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北师大)七上教材课后答案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看图说一说: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想一想:火的作用有:(1)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
(2)御寒。
(3)熟食。
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
(4)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人类的自卫和狩猎能力。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比一比:(1)使用的时间不同。
打制石器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2)制作方法不同。
打制石器仅仅是将石块打制成形,而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形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而制成的,因而刃部锋利,器形规整。
(3)劳动效果不同。
打制石器比较粗糙难用,而磨制石器精制好用。
议一议:相同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二者所出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不同,前者是半地穴式房屋,后者是干栏式房屋。
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材料阅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自我测评:D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想一想:黄帝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服。
他让妻子嫘祖教民养蚕。
他命史官仓颉观鸟兽之迹而造字,令大桡作干支甲子,以为纪年的准绳,让令伦制作也器等。
这些传说,其中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
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到黄帝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当时农业文化的进步。
材料阅读:大意是: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远古时期的部落,相互杂居在一起,通过相互接触,交往,他们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失,相同的地方增多,这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华夏族。
自我测评:出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交换现象。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随着四肢和手的分化,脑也在缓慢发展,这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京人已经使用不同用途的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发现与北京周口店。
开始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骨针,戴项链等装饰品,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社会1、半坡聚落: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种植粟,房屋样式大多为半地穴式,制造彩陶,饲养猪狗等家畜,并以打猎、捕鱼补充食物。
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2、河姆渡聚落: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多年。
属于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种植水稻,房屋样式为干栏式,制造黑陶,饲养水牛、猪狗等家畜,已经会挖掘和使用水井。
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农耕文化。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发现于山东大汶口,以农耕为主要生产事业。
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出现了随葬品,这说明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炎帝与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炎帝的贡献:传说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术。
炎帝和黄帝曾经在逐鹿之战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
后来,又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炎帝,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尧舜禹的禅让: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说明: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1965,云南元谋发现两颗牙齿化石及石器)2.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仍保留猿的特点,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是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
(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1987年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3. 距今约有1.8万年的山顶洞人,和现代人没多大区别,麿制石器,又称新石器,会人工取火。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1、氏族公社驻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聚落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聚落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半坡村,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5.山东大汶口聚落位于现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距今大约4-5千年,以农耕为主,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七年级历史必背内容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在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人,是祖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已经使用石制工具和天然火。
2、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3、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因为用手劳动手发展较快,下肢和脑进化较慢,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4、北京人能制造不同用途的打制石器,能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跟本区别。
5、北京人会使用和管理天然火,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自身体质的发展。
6、由于生产工具落后,环境恶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7、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1、河姆渡聚落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河姆渡人采集渔猎,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饲养家畜;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过着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制造黑陶。
2、半坡聚落聚落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半坡人采集渔猎,种植粟、白菜或芥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饲养家畜家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过定居生活,住半地穴式房屋,能够纺织,制作色彩艳丽的彩陶。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3、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4、炎、黄两部族在“阪泉之野”大战后走向联合,占据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今天的中国人也因此自称“炎黄子孙”。
第1课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为例,了解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所代表的中国境内原始人类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及生活状况。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争论,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元谋人,包括元谋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考古发现情况等。
另一重点是北京人,包括北京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制造石器、使用火、群居生活等。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有二:1.初中学生对原始社会的名词比较生疏,刚刚学习历史,需要逐步理解;2.人类自身从猿到人的发展,劳动创造人的真理比较抽象,一时不易讲清。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分享故事,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所要上的是《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那么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有哪个组能够又快又好地讲述有关于人类的诞生的神话传说故事呀?学生: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盘古开天辟地……老师:非常好,但是这些都是神话传说并不可信。
直到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我们才发现人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科学地认识到我国的远古人类和了解到他们的生活。
教学主体一、元谋人(1)人类是怎么诞生的?他们由什么演化而来的?学生: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
(2)我们祖国最早的远古人类是谁呢?在那里发现和生活在什么时期呢?(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总结: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
(3)【课堂活动1】现在我们在元谋人的遗址云南省元谋县考古发现了一系列的遗物。
现在班里学习小组就成为考古调查组,负责研究猜测一下这些物品是什么,同时它们又有什么的作用?(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老师让学生上来回答。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必考归纳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元谋人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
二、北京人1、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
2、北京人已经能直立行走,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石制工具,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3、山顶洞人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半坡聚落(黄河流域)1、早期人类的定居地,称为聚落。
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2、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称为氏族。
3、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
4、半坡聚落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5、半坡聚落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陶器。
6、半坡聚落的房屋结构:半地穴式。
二、河姆渡聚落(长江流域)1、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2、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3、河姆渡聚落的房屋结构:干栏式。
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炎帝与黄帝1、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炎帝,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3、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
4、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尧舜“禅让”1、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禅让制)三、大禹治水1、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被尊称为“大禹”。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一、“家天下”的夏朝1、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夏朝(中国最早的国家),定都阳城。
3、夏启继承父位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商汤灭夏1、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盘庚迁殷)。
2、盘庚迁殷后,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课程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初步了解、认识历史领域中的考古知识、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古史资料等各种不同的知识范围。
2.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3.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考古图片进行分析推理、大胆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学会用观察法、阅读法等来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
2.通过学生探究教师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求知习惯,培养其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我们这个伟大而历尽艰辛的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生通过对考古知识的了解,形成崇尚科学的精神。
本课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本课难点
1.学生初步接触历史领域中的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
2.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进化,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一定都很喜欢听故事,尤其是那些离奇的神话故事,更是吸引着一些同学。
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我们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中外神话传说中有许多人类起源的故事,都非常有意思,哪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神话传说)
同学讲得都很好。
但是,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也就是说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里?远古人类是怎样劳动和生活的?他们又是怎样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元谋人
同学们平时一定都很喜欢猜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猜几个谜,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猜得既快又有道理。
1965年的五一节,在云南省元谋县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两枚牙齿(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元谋人牙齿化石图),当然,根据这两枚牙齿无法断定这是人类。
以后,在同一地层中又发现了石器和炭屑。
现在老师给你提供的材料就是谜面,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意见,猜一猜,这些遗存是属于动物还是人?并说明你的理由?(学生小组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得出结论)
同学们得出的结论和考古学家得出的结论一样,这些化石正是远古人类的遗存,经考古学家们的测定,元谋人的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但是,元谋人留给我们可供研究的信息太少了,有没有能给我们提供大量信息的遗址呢?(二)北京人
继元谋人之后,又有很多远古人类生活在祖国境内,据考证,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下面大家看书中第2页的“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仔细观察一下原始人类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其中,在黄河流域有一个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这就是北京人。
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考古工作者首先发现了人的头盖骨化石。
在以后的考古发掘中,陆续出土了40多个人的200多块化石、10多万件石器和石片及大量灰烬。
根据考古工作者的测定,这些化石属于距今约70―20万年远古人类遗存。
由于这些人是在北京地区被发现的,所以考古工作者把这些人叫作北京人。
下面我们再来当一回考古工作者,猜一猜北京人给我们留下的谜。
首先,我们把这些头盖骨复原,这就是复原的北京人头像(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头像,与同桌的面貌对比一下,看有哪些不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对比北京人与现代人的区别)
根据发掘出来的北京人骨骼化石观察,北京人已经能直立行走。
他们的体质形态,一部分像人,一部分又像猿。
同学们仔细观察,能发现北京人的骨骼与猿和现代人有什么区别吗?(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他们的上臂骨已具备现代人的一切特点,股骨的形状、大小、比例已不同于猿,但同现代人还是差一些)那么现在第二个谜面就有了,北京人的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而下肢却发展缓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小组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得出结论: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既然劳动是北京人生活中的一项主要内容,那么,他们有没有劳动工具?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出土了10多万件石器和石片,下面大家看图,(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这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石器和天然的石块有什么区别?(学生分析回答,得出有明显的加工过的痕迹的结论)。
你能想象出北京人是怎么制造工具的吗?(学生自由回答)假如你是北京人,你会用它们来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北京人所具有的这些特征,动物并不具有,也就是说,北京人在制作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经过了认真的思考。
所以,我们说,北京人在身体进化的同时,什么也在进化?(学生自由回答)据考证,北京人的脑容量是猿的两倍多,比现代人的脑容量略小,所以我们说,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一项重大的进步。
此外,在北京人遗址,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堆一堆的灰烬堆和动物的烧骨,(出示烧骨图片)这又说明了什么?(小组交流,自由回答)
对,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
那么,北京人是如何得到火种的?(学生想象并自由发言)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非常集中,而且灰烬堆积得很厚,最厚处有6米。
这也正是我们的第三个谜: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灰堆为什么会有这么厚呢?(学生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的结论)
既然北京人用的是天然火,就是说他们不会人工取火,那么,他们怎样保存火种呢?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就不作探讨了,同学们课下可以尽情发挥你的想像力,或者查阅工具书,了解北京人到底是如何保存火种的。
然后写下来贴在历史留言板上。
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呢?也像我们现在一样,一家一户地过日子吗?下面同学们看资料,了解一下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学生阅读教师下发的资料,了解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
刚才我们在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时,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在北京人的遗址下面还有山顶洞人三个字,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距今约1万8千年,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种原始人类,他们就是山顶洞人。
下面同学阅读第4页楷体字,并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对比一下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在生活和生产技术方面有了哪些进步?(教师
在大屏幕上打出关于山顶洞人的图片,学生阅读课文并得出结论,自由总结发言)正如同学们所说,山顶洞人无论在面貌还是劳动技能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已经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说明,远古人类不断地发展进步着。
那么,山顶人以后的人类有哪些进步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探讨的内容了。
本课小结
同学们,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们这节课以元谋人和北京人为例共同探讨了远古人类不断进化的历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真是很聪明,想像力真是很丰富,那么多的谜团在同学们这里都有了答案。
历史其实就是这样,只要你细心,只要你参与,你就会有收获和惊喜。
今天,才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活动布置
老师现在很高兴,因为凭着同学们丰富的想像力和细致的观察力,你们肯定能帮助老师解决很久以来一直困惑我的问题:北京人的一天都做些什么?他们生活条件那么险恶,是怎么度过漫长的一天的呢?请根据今天所学的,把你想象的情景写下来或画下来,装在成长档案袋中,作为你成长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