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2019年9月)
- 格式:ppt
- 大小:390.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
2、掌握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4、学会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3、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树立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
2、面对当前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使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际,思考解决的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案例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
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这些大气污染是怎么产生的?又需要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来解决呢?【板书】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板书】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大气污染【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大气污染的概念。
【学生回答】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回答,理解定义。
【多媒体投影】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污染物、污染源。
2.掌握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危害。
3.能够针对某类大气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大气污染概述1.概念: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数量(浓度)超过大气的正常含量,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足以对人、生物、材料、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2.大气污染物和大气污染源3.主要类型二、大气污染防治1.控制污染源(1)关键: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2)措施⎩⎪⎨⎪⎧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低污染能源集中供暖供热预处理燃料,改进燃烧技术使用消烟除尘技术和冷凝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 部分污染物2.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城市绿地面积。
探究点一 酸雨的形成与危害我国把pH <5.6的降水称为酸雨,pH <4.5的降水称为重酸雨。
下图表示“某年重庆不同季节降水平均pH 值和酸雨频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描述重庆酸雨时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冬季酸雨特点的成因。
答案 特点:全年酸雨频率较高;春、夏、秋三季酸雨频率稍低,以酸雨为主;冬季酸雨频率最高,以重酸雨为主。
原因:冬季近地面气温较低,大气对流运动弱(或答冬季常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弱),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降水量较少,稀释作用弱。
2.酸雨给重庆市带来哪些危害?答案 影响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雕刻艺术品;使花草树木大量死亡;使河湖水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1.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2.我国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原因有:①南方土壤呈酸性,因此大气中的灰尘颗粒也呈酸性,酸性的灰尘颗粒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
②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③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3.我国防治酸雨的具体措施“API”是英文“Air Pollution Index”的缩写,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
我国的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