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小故事15则完美版
- 格式:docx
- 大小:18.43 KB
- 文档页数:5
古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崇尚俭朴、反对奢华、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
1、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季文子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一):周恩来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务必是国货务必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好处。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二):邓小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此刻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
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
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取。
这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三):毛主席勤俭节约的小故事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邓小平喝绿豆稀饭。
说实话,光靠他们这些节俭省不下几个铜板。
国家再穷,领导人穿衣吃饭的花消还是足够的。
伟人节俭,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领导人大手大脚,浪费铺张,社会势必盛行奢靡之风。
节约的小故事(必备18篇)节约的小故事第1篇星期一,妈妈在洗衣服,经过一次一次清洗,衣服终于洗干净了,妈妈准备把清洗过衣服的水给倒掉的时候,我急忙把妈妈给叫住了,说“妈妈,你别把水倒掉,这些水还有别的用处呢。
”“还有什么作用呢?这些水都没用了,还是倒掉吧!”妈妈说。
我说:“这些水可以冲马桶,擦地,洗拖把,水的用处说也说不尽,太多了!”妈妈听了我这些话后,觉得我说地也有道理。
于是妈妈就决定了,把这些水装在另外的桶里,放在卫生间。
我用这些水冲了一下马桶,然后用布沾了一点水,再在马桶的边缘擦了擦,最后再用这些水把它清洗干净,原本脏兮兮的马桶一下子变成了洁白的了。
我找来一块抹布,把窗户擦得窗明几净,我用拖把沾了一点“洗衣水”然后从里到外地拖着,拖好了,我发现地面被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些“洗衣水”发挥了作用。
妈妈要淘米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些淘米水有很大的作处呢,它可以用来浇花,有油渍的碗啊,布啊都可以用它来洗,不用洗洁精了,安全又卫生。
这也是节俭的一种体现啊。
于是我找来一只面盆,把淘米水倒在里面,我用它来浇花,花儿似乎开得更艳了。
节约的小故事第2篇每当在食堂时,看到那不计其数浪费的剩菜,你是否会感到心痛?当你浪费每一粒米时,你是否知道浪费的每一粒米是农民伯伯的一片苦心!在同学们心中,一粒米算不了什么,而在贫困山区的孩子心中,那就是生的希望!在农民伯伯心中,那就是流下的每一滴汗水。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全世界,每6秒就会有一位儿童饿死,有10亿多人在挨饿,非洲南部地区的孩子们甚至连一口水和一粒米都没吃到喝到。
这下你是否能感受到任何一点食物的来之不易!在我国据统计,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贫困山区就有1。
28亿的人口,也就是指1。
28亿左右的人都得挨饿,一年浪费掉的足够能让他们吃3年多。
而大学生浪费的量也不例外,他们倒掉的饭菜占购买总量的三分之一,他们一年倒掉的足以养活1010万人一年的食物!也许,同学们还认为浪费不算什么,甚至还以浪费为荣的话,那请你想想,如果你是农民,你要种多久,才能弥补你所浪费的食物,刮风下雨时,粮食能不能丰收都是大问题,那你可要等5年多,每天都十分艰辛!现在,你是否知道浪费有多么可耻!大家也可能只是嘴上说说要节约粮食,但你是否用行动证明过,我们可以向浪费粮食的人进行阻止讲道理。
勤俭节约家风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勤俭节约一直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家风。
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家庭文化的传承。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勤俭节约的家风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
故事一,爷爷的一碗稀饭。
小时候,我常常听爸爸讲述关于爷爷的故事。
爷爷是一个非常勤俭节约的人,他生活非常简朴,从不浪费。
有一次,我爸爸生病了,爷爷亲自下厨给爸爸熬了一碗稀饭。
当时家里并不富裕,爷爷只煮了一小碗米饭,然后用水煮成了稀饭。
爸爸吃完后,感动地说,“这一碗稀饭,比什么都珍贵。
”爷爷的勤俭节约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爸爸,也影响了我,让我们明白了节约的重要性。
故事二,奶奶的织布机。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过年的时候,奶奶总是会拿出那台旧织布机,给我们织一些新衣服。
奶奶的手艺非常好,织出来的衣服不仅漂亮,而且非常结实耐穿。
奶奶总是说,“这样一来,既能省钱,又能练织布技能,何乐而不为呢?”奶奶的勤俭节约精神让我们懂得了珍惜每一寸布料,珍惜每一分钱,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勤俭节约的乐趣。
故事三,父亲的精打细算。
爸爸是一个非常会理财的人,他总是能够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记得有一次,我生日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我一直想要的书,虽然不是很贵重,但是却是我最喜欢的礼物。
爸爸说,“孩子,父母挣钱不容易,我们要学会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爸爸的话让我明白了节约的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珍惜父母的辛劳。
这些家风故事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种家庭文化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加需要我们去弘扬和传承。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珍惜每一分资源,精打细算,做到物尽其用,节约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美好习惯。
勤俭节约家风故事,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美好习惯,让我们的家庭充满着节约的力量,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和谐。
(1)香港富豪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
旁边一位印度的保安见此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手上。
李嘉诚把硬币放到口袋里后,再从钱夹里取出100元钱,给保安作为酬谢。
为了一元而花了100元,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
有人向李嘉诚问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是:“若我不去捡这枚硬币,他就会在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100元钱,他便可以用之消费。
我觉得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可以浪费。
(2)雷锋在望城县委当公务员的时候,一次他看见路上有一颗螺丝钉,踢了一脚就走开了。
书记却把钉子拾起来,装进衣袋。
几天后,雷锋要到一家工厂去送信,书记掏出那颗螺丝钉:“小雷,把它送到工厂去吧。
咱们国家底子薄,要搞建设就得艰苦奋斗呀。
”雷锋听了,顿时明白了。
后来他到了部队,用旧木板钉了一个“节约箱”,把捡到的破铜烂铁、边角料、螺丝钉装进去。
许多次,雷锋就是从这个“节约箱”里找到了要用的材料
(3)毛泽东的节俭生活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
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
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
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
他的一双旧拖
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
名人勤俭节约小故事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有:朱熹节约粮食、司马光教子、傅玄劝谏、季文子节俭立身、朱元璋“四菜一汤”等故事。
一、朱熹节约粮食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
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未料女婿不在家,女儿留他吃午饭。
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和一碗葱汤,对父亲很是愧疚。
朱熹却不以为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诉女儿俭朴度日本是我们的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要计较多少和好坏。
二、司马光教子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并把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
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训俭示康》便是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所作。
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
三、傅玄劝谏据《二十四史·晋书》,晋武帝时曾任御史中丞的傅玄看到时俗非常奢侈,便上书朝廷说,粮食和绢帛的生产很不容易,人们不注意节约,必然会出现断粮缺绢的时候。
傅玄还表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奢侈的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
”四、季文子节俭立身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着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五、朱元璋“四菜一汤”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有关现代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在我们现代社会,勤俭节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价值观。
人们越来越注重管理自己的资源和收支,这不仅是在个人层面上,也是在全球层面上,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有关现代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故事一:不浪费每一滴水有一天,小明正在做眼保健操时,意识到自来水龙头没有关好,水一直在哗哗地往外流。
小明感到很不安,他叮嘱学校的同学们一定要节约水资源,不要浪费水。
他甚至去攀附学校的洗手池,并在每个洗手池的下面放置了水桶,搜集剩余的自来水,供学校的浇花用。
小明的行动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尊重。
他们也意识到,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都应该节约并利用它。
学校留给我们的一块绿色草地需要水,它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
故事二:追求简单生活小莉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她在电子商务公司工作。
虽然这份工作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但她感到自己的人生因为过多的拥有物,变得越来越疲倦和没意义。
她决定开始过简单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轻松。
她开始通过二手店购买家具,以减少浪费和消费,并为她的环境选择可持续的品牌。
她不再为了高级的餐厅而浪费太多钱,而是选择自己下厨房,并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
通过这些简单而可行的改变,她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和有意义。
故事三:减少每天的工作时长小林是一位人力资源经理。
他注意到,公司的员工经常加班,并且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工作高强度下大大降低。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时间。
计划并实施了一项政策,将办公时间从9小时减少到8小时,而且允许员工使用弹性工作时间来适应自己的日常安排。
我们的生活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享受它,而不仅是我们想要得到的高薪工作。
小林的这项政策不仅改变了员工的生活,而且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结语这些故事是现代勤俭节约的小例子,它们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小事来影响大局。
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地球负责,利用自然资源并减少浪费,同时也不要忘记享受自己的生活,用心去生活。
让我们做好自己,积极投入到更好的生活方式中去。
节俭节约的儿童故事〔通用11篇〕节俭节约的儿童故事〔通用11篇〕节俭节约的儿童故事1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简朴,以节省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简朴的生活。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省,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
假如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那么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荣耀,只能透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推荐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惭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非常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节俭节约的儿童故事2一年四季都有相应的美食,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的美食,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比起其他季节好吃的会更多一些。
比方玉米,玉米有很多种吃法,蒸着吃、烤着吃、煮着吃。
我最喜欢吃水煮的黏玉米了,妈妈说小朋友多吃玉米还是很好的,而且也好消化,香甜的玉米煮熟以后热乎乎的,寒冷的秋风刮起来也不怕冻手,真的很喜欢吃。
还有秋梨,妈妈怕我秋天干咳,总是会买很多大红梨在家给我熬梨粥喝,银耳雪梨粥掺上香米,熬好后黏稠软糯,喝到胃里暖烘烘的,而且梨去燥败火,没有再比这更好的防止咳嗽的方法了,还有一张就是山楂糕配梨丁熬制的山楂梨水,妈妈会经常给我水杯里带一杯让我在学校喝,真的很幸福。
现代勤俭节约的例子10个篇一:勤俭节约的小故事篇一: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篇二: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篇三: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
关于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物质上的节约,更能够带来心灵的丰盈和精神的满足。
而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最好是从小做起。
今天我想分享几个与勤俭节约相关的小故事,希望它们能够让大家深刻理解这一传统美德的价值和重要性。
故事一:黄毛丫头学会了勤俭节约年仅七岁的小女孩黄毛丫头是家里的小娇娃,从小娇生惯养,经常会要求家人给她买很多昂贵的玩具和零食。
某一天,黄毛丫头的母亲和父亲决定要教会她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于是便在她没注意的时候把她带到了一个贫困山区。
黄毛丫头看到的是许多孩子都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一脸的饥饿和苦痛,这让她感到非常震撼和心痛。
她开始后悔之前无节制地要求家人给她买昂贵的东西,于是开始学会勤俭节约,不再挑剔食物和衣服,养成了节约和劳动的好习惯。
故事二:半斤不轻的水壶传说秦始皇下令建造万里长城,数年之间不断用人、图书、财力、器材、粮食等重要资源建造,极大地耗费了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秦始皇非常蛮横,百姓们都很痛恨他,尤其是听到他趁饮酒之机喜欢拿着水壶重锤击打座上大石头,把水壶压成了半斤不多的小铁片,百姓们都很生气。
但是,有一个老汉心领神会,轻轻松松地将水壶做成了半斤不轻的铁壶,并且在壶底上刻了“以小胜大”的字样。
当秦始皇再次拿起他的水壶发泄时,老汉便拿出他的铁壶,向秦始皇诠释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物质的大小,我们都应该珍惜它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且,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避免浪费,始终保持谨慎和谦虚的态度。
故事三:太空零食宇航员在太空中执行任务,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准备,但在太空中,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危险和挑战,而且要面对的一件事情是,由于没有地球上的供水,他们必须决定如何喝水,而这些水就是从回收过的汗水中提取出来的。
宇航员们在太空中不能像地球上一样随便挑选食物,而是每日都必须按照需要摄取适量的营养物质,因为他们必须抵御太空环境中的压力和强辐射的影响。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1、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季文子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苏轼之房梁挂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1、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季文子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苏轼之房梁挂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现代勤俭节约的例子10个篇一:勤俭节约的小故事【篇一: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篇二: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篇三: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
我家勤俭节约的故事俗话说,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很多人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只是在不同时代,人们勤俭节约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今天,本版邀请出生在不同年代的行业职工讲述自己或家人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小编为你整理了我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一、吃隔夜菜的妈妈妈妈吃了一辈子的剩菜。
妈妈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一直不太好,买不起冰箱。
妈妈觉得如果把剩下的饭菜倒掉太可惜了,便请木工师傅做了一个碗橱。
妈妈特别交代,碗橱靠墙的一面要做成木头的,其他三面全用纱窗,这样方便空气流通,隔夜的剩菜不会变坏。
爸爸身体不太好,不能吃剩菜;我在家最小,也不吃隔夜菜;哥哥不太挑剔,可那时他正长身体,妈妈总会让他多吃好东西。
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吃剩菜的就只有妈妈了。
饭桌上,我们的筷子总是掠过盛着隔夜菜的那个碗,去夹新鲜的菜;而刚刚从厨房里忙完的妈妈,就着剩菜吃饭。
她总是吃得很安静,没有我们偶尔吃一次隔夜菜时的愁眉苦脸。
为了让正长身体的我们不缺营养,妈妈靠着她和爸爸微薄的工资勤俭持家。
爸爸身体不好,需要常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于是,妈妈总是变着花样做馒头、花卷,包饺子、切面片。
每到春节的时候,妈妈把大块的猪肉切成丁,用作料拌匀了做香肠。
她把肠衣一端套上一只漏斗,漏斗里盛满肉丁,然后把肉塞到肠衣里。
一根肠衣塞满的时候,她用粗线把两头扎紧了,再找来一根针,在香肠上刺上许多小孔挂出去晾晒。
当胖胖软软的香肠变成满是“皱纹”的“小老头”时,就可以吃了。
妈妈把蒸好的红色香肠切成薄片,在盘子里铺了一圈又一圈。
有香肠吃的一顿饭,一家人总是吃得很开心,可妈妈究竟吃了几片香肠,却从没有人注意过。
爸爸去世那年,我高中毕业,哥哥也正好大学毕业。
两个孩子都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一向不善交际的妈妈忽然变得异常坚强,很快就把我们兄妹俩妥善安排好了。
读书、工作、成家……我和哥哥吃着妈妈做的新鲜可口的饭菜渐渐长大了,妈妈却吃着我们剩下的隔夜菜慢慢变老了。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一):周恩来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务必是国货务必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好处。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二):邓小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此刻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
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
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取。
这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三):毛主席勤俭节约的小故事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邓小平喝绿豆稀饭。
说实话,光靠他们这些节俭省不下几个铜板。
国家再穷,领导人穿衣吃饭的花消还是足够的。
伟人节俭,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领导人大手大脚,浪费铺张,社会势必盛行奢靡之风。
10个简短的节约小故事1. 小明吃饭从不剩一粒米,他说粮食就像黄金,不能浪费。
有次在学校食堂,同桌把吃了一半的饭要倒掉,小明赶紧拦住说:“这米饭多宝贵呀,你咋能倒了呢?”2. 小丽的作业本总是正反面都用,她觉得纸就像朋友,要充分珍惜。
一次课间,同学看到她在反面写字,很惊讶,小丽说:“纸也有价值,不能只用一面呀。
”3. 老王修车时,总是把零件收集起来,他说零件是宝,丢了可惜。
有回邻居要把坏自行车扔了,老王跑去说:“别扔啊,这些零件还能派上用场呢。
”4. 张奶奶每次淘米水都留着,用来洗菜浇花,她说这水是大自然的馈赠,不能浪费。
有天孙女要把淘米水倒掉,张奶奶忙说:“乖孙女,这水用处大着呢,可别倒。
”5. 小李的公司里,他总是随手关灯,他把电比作生命,浪费不得。
有次看到同事离开办公室没关灯,小李边关灯边说:“电多重要啊,咋能这么浪费。
”6. 小赵买东西从不乱买,他认为钱就像战士,要用在刀刃上。
朋友拉他去买不必要的东西,小赵拒绝道:“这东西没啥用,咱别乱花钱。
”7. 孙阿姨缝缝补补又三年,衣服破了就补,她觉得衣服像伙伴,要长久相伴。
女儿要把有点破的衣服扔掉,孙阿姨说:“别扔,补一补还能穿呢。
”8. 周师傅做木工活,木材边角料都攒着,他说木材是宝贝,要好好利用。
有人笑话他攒边角料,周师傅说:“你可别笑,这些边角料能做不少小玩意儿呢。
”9. 吴老师的粉笔用到很短很短才扔掉,他把粉笔当作知识的使者,要珍惜。
有学生说:“老师,粉笔这么短了扔了吧。
”吴老师回答:“别呀,还能写好多字呢。
”10. 大刘的家里,水龙头总是开得小小的,他认为水像血液,要节约。
孩子洗手把水开很大,大刘喊道:“水可不能这么浪费,开小点。
”节约是一种美德,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做到节约,这不仅能让我们珍惜资源,还能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勤俭节约事迹勤俭节约事迹(精选15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勤俭节约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勤俭节约事迹篇1一、基本情况孙雅琪,女,9岁,家住平阴县财源街,现为龙山小学三年级(3)班学生。
她学习成绩优异,却一如既往地努力,力争上游;她在班内身居要职,却总能做到谦虚、团结同学;她身体柔弱,却在劳动中勇挑重任二、主要事迹:(一)在家里勤快懂事,为家分忧。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从小知道:长辈体弱多病,家境困难,便很懂事。
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就帮助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凳、洗碗等。
生活中,她主动地帮助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已的房间整理得整整齐齐,衣物也不需要父母料理。
(二)在学校勤奋刻苦,品学兼优她深知家境困难,读书不易。
于是她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她将华罗庚“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虽天资不占太多优势,但她却用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以勤补拙。
(三)勤俭节约,朴实无华在学习方面,她勤俭节约地使用学习用具,不浪费纸张,不追求时尚学习用品,将用过的纸张用来当草稿纸,并感染着身边的同学,时常鼓励他们要勤俭节约。
另外,有时她会看到厕所的水龙头没关上,就马上走过去关上它,以防水资源的浪费。
每次下课时,她都会主动关闭电灯、电扇等,不让资源流失走。
而且,同学们在饮水机那里接水时,通常会有水漏出来,她总会及时提醒他们,要节约用;生活中,当她走过洗手池的时候,她会主动扭紧滴水的开关;当她看到饭桌上的剩饭,她就想到农民伯伯背朝天的艰辛汗水;当她丢垃圾,看见有的`同学随手乱丢,一走了之的时候,她会一边制止一边拣起可回收的垃圾。
就个人而言,她觉得节约是一种品质,会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节约是一种高尚,只有做到节约,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学习中,一块橡皮,她要用到不能再用为止;一枝铅笔,她要用到握不住为止;一张纸,她都不会随便丢弃。
历史上有名的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历史上有名的勤俭节约的小故事(通用10篇)故事是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历史上有名的勤俭节约的小故事(通用10篇),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上有名的勤俭节约的小故事1勤俭节俭的民间故事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必须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之后,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一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
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
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
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头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必须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先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我,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历史上有名的勤俭节约的小故事2毛岸英节俭买书的故事一天,毛岸英买菜回来走过一家小书店,他轻手轻脚地走进店堂,看见满屋子摆了好多的书、画。
他仿佛走进童话般的神奇世界,翻翻这本书,新鲜;看看那本书,也趣味。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一):周恩来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务必是国货务必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好处。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二):邓小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此刻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
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
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取。
这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三):毛主席勤俭节约的小故事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邓小平喝绿豆稀饭。
说实话,光靠他们这些节俭省不下几个铜板。
国家再穷,领导人穿衣吃饭的花消还是足够的。
伟人节俭,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领导人大手大脚,浪费铺张,社会势必盛行奢靡之风。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一):周恩来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务必是国货务必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好处。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二):邓小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此刻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
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
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取。
这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三):毛主席勤俭节约的小故事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邓小平喝绿豆稀饭。
说实话,光靠他们这些节俭省不下几个铜板。
国家再穷,领导人穿衣吃饭的花消还是足够的。
伟人节俭,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领导人大手大脚,浪费铺张,社会势必盛行奢靡之风。
邓小平曾这样严厉告诫:这天的问题复杂得很,仅靠几个章程、几个法令、几个办法办事是不行的;节约也要有用心性,如果没有地方的用心性,就不可能节约,就要发生浪费。
他的批评直指要害,节约不能靠命令主义,搞形式主义,而要从上到下用心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四):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五):房梁挂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六):卖狗嫁女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
管家问道:你家小姐这天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
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七):季文子的故事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透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推荐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八):赵匡胤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
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就应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
但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九):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必须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之后,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一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
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
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
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必须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先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十):雷锋的节约精神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
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
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十一):日本丰田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十二):勤俭节约小故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一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十三):我的勤俭节约故事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
正如萨迪所说:谁在平日里节衣缩食,在穷,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所以我时时刻刻都把勤俭节约这四个不引人注目的字牢记在心中。
有一次,我们全家人吃完晚饭都出去玩了。
等到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回来的时候,我猛然听见厨房里有水流的声音。
我冲进厨房一看,天哪!我们走时水龙头没有关紧,此刻还在滴水。
我立刻关紧水龙头,生气地从厨房走出来,问:是谁刚才最后一个用水?我们出去了那么长时间,水一向开着,都浪费了好多水了!不是说要勤俭节约么?妈妈连忙说:哦,是我刚才洗碗后太着急了,随手一关,没想到竟然没有关紧。
好吧好吧,没关系了,但是你下次注意点就好了,千万不能再这样了。
我认真地对妈妈说。
明白了,妈妈说,你可真是一个节约的小老师啊!还有一次,我的小外甥女来我家玩,正巧妈妈做好饭了。
我一会儿就吃完了,就坐在旁边等她吃完。
她看我吃完就着急了,随便扒了几口就起身想要进房间玩,我连忙开口:妞妞,你快点把饭全吃完,不能浪费的。
但是她摇摇头,就是不吃。
这时我想起了一首李绅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于是我和妞妞说:你明白吗?这些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们流了这么多汗水,才换来了我们的粮食。
我们可不能随便浪费。
妞妞似乎听懂了,埋下头默默地把那些饭全吃完了。
是啊,我们必须要从点滴做起,慢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减少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快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都成为勤俭节约的小天使。
并且感染身边所有的人,这样世界便会因我们而完美!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十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仅在革命战争岁月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需要坚持,这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坚持。
应当看到,虽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时期奋斗。
即使在我国实现了小康,富裕了,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也不允许坐享其成,奢侈浪费。
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铺张浪费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
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
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
可见,节约是强大力量的储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骄奢淫逸成风,享乐主义盛行,就没有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