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74
说明:以下习题题目系2006年备考人大时,将此前所综合的几所学校精品课程的题目进行汇总而成。
暂未作补充,不再作具体说明。
(尚平2006年3月)陕西师大省级精品课程《世界中古史》简答及论述题:1、如何理解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概念、内涵、存在条件)2、讨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问题3、蛮族在古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发挥日耳曼人在中世纪西欧那样的作用?4、宗教在古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发挥基督教会在中世纪西欧那样的作用?5、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6、什么是封建化过程?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的标志是什么?7、查理•马特改革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影响.8、试论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制形成时期的作用.9、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的城市有何特点?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10、如何认识中世纪的行会?11、城市对西欧社会的影响.12、谈谈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的兴衰.13、十字军运动的原因和后果.14、与法国相比,谈谈英国封建制度的特点.15、如何理解中世纪西欧的议会制度.16、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17、比较中世纪英法议会制度的异同(提示:性质、形成、结构、职能作用大小、后果).18、分析德国在中世纪分裂的原因。
19、谈谈中世纪意大利的城市。
20、简述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再征服运动)。
21、谈谈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及其原因。
22、15 世纪西欧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23、对比中国古代社会,谈谈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特点.24、为什么说中世纪西欧文化是基督教文化?25、什么是经院哲学?26、拜占廷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27、拜占廷军区制改革的内容和作用28、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包括文化影响).29、谈谈拜占廷帝国的兴亡.30、古罗斯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31、罗斯受洗的意义。
32、谈谈古罗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特点。
33、东北罗斯的封邑制是否等同于西欧封建制度,谈谈你的看法.34、蒙古统治对俄罗斯的影响.35、试论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36、波兰议会君主制及其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它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战争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起因是纳粹德国入侵波兰。
此次战争的爆发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各国纷纷加入战争,形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轴心国和同盟国。
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国际关系的剧烈动荡,为后来的战争局势埋下了伏笔。
二、战争的影响1. 人类生命的巨大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之一。
据统计,战争期间全球伤亡人数超过7000万人。
无数家庭失去了亲人,人类的痛苦和悲伤难以言表。
2. 科技的进步与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许多科技的进步和应用。
例如,原子弹的研发和使用,使得人类对核能的认识更加深入。
此外,战争也推动了航空、通信、雷达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经济的重建与发展战争结束后,各国面临着庞大的经济重建任务。
战争期间,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人们生活贫困。
然而,正是通过战后的经济重建,一些国家逐渐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如战后的日本和德国。
战争也为一些国家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4. 国际秩序的重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争结束后,联合国成立,取代了曾经的国际联盟,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组织。
同时,冷战的出现导致了世界的二分,东西方势力对立,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战争的教训与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与反思。
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可怕。
人们开始反思战争的根源,努力寻求和平与合作的途径。
同时,战争也加深了人们对人权、民主和国际法的重视,使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结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的爆发和结束,人类生命的巨大损失,科技的进步与应用,经济的重建与发展,国际秩序的重塑,以及战争的教训与反思,都是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议题。
高中历史教案: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影响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背景与起因:•国际紧张局势与冲突根源•意外事件引发的爆发•战争进程:•各个战场的主要军事行动•新型武器技术的应用•结果与影响:•条约和和平谈判•对各国政治、社会、经济的影响•带来积极和消极的长期影响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背景与起因:•第一次大战后出现的问题•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崛起•战争进程:•欧洲和太平洋战场的重要事件和军事行动•大屠杀及对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破坏•结果与影响:•盟军胜利及纳粹德国崩溃•冷战局势形成与国际秩序重建•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三、两次大战对世界的影响•政治与国际秩序变革:•图卢兹和平的失败与联合国的诞生•新的超级大国崛起,冷战的爆发与核武器竞赛•经济与社会变革:•军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女性和少数族裔权益的推进•文化与意识形态变革:•对传统观念挑战,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警示与反思四、教学活动建议1.视频观看和讨论:•让学生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例如《二战全景回顾》等,并进行小组讨论。
2.小组研究报告:•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特定主题(如某个战役、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班级内分享他们所获得的知识。
3.辩论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各国代表团,模拟历史上重要会议(如凡尔赛和会),进行辩论,并就不同国家的立场进行讨论。
4.制作时空背景图:•让学生用报纸、杂志图片等制作关于一战和二战的时空背景图,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世界两次大战的起因、进程和影响,并对相关知识有更直观的理解。
同时,这些互动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战历史研究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历史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学术领域,旨在深入探索这场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后果,以及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二战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背景介绍二战爆发于1939年,持续了六年之久,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起因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以及纳粹德国的崛起。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与盟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包括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
最终,盟军取得了胜利,纳粹德国在1945年投降,战争结束。
二、研究意义二战历史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二战的原因和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争对各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此外,二战历史研究还有助于预防战争的再次发生,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二战历史研究的基础。
研究者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档案、日记、回忆录等原始资料,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背景。
同时,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战争经验,研究者还可以参考各种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口述历史研究口述历史研究是二战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采访二战幸存者、参战军人和目击者,研究者可以获取珍贵的口述历史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提供个人经历和见证,丰富我们对战争的了解,并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历史记忆。
3. 比较研究二战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比较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战争中的表现和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共同点和差异,深入探讨战争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比较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关系和国家行为的复杂性。
四、研究领域1. 战争原因研究二战的爆发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经济危机、民族主义、殖民主义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分析,探讨二战爆发的真正原因,以及各国政府在战争中的决策过程。
2. 战争影响研究二战对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课程总体说明一般来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分界线,把二战前部分称为世界现代史,把二战后部分称为当代世界史。
也有把战前和战后都称为世界现代史的。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传统的观点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
这里按最流行的观点。
它的时间范围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的历史时期。
它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的历史全过程。
它的基本内容在战前和战后有所不同。
在战前,主要内容是讲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
同时,世界现代史也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
具体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的历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也可以说是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和它斗争的历史。
其中包括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的历史;现代国际关系史。
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等关系的历史。
在战后,和平、发展、民主是时代的主流,是推动世界前进、人类进步的三大动力。
这三股潮流决定了战后世界的面貌,左右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构成了当代世界史的中心内容。
展示了未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讲,在战前,世界现代史中存在着四大基本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战前的这4对基本矛盾在战后已失去了概括能力,随着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4对基本矛盾转化为5对矛盾。
它们是:从阶级属性方面来说,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从对外政策方面来说,是和平共处与霸权主义的矛盾;霸权主义者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这5对矛盾集中体现在美国与苏联的矛盾上,所以,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战后世界史的主要矛盾是美苏矛盾。
第四章第一节《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和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
二、通过联系物理、化学知识,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使学生认识到:原子能、计算机和航天事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都说明世界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未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应努力学习,以适应时代需要。
【教学重难点】本节重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航天事业发展。
本节难点: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内容】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2、内容: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二、原子能的开发和应用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发现了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原子能,又称核能,这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成就。
2、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核能发电站。
至1997年,全世界正式运行的核能发电站共有433座,核能的发电量约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7%。
其中美国和法国约有一百五十座。
三、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1、20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处理堆积如山的计算数据,迫切要求改革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便应运而生。
2、1946年,美国研制了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英文名称为ENIAC3、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它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使信息与物质、能量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资源。
因此,电子计算机在新技术革命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航天事业的发展1、二次大战后,现代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的完善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人类实现了遨游太空的宿愿。
2、1957年,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开始了人类航天的历史。
3、地球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环境等特殊条件,利用这些条件,加工生产某些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新产品,正是目前科学家们研究的新课题。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全球历史概述》电子课本第一章:人类的起源与古代文明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人类的起源,包括人类的进化历程和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重点知识:1. 人类的进化历程:从猿到智人的演变过程。
2.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狩猎、采集和部落生活。
学习目标:1. 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
2. 掌握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古代文明的发展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等文明。
重点知识:1.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和象形文字。
2. 古希腊文明:奥林匹克运动会、哲学和民主制度。
3. 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梵文和佛教。
4. 古中国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儒家思想和汉字。
学习目标:1. 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文明的特点。
2. 掌握各个文明的重要成就。
第二章:中世纪的历史第三节: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特点。
重点知识:1. 封建制度的建立:土地分封和封臣、封君的关系。
2. 封建社会的特点:等级制度、农业经济和骑士文化。
学习目标:1. 了解封建制度的建立过程。
2. 掌握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四节: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包括伊斯兰教的传播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重点知识:1. 伊斯兰教的传播:穆罕默德和《古兰经》。
2.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扩张和征服过程。
学习目标:1. 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过程。
2. 掌握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扩张。
第三章:近现代史第五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包括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宗教改革运动。
重点知识:1. 人文主义的兴起: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类价值的重视。
2. 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传播。
学习目标:1. 了解人文主义的兴起背景和影响。
2. 掌握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过程。
初中历史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重建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规模的战争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它在1939年至1945年期间肆虐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本文将深入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以及影响,并重点关注国际秩序在战后的重建。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和约。
该条约给德国以及其他战败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领土丧失,导致了社会不满和民族主义抬头。
此外,经济大萧条也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困境,进一步削弱了各国对于国际秩序的信心。
纳粹德国崛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之一。
在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上台后开始实施一系列极端的种族主义政策,并试图通过侵略行为扩张德国的疆土。
1938年的《慕尼黑协议》被视为西方国家对德国侵略行为的让步,进一步鼓舞了希特勒和纳粹党的野心,为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闯入波兰,这一事件被普遍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紧接着,法国、英国等国家对德国宣战,战争局势迅速扩大。
在战争的初期阶段,德国采取了闪电战的战略,迅速击败了波兰、法国等欧洲国家,展示出强大的军事实力。
此后,德国又相继入侵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并对英国展开了空袭和海战。
然而,德国在1941年的入侵苏联时遭遇了巨大的挫败,这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苏联持久的抵抗和冷酷的俄罗斯冬季让德国军队在东线遭受了沉重的损失。
与此同时,日本在太平洋地区也展开了侵略行动。
1941年,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引发了日美之间的战争。
日本成功地占领了许多亚洲国家,包括菲律宾、新加坡等,但最终被美国的反攻所击败。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估计,战争期间约有700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平民和军事人员。
战争带来了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使得全球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秩序遭受重创。
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至1918年间爆发,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全球战争。
大战爆发的原因复杂,主要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军备竞赛、民族主义情绪和军事同盟体系等因素。
战争结束后,各国之间签订《凡尔赛和约》等和平条约,导致德国承担了极大的战败责任和赔款,所造成的影响直接间接影响深远。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战争的巨大消耗和战后赔款,各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不断陷入危机和动荡。
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开始受到挑战,导致了国际政治关系的巨大变化。
同时,战争的持续时间和规模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例如飞机、坦克、化学武器等新兴武器在战争中广泛应用,对于未来的军事革新起到了推动作用。
其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期间,大量士兵和平民丧生,导致了人口的急剧减少和社会结构的动荡。
同时,女性在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速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社会对于战争的反思和对于暴力的厌恶也推动了和平主义运动和国际组织的兴起,为后来的国际合作和和平外交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此,在军事、文化、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战时经济控制和计划经济的推广等,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仅是一场局部冲突,更是对整个世界秩序和人类文明的一次重大考验。
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至1945年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给世界造成了沉重的创伤。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签订的不公正和不稳定的和平条约,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殖民地争夺、军备竞赛和领土扩张等因素。
战争的规模之大、破坏之严重、伤亡之惨重超越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对于人类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持续时间之长、战场之广以及涉及的国家之多,使得其全球性质贯穿了整个战争过程。
人类历史上的政治、文化、经济事件对当代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政治、文化和经济事件对当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事件在各个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发展。
本文将从政治、文化和经济三个方面介绍这些事件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政治1.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奠定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
它为当代世界奠定了民主、平等和自由的基础,并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各国民主制度的发展。
此外,法国大革命也在全球范围内鼓舞起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2.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历经六年、牵涉全球的战争,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它导致了世界的重构和大国平衡的重新调整,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并促成了联合国的成立。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催生了许多专业化、技术化和国际化的组织体系。
3.冷战冷战是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期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导致了世界各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冷战期间,世界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动荡局势持续了几十年。
冷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的民主化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并催生了全球化的浪潮。
文化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5世纪晚期到17世纪初期欧洲艺术、科学和文化的复兴,是人类文化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
文艺复兴时期重视人本主义思想,追求个性独立和人类智力的巅峰。
文艺复兴不仅推动了当代欧洲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全球文化多元化。
2.博物馆的兴起博物馆的兴起开创了人类文化史上全新的一页。
博物馆阐述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博物馆的发展对当代世界的文化保护和文化交流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网络与社交媒体网络与社交媒体是当代世界文化领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其在文化史上的崭新实践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全球的资讯获取与传播方面,网络与社交媒体使人们的文化交流更加方便,并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19世纪后半叶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将手工业逐渐转向机械生产。
部编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史一、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起源于史前时期,在史前时期,人类生活在原始社会时代,没有文字记载,社会组织也非常原始,但是古代人类已经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古代史前文明有许多种,例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和华夏文明等。
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朗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成就包括发明了最早的文字符号和使用了最早的法典。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历史上涌现了伊辛、巴比伦、亚述三个独立国家。
2. 埃及文明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其首都为现今的开罗。
古埃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同时在建筑和工程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如金字塔等。
3. 印度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位于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次大陆的重要文明之一。
印度河文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的成就包括了发明了印度与中国两种文明古老的文字书写,创造了金刚石孔雀宝座等。
4. 华夏文明华夏文明是指中国的古代文明,自开天辟地以来,中华大地上的民族通过漫长的历史奋斗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
华夏文明的历史遥远,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农业、手工业、社会组织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二、古代东方文化1. 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因素非常丰富。
印度文化独特多样,绚丽多姿,包含了宗教、哲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多个方面。
其中佛教、印度教是印度文化的两大支柱。
2. 古代中国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源远深厚,具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
中国古代文化包括了诸多方面的内容,例如:汉字文字、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文化,中国的书法、绘画、雕刻、陶艺、编织、织布、铸造等手工业技术,以及一些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庆习俗和社会习惯等。
三、古代西方文化1. 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古国之一,它产生在地中海的爱琴海沿岸,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文化之一。
由于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危机,转移国内人们的斗争视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
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这次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1929年美国贫困户家庭占到家庭总数的60%,这大大限制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而当时出现的投机狂热又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1928年8月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这场危机来势凶猛而且持续了五年时间,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们常常用“大萧条”“大危机”来形容这场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
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
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通常分为轴心国的战略进攻与同盟国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与战略转折,以及同盟国的战略进攻与轴心国的战败三个阶段。
1939年9月至1942年夏秋,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先后在各自的战场上展开全面战略进攻,在遭到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后,其进攻锐势逐渐减弱,终于在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地区、非洲战场的阿拉曼地区和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域到达战略进攻的终点。
在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之前,各主要战场均有着各自的战略相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