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本质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这首先和人脑的复杂完善程度有关。
人脑是高度复杂严密的物质体系。
科学证明,人脑在脑量、功能、结构诸方面都与猿脑有本质区别。
具体表现在:第一,人脑的重量大,脑与身体的比重也大。
人脑的绝对量大大超过其他高等动物的脑量,黑猩猩的脑量大约400克,大猩猩的脑量大约540克,猿人的脑量在850~1000 克之间,现代人的脑量约为1500克。
当然有的动物脑量比人的大得多,但脑量与身重的比重又太小。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动物越是向高级发展,脑与体重的比例就越大。
人的脑重约为体重的1/50,黑猩猩约为1/150,大猩猩则为1/500,大鲸1/1000。
第二,脑细胞的高度分化和严密的脑组织。
人脑皮层的沟深、皱折多、面积大、神经细胞多。
人与其他动物的大脑一样,由两半球组成,中间由胼胝体等神经束连合。
动物脑两半球功能只是交叉支配肌体活动。
人脑左半球(大多数人)具有语言、抽象思维、数学计算和形成概念的能力,而右半球则具有图形感觉、几何空间作用、音乐感知等能力。
脑细胞功能的分化和严密组织是一致的。
分工细致联系也进一步加强,于是人脑就出现了动物所没有的复杂机能。
第三,人脑具有复杂的“等级式”结构。
简单的分析、综合和调节行为的职能,是由神经中枢的低级部分--脊髓、延髓、中脑和间脑执行,更简单的反映是由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和各器官分别作出。
最复杂的心理和意识活动由大脑执行。
这样既保证了对肌体的粗糙的、强烈的刺激迅速作出反映,以适应环境,保存自己,又可保证大脑皮质进行的高级活动不被破坏。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表明,人脑是通过内在的生理机制来进行意识活动的,而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低等动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无条件反射进行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肌体对某些现实外界刺激的直接回答,是在遗传中固定下来的。
条件反射的生理基础是高级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动物自身活动经验建立起来的,是后天形成的。
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起源上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生活,接受群体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答:(1)人民群众指顺应社会历史潮流、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历史进步的一切社会力量,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这个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
从量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内容是变化发展的,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又有质的规定性,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答:(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2)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作用◇理解:(1)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分析:(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联系现实,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3)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框题中的层次(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二、【重点、难点】:1、意识的本质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意识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不仅能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方法点津】:(1)读教材,概括出意识的含义、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2)深入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结合“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的讨论,说明意识能正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意识的本质及其神经机制意识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心理现象之一,无论我们在做什么,都伴随着我们的意识。
那么,意识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些一直以来困扰着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重大问题。
本文试图从神经科学角度来探讨意识的本质及其神经机制。
一、意识的本质意识是指任何一种主观的独特的、私人的感受或体验。
它包括所有的感觉、思维、情绪和意愿等心理现象,是人们内在世界的反映。
换句话说,意识是我们脑内产生的所有体验和感知的感觉。
关于意识的本质,最有影响力的是“难以描述但容易辨识”的特点。
这份神秘之处让许多学者而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例如,我们可以描述红色光线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感觉到它的温度和强度,但我们无法真正描述我们怎样看到红色,我们无法真正描述我们身体是怎样感受红光的。
这就是意识的难以描述的一面。
另一方面,意识容易辨识的一面是我们可以自主地知道自己正在经历某种体验,感知某种感觉。
当我们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时,我们知道自己正在看到草地,我们能够辨识这个意识体验,而这个体验就是我们意识的典型表现。
二、意识的神经机制尽管对于意识的本质的讨论仍在进行中,但意识的神经基础已经开始被科学家们深入探讨。
这其中,最强有力的证据来自神经成像技术,例如磁共振成像(MRI)和电脑断层扫描(CT)。
意识涉及许多不同的神经过程,这些过程通常涉及大脑的特定区域和神经网络。
它们中的一些系统包括丘脑、脑干、大脑皮层和神经树突。
这些神经系统共同形成了意识的神经机制。
(一)丘脑和意识在坐在课桌前阅读本文的过程中,你的丘脑会发出许多的信号,这些信号能够让你感觉到你的身体状态,比如你的背部感到压力,你的眼睛感到疲惫等,进而使你意识到这些感受。
丘脑是连接着大脑和身体的一种区域,它起到了链接意识体验和生理过程的作用。
(二)脑干和意识脑干也是大脑皮质和身体之间的连接。
它包括脉冲生成区、呼吸控制中枢和心血管调节中枢等区域。
这些区域的功能对于保持人类生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在维持意识中极为重要的。
意识的本质
1、意识的人脑的机能
所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强调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这也就是说;
A、意识是从属于物质的,是第二性的,这不仅表现在她的起源上,更表现在其本质上。
B、意识虽然是从属于物质的,但并不是任何物质都有意识机能,只有人脑这一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的特殊物质才有意识。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管映像
意识不是人脑主观产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物质世界这个意识的唯一对象和来源,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意识。
所谓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要映像,是强调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另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本质》教案
无极中学北校区席同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第二信号系统,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价值、情感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意识的本质
教学难点: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
教学方法:讨论、谈话十故事式讲授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情境设计:看图分析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和动物对类似现象的反应,引导学生对意识的思考。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自然界长期发展来看经历了非生物、低等生物、动物、人的漫长过程。
与此同时也经历了简单反应、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的反应发展过程。
说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展示即可)
同时,结合p35问题思考:高等动物看起来较复杂的心理是不是意识?结合大猩猩灭火的事例(展示事例)提醒学生注意,意识的产生,是与人类同步的,那么人类是如何来的?同学们会说是劳动。
说明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所谓劳动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劳动在人类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图片展示原始人来的生活)说明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再次看猩猩灭火的事例,介绍人类利用动物的事例。
比如警犬可以帮助人类破案,但是警犬能否独立完成案件侦破吗?不能,动物不能进行周密的思考。
只有人类可以,因为人类拥有发达的大脑。
动物园管理员介绍,一般猩猩的智商是普通人2-3岁的水平。
动物也有大脑,谁能说说高等动物大脑与人脑的区别?意在说明人脑在重量、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由此同学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图片展示人脑的功能区。
)
因此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但是人与动物又存在着一些类似的反应,能否说明动物大脑同样会产生意识呢?比如,望梅止渴能否发生在动物身上呢?了解相关链接意识活动的实现。
由同学们进行讨论、介绍。
引申问题:是否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的产生?(展示残酷的丹尼士实验)同学们讨论。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西方许多国家的人们信仰上帝基督耶稣,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已的上帝,是玉皇大帝,你们说玉皇大帝像谁?汉人。
为什么耶酥像西方人,玉皇大帝像汉人,而不是反过来?因为以前西方人没见过汉人,汉人也没见过西方人,这说明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在你的大脑里是没有这个映象的,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
同学发言。
老师补充说明,如党的方针、思想、路线,同学们所学的那些定理、公理都属于正确意识,而宗教、鬼神、法轮功属于错误意识。
问题是否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错误的意识就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呢?
请同学们运用本课有关知识说明鲁迅这段话(p36)。
同学发言。
老师强调: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用专业的哲学术语就是主观映象)。
事例:对月亮人类产生的不同的意识。
(展示图片)
最后让同学们来小结,如老师引导,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从意识的内容或本质看,它是——。
从意识的产生看,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物质。
那么,物质与意识的
关系如何?哪个同学能说说?
4、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5、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做练习册本课习题。
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种无止境的创新活动,只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可以找到鲜活教学素材;另外,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走近社会现实,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最后,教学是双向活动,要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以达到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