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癣菌病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485.00 KB
- 文档页数:8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
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
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
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
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
水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
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
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
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
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
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
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
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
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
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
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 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
皮肤癣菌病,皮肤癣菌病的症状,皮肤癣菌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毛发、皮肤和指(趾)甲的浅部感染,但目前也有其引起深部感染的报告。
临床上常见者为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及癣菌疹等。
偶可累及深部组织。
引起深部感染。
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可引起病灶外皮肤的变态反应,称癣菌疹(dermatophytids)。
皮肤癣菌病是一组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皮肤科就诊病例中,次于皮炎和湿疹,而在感染性皮肤病中则居首位。
在我国,患病人数至少以亿计算,所以积极防治皮肤癣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皮肤癣菌具嗜皮肤角蛋白特性,目前约有45种,大部分对人类致病。
按菌落特征及大分生孢子的形态,皮肤癣菌可分为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和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真菌分类属于子囊菌门-爪甲团囊目-节皮菌属,部分已发现有性期。
宿主皮肤合适的环境对于皮肤癣菌病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除外伤外,浸渍皮肤的水分增多也适于皮肤癣菌生长。
二、发病机制宿主皮肤合适的环境对于皮肤癣菌病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除外伤外,浸渍皮肤的水分增多也适于皮肤癣菌生长。
不透气的衣物可增加皮肤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干扰角质层的屏障功能。
皮肤癣菌侵入皮肤后,还要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包括孵育期、在抗感染过程中增大和退化期。
孵育期皮肤癣菌在角质层生长,临床表现轻微。
一旦感染建立,皮肤癣菌的生长速度和表皮更新速度对于损害的发展是两个关键性因素。
前者必须相等或前者大于后者,否则皮肤癣菌数量将下降。
皮肤癣菌所产生的角蛋白酶和其他蛋白分解酶,不仅与其在皮肤定植和侵入,而且与其毒力相关。
真菌对角化组织直接损伤(主要是毛发和甲)和宿主炎症反应的结果,后者变化多样。
皮肤癣菌侵入头发引起头癣。
偶尔表现为大片隆起的化脓性损害称脓癣。
头发感染后枯黄或折断。
皮肤癣菌病的传播途径和治疗进展一、皮肤癣菌病的传播途径皮肤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主要由寄生于人体表面的真菌引起。
下面将介绍该疾病常见的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这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当患者与健康人直接接触时,如握手、拥抱或共用被污染的物品,例如毛巾、衣服和床上用品等,真菌就会从患者身上传染到健康人身上。
2. 间接接触传播:在公共场所,例如游泳池、更衣室和浴室等,如果有感染皮肤癣的人使用过并留下真菌,那么其他人在使用相同设施时也可能被感染。
此外,使用被感染物品也会造成间接传播风险。
3. 空气传播:尽管较为罕见,但特定情况下皮肤癣也可通过空气中散布的真菌孢子进行传播。
这主要发生在密闭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例如病房、监狱和集体宿舍等。
4. 宠物传播:动物也可以是皮肤癣的携带者和传播源。
猫、狗和其他家养动物可能感染真菌并将其传播给人类。
二、皮肤癣菌病的治疗进展目前,对于皮肤癣菌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应用药物和口服药物两种。
下面将介绍目前常见的治疗进展:1. 局部应用药物治疗:局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皮肤癣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局部药物包括咪康唑、克霉唑、特比萘芬等。
这些药物可直接施用于感染部位,具有较好的局部杀菌效果,但不适用于广泛蔓延或身体其他部位受累严重的患者。
2. 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对于严重感染或复发性皮肤癣,口服抗真菌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有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抵达感染部位,对全身的真菌起到有效杀灭作用,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的副作用。
3. 物理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外,部分慢性反复发作或重度感染的患者还可以采用物理治疗方法辅助治疗,例如紫外线照射、电离子(微电流)法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杀死真菌,还有助于消除局部炎症和加速皮肤修复。
4. 新型抗真菌药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抗真菌药物正在被开发和应用。
以色古波软膏是一种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皮肤癣治疗的新型药物之一。
皮肤病种类大全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不仅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还能反映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皮肤病的种类繁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常见的皮肤病种类。
一、感染性皮肤病1、细菌性皮肤病脓疱疮:这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常见于儿童,表现为皮肤红斑、水疱、脓疱,容易破溃、结脓痂。
毛囊炎:毛囊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生的炎症,表现为毛囊口出现红色丘疹,伴有疼痛,严重时可形成疖肿。
丹毒: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皮肤淋巴管所致,好发于面部和下肢,表现为片状红斑,迅速蔓延,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2、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常沿单侧神经分布,表现为簇集性水疱,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等部位,表现为群集性小水疱,易反复发作。
手足口病:多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儿童,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水疱。
3、真菌性皮肤病手足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和浸渍糜烂型,表现为手足部位的红斑、水疱、脱屑、瘙痒等。
体癣、股癣:由真菌感染体表皮肤所致,表现为环状或半环状的红斑、丘疹、鳞屑,边缘隆起。
头癣:主要发生于儿童,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和头发引起,可导致脱发、断发。
二、过敏性皮肤病1、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
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脱屑等多形性皮疹,伴有剧烈瘙痒。
2、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瘙痒剧烈,风团可在 24 小时内消退,但容易反复发作。
3、接触性皮炎: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
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等,严重时可出现肿胀、疼痛。
4、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外用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
常见的皮肤病的种类及症状图片简介大全皮肤病的种类皮肤病的种类多达1000多种,但我们这类主要讲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病,为例方便阅读,我把皮肤病的种类分为两个大类别:分别为传染性皮肤病与非传染性皮肤病。
传染性皮肤粉科类:手足舞灰指甲扁平疣淋病梅赤尖说湿疣生殖器疱瘆阴虱非淋卤性尿道炎非传染性的皮肤病种类:白毅风银屑病(牛皮癣)湿疹荨麻疹皮炎脱发鱼鳞病脂溢性皮炎斑秃酒糟鼻接触性皮炎座疮雀斑青春痘黄褐斑毛囊炎传染性皮肤病种类简介附图:手足癣:手足癣是手癣和足癣的总称。
手癣 (tinca manuun)是指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南感染。
足癣(tinca pedis)是指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的皮肤癣菌感染。
足癣是皮肤癣菌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多见于成人,全世界流行。
在足癣发病中,缺乏皮脂腺和穿着封闭性鞋子造成的湿润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
主要的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断发毛癣南。
足癣极少引起严重的疾病或死亡,但可以作为细菌入侵的门户布引起细菌性蜂窝织炎,趾同型足癣具有最高危险性,其次甲癣,再次是足跖部足癣。
灰指甲:灰指甲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甲式前物又称为甲排 (tinea unguium)、支指甲。
是甲最常患的疾患,占甲病的半数以上。
指趾甲均可发病,趾甲更易罹患。
成人出现甲真菌病的比例约为6-8%。
扁平疣:扁平疣 (Flat Wart)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它的病原体和寻常疣一样,是由乳头状瘤病寿HPV3和HPV5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
表现为或分散分布、质地柔软、顶部光滑、粟粒至绿豆大、淡褐或的高出皮肤表面的扁平状丘疹。
梅毒:梅毒(英文名称:syphilis)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VD,STD)。
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潜伏梅毒。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中,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的病种。
尖说湿疣: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各种癣的症状图片大全癣是怎么回事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的光滑皮肤上(除手、足、毛发、甲板以及阴股部以外的皮肤)所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统称为体癣。
癣的病因:本病在我国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许兰毛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等所引起。
发病可由于患者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患者污染的澡盆、浴巾等引起。
更可由患者原有的手癣、足癣、股癣、甲癣、头癣等蔓延而来。
发病与机体抵抗力密切相关。
糖尿病、消耗病等患者较易患体癣。
1、局部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是:(1)酸类药物,如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和3%过氧乙酸等,对皮肤薄嫩处应慎用。
(2)抗真菌药,如1%~3%克霉唑、1%益康唑、2%咪康唑霜、1%~2%酮康唑霜、1%联苯苄唑霜、0.5%阿莫洛芬乳膏和1%特比奈芬霜,亦可用5%~10%硫磺乳剂,每天1~2次,坚持治疗2~4周,可获痊愈,此类药物的刺激作用较小。
2.系统治疗泛发性体癣可采用全身治疗,如特比奈芬口服250mg/d,共2周;氟康唑口服每周1次,每次150mg,共3周;伊曲康唑口服100mg/d,共15天,或200mg/d,共7天。
3.中医药治疗土槿皮30g、百部30g、蛇床子15g、50%酒精240ml,浸泡3天,或羊蹄根(土大黄)60g、50%酒精240ml,浸泡3天,过滤取液外擦,每天1~2次。
2、预后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则多见于面、颈和上肢,常与头癣并发,可能是由于患者搔抓头皮或梳头将病菌传播到以上部位而引起感染。
1、三皮液:用黑豆皮150克、蚕豆皮150克、扁豆皮100克。
加水2000—3000毫升,煎沸15—30分钟离火,待温后用软毛巾浸液湿敷患处,1日1—2次,每煎1次,可使用2天。
2、米醋煮杏仁汤:杏仁15克、米醋25克。
将杏仁捣碎倒入醋内,然后加热煮沸,趁热用棉花球洗擦患处,1日洗擦1次,连用3天,隔1—2天,再连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