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消毒技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06.66 KB
- 文档页数:67
2017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T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YY0646-2008/EN13060:2004小型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口腔器械dental devices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口腔疾患和口腔保健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
3.2 牙科小器械small dental devices规格较小的牙科器械,如各种型号车针、根管器具等。
3.3 牙科手机(通用名词) handpiece ,dental(general term)用来向牙科工具或器具传递(带转换或不带转换)工作所需能量的手持工具夹。
ICS65.020.30B 41备案号:54174-2017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395—2017畜禽场消毒技术规范Disinf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vestock farm2017-03-22发布2017-07-0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畜牧业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迪梅、张加勇、刘建华、张卓毅、张丽丽、王健、刘薇、蒋益民。
畜禽场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畜禽场的消毒设施、消毒方法、消毒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畜禽场消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3 消毒对象包括畜禽场厂界内环境,生产管理人员及进出畜禽场的外来人员,畜禽饲养舍及舍内配套设施,各类生产用具,用于运输生产原料或畜禽产品的车辆。
4 消毒设施设备4.1 畜禽场应配备人员、环境、畜禽舍、用具等的消毒设施设备。
4.2 人员消毒设施应包括更衣室、淋浴间、洗手池和消毒通道。
4.3 人员消毒通道分别设置在进入场区和生产区大门或通道处。
4.4 人员消毒通道内应设置迂回通道,并配置紫外灯和脚踏消毒池。
脚踏消毒池内消毒液液面深度应大于15cm,使鞋子全面接触消毒液。
4.5 各畜禽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室,并放置消毒垫、洗手池和紫外灯。
4.6 车辆消毒池设在场区入口处,宽度与大门宽度相同,长度为3.5m~4.0m,池内消毒液液面深度保持20cm~30cm,水泥结构。
5 消毒方法5.1 喷雾消毒采用规定浓度的化学消毒剂,用喷雾装置将消毒液雾化成15 μm的细小雾滴,较长时间的悬浮于空气中,适用于人员消毒、舍内消毒、带畜消毒、环境消毒与车辆消毒等。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口腔诊所等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必须将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消毒效果。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工作质量。
第六条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一、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二、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三、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四、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五、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六、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第八条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
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2017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是口腔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017年的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包括清洁、消毒、灭菌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下将详细介绍。
一、消毒工作流程1. 准备工作•消毒人员应按规定着装,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确保消毒设备的完好以及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期。
•准备好消毒记录表和相关消毒操作指南。
2. 清洗•首先对器械进行清洗,去除可见的污物。
•使用洗涤剂和刷子对器械进行彻底清洗,确保器械表面干净。
3. 消毒•将清洁后的器械放入消毒设备中,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
•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接触时间,避免过短或过长。
•消毒后的器械应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受到污染。
4. 验证•验证消毒设备的消毒效果,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可定期抽查器械的消毒效果,以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
二、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1. 选择•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确保其安全有效。
•选择消毒剂时要考虑到器械的材质,避免对器械产生腐蚀性。
2. 使用•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消毒剂,避免误用或过量使用。
•使用过程中要保证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三、灭菌技术要求1. 设备选择•应选择符合标准的灭菌设备,确保其能够对器械进行有效灭菌。
•灭菌设备的性能应定期检验,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操作规范•对灭菌设备进行预处理,确保器械表面干净。
•确保灭菌设备中的灭菌剂符合要求,避免对器械造成损坏。
•确保灭菌设备的运行参数设置正确,避免灭菌效果不理想。
结语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的贯彻执行对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进行。
同时,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保障口腔科消毒工作的良好进行。
以上是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2017年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医护人员提供指导参考。
2017版口腔消毒技术规范口腔消毒是口腔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感染疾病的传播。
2017年版口腔消毒技术规范是口腔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在口腔治疗中必须遵循的标准操作流程,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2017年版口腔消毒技术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1. 术前准备在进行口腔治疗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消毒器械和设备,准备好所需的消毒液和器械包,并检查各项消毒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 消毒液选择根据口腔治疗器械的种类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消毒液,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的消毒液包括过氧乙酸、乙醇、氯己定等,必须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正确稀释和使用。
3. 消毒操作消毒操作是口腔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清洗器械:在使用前先用清水冲洗,去除表面污垢。
•消毒器械:将清洗后的器械浸入消毒液中,按照指定的时间进行消毒。
•清洗消毒器械:将消毒后的器械再次冲洗,确保残留的消毒液被清洗干净。
•包装器械:将消毒干燥的器械放入消毒包中,密封保存。
4. 消毒环境口腔治疗室的消毒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治疗室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治疗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持治疗室通风良好,减少细菌的传播。
5. 消毒记录口腔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消毒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器械和设备信息,包括消毒日期、消毒液类型、消毒时间等。
消毒记录是对口腔消毒工作的重要监督和评估依据。
结语2017年版口腔消毒技术规范对口腔医疗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范操作,确保口腔治疗过程中的消毒工作符合标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健康。
口腔消毒是口腔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做好消毒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口腔感染疾病的传播。
感染高风险部门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制订日期:2015年3月修订日期:2017年7月制订: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遵循文件: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我院感染高风险部门:手术室、产房、妇科门诊人流室、检验科环境风险等级:高风险区域一、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消毒时间不小于30分钟。
二、地面的清洁与消毒:1、无明显污染时,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清洁消毒2次,一室一拖把,用后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如吸湿纸)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后,最后再进行清洁。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拖把,用后单独标记,先消毒后清洗,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三、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物品无明显污染时,每日用500mg/L 有效氯消毒剂清洁消毒2次;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后,最后再进行清洁。
擦拭不同区域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用后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布巾,用后应用黄色袋单独包装,先消毒后清洗,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进行清洗。
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四、流程:清洁布巾→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湿→擦拭→用后放入专用容器→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清洁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湿→擦拭→用后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口腔消毒技术规范2017口腔消毒在口腔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预防口腔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2017年发布的口腔消毒技术规范对口腔医学领域的从业者有着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旨在提高口腔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口腔消毒的重要性、消毒方法、消毒设备的选择和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口腔消毒的重要性口腔消毒是口腔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口腔中的细菌和病毒易导致口腔感染、牙周炎等疾病的发生。
通过有效的口腔消毒可以降低手术操作和治疗过程中的感染风险,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消毒方法口腔消毒的方法包括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两种。
在口腔医学中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1.化学消毒:利用消毒液对口腔器械、设备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液有酒精、双氧水、过氧乙酸等。
2.物理消毒: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对口腔器械进行消毒。
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是一种常见的高效消毒方法,能有效杀灭各类细菌和病毒。
消毒设备的选择和维护在口腔医疗机构中,选择适用的消毒设备对于口腔消毒的效果至关重要。
同时,对消毒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是确保消毒效果的关键。
1.选择合适的消毒设备:口腔医疗机构应选择符合规范要求、性能稳定可靠的消毒设备。
在选择消毒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消毒效果、操作便捷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2.定期检查和维护:口腔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定期更换消毒设备中的滤芯、灭菌袋等易损件,保证消毒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语口腔消毒技术规范2017的发布对口腔医学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口腔医疗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口腔消毒的规范要求,采取有效的消毒方法和设备,保障患者的口腔健康与治疗安全。
口腔消毒技术的规范实施,将为口腔医学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上便是口腔消毒技术规范2017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口腔医学从业者有所帮助和启发。
感谢您的阅读!。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标准目录第1章总那么第2章医疗卫生效劳机构内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的消毒第4章商场、购物场所的消毒第5章储水容器的消毒第7章娱乐场所的消毒第8章幼托机构的消毒第9章学校的消毒第10章银行及其他货币流通单位的消毒第11章会馆的消毒第12章图书馆、书店和阅览室的消毒第13章社区活动室的消毒第14章浴业〔浴室、足浴〕的消毒第15章体育场所的消毒第16章美容美发店的消毒第17章空调的消毒.第18章殡仪馆的消毒第19章其他公共场所的消毒第20章消毒效果的检测附录A公共场所消毒效果检验常用培养基和液体〔标准性附录〕附录B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对微生物限制的指标〔标准性附录〕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附件2消毒治理方法附件3公共场所卫生治理条例附件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1引言为了预防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传播染病,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消毒治理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标准?〔简称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环境和公共用品的消毒方法、效果检测和监督方法.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负责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卫生的事业和企业单位.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文化娱乐场所、浴业效劳单位、宾馆、饭店、酒吧、茶馆、公共交通工具和环境、商店和购物场所、社区活动场所、学校、图书馆和书店、公用二次供水水箱和贮水容器、游泳池、银行和货币、幼托机构、体育场所和公共健身器材、美发美容店、空调系统等.1.3名词术语1.3.1公共场所对公众开放的,人民群众都可进入活动或接受效劳的场所.是由人工建成的,供公众使用的活动空间.1.3.2公共用品向公众提供,为公众效劳,众人均可使用的物品.例如:健身器材、娱乐器材、茶具、餐具、二次供水水箱等.1.3.3消毒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过程.消毒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要求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而不是所有微生物,使其到达无害化的程度,而不是全部杀灭.1.3.4消毒剂用于杀灭和去除外环境中污染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它有害毒素的化学和生物制剂.1.3.5消毒器以物理或化学因子作为消毒因子,配以发射装置和其他辅助装置而制成的用于消毒的机器.例如:干热消毒器、压力蒸汽消毒器、空气消毒器等.1.3.6外环境指人体所处的环境,包括环境物品、水、空气、墙面、地面、天花板、用品等.也包括人体外表和表浅体腔.1.3.7灭菌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物品上污染的微生物.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要求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不致病的.要求完全杀灭而不是使微生物减少到一定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污染的微生物完全杀灭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求到达一定的灭菌概率〔10-n 〕,在医学灭茵中一般要求到达10-6 o在公共场所和用品消毒中,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和体腔的用具,必须进行灭菌处理.1.3.8灭菌剂用于灭菌的化学制剂.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灭菌剂有:环氧乙烷气体、甲醛气体、戊二醛液体等.1.3.9灭菌器用于灭菌的器械或装置.例如:干热灭菌器、压力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等离子体灭菌器等.1.3.10清洁剂含有外表活性剂,具有去污作用的洗涤剂.用于清洗物品,例如:洗液、皂液、肥皂等.1.3.11抗菌清洁剂:由外表活性剂和杀〔抑〕菌物质配合而成的去污杀菌〔除菌〕洗涤剂.例如:抗菌洗液、皂液等.1.3.12消毒员: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的,从事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消毒的人员. 1.4本标准引用的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使用本标准的各方,研究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1)GB/T 18204.1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2)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GB 9663-1996 旅店业卫生标准(4)GB 9664-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5)GB9665-1996 公共浴室卫生标准(6)GB 9666-199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7)GB 9667-1996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8)GB 9668-1996 体育场所卫生标准(9)GB 9669-1996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10)GB 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11)GB 9670-1996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12)GB9672-1996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13)GB 9673-1996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14)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5)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16)GB 17217-1998城市公共厕所的卫生标准(17)GB/T17729-1999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18)GB 18081-2000火葬场卫生防护距离标准(19)GB 19258-2003 紫外线杀菌灯(20 ) WS205-2001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21 )消毒技术标准,2002 ,卫生部1.5选择消毒方法的根本原那么1.5.1消毒效果可靠所用的消毒剂和/或消毒器必须有确实的消毒效果,且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较少,按规定的使用方法、剂量和作用时间使用,应能保证到达附录B中各类公共场所要求限制的微生物指标.1.5.2对使用者和人群平安所选用的消毒剂和消毒器必须对使用者平安,消毒后残留物和使用过程中的挥发物,对使用者和接触人群不应造成伤害.1.5.3对环境的污染小:任何消毒剂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包括对水体、空气和环境用品、外表的污染.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尽量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消毒方法.1.5.4对消毒物品损坏小几乎所有的化学消毒剂和大多数物理消毒法对消毒物品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在选择消毒方法时, 必须考虑消毒方法对消毒对象的适应性,使消毒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1.5.5选用国家批准的消毒剂和消毒器:所用消毒剂和/或消毒器,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因此选择消毒方法时,必须选择有批准文号且在有效期内的产品.对于清洁剂和抗〔杀、抑、除〕菌清洁剂,不需要批准文号,但企业应有产品标准,按企业提供的标准和说明书使用.生产抗菌清洁剂的企业应有生产许可证. 在宣传杀菌、抑菌、除菌的具体功能时,必须有有效的检验报告为依据.1.6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的消毒,绝大多数情况用消毒液消毒,因此,消毒人员必须在消毒前把消毒片和消毒粉配成消毒液;用液体消毒剂时,也需将消毒液稀释成所需浓度.下述方法供参考.1.6.1用消毒片配制消毒液: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所用消毒剂片数.所需消毒剂片数=拟配消毒液浓度〔mg/L 〕 X拟配消毒液量〔L〕消毒剂有效含量〔mg/片〕例如:拟配10升含澳〔或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 ,所用消毒片有效浪〔或氯〕含量为500mg/片,问需加几片消毒片所需片数=500 〔mg/L 〕X10 〔L〕 =10 片,500〔mg/ 片〕即配10L消毒液,需用有效含量为500mg/片的消毒片10片.1.6.2用消毒粉〔或其他固体消毒剂〕配制消毒液: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所用消毒剂质量. 所需消毒剂质量=拟配消毒液浓度〔mg/L 〕乂拟配消毒液量〔L〕消毒剂有效含量〔mg/g〕例如:拟配10L含澳〔或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 ,所用消毒剂有效浪〔或氯〕含量为500mg/g ,问需加几克消毒剂所需质量=500 〔mg/L 〕 X10 〔 L〕 =10g500〔mg/g〕1.6.3把浓消毒液稀释成所需浓度消毒液: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所需消毒液原液量〔ml〕和加水量〔ml〕.所需浓消毒液量〔ml〕=拟配消毒液浓度〔%〕 x拟配消毒液量〔ml 〕浓消毒剂有效含量〔%〕例1 :用20%过氧乙酸配0.3%过氧乙酸10升,问用多少20%过氧乙酸和多少水所需20% 过氧乙酸(ml)量=0.3% X10000ml=150ml即用150ml , 20%过氧乙酸,9850ml水.将150ml浓过氧乙酸参加9850ml水中即可.例2:将已配成的2000mg/L 的二澳海因消毒液稀释成500mg/L 的消毒液10L , 问用多少消毒液原液,用多少水.计算:所需原消毒液量(ml)=500mg/LX10000ml=2500ml2000mg/L答:将2500ml消毒液原液,参加7500ml水中即成.1.7检验和监督1.7.1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消毒的效果检验采样和检验均需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由卫生行政部门、消毒行业协会或其委托的单位,进行采样和检验,检验单位必须具有对社会出具检验报告的资格.1.7.2监督:对本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消毒行业协会负责,监督方式主要是检查标准执行情况,消毒效果是否到达要求等.监督结果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或消毒行业协会发布信息或公告.对从事公共场所消毒效劳的单位,在经消毒行业协会审核后,按行业准入标准治理,并对其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经营单位、消毒效劳单位,其负责的区域消毒后假设不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公共场所卫生治理条例?和其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分.1.8消毒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各有关公共场所治理、经营单位和消毒效劳单位,必须配备消毒员,按规定参加消毒员培训.消毒员由消毒效劳单位或原单位治理, 由消毒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分批分期培训,完成培训方案经考核合格后,由行业协会发给上岗资格证.消毒员可以是专职,也可兼做其他工作,但必须努力学习消毒理论和技术,积极开展消毒工作,宣传消毒知识.消毒员的工作接受消毒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的指导.对消毒员工作的考核由行业协会负责,对工作不认真,消毒不合格或发生严重事故的消毒员,行业协会可视情况给以教育,严重者收回资格证书.1.9平安问题消毒剂和消毒器在采购、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平安,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并做好个人防护医疗卫生效劳机构内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的消毒2.1适用范围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一切从事医疗卫生效劳的单位(医院、卫生院、保健院、卫生室等)和个人诊所的消毒.2.2门诊区公共场所和用品的消毒2.2.1空气消毒诊察室和候诊厅空气应采取消毒举措,使其洁净度到达田类环境的标准,即空气中的细菌总数0 500cfu/m3 .2.2.1.1消毒举措:一般情况下,开窗通风即可,在严寒季节和夏季使用空调,不能开窗通风时,可采用下述举措:(1)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剂,过氧化氢含量3% ,采用喷雾法,按15ml/m3 ,计算用量.喷洒后,密闭门窗作用30min .(2)过氧乙酸,喷雾或熏蒸:把过氧乙酸配成有效含量2%的水溶液,按15ml/m3喷雾,作用时间30min .(3)空气消毒机:可选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或臭氧空气消毒机等.使用方法和安装,按卫生部批准的说明书执行.2.2.1.2要求(1)一般情况下,每天结束门诊后消毒一次,第二天上班后开窗15min.(2)当有传染病流行时,应每天至少消毒两次,上下午结束门诊后各消毒一次.(3)传染病门诊应每天消毒至少两次.呼吸道传染病门诊应安装人在情况下可连续消毒的空气消毒机.接诊过程中均应开机消毒.2.2.2环境外表和物品的消毒:1)门诊部用的物品一般按田类环境物品要求,消毒后应到达细菌总数0 10cfu/cm2可用擦拭和喷洒法消毒.2.2.2.1消毒方法:可采用消毒液浸泡、擦拭.门把手、机、床头柜、桌面、橙子、一般诊察器材、水龙头、污染的墙面、地面等,可采用:(1)含澳或含氯消毒剂:二滨海因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等,配成含有效澳或氯250mg/L~500mg/L的消毒液做擦拭、喷洒消毒或浸泡物品, 作用时间15~30min(2)用含醇和洗必泰或聚六亚甲基月瓜的消毒液,配成含洗必泰或聚六亚甲基胴3000mg/L〜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喷洒,作用时间15min〜30min ,或浸泡消毒物品.(3)用含过氧乙酸1000mg/L 或过氧化氢3000mg/L 的消毒液擦拭外表或浸泡物品,作用15min〜30min .2.2.2.2要求:一般门诊应每天消毒1~2次,当有传染病流行时,应每天屡次消毒,传染病门诊应每接诊一个病人消毒一次.2.2.3工作人员手的消毒门诊部属于三类环境,工作人员手上的细菌数应010cfu/cm2 .2.2.3.1消毒方法:(1)用抗菌(或杀菌、除菌)洗液洗手.或肥皂洗手液流水洗手.(2)用1000mg/L 碘伏洗手,作用1min〜3min .(3)用月瓜类(洗必泰,聚六亚甲基月瓜)和醇类复合消毒剂,含月瓜有效成份1000〜3000mg/L消毒液洗手,作用1min〜3min .(4)用阳离子外表活性剂(单链和双链)和醇的复方消毒剂,洗手或擦手,作用1min〜3min2.2.3.2 要求:开始工作前和接诊病人后,应消毒双手.2.2.4 门诊部厕所的消毒:参照本标准19.3执行.2.2.5 床单位的消毒采用床单位消毒器消毒,按卫生部批准的说明书操作.2.3 病区公共场所环境和用品的消毒2.3.1 病区外表和用品的消毒2.3.1.1 消毒方法(1)病房和走廊地面可选用下述方法:①用含有效澳或有效氯250mg/L~500mg/L 的消毒液拖擦,作用 15min ,况下每天1~2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即时清洁消毒.②用 250mg/L~500mg/L 二氧化氯拖擦,作用 10min~15min .(2)护理站台面、公用物品外表、床头柜外表、门把手、 机、水龙头等可选用下述方法:①用含有效澳或有效氯250mg/L~~500mg/L 的消毒液擦拭,用品浸泡,作用15min~30min (5)酸性氧化电位水洗手,作用 1min~3min般情用品浸泡,作用 15min 〜30min .2.3.1.2 要求:普通病区每天消毒 1次,传染病区每天消毒2次或更多.墙面无明确污染时不必消毒,不常用的用品用后消毒,不必每天消毒.2.3.2 病房空气消毒2.3.2.1 消毒方法(1)开窗通风,每天开窗1~2 次.每次15min 〜20min .(2)过氧化氢复方消毒剂喷雾消毒,含过氧化氢 3%,按15ml/m3 喷雾,闭门窗, 作用30min .(3)空气消毒机,按说明要求操作.2.3.2.2 要求(1) 一般病房,开窗通风即可,不必采用特殊消毒举措.(2)重症病人监护室,应采用连续性消毒举措,可用人在情况下可使用的空气消毒机.(3)住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病房,应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每天次或更多. (4)采用中央空调的医院,病房换气末端应有消毒装置,或输入病室经消毒处理的②用复方胴类、醇类消毒剂.月瓜类消毒剂含量 3000mg/L 〜5000mg/L 消毒液擦拭, 1-2空气.以防病房间空气交叉污染.空调的消毒参照本标准第17章执行.2.3.3卫生洁具的消毒卫生洁具包括便器、痰盂、痰杯等,用后需进行消毒.2.3.3.1感染性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一般排泄物和分泌物应参加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倒掉.可参加二澳海因消毒粉或含氯消毒粉,使有效澳(氯)浓度为5000mg/L ,作用60min.一般排泄物和分泌物使有效澳或氯到达2000mg/L 作用60min .卫生洁具用后,用含1000mg/L 有效澳或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min ,用净水冲洗后凉干备用.2.3.3.2要求每次用后消毒.2.3.4医务人员手的消毒2.3.4.1消毒方法:参照本标准第2.2.3.1执行.2.3.4.2要求:(1)医务人员手术前手的消毒,按卫生部?消毒技术标准? 2002 版3.6.2 执行.(2) 一般医务人员手的消毒应每检查治疗完一个病人消毒一次.2.3.5床单位的消毒2.3.5.1消毒方法:采用床单位消毒器消毒,按卫生部批准的说明书操作.2.3.5.2要求:每个病人出院后,对其用过的床单位消毒一次.宾馆、饭店、茶馆、酒吧的消毒3.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宾馆、饭店、茶馆、酒吧的环境、用品及相关人员的消毒.3.2大堂的消毒方法及要求3.2.1空气消毒3.2.1.1消毒方法(1)首选自然通风,或开窗通风换气.(2)使用空调时应保证平安通风换气.增强室内通风,保证足够的新风输入;做好空调与通风设施的定期清洁和消毒.具体方法参照本标准第17.2条执行.(3)传染病流行期间或空气质量差时,可采用下述举措:①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剂,过氧化氢含量3%,采用喷雾法,按15ml/m3 ,计算用量.喷洒后,密闭门窗作用30min.②过氧乙酸,喷雾或熏蒸:把过氧乙酸配成有效含量2%的水溶液,按15ml/m3喷雾,作用时间30min .③空气消毒机:可选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或臭氧空气消毒机等.使用方法和安装,按卫生部批准的说明书执行.3.2.1.2 要求(1) 一般情况下,3〜5星级饭店、宾馆大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01000cfu/m3 ,普通旅店、招待所大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02500cfu/m3(2)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每天至少消毒2次3.2.2外表和用品消毒(1)大堂的地面、墙壁、电梯,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外表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话筒等外表部位,每天进行湿式清洁,并保持这些部位或物体外表的清洁枯燥.必要时可采用下述举措,每天至少1次:①用含二氧化氯、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 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喷洒,作用15min〜30min .②耐湿物品必要时用含二氧化氯、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 的消毒溶液浸泡30min .③用含醇和洗必泰或聚六亚甲基月瓜的消毒液,配成含洗必泰或聚六亚甲基胴3000mg/L〜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喷洒,作用时间15min〜30min ,或浸泡消毒物品(2)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的乙醇清洁消毒.其他的办公设施,例如机和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75%酒精、3000mg/L 季俊盐类化合物擦拭消毒,作用15min〜30min(3)传染病流行期间或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增加消毒次数或采取即时消毒.3.3客房的消毒3.3.1空气消毒3.3.1.1消毒方法:参照本标准第3.2.1.1条执行3.3.1.2要求:(1)星级饭店、宾馆、普通旅店和招待所客房空气中的细菌总数02500cfu/m3.(2)传染病流行期间或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增加消毒次数或实施即时消毒.3.3.2物体外表消毒(1)对客房的地面、墙壁,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外表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话筒、洗手池等部位,每天进行湿式清洁,并保持这些部位或物体外表的清洁枯燥.必要时可采用下述举措,每天至少1次.(2)用含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 mg/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喷洒,作用15min〜30min.(3)耐湿物品必要时用含二氧化氯、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30min .(4)用含醇和洗必泰或聚六亚甲基月瓜的消毒液,配成含洗必泰或聚六亚甲基胴3000mg/L〜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喷洒,作用时间15min〜30min,或浸泡消毒物品.传染病流行期间或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增加消毒次数或采取即时消毒.3.3.3纺织品、拖鞋消毒(1)床单、被套、枕套等卧具及毛巾应一客一换,清洗后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方法,耐热耐湿的可用流通蒸汽100 C作用20min〜30min 或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不耐热的物品可用化学法消毒,在用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 的消毒溶液中浸泡30min或用含二氧化氯的消毒洗衣粉浸泡洗涤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有条件者可用床单位消毒器消毒,按说明书操作(2)拖鞋应每客一换,建议使用自备拖鞋,假设使用公用拖鞋,应清洗后消毒,或提供一次性拖鞋.重复使用的拖鞋可用含二氧化氯、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中或消毒洗衣粉溶液中浸泡30min ,清洗晾干后备用.3.3.4卫生间消毒(1)水池、浴缸等一般情况下用清水清洁后保持枯燥洁净,必要时每天用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250mg/L〜500mg/L 的消毒溶液擦拭处理1次.(2)便池、下水道每天用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1000mg/L 的消毒溶液冲洗,停留30min ,然后用流动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3)垃圾桶内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应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1000mg/L 的消毒溶液喷洒垃圾桶内外外表.(4)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其他传染病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时,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可加二滨海因消毒粉25g或有效氯含量为20000mg/L 的消毒溶液2000ml ,搅匀加盖放置2h.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参加二澳海因消毒粉3g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0mg/L 的消毒溶液100ml混匀放置2h. 成形粪便不能用干粉消毒,可用二滨海因按5000mg/L 参加,混匀后,作用2h.盛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容器使用后,可用有效澳(氯)含量为5000mg/L 的消毒溶液全部浸没后消毒30min〜60min ,用水冲洗后备用.3.4工作人员手的消毒方法和要求工作人员应穿清洁的工作服,经常用流动水清洁手部般情况下,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需要消毒可采用75%乙醇棉球或有效碘250mg/L 的消毒液,擦洗1min〜3min.效劳员手采用75%乙醇制球擦拭,或用有效碘250mg/L 消毒液,擦拭1min〜2min .或采用3000mg/L〜5000mg/L氯己定醇溶液搓擦1min〜3min后用流动水冲洗或氧化电位水浸泡、冲洗.3.5厨房的消毒方法和要求3.5.1外表消毒3.5.1.1餐具(1)使用过的餐具清洁后,首选物理消毒,可采用流通蒸汽100 c作用20min、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或消毒碗柜消毒.其次选用化学消毒,可用含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30min ,清洗后晾干备用.(2)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流行期间,餐具应煮沸消毒15min、流通蒸汽100 C, 20min或消毒碗柜消毒.3.5.1.2刀和砧板等炊具的消毒(1)生熟操作用具分开清洗、消毒.刀和砧板等炊具使用后应清洗消毒.(2)首选流通蒸汽100 C作用2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15min.不耐热的可用化学消毒法,可用含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 的消毒溶液浸泡30min ,清洗后备用.3.5.1.3冰箱、水池、周转箱等的消毒存放熟食的冰箱、清洗用水池、放置食品原料的周转箱等应每天清洁后消毒.方法为用含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 的消毒溶液擦拭或浸泡30min ,清洗后备用.3.5.1.4垃圾桶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应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1000mg/L 的消毒溶液喷洒垃圾桶内外外表.3.5.2工作人员消毒(1)从业人员应持有效健康合格证,平时保持个人卫生.在进行清洗消毒时要注意I自我保护.|(2)工作人员应穿清洁的工作服,要做好手的清洗消毒,以检不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一般情况下,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必要时用75 %乙醇或有效碘含量为250 mg/L 〜500 mg/L 的消毒溶液擦拭1min〜3min .或采用3000mg/L~5000mg/L氯己定醇溶液搓擦1min〜3min后用流动水冲洗或氧化电位水浸泡、冲洗(3)厨师烹调食物前要洗手,工作时应戴口罩、穿上工作服.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净双手,用含70 %乙醇的手消毒液擦拭双手,干****吹干或自然风干.(3)加工直接入口食品前;加工时间过长时中间应随时洗手;处理食品原料后;接触与食品无关的物品后及上厕所后等情况下必须洗手.3.6餐厅的消毒方法和要求3.6.1物体外表(1)餐厅的地面、电梯,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外表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话筒等外表部位,每天进行湿式清洁,并保持这些部位或物体外表的清洁干燥.必要时可采用下述举措,每天至少1次:①用含有效氯澳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 mg/L 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喷洒.②耐湿物品必要时用含二氧化氯、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 mg/L 的消毒溶液浸泡30min.③用含醇和洗必泰或聚六亚甲基月瓜的消毒液,配成含洗必泰或聚六亚甲基胴3000mg/L〜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喷洒,作用时间15min〜30min ,或浸泡消毒物品.传染病流行期间或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增加消毒次数或采取即时消毒.(2)台布、座位套等应定期清洁消毒,耐热耐湿的物品在清洁后,用流通蒸汽100 c作用20min〜30min 或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 .不耐热物品,清洁后用含有效澳或有效氯含量为250 mg/L 的消毒溶液中浸泡30min后,枯燥后待用.(3)假设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正常营业者应对以上部位增强消毒.对门把手等每天清洁。
2017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T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WS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YY0646-2008/EN13060:2004小型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口腔器械dental devices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口腔疾患和口腔保健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
3.2牙科4^器械small dental devices规格较小的牙科器械,如各种型号车针、根管器具等。
3.3牙科手机(通用名词)handpiece , dental (general term)用来向牙科工具或器具传递(带转换或不带转换)工作所需能量的手持工具夹。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目录第1章总则第2章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的消毒第3章宾馆、饭店、茶馆、酒吧的消毒第4章商场、购物场所的消毒第5章储水容器的消毒第6章公共交通服务单位及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第7章娱乐场所的消毒第8章幼托机构的消毒第9章学校的消毒第10章银行及其他货币流通单位的消毒第11章会馆的消毒第12章图书馆、书店和阅览室的消毒第13章社区活动室的消毒第14章浴业(浴室、足浴)的消毒第15章体育场所的消毒第16章美容美发店的消毒第17章空调的消毒。
第18章殡仪馆的消毒第19章其他公共场所的消毒第20章消毒效果的检测附录A 公共场所消毒效果检验常用培养基和液体(规范性附录)附录B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对微生物控制的指标(规范性附录)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附件2 消毒管理办法附件3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附件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1章总则1.1引言为了预防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传播染病,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简称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环境和公共用品的消毒方法、效果检测和监督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负责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卫生的事业和企业单位。
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文化娱乐场所、浴业服务单位、宾馆、饭店、酒吧、茶馆、公共交通工具和环境、商店和购物场所、社区活动场所、学校、图书馆和书店、公用二次供水水箱和贮水容器、游泳池、银行和货币、幼托机构、体育场所和公共健身器材、美发美容店、空调系统等。
1.3 名词术语1.3.1 公共场所对公众开放的,人民大众都可进入活动或接受服务的场所。
是由人工建成的,供公众使用的活动空间。
1.3.2 公共用品向公众提供,为公众服务,众人均可使用的物品。
例如:健身器材、娱乐器材、茶具、餐具、二次供水水箱等。
1.3.3 消毒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要求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而不是所有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程度,而不是全部杀灭。
1.3.4 消毒剂用于杀灭和去除外环境中污染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它有害毒素的化学和生物制剂。
1.3.5 消毒器以物理或化学因子作为消毒因子,配以发射装置和其他辅助装置而制成的用于消毒的机器。
例如:干热消毒器、压力蒸汽消毒器、空气消毒器等。
1.3.6 外环境指人体所处的环境,包括环境物品、水、空气、墙面、地面、天花板、用品等。
也包括人体表面和表浅体腔。
1.3.7 灭菌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物品上污染的微生物。
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要求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不致病的。
要求完全杀灭而不是使微生物减少到一定水平。
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污染的微生物完全杀灭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求达到一定的灭菌概率(10-n),在医学灭茵中一般要求达到10-6。
在公共场所和用品消毒中,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和体腔的用具,必须进行灭菌处理。
1.3.8 灭菌剂用于灭菌的化学制剂。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灭菌剂有:环氧乙烷气体、甲醛气体、戊二醛液体等。
1.3.9 灭菌器用于灭菌的器械或装置。
例如:干热灭菌器、压力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等离子体灭菌器等。
1.3.10 清洁剂含有表面活性剂,具有去污作用的洗涤剂。
用于清洗物品,例如:洗液、皂液、肥皂等。
1.3.11 抗菌清洁剂:由表面活性剂和杀(抑)菌物质配合而成的去污杀菌(除菌)洗涤剂。
例如:抗菌洗液、皂液等。
1.3.12 消毒员: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的,从事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消毒的人员。
1.4 本规范引用的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规范的引用,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其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本,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使用本规范的各方,研究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1)GB/T 18204.1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2)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GB 9663-1996 旅店业卫生标准(4)GB 9664-1996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5)GB9665-1996 公共浴室卫生标准(6)GB 9666-1996 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7)GB 9667-1996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8)GB 9668-1996体育场所卫生标准(9)GB 9669-1996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10)GB 9671-1996 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11)GB 9670-1996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12)GB9672-1996 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13)GB 9673-1996 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14)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5)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16)GB 17217-1998 城市公共厕所的卫生标准(17)GB/T17729-1999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18)GB 18081-2000 火葬场卫生防护距离标准(19)GB 19258-2003 紫外线杀菌灯(20)WS205-2001 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21)消毒技术规范,2002,卫生部1.5 选择消毒方法的基本原则1.5.1 消毒效果可靠所用的消毒剂和/或消毒器必须有确实的消毒效果,且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较少,按规定的使用方法、剂量和作用时间使用,应能保证达到附录B中各类公共场所要求控制的微生物指标。
1.5.2 对使用者和人群安全所选用的消毒剂和消毒器必须对使用者安全,消毒后残留物和使用过程中的挥发物,对使用者和接触人群不应造成伤害。
1.5.3 对环境的污染小:任何消毒剂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包括对水体、空气和环境用品、表面的污染。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尽量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消毒方法。
1.5.4 对消毒物品损坏小几乎所有的化学消毒剂和大多数物理消毒法对消毒物品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必须考虑消毒方法对消毒对象的适应性,使消毒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1.5.5 选用国家批准的消毒剂和消毒器:所用消毒剂和/或消毒器,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因此选择消毒方法时,必须选择有批准文号且在有效期内的产品。
对于清洁剂和抗(杀、抑、除)菌清洁剂,不需要批准文号,但企业应有产品标准,按企业提供的标准和说明书使用。
生产抗菌清洁剂的企业应有生产许可证。
在宣传杀菌、抑菌、除菌的具体功能时,必须有有效的检验报告为依据。
1.6 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的消毒,绝大多数情况用消毒液消毒,因此,消毒人员必须在消毒前把消毒片和消毒粉配成消毒液;用液体消毒剂时,也需将消毒液稀释成所需浓度。
下述方法供参考。
1.6.1 用消毒片配制消毒液: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所用消毒剂片数。
所需消毒剂片数=拟配消毒液浓度(mg/L)×拟配消毒液量(L)消毒剂有效含量(mg/片)例如:拟配10升含溴(或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所用消毒片有效溴(或氯)含量为500mg/片,问需加几片消毒片?所需片数=500(mg/L)×10(L)=10片,500(mg/片)即配10L消毒液,需用有效含量为500mg/片的消毒片10片。
1.6.2 用消毒粉(或其他固体消毒剂)配制消毒液: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所用消毒剂质量。
所需消毒剂质量=拟配消毒液浓度(mg/L)×拟配消毒液量(L)消毒剂有效含量(mg/g)例如:拟配10L含溴(或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所用消毒剂有效溴(或氯)含量为500mg/g,问需加几克消毒剂?所需质量=500(mg/L)×10(L)=10g500(mg/g)1.6.3 把浓消毒液稀释成所需浓度消毒液: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所需消毒液原液量(ml)和加水量(ml)。
所需浓消毒液量(ml)=拟配消毒液浓度(%)×拟配消毒液量(ml)浓消毒剂有效含量(%)例1:用20%过氧乙酸配0.3%过氧乙酸10升,问用多少20%过氧乙酸和多少水?所需20%过氧乙酸(ml)量=0.3%×10000ml=150ml即用150ml,20%过氧乙酸,9850ml水。
将150ml浓过氧乙酸加入9850ml水中即可。
例2:将已配成的2000mg/L的二溴海因消毒液稀释成500mg/L的消毒液10L,问用多少消毒液原液,用多少水。
计算:所需原消毒液量(ml)=500mg/L×10000ml=2500ml2000mg/L答:将2500ml消毒液原液,加入7500ml水中即成。
1.7 检验和监督1.7.1 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消毒的效果检验采样和检验均需按本规范的规定进行。
由卫生行政部门、消毒行业协会或其委托的单位,进行采样和检验,检验单位必须具有对社会出具检验报告的资格。
1.7.2 监督:对本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消毒行业协会负责,监督方式主要是检查规范执行情况,消毒效果是否达到要求等。
监督结果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或消毒行业协会发布信息或公告。
对从事公共场所消毒服务的单位,在经消毒行业协会审核后,按行业准入标准管理,并对其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对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经营单位、消毒服务单位,其负责的区域消毒后若不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其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1.8 消毒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各有关公共场所管理、经营单位和消毒服务单位,必须配备消毒员,按规定参加消毒员培训。
消毒员由消毒服务单位或原单位管理,由消毒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分批分期培训,完成培训计划经考核合格后,由行业协会发给上岗资格证。
消毒员可以是专职,也可兼做其他工作,但必须努力学习消毒理论和技术,积极开展消毒工作,宣传消毒知识。
消毒员的工作接受消毒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的指导。
对消毒员工作的考核由行业协会负责,对工作不认真,消毒不合格或发生严重事故的消毒员,行业协会可视情况给以教育,严重者收回资格证书。
1.9 安全问题消毒剂和消毒器在采购、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并做好个人防护。
第2章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的消毒2.1 适用范围和要求本规范适用于一切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单位(医院、卫生院、保健院、卫生室等)和个人诊所的消毒。
2.2 门诊区公共场所和用品的消毒2.2.1 空气消毒诊察室和候诊厅空气应采取消毒措施,使其洁净度达到Ⅲ类环境的标准,即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m3。
2.2.1.1 消毒措施:一般情况下,开窗通风即可,在寒冷季节和夏季使用空调,不能开窗通风时,可采用下述措施:(1)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剂,过氧化氢含量3%,采用喷雾法,按15ml/m3,计算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