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9.82 KB
- 文档页数:12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5篇对于调研报告,大家务必要遵照工作的需要,拟定出切合实际的调研计划,调研报告可以为组织提供关于客户需求和偏好的洞察,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篇1城中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被城市建设用地包围或半包围,但在土地权属、户籍等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地区。
城中村对城市发展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问题越来越突出,其在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负效应正日益显现和扩大,越来越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围绕县城的城中村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结合调研情况,就城中村改造问题谈点看法。
一、桂阳县城城中村的现状(一)主要特点。
一是城中村面积大人口多。
县城城中村有腊树下、刘家岭、财神庙、龙潭村、北关村、培才村、城南村、李家湾、豆腐村、塔背村、新澄村、柏树村、牛巷口村、小宝山等14个村,面积约7平方公里,占县城建成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多,人口约4万人,占县城人口的四分之一多。
二是经济发展基础弱。
目前,我县城市建成区内的培才、龙潭、北关、上辇豆腐冲等许多城中村,为了县城的发展,已将大部分赖以生存的土地奉献给了县城建设,由此也产生了许多失地农民。
这就使得这些村(居)委既没有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又失掉了土地这一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导致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失地农民没有就业保障,群众生活水平日益下降。
三是社会保障待遇低。
某年以来,县城建成区内的村委改制为社区,但由于土地性质、集体经济等改制不到位,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边缘群体,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有的还转化为城市贫民,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
四是群众生存环境差。
城中村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建设年代久远,大多数已成为危房,加之,近年的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房屋普遍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如某年至某年环城西路范围的居民住宅面积比某年增加了100%,造成了采光不好、通风不畅、屋内潮湿等不利于生活的恶劣环境,严重危及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五篇范文)第一篇: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区老城区位于**市中北部,介于路桥区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总用地面积33.5平方公里。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老城区一直受到环境差、基础设施陈旧等矛盾的困扰。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走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经营城市、以城养城的路子,不断加大老城区建设和改造力度,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老城区改造的主要成果1、规划编制力度不断加大。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出精品、出形象的总体要求,先后编制完成了***区铁东地区、***区铁西地区综合整治规划等10余项分区规划,中桥路、友谊大街、新中八路、中五路改造规划等30多项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建设、给排水等5项专项规划,并在建设会战大街、世纪大道、东干线立交桥等工程规划上,请名院、用高手进行设计规划,在塑造精品上大做文章。
基本构筑起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本框架,以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支撑,以各类专项规划为网络的城市规划体系。
2、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政府出资、企业投资和协调临街业户投入等办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近年来,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改造会战大街、中桥路、会战西街、站前路等街路18条,道路两侧硬化面积10余万平方米,维修道路3万余平方米。
通过市区投资及招商引资,近几年新建老城区改造项目17项,投入建设资金21.5亿元;新建扩建各类市场32处,面积46万平方米,完成了东干线立交桥、站前广场、旧物市场、煤炭市场等功能项目,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3、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
加强了环境建设,新建了以绿地为主体景观的中林生态园、老市政府南侧公共绿地、站前广场绿地等6项公共绿地建设工程。
铺种草坪5万余平方米,栽植乔木、灌木等2万余株。
完成了铁东铁西楼区等居住区绿化,建设绿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
近年来,老城区共植树56万株,新增绿地192万平方米。
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将33条街路和6个平房区卫生保洁权进行了公开招标拍卖,提升了保洁档次;开展烟尘污染专项整治,拆除锅炉房242座;城区工业和生活污水实现了集中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的老城区逐渐显现出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等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旧城改造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报告以XX市某老城区的改造项目为例,通过对项目背景、改造内容、实施过程、成果与影响等方面的调研,分析旧城改造的意义和挑战。
二、项目概述XX市某老城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城市发展的发源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区域已成为城市中心区域,商业、文化、教育资源丰富。
然而,随着城市扩张,老城区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改善居民生活,提升城市形象,市政府决定对该区域进行旧城改造。
三、改造内容1. 基础设施改造: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提升区域基础设施水平。
2. 环境整治:对老城区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包括绿化、美化、亮化等,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3. 住宅改造:对老城区的住宅进行改造,提高居住条件,包括加装电梯、改造厨房卫生间、改善室内通风采光等。
4.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或改造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需求。
5. 历史文化保护:在改造过程中,注重保护老城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包括建筑、街区、民俗等。
四、实施过程1. 前期调研:组织专业团队对老城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区域现状、居民需求、改造难点等。
2. 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包括改造内容、时间节点、资金预算等。
3. 项目审批:将改造方案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批,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4. 组织实施:按照审批通过的方案,分阶段、分区域组织实施改造项目。
5. 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监督管理机制,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五、成果与影响1. 改善居民生活:改造后的老城区,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2. 提升城市形象: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形象得到提升。
3. 促进经济发展:改造后的老城区,商业氛围浓厚,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入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报告三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决策部署,推进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形象,根据市政协2023年工作安排,X-X 月份,由XX副主席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多层面座谈会、外出考察等形式,对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城镇老旧小区是指城市或县城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
据调研组不完全统计,我市20X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X 个(乐成街道X个、城东街道X个、城南街道X个),总建筑面积XX多万平方米,涉及XXX户,XXX人。
其中,XX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X个,涉及XX户,XXX人。
调研发现,老旧小区“三多”“三少”“三缺”现象突出,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居民改造意愿普遍强烈。
(一)建设标准不高,多孔预制楼板结构多、建筑管线老化多、安全隐患多。
老旧小区建成时间较早,原建设标准较低,不少建筑是多孔预制楼板结构,经过二三十年的使用,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建筑楼体、外立面、楼梯破损以及电气线路、水污管网老化严重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群众反映非常强烈。
如X区X栋建筑有多孔预制楼板结构的X栋,X小区X栋建筑有多孔预制楼板结构的X栋,调研组走访发现其中部分房屋主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部分房屋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墙面脱落,看上去安全隐患较大。
X小区其中一条覆盖一半以上建筑的电力线路,每逢用电高峰期就频繁停电,今年夏天刚开始就连续三个晚上停电,群众强烈要求后实行了线路分流改造。
X近几年都出现了管道堵塞、化粪池溢出等情况,业主们不得不雇佣疏通公司来清理。
多数老旧小区建筑住宅阳台洗涤污水管与屋面排水管相连,导致雨污混排现象普遍,很多排水管还是球墨铸铁管,大部分已经腐蚀损坏严重,此外大多数消防栓都已损坏,无法正常出水。
最新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报告【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本调研报告对最新的老旧小区改造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改造的必要性、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引言】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旨在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和居住环境,解决居民住房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启动相关改造工程,而本次调研主要集中在最新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上。
【一、改造的必要性】1.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老旧小区存在建筑老化、设施陈旧等问题,改造能够提升住宅及公共设施的品质,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2.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老旧小区多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改造后可以提供更多适合低收入人群的住房,缓解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压力。
【二、改造的效果】1.提升小区整体形象:改造项目经过人性化设计和美化规划,可以提升小区的整体形象,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提高居住品质:改造改善了小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道路、照明、景观等,提高了居民的居住品质。
3.增加社区功能:改造项目将加强社区的功能,加入商业设施、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方便居民就近满足生活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1.改造成本高: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到基础设施、房屋改建和公共配套等多个方面,造成改造成本较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承担。
2.改造时间长:改造项目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会给居民带来不便和迁徙压力,同时需要合理的规划和组织,保障居民的基本权益。
3.管理和运营问题: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运营,包括物业管理、环境维护等,需要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机制。
【四、建议】1.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应明确的改造目标,提供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协调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推进改造项目。
2.社会参与和自治: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改造项目,形成自治的力量,提高改造的效果和居民的参与度。
3.改造方案科学规划:改造方案应根据具体小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和论证,科学、合理规划改造内容和时间,做到改造有序推进。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地出现了许多老旧城区。
这些地区建筑陈旧、设施落后,不仅给居民带来不便,还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
为了改善旧城区的面貌,促进城市发展,旧城改造成为许多城市的重点工作之一。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旧城改造的现状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调研,希望能够找到促进旧城改造的有效途径,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对比。
四、调研结果1. 旧城改造的现状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旧城改造的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资金短缺:旧城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政府资金不足、开发商利润低等,导致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旧城改造的主要因素之一。
停工现象:由于资金问题或其他原因,一些旧城改造项目出现了停工现象,导致改造进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立法不健全:我国目前对旧城改造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政策和规定,给改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2. 旧城改造的困难通过对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我们了旧城改造的一些困难:拆迁问题:旧城改造需要对一些老旧建筑进行拆迁,但拆迁涉及到居民利益和社会稳定问题,需要妥善处理,才能推进旧城改造工作。
立法改善:旧城改造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推动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合规划:旧城改造需要进行综合规划,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会议题等多个方面,需要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五、解决方案针对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旧城改造的资金投入,通过各种途径确保旧城改造的顺利进行。
2. 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旧城改造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改造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3. 健全拆迁机制:建立健全的拆迁补偿机制,确保拆迁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老城区改造调研报告老城区改造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老城区的改造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老城区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城市规划滞后、居民居住条件差、公共设施老化等,给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老城区改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以老城区居民为主要调查对象。
我们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160份。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对老城区的实地考察,观察老城区的建筑风貌、交通规划等情况,并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
三、调研结果分析1.老城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普遍较差,存在噪音污染、交通不便等问题。
2.老城区的建筑物多为老旧房屋,存在安全隐患。
3.老城区公共设施老化严重,如供水、供电等设施需要更新。
4.老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严重,道路狭窄、交通流量大,给居民出行带来困扰。
四、问题分析1.老城区的居住环境差主要是由于规划滞后导致的。
2.老城区建筑物老化严重的原因是长期以来缺乏维修和管理。
3.老城区公共设施老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久失修,更新投入不足。
4.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是由于道路狭窄、车辆增多等原因导致的。
五、解决方案1.加大城市规划投入,注重老城区的更新改造。
2.加强老城区建筑物的维修和管理,对老旧房屋进行整修和加固。
3.提升老城区公共设施的水平,进行设施的更新和维修。
4.改善老城区的交通状况,增加道路宽度,提升交通流量。
六、调研结论老城区改造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但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仍然是必须要进行的工作。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了老城区改造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老城区改造工作,加大投入和力度,为老城区居民创造一个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为了进一步推动旧城改造的工作,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了解当前旧城改造的现状和潜在问题。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提出建议。
一、调查目的和背景⑴调查目的我们的调查目的是了解旧城改造的现状、问题和挑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⑵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旧城区存在着老旧不堪、环境恶劣等问题。
为改善城市面貌,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旧城改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二、调查内容及方法⑴调查内容我们的调查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旧城改造目标和规划(2) 旧城改造的成果和效果(3) 旧城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4) 旧城改造中的社会影响和民众意见⑵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信息,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⑴旧城改造目标和规划根据我们的调查,旧城改造的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等。
但在现实中,由于规划不完善和执行不力,很多旧城改造项目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⑵旧城改造的成果和效果虽然旧城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有些改造项目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改造项目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不便,甚至引发了社会不满情绪。
⑶旧城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和挑战:(1) 资金不足和投资难题(2) 法律和政策体系不完善(3) 旧城改造涉及范围广、层次多,协调难度大⑷旧城改造中的社会影响和民众意见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旧城改造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促进就业、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等。
但同时,也有一部分民众对旧城改造的方式和效果表示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四、建议基于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完善旧城改造的规划和目标,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报告三篇第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报告三篇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报告第一篇为借鉴先进经验,全面推进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__赴__等地就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
一、基本情况此次考察,考察组先后参观了四个城市13个小区的改造,通过听取介绍、现场观摩、交流互动,考察组一致认为四个城市尤其是宜昌、鄂州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站位高,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改出了城市的大变化。
一是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拆除了违搭违建,整治了蜘蛛网,配套了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消灭了小区间的泥巴路,打通了断头路,畅通了微循环,从根本上解决了老旧小区脏乱差状况,改善了小区环境和城市面貌。
二是改造特色鲜明。
注重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和城市总体规划,深挖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改造后的小区和老城更具历史味、文化味和特色味。
三是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更强。
小区改造后配套了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健全了小区管理规章,环境更加宜居,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居民自豪称过去老房产卖不出去是包袱,现在环境好,房价涨了是抢手货。
四是城市形象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宜昌、鄂州老旧小区改造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得到中央、省的充分肯定和推广,引来大批省内外城市学习借鉴,成为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展示了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高了城市美誉度。
二、主要经验做法总结宜昌、鄂州、黄石等地老旧小区整治和改造的做法,有五个方面突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注重高位推进,强化组织协调。
改造之初,三个城市均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高规格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统一谋划、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检查督办,各区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强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二)突出拆违先行,创造改造条件。
鄂州市提出先拆思想再拆违,坚持先拆违章建筑后改造建设。
旧城改造专题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旧城改造调研报告关于商河县城中村改造难题的调查报告当前,城中村改造不仅是我县城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且是影响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形象提升的一道难题,破解这道难题已势在必行。
经过近时期对我县城中村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土地利用粗放,视觉环境较差。
我县城中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
(二)管理机制缺乏,乱搭乱建盛行。
调查中发现,我县城中村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之外,介于城市管理和农村管理范畴之间,存在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问题。
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现象较为普遍,破坏了城区土地市场秩序。
(三)思想认识不够,拆迁难度加大。
我县城中村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
由于村与村之间地理位臵、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有的村民向村干部发难,严重影响拆迁补偿安臵协议的整体签订;有的村民为得到更高补偿金,提出无理要求,拒签拆迁协议;还有个别村民采取要挟、上访等方式谋取诉求利益最大化,增加了拆迁难度,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四)改造资金不足,整体推进受阻。
据调查,我县城中村改造面临着建筑密度大,拆迁成本高的难题,加之先期投入过大,改造开发资金严重短缺,成为目前制约我县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的突出问题。
二、主要原因分析(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了城中村改造。
城区里村均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集体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在制度上未真正纳入城市管理范畴。
打破里村界限,实施大范围联片改造和社区管理,涉及户籍、土地、财政制度和城中村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二)局部眼前利益阻碍了城中村改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居民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