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规范新版表格
- 格式:doc
- 大小:149.00 KB
- 文档页数:5
消毒隔离处理规范一、定义1.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2.灭菌:是杀灭或清除外环境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消毒剂: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剂.根据杀菌作用的强弱分为: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制剂。
主要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戊二醛、等。
2.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主要有碘伏、乙醇等。
3.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如苯扎溴铵等。
医院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用法1.2%碱性戊二醛:主要作用于不耐热、怕腐蚀器械消毒灭菌的首选消毒剂,灭菌作用10小时。
2.含氯的消毒剂为高效、广谱消毒剂,广泛用于医疗污染物品浸泡消毒及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使用浓度范围一般为250-1000mg/L,作用时间为30-45分钟。
如非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500 mg/L 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1000 mg/L的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可用500mg/L有效氯常规擦拭地面,湿布可用500 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后洗净,晾干备用。
3.含碘消毒剂:包括碘及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各种制剂, 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及增溶的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 属中效消毒剂,适用于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4.乙醇:属中效消毒剂,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医院也可用75% 的乙醇浸泡体温表。
5.过氧乙酸: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点,缺点是稳定性差,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使用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
对一般污染物品的消毒,用5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
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用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5分钟,灭菌时浸泡30分钟,15%过氧乙酸用于熏蒸消毒,2%过氧乙酸用于喷雾消毒,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
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消毒技术规范2009消毒技术规范4.1常用消毒方法4.1.1煮沸消毒法4.1.1.1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被单等不耐湿、耐热物品的消毒。
4.1.1.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煮锅内的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
水沸开始计时,持续15 min~30min。
计时后不得再新加入物品,否则持续加热时间应从重新加入物品再次煮沸时算起。
亦可用0.5%肥皂水,或1%碳酸钠溶液代替清水,以增强消毒效果。
4.1.2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法4.1.2.1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污染的医疗用品等的消毒。
4.1.2.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消毒剂溶液应将物品全部浸没。
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也充满消毒剂溶液。
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晾干。
根据消毒剂溶液的稳定程度和污染情况,及时更换所用溶液。
4.1.3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法4.1.3.1适用范围:家具表面的消毒。
4.1.3.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用布浸以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被消毒物品表面。
必要时,在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清水擦净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作用。
4.1.4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法4.1.4.1适用范围:室内空气、居室表面和家具表面的消毒。
4.1.4.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4.1.4.2.1普通喷雾消毒法用普通喷雾器进行消毒剂溶液喷雾,以使物品表面全部润湿为度,作用至规定时间。
喷雾顺序宜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戴用防护口罩和眼镜,并将食品、食(饮)具及衣被等物收放好。
4.1.4.2.2气溶胶喷雾消毒法喷雾时,关好门窗,喷距以消毒剂溶液能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为度。
喷雾结束30min~60min 后,打开门窗,散去空气中残留的消毒剂雾粒。
对消毒人员和物品的防护,同普通喷雾消毒法,尤其应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4.1.5环氧乙烷简易薰蒸消毒法4.1.5.1适用范围:棉衣、书信、皮革制品、电器及电子设备等耐湿、热和易被腐蚀物品的消毒。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合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和检查消毒产品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传染病疫源地和其她一切需要消毒场合。
4月1日起实行。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解决。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解决。
化学批示物运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变化,以批示杀菌因子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与否符合消毒或灭菌解决规定制品。
生物批示物将恰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特定微生物,用于批示消毒或灭菌效果制品。
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规定制剂。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涉及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规定制剂。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涉及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规定制剂。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规定制剂。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规定制剂。
有效氯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称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达。
(有效碘及有效溴定义和表达法与有效氯相应)。
中和剂在微生物杀灭实验中,用以消除实验微生物与消毒剂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试剂。
中和产物指中和剂与消毒剂作用后产物。
菌落形成单位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汇集成团各种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数量。
自然菌在消毒实验中,指存在于某一实验对象上非人工污染细菌。
存活时间用于生物批示物抗力鉴定期,指受试批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所有样本有菌生长最长作用时间(min)。
杀灭时间用于生物批示物抗力鉴定期,指受试批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所有样本无菌生长最短作用时间(min)。
D 值杀灭微生物数量达90%所需时间(min)。
消毒技术规范标准11、1 引言11、2适用范围11、3术语11、4基本原则和要求21、4、对消毒检验技术的要求21、4、1、2 对无菌操作的要求21、4、1、对试验的要求31、4、1、消毒剂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31、4、1、消毒器械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51、4、1、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表示方法51、4、1、对重复试验的要求51、4、1、判定标准51、4、1、最终评价的要求51、4、1、10 对实用剂量的要求61、4、1、1对试验记录的要求61、4、1、1对检测报告的要求61、4、2、消毒剂理化实验基本要求61、4、消毒剂毒理学实验基本原则71、4、3、1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71、4、3、2 对各种消毒剂进行毒理学试验的规定71、4、3、3对毒理学试验用消毒剂样品的规定81、4、4 消毒、灭菌技术要求91、4、4、1消毒、灭菌因子基本分类91、4、4、2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91、4、4、3 微生物对抗微生物的敏感性101、4、4、4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101、4、4、5消毒、灭菌基本程序101、4、4、6 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111、4、5 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111、4、5、1组织执行与人员111、4、5、2时限要求111、4、5、3装备要求111、4、5、4技术要求112 消毒检验技术规范142、1 消毒检验技术规范142、1、1 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技术142、1、1、1 适用范围142、1、1、2 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142、1、1、3 活菌培养计数技术162、1、1、4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172、1、1、5 中和剂鉴定试验182、1、1、6 物理法去除残留消毒剂的鉴定试验212、1、1、7 细菌定量杀灭试验222、1、1、8 杀灭分枝杆菌试验252、1、1、9真菌杀灭试验262、1、1、10 病毒灭活试验272、1、1、11 能量试验342、1、1、12 各种因素对消毒剂杀菌作用影响的测定352、1、2 消毒剂对物体表面模拟现场和现场消毒鉴定试验372、1、2、1 消毒剂对食(饮)具消毒效果的模拟现场鉴定试验372、1、2、2 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382、1、2、3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模拟现场灭菌试验382、1、2、4 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392、1、2、5 消毒剂对手消毒模拟现场试验402、1、2、6 消毒剂对手消毒现场试验412、1、2、7 消毒剂对皮肤消毒模拟现场试验422、1、2、8 消毒剂对皮肤消毒现场试验432、1、2、9 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验442、1、2、10 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现场鉴定试验452、1、3 空气消毒效果鉴定试验462、1、3、1 目的462、1、3、2 试验设备和器材462、1、3、3 试验阶段462、1、3、4 实验室试验与模拟现场试验操作程序482、1、4 生活饮用水消毒效果鉴定实验技术492、1、4、1生活饮用水消毒效果鉴定492、1、4、2人工游泳池水消毒设备和方法532、1、5 灭菌与消毒器械杀灭微生物效果鉴定实验技术542、1、5、1 干热灭菌柜灭菌试验542、1、5、2 红外线消毒碗柜消毒试验552、1、5、3微波灭菌柜消毒和灭菌试验562、1、5、4 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和杀微生物效果鉴定试验572、1、5、5 紫外线消毒箱消毒试验592、1、5、6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鉴定试验602、1、5、7 臭氧消毒柜消毒试验612、1、5、8 臭氧水消毒器物品表面消毒试验632、1、6 灭菌与消毒指示器材鉴定试验642、1、6、1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器材鉴定试验642、1、6、2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鉴定试验662、1、6、3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胶带与化学指示标签的鉴定试672、1、6、4 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化学指示卡鉴定试验662、1、6、5 消毒剂浓度试纸鉴定试验692、1、7 抗菌试验692、1、7、1 目的692、1、7、3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702、1、7、4 滞留抑菌效果试验702、1、7、5洗衣粉抗菌效果鉴定方法722、1、7、6 振荡烧瓶试验742、1、7、7 浸渍试验762、1、7、8 奎因试验772、1、8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产品细菌和真菌污染的检测实验技术772、1、8、1 细菌或真菌污染总菌数的检测772、1、8、2 无菌检验试验792、1、8、3 卫生监督抽样812、1、9 隐形眼镜护理液抗菌功能鉴定检验技术822、1、9、1定义822、1、9、2产品卫生标准:822、1、9、3样品采集822、1、9、4 鉴定方法822、1、10 灭菌医疗用品包装鉴定检验技术862、1、10、1 定义862、1、10、2 理化性能鉴定862、1、10、3 与灭菌工艺的相容性鉴定902、1、10、4 微生物屏障性能鉴定922、1、10、5 毒性鉴定962、1、10、6 无菌有效期鉴定942、1、10、7 特殊性能鉴定(EN868)942、1、11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鉴定实验技术10 22、1、11、1定义1022、1、11、2产品卫生标准1022、1、11、3生产环境卫生标准1032、1、11、4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1032、1、11、5产品毒理学鉴定1032、1、11、6产品微生物污染鉴定1042、1、11、7 产品杀菌性能、抑菌性能及其稳定性鉴定10 72、1、11、8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测试方法1102、1、11、9生产环境采样与测试方法1132、1、11、10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方法1132、2 消毒剂理化鉴定实验技术1132、2、1 消毒剂原料或单方制剂的测定方法11 32、2、1、1常用器材1132、2、1、2 含量测定方法1132、2、1、2、1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1132、2、1、2、2 有效碘含量的测定1142、2、1、2、3 过氧乙酸 (C2H4O3)含量的测定1152、2、1、2、4 过氧化氢 (H2O2)含量的测定11 52、2、1、2、5 臭氧(O3)含量的测定1162、2、1、2、6 二氧化氯 (CLO2)含量的测定1162、2、1、2、7 甲醛 (CH2O)含量的测定1182、2、1、2、8 戊二醛(C5H8O2)含量的测定11 92、2、1、2、9 环氧乙烷 (C2H4O)含量的测定1202、2、1、2、10 乙醇 (C2H6O)含量的测定1212、2、1、2、11 酸氯己定(醋酸洗必泰,C22H30CL2N10·2C2H4O2)和葡萄糖酸氯己定含量的测定1222、2、1、2、12 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 C22H40BrN)含量的测定1232、2、1、2、13 苯扎氯铵(洁尔灭,C22H40Cl N)含量的测定1242、2、1、2、14 甲酚皂(煤酚皂,C7H8O)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252、2、1、2、15 甲酸、水杨酸和山梨酸含量的测定(HPLC 法)1252、2、1、3 滴定液的配制及其浓度标定1262、2、1、3、1 硫代硫酸钠 (Na2S2O3)滴定液1262、2、1、3、2 碘(I2)滴定液1272、2、1、3、3 高锰酸钾 (KMnO4)滴定液1272、2、1、3、4 硫酸 (H2SO4)滴定液1282、2、1、3、5 氢氧化钠 (NaOH)滴定液1282、2、1、3、6 高氯酸 (HCLO4)滴定液1292、2、1、3、7 四苯硼钠[(C6H5)4BNa] 滴定液1292、2、1、3、8 烃铵盐 (C22H40ClN)滴定液1292、2、1、3、9 碘酸钾(KIO3)滴定液1302、2、1、4 pH 值的测定 (pH计法或试纸法)1302、2、1、5 重金属(以铅计)检查1312、2、1、6 砷盐检查1312、2、1、7误差及有效数字修约1312、2、2 复方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指导原则1312、2、2、1 分析方法的选择1312、2、2、2 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论证1322、2、3 消毒剂稳定性测定1322、2、3、1 测定原则1322、2、3、2 外观检查1322、2、3、3 化学测定法:1322、2、3、3、1 经验法:1322、2、3、3、2 室温自然留样法:1322、2、3、4 微生物测定法1332、2、4 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的测定1332、2、4、4 腐蚀性分级标准1352、3 消毒剂毒理学实验技术1362、3、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1362、3、2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1372、3、3 皮肤刺激试验1392、3、4 急性眼刺激试验1402、3、5阴道黏膜刺激试验1412、3、6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1442、3、7 亚急性毒性试验1452、3、8 致突变试验1452、3、8、1 L5178Y 细胞基因突变试验1452、3、8、2 V79 细胞基因突变试验1482、3、8、3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1502、3、8、4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1512、3、8、5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1522、3、8、6 程序外DNA修复合成试验1532、3、8、7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1542、3、8、8 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1552、3、9 亚慢性毒性试验1562、3、10 致畸胎试验1572、3、11 慢性毒性试验1572、3、12 致癌试验1592、3、13毒理学试验结果的最终判160附录A162试剂和培养基配方1621、磷酸盐缓冲液(PBS,0、03mol/L,pH7、2)1622、革兰染色液1623、孔雀绿与沙黄芽孢染色液1624、无菌检验用洗脱液1625、标准硬水(硬度342mg/L)1626、有机干扰物1627、营养琼脂培养基1638、营养肉汤培养基1639、稀释液: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TPS)。
消毒隔离处理规范一、定义1.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2.灭菌:是杀灭或清除外环境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消毒剂: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剂.根据杀菌作用的强弱分为: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制剂。
主要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戊二醛、等。
2.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主要有碘伏、乙醇等。
3.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如苯扎溴铵等。
医院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用法1.2%碱性戊二醛:主要作用于不耐热、怕腐蚀器械消毒灭菌的首选消毒剂,灭菌作用10小时。
2.含氯的消毒剂为高效、广谱消毒剂,广泛用于医疗污染物品浸泡消毒及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使用浓度范围一般为250-1000mg/L,作用时间为30-45分钟。
如非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500 mg/L 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1000 mg/L的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可用500mg/L有效氯常规擦拭地面,湿布可用500 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后洗净,晾干备用。
3.含碘消毒剂:包括碘及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各种制剂, 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及增溶的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 属中效消毒剂,适用于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4.乙醇:属中效消毒剂,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医院也可用75% 的乙醇浸泡体温表。
5.过氧乙酸: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点,缺点是稳定性差,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使用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
对一般污染物品的消毒,用5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
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用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5分钟,灭菌时浸泡30分钟,15%过氧乙酸用于熏蒸消毒,2%过氧乙酸用于喷雾消毒,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
医疗技术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合同编号:__________地址:联系电话:地址:联系电话:鉴于甲方为提供医疗服务,乙方为提供消毒技术服务,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守信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乙方为甲方提供医疗技术消毒技术服务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服务内容1.1 乙方根据甲方的要求,为甲方提供医疗技术消毒技术服务,确保甲方医疗设备、器械及环境的消毒质量,防止交叉感染。
1.2 乙方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为甲方制定消毒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1.3 乙方应定期对甲方的医疗设备、器械进行消毒效果检测,并向甲方提供检测报告。
二、服务期限2.1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年。
2.2 除非一方提前终止本协议,否则本协议到期后自动续约____年。
三、服务费用3.1 乙方提供的医疗技术消毒技术服务费用为人民币(大写):____元整(小写):_____元。
3.2 甲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的付款方式,向乙方支付服务费用。
四、付款方式4.1 甲方在本协议签订后____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服务费用的____%。
4.2 乙方在提供完服务后,向甲方提供相应的服务报告,甲方在报告确认无误后____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服务费用的剩余____%。
五、违约责任5.1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导致协议无法履行或者造成对方损失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本协议服务费用的____%。
5.2 若乙方提供的消毒服务不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导致甲方受到处罚或者损失的,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争议解决6.1 本协议的签订、履行、解释及争议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6.2 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其他约定7.1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7.2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最新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