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屯垦区1958—2007年气温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5.07 KB
- 文档页数:4
2021·01徐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气象局新疆奎屯摘要:通过对奎屯垦区1981—2010年共30年的大风天气进行环流形势、各物理量场及地形地貌的分析,从而得出奎屯垦区大风天气的成因以及预报方法,为今后提高奎屯垦区大风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减少因大风引起的损失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风天气;特征;指标分析奎屯垦区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西南部,海拔450~530m 。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奎屯地区除大风天气外,还有冰雹、霜冻、干旱等气象灾害,但就灾害出现的频率来看,大风出现的频率较高,每年春季因大风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1]。
本文仅就与大风预报相关且关系较大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奎屯垦区大风的科学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1环流特征奎屯能够达到大风天气的标准多与冷空气的活动有关,一般冷流入新疆大的高空类型有3种:1.1阻塞高压型乌拉尔山西侧有阻塞高压,以东为大槽,槽底控制范围宽广,等高线40°~50°N 呈波状。
槽前有疏散结构,在斜压系统中,涡度因子(动力因子)使得低层系统发展,高层系统移动,热力因子使高层系统发展,低层系统移动,由于水平质量辐散、地面辐合加强,北疆普遍大风降水。
地面冷高压呈东南向,移动中加强,其前缘推动冷锋东移,与冷锋相结合的锢囚气旋多在国境北缘或东北方向。
锋面前部东疆南疆常有热低压,此为本地大风最常见的一种型式,约占本地大风天气的48.0%(如1988年2月1日、1997年4月1日和2013年4月5日)。
1.2贝加尔湖大槽型北疆国界以北地区,最初为一变形场,等高线稀疏,在有减压分布时,贝加尔湖大槽则以西南向伸入北疆,形成一斜亚槽。
北疆处高空锋区入口右侧一般降水量较大,冷高压偏北疆东北,在蒙古西部发展最强,奎屯垦区处高压西南缘受高压回流影响常刮6级左右的偏东风,且多伴有降水,此种类型多见于冬季(如图1),约占本地大风天气的23.0%。
新疆农八师垦区不同年际降水趋势变化
张玲;杜峰;杜红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4(30)23
【摘要】为了掌握新疆农八师垦区大气降水演变规律,并为高效农业用水提供参考,采用1960---2012年降水资料,运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手段,研究其不同年际降水变化趋势和特征。
结果表明:农八师垦区年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不同年际变化平均降水和倾向率不同。
在近53年中,1972-2007年降水增加最明显,气候倾向率为19.285mm/lOa,截止1960-2012年气候倾向率为13.412mm /lOa,增加降水量约71.1mln。
年降水在1987年突变性增多,突变前后降水量平均增加42.2mm。
年降水变化过程存在5~7年的周期。
该研究结果可为地方农业生产和农业工程建设在掌握降水资源特征中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总页数】6页(P205-210)
【关键词】年际;降水量;趋势;突变;周期
【作者】张玲;杜峰;杜红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新疆石河子气象局;新疆喀什地区莎车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62.3
【相关文献】
1.1980-2014年松花江上游区降水r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J], 隋铁成;任重
2.新疆降水量与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年际变化特性 [J], 付军;丁志宏;冯平
3.新疆夏季降水年际变化与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 [J], 杨莲梅;张庆云
4.新疆奎屯柳沟垦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J], 曾桂婷
5.奎屯垦区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J], 冯丽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近50a气温变化趋势和演变特征左敏;陈洪武;江远安;李丽华【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0(028)002【摘要】利用新疆89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新疆近50 a气温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现一致的显著上升趋势,秋、冬季的线性升温趋势最显著;夏、秋季平均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呈逐年代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增温最明显,其中春季和秋季明显高于夏季,而冬季,北疆和南疆2001~2008年比20世纪90年代气温则分别下降了0.3℃,0.5℃,天山山区则比20世纪90年代高0.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地域变化特征一致,总体表现为增温速率北部大南部小、东部西部大中部小、山区大平原小的特点.年平均最高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呈逐年代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呈逐年代上升趋势,且其增温速率远远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总页数】7页(P160-166)【作者】左敏;陈洪武;江远安;李丽华【作者单位】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1【相关文献】1.近50a来新疆特克斯县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J], 迪力木拉提·努尔达吾来提;滕洪波;夏依木拉提·艾依达尔艾力;2.忻州市近50a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J], 张瑞珍;葛艳斌;罗树伟;赵酉龙;刘海玉3.依安县近50a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J], 高占峰;李爽4.中国近50a来日最低气温的时间演变特征 [J], 史岚;王翠花;李雄;缪启龙5.近50a西北干旱区气温分区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J], 任朝霞;杨达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奎屯垦区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作者:冯丽晔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4年第4期冯丽晔(乌鲁木齐市气象局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本文利用1958—2009年奎屯垦区的降水资料,对奎屯垦区的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奎屯垦区降水量最多的是5月,最少的是1月,以6月份波动最大;冬季降水量变化小,夏季变化较大;年降水量波动较大,平均周期为15 ~ 16年,每10年降水量增加0.133 mm。
关键词:奎屯垦区;降水特征;变化趋势奎屯垦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地处东经83°28′ ~ 85°27′,北纬44°18′23″ ~ 45°06′20″,属于北温带干旱区,有着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1]。
本文利用第七师中心气象站1958—2009年的气象资料,对奎屯垦区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1分析方法奎屯垦区全年共分4季,春季为3 ~ 5月,夏季为6 ~ 8月,秋季为9 ~ 11月,冬季为12月至次年的2月。
本文利用统计学方法如距平曲线、标准差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各月、各季、全年的降水序列特点及趋势进行统计分析[2]。
2降水特征及趋势分析2.1降水特征分析根据1958—2009年5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统计全年各月的降水量。
从表1可知,奎屯垦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86.0 mm,其中,降水最多的月份为5月,平均月降水量为26.0 mm,降水最少月份为1月,平均月降水量为6.7 mm。
各月降水量的标准差在6月最大,达到了24.2 mm,12月和次年的1月最小,分别为5.6 mm和5.4 mm。
2.2年降水累积距平分析年降水量距平曲线和年降水累积距平曲线可以反映一个时段内降水量变化的趋势,在降水累积距平曲线中,上升段表示距平值增大,定为降水偏多阶段,反之表示降水偏少阶段(图1)。
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近50年奎屯垦区的年降水量呈明显的波动性变化。
新疆石河子垦区50年气候变化对棉花种植的影响范文波;江煜;吴普特;马枫梅;刘兵【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年(卷),期】2011(029)006【摘要】对石河子垦区1959~2008年50 a的气象资料分析表明,气候倾向为有利于棉花生产的发展趋势.分阶段研究发现:1959~1980年期间平均气温、≥10℃积温和ET0与棉花种植比例的关系不密切,1981~2008年期间关系密切;总体上气候变化影响棉花种植主要是通过气候生产潜力来实现.分析棉花受灾比例的变化规律,在1959~1980年间呈上升趋势,绝对数值较小;在1981~2008年间呈下降趋势,绝对数值偏大;气象灾害对棉花种植比例和单产的影响,在1981~2008年间均比1959~1980年间严重.此外,1981~2008年间发生重大气象灾害的时间间隔明显缩短,对今后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潜在威胁.%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Shihezi area during 1959 ~ 2008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turned a favorable trend for cotton production. The research period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which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 10℃, ET0 and planting proportion of cotton during 1959 ~ 1980, but they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during 1981 ~ 2008. The overal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lanting proportion of cotton were achieved mainly though the influence of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n cotton yield. The variation of the proportion of cotton afflicted had an upward trend during 1959 ~ 1980, while the absolute value was small;whereas the trend during 1981 ~ 2008 was downward, while the absolute value was large. The impact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n planting proportion of cotton were more severe in the second phase than in the first. The time interval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during 1981 ~ 2008, which has caused a potential threat to cotton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总页数】5页(P244-248)【作者】范文波;江煜;吴普特;马枫梅;刘兵【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石河子统计局,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2.5+4【相关文献】1.棉花种植户新技术采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棉花种植户调查为例2.2016年新疆石河子垦区影响棉花产量的气象因子分析3.2015年新疆石河子垦区棉花产量影响因素分析4.气候变化对新疆棉花种植布局与生长发育的影响5.石河子垦区50年ET_0变化对棉花单产和灌溉水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51~2007年南疆地区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元慧慧;李杰;王彦磊;叶明雯;马亮【摘要】With binomial coefficient smoothing and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the anomaly time characteristics, inter-annual climate, and the spatio-temporal-va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erature anomalies were analyzed using air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from stations in South Xinjiang from 1951 to 2007. The results show a pronounced difference in air temperature between winter and summer, mainly negative anomalies before the 1980s and a change to positive temperature anomalies after the 1980s; after 2000 a cooling trend appeared. The temperature deviation in summer was less than that in winter; this deviation appears in two waves during the 57-year period. Abnormally warm periods occurred in the late 1950s, the late 1970s,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showing a 20-25-year oscillation. The frequency of abnormal temperature was 30% in winter and 26% in summer. There were more cold winters than warm winters, and more hot summers than cooler summers. More cold years appeared in the 57-year period than warmer ones and the extent of lower air temperature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higher air temperature. The winter temperature in South Xinjiang showed two significant oscillations: a 6-10-year inter-annual cycle and an 18-20-year inter-decadal cycle. The summer temperature showed one significant oscillation: a 20-year inter-decadal cycle. The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and abnormal temperature varied with different decades and seasons.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long-termtrend of air temperature, the region north of South Xinjiang (southern Tianshan Mountain) became hotter, while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region south of South Xinjiang became cooler. The temperature-ascending extent in winter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summer in the calefactive area while the temperature-descending extent in summer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winter in the descensional area.%采用1951~2007年南疆地区站点月平均气温资料和NCAR/NCEP气候月平均资料,运用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南疆地区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季节—年际气候变化特征,及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如下:南疆地区冬季和夏季气温在气候态上差异明显,1980年代以前的冬季主要为气温负异常,1980年代以后呈现气温异常升高,到2000年以后又开始出现偏冷趋势;夏季气温偏差小于冬季,57 a间南疆夏季气温大致出现两波振荡,异常偏热期大致处于1950年代、197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呈20~25 a振荡.冷冬年的频次多于暖冬年,热夏年的频次多于凉夏年.偏冷年在57a时间段内所占比例最多,气温异常低的幅度大于气温异常高的幅度.南疆冬季气温存在2个显著振荡:6~10 a的年际周期和18~20 a的年代际周期;夏季气温有1个最显著的振荡,稳定的20 a为中心的周期.不同的年代和季节气温及气温偏差分布各不相同.从气温长期演变趋势来看不论冬夏南疆北部(天山山脉以南)气温升高,塔里木盆地以及南疆南部地区气温降低.冬季升温区的升温幅度比夏季升温区大,夏季降温区的降温幅度比冬季降温区大.【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年(卷),期】2012(017)005【总页数】8页(P541-548)【关键词】南疆;气候变化;气温异常;时空变化特征【作者】元慧慧;李杰;王彦磊;叶明雯;马亮【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 100094;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 100094;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 100094;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 100094;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 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34气候变化问题是现今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Houghton,1998;屠其璞等,2000;王会军等,2002;牛宁和李建平,2007;史军等,2009)。
奎屯垦区近10年寒潮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作者:王妮妮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6年第9期王妮妮(兵团第七师气象局,新疆奎屯833200)摘要:奎屯垦区每年9月进入秋季,前秋(10月上旬以前)为秋高气爽,天气较为稳定,从大范围的环流背景上讲,此时南支锋区继续向南撤退,北支锋区从高纬度逐渐南下,但从未到达垦区上空,垦区此时处在南北两支锋区没有明显影响的“空档”之中。
本文利用第七师中心气象站2005—2014年近10年的寒潮气象观测资料,对奎屯垦区的寒潮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准确及时预警寒潮天气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寒潮特征;变化趋势;分析1寒潮长期预报要点新疆兵团奎屯垦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地处东经83°28′~85°27′,北纬44°18′23″ ~45°0 6′20″,属于北温带干旱区,有着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每年10月中旬以后,北支锋区向南活动范围已伸展到北纬45o附近,历年10月中下旬是该地区的霜冻、初雪、结冰、气温越过0 ℃线的平均日期,也是初寒潮来临的关键期,因此,寒潮预报也要随着季节的转换而转换,密切注视这一时期师中心气象站要素的反常变化。
近10年奎屯垦区寒潮入侵都发生在稳定积雪的形成和土壤封冻这一时期内,一般在11月中旬,每年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有一次强寒潮入侵。
此后,奎屯垦区进入严冬,个别年份强寒潮会推迟到1月下旬,不管推迟与否,着眼点必须放在在这一时期内。
随着时间的推迟,2 ~3月份北支锋区开始逐渐自南向北撤退,4月中下旬的着眼点是注意每年寒潮的侵袭,这段时间也是历年平均晚霜出现的时期。
2寒潮中期预告思路寒潮长期预告的要点放在了北支锋区位置的气候变动规律上,寒潮中期的预告思路则建立在北支锋区上槽脊的新生,这与受大气环流制约的天气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有一定的关系,单站的气压、气温等要素的时空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客观的反映出当时环流的演变状态。
新疆奎屯柳沟垦区霜期变化规律分析作者:曾桂婷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7年第10期摘要:采用柳沟垦区1998-2016年初霜期、终霜期及无霜期的时间序列,统计分析了它们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初霜期平均值为10月10日,平均绝对变率为8.2天,线性倾向呈现下降趋势;终霜期平均值为4月11日,平均绝对变率为7.6天,线性倾向呈现下降趋势;无霜期平均值为181天,平均绝对变率为10.2天,线性倾向呈现微弱上升趋势。
初霜期提前、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延长的变化趋势,与气候变暖的特征相一致。
关键词:霜冻;变化趋势;平均绝对变率霜冻在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使植物体温降低到0℃以下而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农业气象灾害。
每年入秋后第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初霜冻;每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终霜冻。
柳沟垦区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热量条件较好。
喜温作物棉花是我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终霜冻出现的早晚直接影响到棉花适播期的早晚,终霜期偏晚常使已播棉田遭受冻害,而初霜期偏早又直接影响到棉花的产量和品质,由终霜期和初霜期所决定的无霜期是表征一个地方热量资源的重要参数,故研究霜期变化规律对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和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柳沟垦区霜期预报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本文以柳沟垦区1998-2016年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历年霜期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1 初霜期通过对柳沟垦区1998-2016年初霜期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研究,初霜期历年平均值为10月10日,最早出现在9月18日(1998年),最晚出现在10月30日(1999年),最早最晚相差42天。
初霜期的平均绝对变率为8.2天。
1.1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分析初霜期的变化趋势,采用5年滑动平均滤去气候噪音。
初霜期的5年滑动平均线性倾向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即初霜期呈现逐渐偏早的趋势,年变化率为-0.3d/a,表明初霜期大约每10年提前3天。
第24卷第7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24N o.7 2010年7月Journal ofA 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 ironm ent Ju l y.2010文章编号:1003-7578(2010)07-103-07南疆地区近58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郑红莲1,严军2,元慧慧1(1.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100081;2.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5)提要:近年来新疆气候尤其是南疆气候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
使用南疆地区吐鲁番、库车、南疆、和田、且末、若羌、哈密7个气象站1951-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经验函数拟合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南疆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表明:趋势分析中,南疆地区平均温度年际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呈现冬暖夏凉的现象;平均降水量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表明南疆地区气候已呈现出较明显的变暖变湿趋势。
异常分析中,年平均温度偏暖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偏冷期集中在20世纪60、70年代;降水量异常主要表现为降水异常偏多、显著偏多、偏多、偏少的情况。
周期分析中,月平均温度距平存在99.06月(8.26年)的主周期,月平均降水量距平存在58.90月(4.91年)的主周期,根据主周期的小波系数实部,预测未来2年南疆地区的温度仍将偏高,降水量仍将偏多。
关键词:南疆;气候变化;温度;降水;M orlet小波中图分类号:P46文献标识码:A气候变化是被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新疆气候尤其是南疆气候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南疆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南疆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通过人类的有序活动来促进南疆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积极应对新疆及全球的气候变化,是目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1]。
秦艳等[2]用中国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南疆1955-2000年的气候变化;张燕等[3]对新疆水资源足迹及利用效率进行了动态评估;傅玮东等[4]对新疆吉木萨尔县1961-200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新疆奎屯柳沟垦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作者:曾桂婷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8年第2期摘要:本文采用新疆奎屯柳沟垦区1998—2016年的数据序列,通过距平图、饼图、柱状图等图表等,统计分析了年、季、月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得出结论: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历年平均降水量197.4 mm,年降水量最多年为最少年的2.5倍;年降水量线性趋势呈现出偏少的趋势;季降水量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春季呈现出少 - 多 - 少的阶段性变化趋势,秋季呈现出多 - 少 - 多的趋势,夏季和冬季均呈现出多 - 少 - 多 - 少的变化趋势;一年中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4 ~ 10月,2月最少,5月最多;年降水变率为19.6%,季降水变率春季﹥秋季﹥冬季﹥夏季,这与两极比比较得出的季降水量年际间的变化幅度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降水量;分布特征;变化趋势;降水变率;奎屯柳沟垦区本文对新疆奎屯柳沟垦区1998—2016年的数据序列进行分析,初步探索柳沟垦区降水量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柳沟垦区气候分析和预测、农作物结构布局、气象灾害防御等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1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柳沟垦区历年平均降水量197.4 mm,年降水量最多为329.6 mm(2010年),最少为127.7 mm(2000年),降水量振幅为201.9 mm,降水量最多年为最少年的2.5倍。
根据1998—2016年降水量距平图分析(图1),柳沟垦区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19年中,降水量有9年偏少年,9年偏多年,1年接近历年平均值,1998—2006年9年间偏多年占了6年,2007—2016年10年间偏多年仅有3年。
线性趋势显示,柳沟垦区年降水量呈现出偏少的趋势。
2四季降水量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2.1四季降水量分布特征柳沟垦区四季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
春季降水量多于夏季,夏季多于秋季,秋季多于冬季。
春季降水量最多为133.1 mm,出现在1998年,最少为11.8 mm,出现在2000年,春季降水量两极比为11.3倍。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1) :33〜36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新疆奎屯柳沟垦区积温变化特征初探曾桂(兵团第七师乜5团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新疆奎屯SSSZOQ)摘要:为探明新疆奎屯柳沟垦区近!()年积温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新疆奎屯柳沟垦区2017年的积温资料,通过五日滑动平均法、年际变化曲线、累积距平等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历 年平均稳定$0°C积温为4 200. 1°C,持续期为243 d。
$0°C积温年际变化存在3〜:年的变化周期,$0R 积温累积距平曲线整体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稳定$10°C积温平均为3 844. :°C,持续期为184d。
$10°C 积温累积距平变化情况与$0R积温基本一致,存在约4年的变化周期,累积距平曲线整体呈现出减少的变化趋势。
在80<的保证率下,稳定$0R积温值为4 116. 2°C,稳定$10R积温值为3 768.5 R。
关键词:积温;变化趋势%呆证率中图分类号:P468.0e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767(2018)01-0033-04 DOI:10.11942/j.issnl002-2767.2018.01.0033新疆奎屯柳沟垦区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主要种植农作物花、小麦、玉米、油葵等[1]。
积温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要,评价资源的一项,是物生长发育的一,对农业生产的导。
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温界限温度为0°C、10°c。
沟垦区内气象站(N44°46',E84。
31') 1898-2017 年的积温资料,5 平均法统计积温数据,分析研究柳沟垦区的积温变化特征,为气候与预测、科学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规避农作物收稿日期#017-12-20作者简介:曾桂婷(1983-),女,山东省 县人,学士,工程师,从事气象观测和预报工作。
阿拉尔垦区近五十年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分析作者:龙海燕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6年第02期摘要利用阿拉尔垦区1961-2015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最低气温年、季及极端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得出:近55 a阿拉尔垦区年平均最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以冬季变化趋势较为明显,而夏、秋平均最低气温整体呈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增温趋势倾向率为0.326 ℃/10a 。
关键词最低气温;变化趋势;新疆阿拉尔垦区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16.05.050阿拉尔市为暖温带极端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阿拉尔垦区气候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国内学者对该垦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其中牛建龙等对新疆阿拉尔地区近53a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但针对垦区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方面的分析较少。
本文主要分析阿拉尔垦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季平均最低气温及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趋势[1]。
1 资料与方法选取阿拉尔垦区1961-2015年近55a逐日最低气温资料。
应用月、季、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日极端最低气温为研究指标,着重论述阿拉尔垦区这些指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2 阿拉尔垦区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2.1 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特征阿拉尔垦区近1961-2015年年平均最低气温为3.6 ℃,近55a年平均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64 ℃/10 a,增温趋势通过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其中,年最低气温最低值出现在2012年,为2.4 ℃,次低值为2.5 ℃,出现在1967、1968年;年平均最低气温最高值为4.4 ℃,出现在2015年,次高值为4.3 ℃(2010年)。
从年平均最低气温年代及变化趋势来看,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最低气温为3.2 ℃,为各年代中最低,6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下降趋势;70年代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达到3.7 ℃,较60年代上升了0.5 ℃;80年代年平均最低气温为3.6 ℃,较70年代下降0.1 ℃,80年代中期以后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90年代年平均最低气温为3.7 ℃,进入21世纪后,年平均最低气温有所下降,2001-2015年平均最低气温为3.6 ℃,主要是因为2012年、2014年的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下降所致,这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影响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