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 格式:ppt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3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根本原那么;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但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l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局部: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 l9258紫外线杀蔫灯GB/T l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标准WS 310.1 医院消毒供给中心第1局部:管理标准WS 310.2 医院消毒供给中心第2局部: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标准wS 310.3 医院消毒供给中心第3局部: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标准WS/T 31 1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局部: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YY/T 0698.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局部: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局部: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7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局部: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局部: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清洁去除物体外表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清洁剂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消毒去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到达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到达消毒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本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旨在加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提高消毒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4. 管理要求4.1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
4.2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与知识、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4.3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4.4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4.5 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4.6 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欧阳光明(2021.03.07)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管理要求. 45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56 清洗与清洁. 67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78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79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910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911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1012皮肤与黏膜消毒. 1313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414 清洁用品的消毒. 15附录A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15附录B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22附录C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25C.1 压力蒸汽灭菌. 25C.2 干热灭菌. 27C.3 环氧乙炔气体灭菌. 28C.4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29C.5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29C.6 紫外线消毒. 30C.7 臭氧. 31C.8 醛类. 32C.9 过氧化物类. 33C.10 含氯消毒剂. 35C.11 醇类消毒剂(含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或两种成分的复方制剂). 36C.12 含碘类消毒剂. 37C.13 氯己定. 38C.14 季铵盐类. 38C.15 酸性氧化电位水. 39C.16 煮沸消毒. 40C.17 流动蒸汽消毒. 40C.18其他消毒灭菌方法. 40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同意;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19258 紫外线杀菌灯GB/T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份: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使得消毒技术的重要性被深深地认识到了。
在保障公共卫生和安全的前提下,消毒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消毒技术已经成为了各种场所和设施必备的一个环节,而消毒技术规范则成为了保障消毒质量和效果的基础。
最近,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与预防技术规范(2019版)》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类管理与规范建设标准(2019版)》,这两项技术规范为消毒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严谨的指导和要求。
首先,新版的消毒技术规范对各种消毒工作的具体操作及管理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比如,规范中明确指出,各种消毒液的配置、使用、浓度及浸泡时间都必须符合标准,并且要求对配置、存储、使用状态做好记录。
针对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的消毒,规范中给出了具体的消毒方法和步骤。
此外,规范还明确要求每个机构都需要建立健全的消毒管理制度体系,制定消毒工作计划,并保障消毒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其次,新版的消毒技术规范对消毒设备的选择和管理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规范中提到,选择的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具有消毒效果明显、易于操作、安全可靠等优点。
并且,在设备管理上,规范中要求每个机构必须具有相应的设备保养和维修人员,并采取各种有效方法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最后,消毒技术规范也提出了对消毒人员培训的具体要求。
规范中要求消毒人员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并且必须掌握消毒知识、技术操作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规范还明确要求对消毒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并加强对消毒人员的管理,完善其工作记录和管理流程。
总之,新版的消毒技术规范,不仅为各种场所和设施的消毒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指导,而且对消毒的质量和效果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健康和安全水平。
为了能够更好地执行规范,我们需要全面推进消毒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强对消毒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更加优化消毒过程和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T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YY0646-2008/EN13060:2004小型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口腔器械dental devices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口腔疾患和口腔保健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
3.2 牙科小器械small dental devices规格较小的牙科器械,如各种型号车针、根管器具等。
3.3 牙科手机(通用名词) handpiece ,dental(general term)用来向牙科工具或器具传递(带转换或不带转换)工作所需能量的手持工具夹。
3.4 根管器具root-canal instruments用来对根管进行探查、穿透、预备或充填的器具,如根管锉、根管扩大器、根管光滑髓针等。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份: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最新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2012消毒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为了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卫生部门不断完善和更新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发布的最新版消毒技术规范包含了一系列重要内容,下面将对其中的主要要求进行介绍。
消毒技术分类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方法,消毒技术可分为物体消毒和空气消毒两大类。
物体消毒主要包括器械消毒、环境表面消毒和水质消毒等,而空气消毒则是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杀灭。
消毒方法最新版消毒技术规范详细规定了各种消毒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1.物理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消毒、热气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2.化学消毒方法:如氧化剂消毒、醇类消毒、酸碱消毒等。
3.生物物理学消毒方法:如等离子体消毒、微波消毒等。
消毒操作流程消毒操作流程是确保消毒效果的关键,规范的操作流程能够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和细菌耐药现象。
最新版消毒技术规范对消毒操作流程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清洁消毒前的准备工作、消毒剂的选择和配制、消毒时间和温度的控制等。
消毒监测为了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性,监测消毒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消毒前后的物体进行监测,确保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被有效杀灭。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测消毒设备的运行情况,保障消毒过程的顺利进行。
消毒人员培训消毒人员的培训是消毒工作的保障,他们需要掌握专业的消毒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对消毒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消毒操作水平和意识,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消毒技术规范的不断完善是为了保障医疗卫生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最新版消毒技术规范执行消毒工作,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目录1 总则 11.1 引言 11.2适用范围 11.3术语 11.4基本原则和要求 21.4.对消毒检验技术的要求 21.4.1.2 对无菌操作的要求 21.4.1.对试验的要求 31.4.1.消毒剂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 31.4.1.消毒器械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 51.4.1.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表示方法 51.4.1.对重复试验的要求 51.4.1.判定标准 51.4.1.最终评价的要求 51.4.1.10 对实用剂量的要求 61.4.1.1对试验记录的要求 61.4.1.1对检测报告的要求 61.4.2. 消毒剂理化实验基本要求 61.4.消毒剂毒理学实验基本原则 71.4.3.1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7 1.4.3.2 对各种消毒剂进行毒理学试验的规定 71.4.3.3对毒理学试验用消毒剂样品的规定 8 1.4.4 消毒、灭菌技术要求 91.4.4.1消毒、灭菌因子基本分类 91.4.4.2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9 1.4.4.3 微生物对抗微生物的敏感性 10 1.4.4.4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10 1.4.4.5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101.4.4.6 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 111.4.5 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 111.4.5.1组织执行与人员 111.4.5.2时限要求 111.4.5.3装备要求 111.4.5.4技术要求 112 消毒检验技术规范 142.1 消毒检验技术规范 142.1.1 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技术 142.1.1.1 适用范围 142.1.1.2 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 142.1.1.3 活菌培养计数技术 162.1.1.4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 172.1.1.5 中和剂鉴定试验 182.1.1.6 物理法去除残留消毒剂的鉴定试验 21 2.1.1.7 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222.1.1.8 杀灭分枝杆菌试验 252.1.1.9真菌杀灭试验 262.1.1.10 病毒灭活试验 272.1.1.11能量试验 342.1.1.12 各种因素对消毒剂杀菌作用影响的测定 352.1.2 消毒剂对物体表面模拟现场和现场消毒鉴定试验 372.1.2.1 消毒剂对食(饮)具消毒效果的模拟现场鉴定试验 372.1.2.2 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 382.1.2.3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模拟现场灭菌试验 382.1.2.4 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 392.1.2.5 消毒剂对手消毒模拟现场试验 402.1.2.6 消毒剂对手消毒现场试验 412.1.2.7 消毒剂对皮肤消毒模拟现场试验42 2.1.2.8 消毒剂对皮肤消毒现场试验 432.1.2.9 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验 442.1.2.10 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现场鉴定试验 452.1.3 空气消毒效果鉴定试验 462.1.3.1 目的 462.1.3.2 试验设备和器材 462.1.3.3 试验阶段 462.1.3.4 实验室试验与模拟现场试验操作程序 462.1.3.5 现场试验 482.1.4 生活饮用水消毒效果鉴定实验技术 492.1.4.1生活饮用水消毒效果鉴定 492.1.4.2人工游泳池水消毒设备和方法 532.1.5 灭菌与消毒器械杀灭微生物效果鉴定实验技术 542.1.5.1 干热灭菌柜灭菌试验 542.1.5.2 红外线消毒碗柜消毒试验 552.1.5.3微波灭菌柜消毒和灭菌试验 562.1.5.4 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和杀微生物效果鉴定试验 572.1.5.5 紫外线消毒箱消毒试验 592.1.5.6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鉴定试验 602.1.5.7 臭氧消毒柜消毒试验 612.1.5.8 臭氧水消毒器物品表面消毒试验 632.1.6 灭菌与消毒指示器材鉴定试验 642.1.6.1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器材鉴定试验 642.1.6.2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鉴定试验 662.1.6.3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胶带与化学指示标签的鉴定试 672.1.6.4 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化学指示卡鉴定试验 662.1.6.5 消毒剂浓度试纸鉴定试验 692.1.7 抗菌试验 692.1.7.1 目的 692.1.7.2 抑菌环试验 692.1.7.3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 702.1.7.4 滞留抑菌效果试验70 2.1.7.5洗衣粉抗菌效果鉴定方法 722.1.7.6 振荡烧瓶试验 742.1.7.7 浸渍试验 762.1.7.8 奎因试验 772.1.8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产品细菌和真菌污染的检测实验技术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