学的基本概念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大气。
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和少量的稀有气体(如氩气、氪气、氙气和氡气)组成。
另外,还有二氧化碳、水气等微量气体。
大气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大气层等层次。
2. 大气压力和密度大气是由气体组成的,它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称为大气压力(或大气压)。
大气压力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大气密度是单位空间内气体的质量。
3. 温度和热力学温度是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大气中的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
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热量和热力制度的科学,气象学中的热力学与热传递、热平衡等有关。
4.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度量。
湿度包括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和混合比等。
气象学中研究湿度变化对于天气变化的影响。
5. 大气光学大气光学是研究大气对于光的传播和散射等现象的学科。
它包括太阳光和地球上的光传播和反射等相关内容。
二、天气系统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在地球表面上不断变化的大气运动。
它包括大气环流模式、高压带和低压带等概念。
2. 气压系统地球表面上存在着不同的气压系统,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和辐散系统等。
气压系统的形成和演变直接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主要包括平面环流和风。
垂直运动包括对流、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等。
4. 温度系统不同的地带和不同的季节,地球表面上的温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温度系统和其演化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5. 湿度系统湿度系统主要包括水汽的生成和消散、水汽输送以及大气中水汽的凝结、凝华等过程。
气象学期末知识点总结一、气象学简介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气象规律的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气、气候、大气环流、气象灾害等。
气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
气象学的研究目的是预测和控制气候变化,改善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
二、大气的组成和结构1. 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微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氮气占据大气的78%,氧气占据大气的21%,氩气占据大气的0.93%,其余的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氮氧化物等。
2. 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结构可分为四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地球表面向上延伸约10-15公里的层次,其中包括大部分的水蒸气和云。
平流层是对流层的上方,延伸约50公里,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中间层是平流层和热层之间的层次,延伸到约80公里,其中包括臭氧层。
热层是大气的最外层,延伸到约500公里,其中包括热层电离层。
三、气象要素和气象要素观测1.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是指描述大气状态和过程的各种物理量,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等。
这些要素是气象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2. 气象要素观测气象要素观测是指对大气中各种要素进行定量测量的过程。
观测的方法包括地面观测、卫星观测和雷达观测等。
地面观测主要通过气象观测站对气象要素进行测量,包括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仪等。
卫星观测通过卫星传感器对大气的温度、湿度、云量等进行遥感观测。
雷达观测通过雷达系统对大气中的降水、风暴等进行探测和监测。
四、气象系统和大气环流1. 气象系统气象系统是指地球上的大气和海洋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所组成的复杂系统。
其中包括赤道低压带、副高带、温带低压带等。
这些系统的形成和运动对全球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大气环流是大气中气压和温度变化引起的水平和垂直气流的运动。
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包括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和海洋等。
大气环流主要分为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两种。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是地球围绕其自转轴所固有的气态包围物,主要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它还有一些微量气体和水蒸气。
大气的结构分为四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跃迁层和热层。
其中,对流层和平流层是人类生活活动和气象现象发生的范围所在。
二、大气的物理性质大气是地球表面以上的气态包围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
其中包括压强、密度、温度等参数。
地面附近大气压力最大,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的密度和气压都会逐渐减小;大气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
大气也具有透明性,所以许多天然光学现象都与大气有关,如日偏食、月食等。
三、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气象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气象元素的观测、观测技术和观测方法等内容。
气象元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能见度等。
气象观测技术包括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卫星遥感、雷达、探空球等。
气象观测对于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水平层次上的风系。
大气环流系统对地球上的气象变化、气候变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主要包括大尺度环流和小尺度环流。
大尺度环流主要包括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等;小尺度环流主要包括地形风、热对流等。
五、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通过气象观测数据、气象模型和气象知识,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进行预测。
气象预报主要包括短期天气预报、中期气候预测、长期气候预测等。
气象预报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和自然灾害的防范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规律和机制。
包括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七、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由极端天气现象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等。
气象灾害对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防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气象知识点归纳总结1. 气候气候是指某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的气候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量等。
气候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地形、海洋、大气、植被等有关,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的分类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各种气候类型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气候要素。
2. 天气天气指的是某一时刻的大气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风力等。
天气的变化受到地球自转、公转、地形、地表特征、海洋、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是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天气的预测涉及到气象仪器的观测和气象学知识的运用,可以提前几天或数小时预测未来天气状况。
3. 大气层结构大气层是大气圈层内具有一定性质和特征的气体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臭氧层等。
大气层结构对气象现象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层次的大气对气候和天气有不同的影响。
4. 气象仪器气象仪器是用于气象观测和气象预测的工具,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降水计等。
气象仪器的观测结果是气象学研究的基础,可以用于了解大气的物理过程和气象现象的发生原因。
5.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结果和气象学知识对未来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包括天气趋势、降水概率、气温变化等。
气象预报结果对农业、交通、航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减少灾害和损失。
6.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在地球表面上空气流动的总体规律,受到地球自转、地球形状、地表特征和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和气象现象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7. 云和降水云是大气中由水汽凝结形成的悬浮微粒,降水是指云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从云中落到地面。
云和降水是气象现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气象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8. 暖锋和冷锋暖锋是暖空气和冷空气交汇产生的边界,冷锋是冷空气和暖空气交汇产生的边界。
暖锋和冷锋是天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天气状况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且深奥。
对于学习气象学的学生来说,复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份气象学复习资料中,我们将为你提供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复习方法,帮助你高效地复习气象学知识。
第一部分:气象学基础知识1. 大气的成分和结构:学习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水汽等,以及大气的垂直结构分层。
2. 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大气的密度、压强、温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变化规律。
3. 大气的热力学过程:学习大气中的热力学过程,如热量的传递、气体的膨胀和压缩等。
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定律。
4. 水汽和云雾:了解水汽的形成和消散机制,云雾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学习云的结构和云量的观察和测量方法。
5. 大气的辐射与能量平衡:掌握大气辐射的基本概念,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和大气辐射平衡。
了解大气的能量收支和能量传递过程。
第二部分:天气系统和气候1. 大气环流和风:学习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掌握风的定义、测量和记录方法。
了解不同尺度的风系统,如地区风、季风、西风带等。
2. 气压和风系:了解气压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掌握风的生成原因和风系的分类。
学习风力等级和风向的判定方法。
3. 大气湿度与降水过程:掌握湿度的测量和表示方法,了解降水的形成和降水类型。
学习降水量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4. 气象学中的气候学:学习气候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掌握气候要素的观测和记录,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原因。
第三部分: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1. 天气观测和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学习天气图的绘制和解读。
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和误差分析。
2. 气象灾害与灾害预警:了解常见的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
学习灾害预警的发布和应对措施。
3. 气象服务与气象信息:了解气象服务机构和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途径。
掌握常用的气象信息产品和预警系统。
第四部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1.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要点一、气象学1.气象学的基本概念:气象学是研究大气层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过程,以及它们与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和气象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氩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3.大气的层次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气层等。
对流层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层次。
4.温度和湿度:温度是大气分子热运动的表现,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度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
5.大气中的水循环:大气中的水主要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循环,形成了雨水、雪、冰等各种降水形式。
6.风的形成和分布:风是由于大气压力差异引起的空气运动。
风的分布包括垂直气压分布、水平气压分布以及海洋表面风等。
7.气象要素和气象现象: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降水等,而气象现象主要包括各种云、雨、雪、雷暴、龙卷风等。
8.气象预报和预警: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计算结果,对未来天气变化进行预测。
而气象预警则是在出现极端天气或自然灾害前向公众发布警告。
二、气候学1.气候学的基本概念:气候学是研究地球不同地区长时期天气变化的科学,它包括气候分布、气候变化和气候系统等内容。
2.气候系统:气候系统包括大气、陆地、海洋和冰雪等组成部分,它们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的气候系统。
3.气候因子和控制要素:气候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它们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产生影响。
而控制要素则是指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如水汽、云量、海洋流和地表覆盖等。
4.气候分类:气候可以根据气象要素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系统有科本和较新的气候分类系统。
5.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系统的长时期变化,主要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变暖和气候极端事件是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研究方向。
6.气候预测和模拟:气候预测是根据当前气候状态和数值模型计算结果,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预测。
天津市考研气象学复习资料大气科学与气象灾害防治重点知识点归纳【天津市考研气象学复习资料】【大气科学与气象灾害防治重点知识点归纳】一、大气科学基础知识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由氧气、氮气、水蒸气等组成,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不同层次。
2. 大气的物理特性包括气体的压力、温度、密度、湿度等,这些特性对于气象学的研究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3. 大气的运动特征大气的运动包括垂直上升和下沉运动、水平气流的切变和平行等,影响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
4. 大气辐射大气辐射可分为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与形成。
二、天气预报与气象灾害防治1. 天气预报的原理与方法天气预报利用大气物理学、数值模拟、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通过观测和分析大气参数,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2. 天气现象的分类与特征包括晴雨、云雾、风、温度变化等各种天气现象的分类和特征。
3. 天气预报的技术指标包括天气现象的概率、强度、范围等指标,用于描述和评估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4. 气象灾害的防治措施防止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措施包括气象监测、预警发布、应急响应等方面。
三、天气系统与气候变化1.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包括全球风系统、经向环流、纬向环流等,控制了天气和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2. 气候变化的机制与影响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全球变暖、海洋环流变化等。
3. 气溶胶与气候气溶胶是大气中的微粒子,对云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天气与气候模拟利用气象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模拟和预测不同时间尺度的天气和气候变化。
四、气象观测与数据处理1. 气象观测的方法和仪器包括气象站、卫星遥感、雷达探测等多种观测手段和设备。
2. 气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气象数据的收集包括实时观测和历史记录,数据的分析用于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
3. 气象数据处理的技术与方法包括数据的质控、插值、统计分析等方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天气灾害与防护措施1. 暴雨洪涝灾害防治包括暴雨预报、排水系统建设、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气象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干空气:大气中除了固,液微粒及水汽以外的空气湿空气:含有水汽的空气2.对流层:从地面至约12km高的大气层。
其下垫面为地面,上界高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
集中了大气质量的80%和全部水汽,云、雾、雨、雪等也都发生于其中。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大约55Km左右的大气层;3.虚温:在气压相等的条件下,具有和湿空气相等的密度时的干空气具有的温度。
4.单位气压高度差:指在垂直空气柱中气压相差一个单位值(通常指1百帕)所对应的高度差。
用它来表示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快慢程度5.位势高度:动力计算中由某参考[零]面(重力位势零面)至计算等压面之间的位势差6.等压面:空间各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高线:等高线是某一特定等压面(850hPa、700hPa、500hPa等)上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7.等高面:高度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线:等压线是同高度的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8.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水汽压(e)。
单位也用hPa;饱和水汽压:一定温度、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最大时的水汽压称饱和水汽压(E),其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9.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即水汽密度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10.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其单位是g/g或g/kg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即单位为g/g11.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 d)。
其单位与气温相同12.风、风向、风速: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地面用16方位、高空用方位度表示,即0°(或360°)表示正北,90°表示正东,180°表示正南,270°表示正西等。
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的距离就是风速。
《环境气象学》这本课程的内容环境气象学可是一门超有趣的课程呢!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把环境和气象这两个小伙伴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一、环境气象学是啥。
这门课呀,就是专门研究气象条件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你想想看,咱们每天生活的环境,那可和气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说,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心情特别好,蓝天白云下,好像所有的烦恼都被那阵微风吹走了。
但要是遇上阴沉沉的下雨天,尤其是那种连着下好多天的雨,整个世界都变得湿漉漉的,心情可能也会跟着变得有点低落呢。
这就是气象对我们生活环境和心情的一种影响。
而且哦,气象可不只是影响我们的心情这么简单。
在大自然里,气象条件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大啦。
比如说温度,不同的温度会让动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状态。
像春天的时候,气温慢慢升高,那些小种子就像是被大自然妈妈唤醒了一样,开始发芽生长。
如果气温突然变得特别冷,就像来了个调皮的小恶魔捣乱,那这些小芽可能就会被冻坏呢。
二、气象要素的那些事儿。
说到气象要素,那可都是环境气象学里的小明星。
先说说风吧。
风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邮差,它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把不同地方的空气混合在一起。
有时候风轻轻柔柔的,就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们的脸,特别舒服。
可有时候风又会变得特别暴躁,像个生气的大力士,刮起来呼呼作响,能把大树都吹弯了腰。
风还会带着各种东西到处跑呢,像灰尘啊,花粉啊,这些东西跟着风到处旅行,就会影响到环境的质量。
再讲讲雨。
雨是天空送给大地的礼物,但是这个礼物有时候也会有点任性。
适量的雨就像甘霖一样,滋润着大地,让万物生长。
可是如果雨下得太多,就像一个没刹住车的小水娃,那就会造成洪水啦,把好多东西都给淹了。
而要是雨太少呢,土地就会变得干巴巴的,像个口渴的小老头,植物也会因为缺水而变得无精打采。
还有温度,这个就更不用说啦。
冷的时候我们都裹成粽子,热的时候又恨不得躲在冰箱里。
不同的温度下,我们看到的环境也不一样。
冬天的冰天雪地,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特别的宁静。
气象与环境知识点总结气象与环境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领域,它们关注着地球大气的变化和环境的影响。
气象研究天气现象,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风等,通过观测、分析和预测,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支持。
环境则关注地球上的自然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资源管理等,旨在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气象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1. 大气结构与成分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这两种气体占到了大气的约99%。
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氩气、水蒸气和微量气体。
大气按照温度、密度和压力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部层。
在对流层内,气温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递减,这是造成大气垂直运动和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
2.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是指大气在地球表面和高空之间的大规模流动和振荡。
大气运动受到地球的自转、太阳的辐射和地球表面特性的影响。
其中,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导致了气压差异和风的形成。
风是大气中的气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它的速度和方向受到地球自转和地表地形的影响。
风对于天气的生成和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湿度与降水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它可以通过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来表示。
水蒸气是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气候、云的形成和降水具有重要作用。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或固态的过程,它包括雨、雪、霰等形式。
降水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统计资料的总和,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风等,它反映了地球某一地区长期的气候特征。
气候受到地球的地理位置、地形、大气运动、太阳辐射和海洋的影响。
而气候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系统的变化,它包括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模式的变化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5.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和气体超过自然界所能容纳的程度,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