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4.90 MB
- 文档页数:1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 感觉的解剖生理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 痛温觉传导路,② 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3.周围性感觉支配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㈠破坏性症状: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㈡刺激性症状:1. 感觉过敏2. 感觉过度3. 感觉异常4. 疼痛四.感觉障碍类型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 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
㈤脑干型: 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中脑、桥脑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㈧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
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
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运动系统神经病学所讲的“运动”,指的是骨骼肌的运动。
神经运动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①下运动神经元;②上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统;④小脑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神经系统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是神经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
根据病史、病情和神经系统体征,综合分析来确定神经系统的损害程度、部位和类型,从而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神经系统体征是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获得的信息,医生可以通过体征的表现来确定神经系统是否损伤。
常见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感觉障碍感觉障碍通常表现为疼痛、麻木和刺痛。
医生可以通过触觉、热觉、冷觉、震动感觉和深反射等检查方式来确定感觉障碍的存在和程度。
运动障碍运动障碍通常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痉挛、震颤和运动失调。
医生可以通过肌张力、反射和肌力等检查方式来确定运动障碍的存在和程度。
自主神经障碍自主神经障碍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体温异常、尿频和便秘等症状。
医生可以通过心率、血压和瞳孔等检查方式来确定自主神经障碍的存在和程度。
神经系统定位神经系统定位是指确定神经系统损伤的具体部位。
通常的方法包括:局限性症状法局限性症状法是根据特定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来确定损伤部位的方法。
例如,单侧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通常是大脑半球后内侧区的病变所致。
神经系统图谱法神经系统图谱法是通过观察乃至标准化分析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的分布规律,来确定损伤部位的方法。
例如,颞叶癫痫发作通常具有头部偏向、口部自动运动和突发性认知障碍等特征。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神经系统定位中最精准的方法,通常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脑电图和神经肌肉电图等检查来确定损伤部位。
神经系统定性诊断神经系统定性诊断是指确定神经系统损伤的类型。
通常的方法包括:损伤性疾病损伤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被外界物理和化学因素损伤导致的疾病,如脑外伤、吸毒等。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因代谢异常而导致的疾病,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被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
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是指由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根据一般查体与神经系统检查所获得的资料,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加以分析而推断出来的。
一般分为定位和定性诊断两方面。
由于神经系统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当损伤时即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位诊断是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推断其病灶部位的一种诊断过程。
定性诊断乃系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和原因,即对疾病作出病理、病因诊断的过程。
因为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有密切联系,且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可由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故在考虑定性诊断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根据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症状和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其演变过程,参照有关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常见病因有:感染、外伤、血管性疾病、中毒、代谢障碍、肿瘤、变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不可截然分开,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在确定病变部位的同时也可推断出病变的性质,如内囊附近病损,多由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性血管疾病所致。
因而在不少情况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是相互参考同时进行的。
常见病症的定位诊断一、颅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一)视神经损害的定位:视神经通路自视网膜、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觉皮质,径路很长,易于受损,但由于行走各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不同,损害后的视野改变也各异,故由此可判断视路损害的部位。
1.视神经损害:病侧眼视力减退或全盲伴直接光反应消失,但间接光反应存在,眼底可见视乳头萎缩。
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炎,脱髓鞘性病变以及外伤、肿瘤压迫等。
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中央损害时,视神经双鼻侧纤维受损,产生双颞侧偏盲,多见于鞍区肿瘤,特别是垂体瘤。
如病变扩及视交叉外侧累及病侧的颞侧纤维时,则患侧眼全盲,对侧眼颞侧偏盲。
见于鞍区肿瘤、视交叉蛛网膜炎等。
3.视束损害:病灶同侧视神经颞侧纤维和对侧视神经鼻侧纤维受损,产生病侧眼鼻侧偏盲,对侧眼颞侧偏盲,即对侧同向偏盲,伴有“偏盲性瞳孔强直”(光束自偏盲侧照射瞳孔,不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自另侧照射时则有对光反射)。
讲座题目: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内容摘要:神经系统定性、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得诊断包括两个基本得方面,即定性诊断与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就是根据病人得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得线索,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得部位。
定性系统就是为了确定疾病得病因,因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得演变溃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得发展变化,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对疾病性质作出正确得判断。
一、定位诊断:1、首先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辨别就是中枢神经系统(脑与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丛与周围神经),还就是肌肉系统(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以及就是否为其她疾病得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如: 脊髓前脚细胞以上得上运动神经元症状主要就是:①肌张力②病理反射就是否存在③腱反射就是否亢进。
一些大脑病变,如右侧上肢瘫痪,考虑左侧大脑深部得中枢病变;大脑中动脉堵塞出现三偏症状;额叶损伤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为优势额叶下回病变引起。
小脑梗塞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外周神经病变如背神经、臂丛神经、腰丛神经、坐骨神经得病变,如腰椎椎间盘突出等。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如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包括: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得波动性变化,疲劳试验与新斯得明试验阳性。
2、其次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或系统性。
3、通常定位诊断要遵循一元论得原则。
4、定位诊断应高度重视病人得首发症状,可能提示病变得主要部位,有时还可指示病变得性质。
5、定位诊断重应注意得问题:并非临床上所有得定位体征均指示在相应得病灶;疾病在发病之初或进展过程中,出现得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得所在;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得某些先天性异常;临床上经常遇到无任何病史、体征,但辅助检查确意外得发现确切得脑不病。
二、定性诊断:从病因学上分类1、血管性疾病:脑与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若年轻人考虑颅内动脉瘤,更年轻得考虑动-静脉畸形。
相关疾病:神经科疾病诊断“三部曲”∙∙∙∙∙∙∙神经科疾病诊断历来有“三部曲”之说,所谓“定向、定位和定性”是也,正如唱京戏的要求走台步必须有章法,神经科医生在诊断实践中也应该遵循“三部曲”的章法。
此三部曲在寻证推理的过程中是连贯而富有逻辑的,严格而又技巧地遵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误诊而保证诊断的合理性。
定向诊断是神经科医生诊断实践的第一步,即首先判断病人是神经科抑或非神经科。
有人说这简单,不就是分诊么?护士已经能胜任了,医生可以跳过这一环节。
其实非也,疾病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有时复杂得超乎想象,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是神经科医生的常态。
护士分诊给你的病人并非真的就是神经科病人,你依然需要动用强大的鉴别诊断能力甄别病人的病情。
记得做小医生的时候,一个病人挂了神经科的号找我看,主诉右眼眶剧烈疼痛伴视力减退和眼裂变小数天,我看了以后根据眼眶疼痛+视力减退+睑裂变小,脑子抽筋地想到应该是不典型的眶上裂综合征,遂收其入院(N年前住院还是容易的),谁知上级医师看了病人正告我说:“亲,这人不是神经科的病人,就一青光眼”。
我听了诚惶诚恐地再去看病人,发现左眼结膜充血明显,请眼科一测眼压,果不其然是青光眼,这个病人就是栽在定向诊断上,至今记忆犹新。
这并不是说把神经科理论背好了就能看病,还必须具备一些其他专科疾病的基本知识,神经科疾病和骨科、神经外科、血液科、传染科、眼科、手外科等许多科室的疾病均会有混淆。
所以在定向诊断环节我们能把病人鉴别清楚就已经功德无量了。
记得有一次在急诊,某内科医生请会诊,说一青年男性发热数天伴全身肌肉酸痛,查血清CK正常,但LDH高达数千,倾向于是神经科的肌肉疾病。
我看了病人立马否定,因为肌肉疾病不会出现CK和LDH比值倒置到如此匪夷所思的程度,我提醒该医生可能是血液科疾病。
但当时内科医生未置可否,我写了会诊录排除神经科疾病。
大约数周后我在急诊又碰到该病人,该病人说颈部出现肿块,去肿瘤医院做了活检确诊为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