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211.00 KB
- 文档页数:8
历史知识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不仅给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场战争,本文将从战争原因、参战国家、主要战役、战争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全面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战争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多重原因。
首先,正是一战的不公正和不平等条约,如《凡尔赛条约》,种下了战争的种子。
这些条约削弱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导致了国家之间的不满和紧张局势。
其次,经济危机是战争爆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导致很多国家遭受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困难。
这种经济困境加剧了国家间的紧张和冲突。
最后,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思潮的兴起也为战争的爆发提供了土壤。
纳粹德国的崛起和对犹太人的迫害,以及日本的扩张主义政策,都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
二、参战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到了全球范围的冲突,参战国家众多。
主要的参战国家包括:德国、日本、意大利(轴心国),英国、苏联、美国、法国等(同盟国)。
其中,德国由于希特勒的领导,通过侵略和征服不断扩大其势力范围。
日本则试图建立一个被其控制的亚洲帝国。
轴心国的崛起引发了同盟国的强烈反抗和抵抗。
三、主要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战役,这些战役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战役的简要介绍:1.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线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在这场战役中,苏联红军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持久战,最终苏联成功保卫了斯大林格勒,并开始了反攻。
2. 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美国海军成功截击了日本航空母舰,并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
3. 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一次大规模登陆行动。
登陆后,盟军成功建立了战略桥头堡,向德国发动了进攻。
这一行动使得盟军重获对德国的控制,并标志着欧洲战场的胜利即将到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它涉及的国家众多,冲突范围广泛,战争进程曲折而复杂。
本文将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战争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9年,由德国入侵波兰引发。
随着德国的迅速胜利,欧洲各国相继卷入战争。
战争扩大后,日本于1941年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并向东南亚地区扩张。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战争蔓延至全球范围,进一步加剧了战争的紧张局势。
二、盟军反攻与战局扭转1942年,盟军发动了对德军的北非战役,在埃尔阿拉明、托布鲁克等地成功击败德军,迫使德国在北非撤退。
同年,美国还在太平洋地区发动了中途岛战役,成功阻止了日本的进攻。
这些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盟军反攻的开始,战局开始逐渐扭转。
1943年至1944年,盟军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决战,如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成功地推进了欧洲战线的进展。
同时,在太平洋地区,美军通过岛屿间的残酷战斗,逐渐向日本本土逼近。
这些战斗有效地压缩了德日军力,并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集中营和大屠杀的惨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实施了集中营和大屠杀政策,对犹太人、罗姆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进行大规模屠杀。
其中最为著名和残酷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数以百万计的人在这里丧生。
这些战争罪行成为世界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让人类对战争的危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原子弹与日本投降1945年,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并在广岛和长崎投下这一可怕的武器。
原子弹爆炸后,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和庞大的物质损失,使日本政府不得不在同年8月宣布无条件投降。
原子弹的使用不仅给战争带来了极大的杀伤力,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以及对和平的渴求。
五、战争结果与战后整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革。
战争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形成两大战争阵营: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盟军战胜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轴心国,世界格局由此形成了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即东西方对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短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俄罗斯法定结束日期为1945年9月3日) [1] ,是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2]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3]
战争最后以美利坚合众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虽已过去,但那一幕幕历史画面至今仍存在于很多人的脑海中。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你了解多少?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希望对你有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中文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部队:同盟国、轴心国战争结果:同盟国获胜时间: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地点:欧洲,东亚,东南亚,北非,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人物: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希特勒裕仁天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一、社会根源1、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
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2、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特别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二、直接原因1、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芬兰、伊拉克、伪满洲国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简要介绍一战埋下了二战的祸因。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德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怨恨,《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款,意大利的法西斯党利用大萧条崛起。
20世纪三十年代,阿道夫·希特勒开始秘密武装德国。
德国、意大利与日本签订反共产主义协定,并且干预西班牙内战。
1938年,德国派兵占领了奥地利。
1939年,德国威胁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随即签订《德苏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利用闪电战入侵波兰,两天后,不列颠王国与法兰西共和国对德国宣战。
1940年三月,德国与苏联将波兰瓜分,苏联吞并巴尔干国家,此外还进攻芬兰以报苏芬战争之仇,更主要建成其西部防线。
同年四月,德国闪击挪威的培尔根和奥斯陆,并且彻底控制丹麦王国。
5月丹麦王国签署《反共产主义协定》,随即德国闪击尼德兰及比利时王国,德国占领荷兰及比利时后随即立刻闪击法国,6月法国投降,建立维希法国政权。
接着德军大规模毁灭性轰炸不列颠,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但是英国在不列颠战役的胜利毁掉了德军的不灭神话,使得英国暂时安全。
1941年希特勒突然将枪口对准东欧,分别将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拉入轴心国,分别签订《反共产主义协定》,1941年6月,希特勒与苏联撕下脸皮,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极大规模的进攻,一度达到莫斯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
在战争结束后,世界被分为两个阵营,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这两个阵营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爆发,冷战时期(1947-1991)成为世界格局的主导,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 起因与参战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源于纳粹德国的侵略政策。
希特勒上台后,开始扩张德国的领土,侵略邻国并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
最初,法国和英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遏制德国,但最终不得不对德国宣战,引发了全面战争。
除了德国,其他重要参战国还包括苏联、美国、英国和日本。
苏联在东线与德国进行了激烈的战争,承受了巨大的伤亡。
美国和英国则在西线以及太平洋地区与日本展开了战斗。
2. 战争结果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要结果包括:- 盟军获胜,纳粹德国被击败,希特勒自杀;- 世界分为两个主导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日本在核爆之后宣布投降,结束了太平洋战争;- 世界各地出现大规模的战争留下的后果,如极端贫困、废墟和流离失所的难民。
二、冷战时期1. 起因和核心问题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战后,随着苏联和美国通过政治、军事手段在战后秩序的重建中争夺影响力。
冷战的核心问题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利益的对抗。
苏联代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而美国代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2. 核心事件和影响在冷战时期,多个核心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 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对抗苏联扩张的阻止措施;- 1949年,苏联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拉开了核武器竞赛的序幕;- 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导致东西德分裂,进一步加剧了东西方对立;-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几乎引发了全面核战。
冷战时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立,还波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为轴心国一方,以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分析中文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部队:同盟国、轴心国战争结果:同盟国获胜时间: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地点:欧洲,东亚,东南亚,北非,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人物: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希特勒裕仁天第二次世界大战详情防御阶段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波兰军队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
波兰军队节节败退,波兰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对德国宣战后,没有对德国法西斯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致使波兰军队孤军奋战。
1939年9月,波兰覆亡。
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
(称“白色闪电”。
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
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
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
[20] 1940年7~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
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
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初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考点 1 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1. [2014安徽12(3)题2分](节选)非洲是一块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
(3)1935年意大利军队侵略矛头直指非洲的________(国名),英、法等国对意大利采取绥靖政策,这一政策在________会议中达到顶峰。
考点 2 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考点 3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2. [2012安徽12(2)题1分](节选)团结就是力量,合作达成共识。
(2)1942年,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考点 4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二战胜利3. [2015安徽12(3)题1分](节选)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中俄两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3)__________战役的胜利,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4. [2011安徽17(2)题4分](节选)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泄漏。
事件发生后,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科技革命与日本”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回眸历史】下面是“三次科技革命下的日本”的图片。
【论从史出】(2)同学们通过探究“三次科技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分别得出“疯狂与罪恶”“伤痛与崛起”的结论。
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
(4分)“疯狂与罪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伤痛与崛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2015安徽17(1)题1分](节选)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历史上“法德两国的战与和”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图7【读图激趣历史回顾】(1)图7属于哪场战争期间的形势图?(1分)1. (2017原创)1938年9月,张伯伦回到伦敦,挥舞着文件,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
10分钟轻松了解第⼆次世界⼤战(简史、重点、趣闻)在讲⼆战之前我们要先简单的了解⼀下⼀战,⼤家⽐较不明⽩的是,其实⼀战本来只是欧洲那⼏个⼩国在打仗,充其量只能叫做欧洲战争才对,为什么会叫世界⼤战?原因很简单,因为后来还有美国中国和⽇本加⼊战争,就连⾮洲那边有战场。
美国之所以会参战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英国跟美国银⾏家借了⼀⼤笔钱来打仗,所以如果英国打输了美国的经济也会死得很难看,所以美国算是被银⾏家与政客赶鸭⼦上架⽽强迫参加⼀战的!⾄于⽇本,他们其实只是想侵略别⼈的殖民地。
像是中国的青岛,马⾥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还有新⼏内亚,只是这⼏个地⽅当时刚好都是德国的殖民地,⽽德国⼜刚好是英国的敌⼈,所以敌⼈的敌⼈就是朋友,所以理论上来说⽇本算是有参与⼀战的!⾄于中国⽅⾯1914年⼀战开打的时候,当时的中国才刚结束⾟亥⾰命,但是当时北洋政府的段祺瑞还是决定要帮协约国,所以派出了14万⼈帮助英法联军,不过都只是做后勤补给的⼯作。
另外还派了20万⼈帮助俄国,不过后来俄国在1917年发⽣了⼗⽉⾰命,所以退出⼀战,但是那20万⼈并没有因此⽽回来,⽽是帮俄国打内战,不幸的是,⼤部分⼈再也没有回到中国!⾄于⾮洲为什么会变成战场,其实也是因为当时的德国在⾮洲也有殖民地,像是现在的喀麦隆,纳⽶⽐亚和坦桑尼亚等地⽅,所以协约国就顺便攻打了这些地⽅,基于以上战场横跨三⼤洲的概念,所以后来才会叫做世界⼤战!第⼀次世界⼤战在1918年的11⽉11⽇11点打完,1919年6⽉28⽇签订凡尔赛条约后⼀战才正式宣告结束。
虽然英美两国都希望对战败国从轻惩罚,但是法国早就看德国不爽很久了,因为19世纪德国打败拿破仑三世时,还故意让国王选在法国的凡尔赛宫登基惹⽑了法国⼈,所以法国⼈才会借机报仇,所以在条约⾥包含德国必须赔偿1320亿马克!当时的德国马克是以4.5马克兑换1美元,也就是德国需赔偿293亿美元,换句话说,他们根本赔不出来,还要失去13%的领⼟!⽽且规定之后陆军只能有10万⼈,海军15000⼈还不能有空军,德意志帝国也被迫解散,国王被流放,德国后来变成了魏玛共和国!1920年1⽉10⽇在⽇内⽡成⽴的国际联盟,就是联合国的前⾝,主旨是凡是有国家要打仗之前必须先经过国际联盟来做协调以避免战争,⽬的当然是为了和平,但是美国觉得欧洲这边太乱了,所以拒绝加⼊!不过事实证明欧洲这边真的很乱。
第二次世界大战事件简述一、大战前的局部战争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的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并迅速占领中国的东三省,成立由关东军控制的伪满洲国。
2、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军团入侵独立的埃塞俄比亚,7个月之后,埃塞俄比亚被征服。
3、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一同支持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英法则严守中立政策,1939年西班牙共和政府被颠覆。
4、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苏联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并派遣航空兵参与中国对日作战,苏联成为抗战初期中国的主要援助国。
1938年和1939年,苏日之间由于满洲国边境问题爆发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苏军全歼进犯日军。
为了避免两面作战,1941年,苏联在苏德关系非常紧张的时候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该条约除了规定互不侵犯外,还互相承认了对方在外蒙古和满洲的现实利益,苏联中止了大部分对华的援助。
二、英法绥靖政策的失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一系列的侵略扩张行为采取了绥靖政策。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西班牙内战时的英法则严守中立政策。
1938年9月,召开慕尼黑会议,强行将捷克的领土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英国法国把绥靖政策推向顶点,如此明目张胆的姑息被史学家讥讽为“慕尼黑阴谋”。
美国立场的改变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对德国和日本的扩张野心已经了如指掌,但是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思想却弥漫著整个美国,美国人普遍对他国的战争不感兴趣。
所以罗斯福只能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物资援助,但常常遭到严格执行中立政策的国会的阻挠。
直到1941年3月,美国国会才在西欧战事吃紧,全世界都有陷入战火危险的时候通过《租借法案》,这个法案授权总统向他认为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军火和战争物资,至此,美国已由中立国成为事实上的反法西斯国家。
同年8月,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军舰上举行会谈,并签署旨在摧毁纳粹政权的《大西洋宪章》。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慕尼黑阴谋1.慕尼黑会议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侵略野心膨胀,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参与国:1938年9月,德、意、英、法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含义(或实质):英法等西方大国虽对法西斯侵略不满,但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对法西斯侵略不加严厉制裁,而是希望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
会议的影响: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绥靖政策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反法西斯力量,最终导致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二战开始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也最先尝到了苦果,1940年四五月德军进攻英法,法国战败投降,英国首相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民坚决抵抗。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时间:1942年1月1日国家: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内容: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26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影响: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促进二战胜利。
2.开罗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1943年11月国家:中、美、英地点:开罗内容: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3.雅尔塔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1945年2月人物: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召开雅尔塔会议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The second world war)(1939——1945年)【考点展示】(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慕尼黑阴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考点研读】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济——德国经济重新崛起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政治——日德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胜胜国——美日矛盾2、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发展胜败国——法德矛盾3、现实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4、客观因素:(1)西方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进一步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的要求英法等西方大国不仅对吞并奥地利不闻不问,还为了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逼迫捷克斯洛伐克让步,与希特勒妥协(2)表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①签订: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在未让捷代表参与情况下签订②内容: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③史称“慕尼黑阴谋”,它是法西斯德国扩张政策和英法纵容政策的产物A.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B.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更暴露勒英法的软弱,主张了希特(3)消极影响勒的气焰,1939年德国进而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战略上处于有利地位,加速了战争的全面爆发D.使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为自身安全,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苏联的中立自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避免首先遭到攻击,赢得了备战时间;德国解除后顾之忧,避免了两线作战(3)遭到法西斯侵略的弱小民族,因为力量薄弱、社会制度落后和分散孤立,没有也不可能结成能够组织法西斯发动战争的联合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