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起义、汉开疆拓土、秦汉文化综合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4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基础知识】知识点 1 秦的暴政1.秦始皇的统治(1)赋税沉重:迫使农民将__________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________和________繁重: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严苛: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刑罚极其残酷。
2.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任意屠杀文武大臣,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
知识点 2 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________、吴广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律要被处死。
2.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________。
3.结果:起义失败。
4.继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作战。
项羽在________之战中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公元前________年,秦朝的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知识点 3 楚汉之争1.性质: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__”。
2.结果: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________,项羽兵败自刎。
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最终取得了胜利。
【达标练习】1.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 )①秦始皇骄傲自大②沉重的赋税③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④残酷的刑罚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刘邦起义C.项羽起义D.刘邦起义3.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以陈胜、吴广起义为内容的纪念邮票。
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秦的暴政是起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B.起义地点在大泽乡C.起义军建立了政权D.推翻了秦朝的统治4.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了楚霸王项羽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
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5.秦末农民大起义包括两个阶段,涌现了四位著名的领导人。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①赋税沉重②徭役、兵役繁重③刑法严酷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西楚霸王项羽是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了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
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3.秦末农民起义中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4.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5.1.孟姜女在长城边上哭啊哭啊,哭得天昏地暗。
一声巨响,长城轰然倒塌,她发现丈夫的尸骨就埋在下面(右图)。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和秦朝的哪一暴政有关系( )A.赋税很重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D.统一文字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
”这个画面发生在( )A.陈胜、吴广起义中B.巨鹿之战中C.楚汉之争中D.刘邦建立汉朝后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刑法严酷,一人犯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4.我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有历史渊源的,它与下列哪项有关( )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楚汉之争5.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建立“张楚”政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识读下图:请回答:(1)图1振臂高呼的两位主角是谁?你能根据图1概括出两个成语吗?(2)在图2中找到图1爆发的地点,并指出哪个地点发生的战役对推翻秦朝起了决定性作用。
(3)图1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3.2 期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成立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对秦末农民起义原由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 徭役深重B. 杀死押运的军官C. 赋税深重D. 法律严酷2.以下中国古代朝代次序摆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隋唐—秦汉—宋元—明清B.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C. 宋元—隋唐—秦汉—明清D. 明清—宋元—秦汉—隋唐3.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由时提出了以下建议,此中正确的选项是()① 都是在国家一致,社会稳准时出现的② 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推行高压政策④ 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良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4.以下我国朝代与时代特点的搭配正确的选项是()①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改革——夏商周期间② 繁华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期间③经济重心南移——秦汉时期④ 一致国家的稳固与社会的危机——明清期间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5.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概的皇帝,以下哪项是他们共同的历史伟绩()A. 结束了分裂场面,达成了国家一致B. 采纳了拥有创新的统治举措C. 进行了还击匈奴的战争D. 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少农民负担6.对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由,以下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 汲取秦亡的教训B. 秦末农民战争促进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C.儒家治国思想占有主导地位D. 汉初养精蓄锐政策获得收效7.成语有好多出自典故。
以下成语典故发生在春秋战国期间的是()① 纸上谈兵②退避三舍③ 揭竿而起④ 孤注一掷A. ①②B. ②③C.①③D. ①④8.最后颠覆秦代的是()A.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 刘邦、项羽的农民军9.以下现象不行能出此刻西汉初年的是()A. 将相乘坐牛车出行B. 统治者以史为鉴,推行养精蓄锐政策C. 国家粮仓丰满D. 农民负担减少10.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 陈胜、吴广起义B. 黄巾起义C. 李自成起义D. 太平天国运动11.以下成语反响的历史事件先后次序,摆列正确的选项是()① 风声鹤唳② 危机四伏③三顾茅庐④ 弃文就武A. ②④③①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③D. ③①②④12.对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由,以下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 汲取秦亡的教训B. 秦末农民战争促进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C. 儒家治国思想占有主导地位D. 汉初养精蓄锐政策获得收效二、问答题13.运用不一样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基础巩固】1.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
历史观点,是指从一定立场或角度出发,对历史事物所持的看法。
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秦始皇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B.秦始皇下令烧毁了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C.秦的暴政加剧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的灭亡D.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反秦浪潮并没平息【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
历史观点,是指从一定立场或角度出发,对历史事物所持的看法,因此,秦的暴政加剧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的灭亡属于历史观点,C项正确;秦始皇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秦始皇下令烧毁了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反秦浪潮并没平息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
故选C项。
2.云梦秦简是研究秦朝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真实情况的重要史料,其中记载秦代死刑有“定杀”“生埋”“弃市”“戮”等十余种。
这些记载可以佐证秦朝()A.法律体系健全B.赋税徭役繁重C.刑法非常残酷D.开创死刑先例【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死刑名称有“定杀”“生埋”“弃市”“戮”可知,秦律严苛,统治非常残酷,C项正确;题干体现秦律严苛,并不是法律体系健全,排除A项;秦朝赋税徭役繁重,但与题干中秦律严苛不符,排除B项;死刑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不是秦朝开创死刑先例,排除D项。
故选C项。
3.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
这说明,当时()A.刑法严峻B.赋税沉重C.思想禁锢D.社会安宁【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可知,当时赋税沉重,B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刑法等相关信息,排除A项;思想禁锢与题意无关,比如焚书坑儒,排除C项;社会安宁题干中未涉及,排除D项。
故选B项。
4.李白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开疆拓土C.焚书坑儒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办不了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籍要烧掉。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同步练习)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8 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80.0分)1.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联盟)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史,也是一部战争史。
将下列战争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列()①牧野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巨鹿之战④官渡之战⑤赤壁之战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①C. ①③④⑤②D. ①④⑤②③2.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了( )A. 专制和民主构成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B.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必然C.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 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3.从修骊山墓和长城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A. 沉重的赋税B. 繁重的徭役C. 严酷的刑罚D. 可怕的殉葬4.揭开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的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项羽起义C. 刘邦起义D. 楚汉战争5.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
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使西汉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高祖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A. 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B. 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C. 连续十二年全免田租D. 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6.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但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导致秦朝灭亡的是()①“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②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③秦朝的暴政④秦末农民起义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7.战争在中国古代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汉营楚歌四起——垓下之战刘邦溃败B. 袁军不习水性——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C. 曹军士兵众多——赤壁之战中曹军大胜D. 前秦军心涣散——淝水之战后北方混战8.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代城市),下列王朝中,定都在此的有()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隋朝⑤唐朝⑥宋朝A. ①②⑤B. ①③⑤C. ④⑤⑥D. ②④⑤9.小明在学习中摘录了“揭竿而起”“约法三章”“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四个成语。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四兄弟的情况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D.老四年收入粮食很多,却经常挨饿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下列哪两个人最早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呐喊?()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秦朝的暴政B. 繁重的徭役C. 沉重的赋税D. 遇雨误期4.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5.中国象棋上的楚河、汉界的划分与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有关()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③④6.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 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C. 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D. 他们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7.下列成语、典故中,与刘邦、项羽及楚汉之争直接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约法三章③草木皆兵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③④ D. ②④二、非选择题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它发生在什么时间?领导者是谁?(3)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4) 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9.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A4.B5.D6.B7.D二、非选择题8.(1)大泽乡起义。
(2)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秦汉时期(10题)一.材料题(共10小题)1.(2024•北流市模拟)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
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西越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
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材料二: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典范。
孝文帝下诏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都是旨在学习吸取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积极影响。
2.(2024•西城区二模)文化的差异与消弭材料一考古学视野下秦与东方六国的差异类别六国秦国①铜陶器物演变连续性战国中期发生断裂②墓葬等级序列多阶层、小间隔,从国君到大贵族、普通贵族、平民,呈金字塔形结构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模落差巨大③城址等级序列国都以下,中等城市、小城市,逐级递减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1)结合所学,推断导致类别①在秦国发生断裂的重大事件,说明②③差异反映出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秦朝建立后面临如何对待各地区不同文化的问题,秦以吏、法、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社会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
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这句童谣暗指()A.秦朝的刑法特别残酷B.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C.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D.阿房宫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2.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很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著名战役的是()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3.从修建骊山陵、长城、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其中之一的表现是()A.繁重的徭役B.沉重的赋税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4.曾有人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犯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种现象说明秦朝时()A.社会治安混乱 B.国民素质不高 C.人民法治观念淡薄D.刑法严酷5.斩木为兵和揭竿而起形容的都是大泽乡起义。
下列关于大泽乡起义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推翻了秦朝的统治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建立了农民政权6.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A.楚汉之争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春秋争霸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曾说:“及天下统一,秦之政治亦渐上文治轨辙,而一面仍恣意役使民众,如五岭戍五十万,长城戍三十万……陈胜、吴广即由此起。
”钱穆认为秦末存在的问题是()A.文治不合时宜B.民族矛盾尖锐C.徭役兵役繁重D.法律繁复严苛8.秦朝,似一颗流星,璀璨而短暂,下列秦朝措施与秦朝速亡无关联的是()A.修骊山陵墓B.强征赋税C.严刑苛法D.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9.下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聪明的古人从战争中受到启发,在方寸之间划分楚河汉界,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中国人的大智慧。
请问,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受了哪次战争的启发()A.楚汉之争B.长平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10.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秦末农民大起义》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刘邦项羽起义C. 李自成起义D. 太平天国运动2.下面是中国象棋的棋盘,与棋盘中的“楚河”、“汉界”相关联的历史人物是A. 项羽、刘邦B. 陈胜、吴广C. 炎帝、黄帝D. 李冰父子3.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史实有()A.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B. 武王伐纣C. 陈胜吴广起义D. 山顶洞人已经使用火4.蒲松龄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下联分别评价的历史人物是()A. 刘邦、项羽B. 陈胜、刘邦C. 项羽、勾践D. 嬴政、勾践5.孟姜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之一,她的夫君被征召修建长城,最后死于长城上,而她上演了一段流传至今“哭崩长城”的传奇故事,该故事反映了秦朝的暴政是()A. 繁重的徭役B. 沉重的赋税C. 残酷的刑法D. 可怕的殉葬6.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秦朝的暴政C. 修建阿房宫D. 项羽、刘邦起义7.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A. 陈胜B. 吴广C. 项羽D. 刘邦8.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D. ②④9.关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下列表述中最准确的是()A. 严酷的刑罚B. 沉重的赋税C. 秦的暴政D. 繁重的徭役10.“败家子”出现在寻常百姓家的严重后果是家亡,而出现在封建帝王中就是国破.下列封建帝王中,导致“国破家亡”的“败家子”包括()①周幽王②秦二世③汉武帝④隋炀帝.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D. ②④11.下列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 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B. 荆轲刺杀秦王,秦朝灭亡C. 秦朝征收重赋,民不聊生D. 秦朝刑法残酷,社会动荡12.列表格式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以下表格所示的内容可以确定主题应该是A. 长平之战B. 牧野之战C. 巨鹿之战D. 城濮之战13.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陈胜吴广起义②牧野之战③葵丘会盟④商鞅变法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③①④②D. ②③④①二、材料题1、历史学习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其中学会阅读至关重要。
秦末农民起义、汉朝开疆拓土、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练习
一、填空
1、末年,匈奴的首领建立强大国家,秦统一后,在原先战国时期、、三国的基础上修组筑西起,东到的城防,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2、西汉时,人们把现今甘肃和以西,也就是今地区和更西的地区称为西域。
3、和年,汉武帝两次派出使西域。
4、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开始于年政府设立。
5、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往西,经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再由西亚转运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二、选择题
1、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是() A.统一文字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刑罚严酷D.焚书坑儒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 赤壁之战
4、陈胜、吴广牺牲后,由他们发动的农民起义仍在继续发展。
其中重要的农民军有()
①刘邦②项羽③黄巢④刘秀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5、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前往渔阳戍边的农民因雨误期 B.陈胜、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
C.戍边农民的极力鼓动 D.秦朝的暴政
6、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下列四本书在焚书坑儒之后,还能阅读的是()
A.《孟子》
B.《道德经》
C.《周易》
D.《论语》
7、成语典故“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 孙膑
B.刘邦
C.项羽
D.吴广
8.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9.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来搬运,很不
方便。
促使这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发明是 ( )
A .造纸术
B .火药
C .印刷术
D .指南针
10.《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数学名著,下列关于这部著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书于我国东汉时期
B .书中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数学成就
C .内容涉及现代初等数学的许多成就
D .其中一些内容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11.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造的纸称为“蔡侯纸”,其最突出的优点是 ( )
A. 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B. 利用水力,节省人力
C. 工艺简单,制作容易
D. 原料易得,造价低廉
1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
A .西汉初年
B .西汉末年
C .东汉初年
D .东汉末年
13.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 )
A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 .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 .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 .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4.下图是一著名的古代文化遗产,它位于今天的哪个城市附近?
( )
A .南京
B .西安
C .北京
D .洛阳
15.道教把一个著名人物尊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他是 ( )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老子
16.文物就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能够反映秦朝历史的是 ( )
A B C
D 17.与“千手观音”“普度众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是 (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18.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A.《论语》 B.《史记》
C.《齐民要术》 D.《资治通鉴》
19、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至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它在我历史上存在了的时间是()A.10年B.15年C.25年D.30年
20、(2006年邵阳市)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最能说明()A.刑法不能太严酷 B.强者定能胜弱者
C.为人处事不能骄傲D.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1、(2005年陕西模拟)下列不属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原因的是()A.赋税繁重B.刑法残酷C.徭役沉重D.土地兼并严重
三、材料分析题
1、(2005年湖南常德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农民每年都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常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
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动粮食。
材料二:秦朝的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来有“族诛”和“连坐”等。
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置。
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是为了什么?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198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14座古墓葬,其中秦墓葬13座,汉墓1
座。
这座汉墓是汉景帝时期的。
在棺内的死者胸部发现一幅纸质地图(如
右图),残长5。
6厘米,宽2。
6厘米。
纸质薄而软,因墓内积水受潮,
仅存不规则碎片,出土时呈黄色,现变为浅灰间黄色,表面沾满污点。
纸面光滑平整,用细黑线绘制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
请回答:
(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最早的纸出现在何时?你知道这张纸是在哪里发现的吗?(2)什么事件后,纸才得到普遍的使用?请你试着分析一下原因有哪些?
(3)请完成下面我国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
把相应的字母填入到方框中即可。
A龟甲、兽骨 B竹木简 C青铜器 D纸 E陶器
(4)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提倡用“再生纸”,这有何重要意义?
四、填表:秦汉和匈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