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及预防、计算机犯罪及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有些什么为了防范计算机病毒,我们都有些什么措施呢?下面由小编给你做出详细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一:1.安装好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及时更新。
2.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去点击一些不良网站和邮件。
3.定期杀毒,及时给系统打好补丁。
4.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远离黑客工具。
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二:要使电脑少中毒,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安装一款好的防毒软件。
比如360杀毒简单方便,对系统的病毒防护和修复功能都很好。
2、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下载软件到官方网页,或者到自己熟悉的网站下载,不要浏览不良网站,不要随意打开陌生人的邮箱、网址链接等。
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三:对于技术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实时扫描技术、实时监测技术、防火墙、完整性检验保护技术、病毒情况分析报告技术和系统安全管理技术。
综合起来,技术层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 网络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
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
它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
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员维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
备份是恢复数据库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证方法。
恢复是在意外发生后利用备份来恢复数据的操作。
有三种主要备份策略:只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事务日志、增量备份。
4) 应用密码技术。
应用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密码手段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
基于密码的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一般的生物学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是以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及读写磁盘为基础的。
没有这样的条件,计算机病毒是不会传染的,因为计算机不启动、不运行时,就谈不上对磁盘的读写操作或数据共享,没有磁盘的读写,病毒就传播不到磁盘上或网络里。
所以只要计算机运行,就会有磁盘读写动作,病毒传染的两个先决条件就很容易得到满足。
系统运行为病毒驻留内存创造了条件,病毒传染的第一步是驻留内存,一旦进入内存之后,便寻找传染机会,寻找可攻击的对象,判断条件是否满足,决定是否可传染。
当条件满足时进行传染,将病毒写入磁盘系统。
而且,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有时一旦扩散出去连制造者自己也无法控制。
因此,病毒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纯计算机学术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为此,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来源,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懂得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措施,就成为了目前比较急迫的问题。
1、计算机病毒的分类目前世界上估计有20多万种病毒,按照基本类型划分,可归结为6种类型:(1)引导型病毒;(2)可执行文件病毒;(3)宏病毒;(4)混合型病毒;(5)特洛伊木马型病毒;(6) In-ternet语言病毒。
2、计算机病毒的产生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它产生的背景是:(1)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
计算机病毒是高技术犯罪,具有瞬时性、动态性和随机性。
不易取证,风险小破坏大,从而刺激了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
是某些人恶作剧和报复心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表现。
(2)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脆弱性是根本的技术原因。
计算机是电子产品,数据从输入、存储、处理到输出等环节,易被误入、篡改、丢失、作假和破坏;程序易被删除、改写;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手工方式效率低下且生产周期长;人们至今没有办法事先了解一个程序有没有错误和缺陷隐藏在其中。
这些脆弱性就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
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治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与我们平时使用的各种软件程序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病毒程序是专门用来搞破坏的,病毒程序是一种恶意程序。
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①破坏性病毒侵入后,轻者降低计算机性能和占用系统资源,重者破坏数据,导致系统崩溃。
有些病毒为良性病毒;有些则为恶性病毒,它有明确的破坏目的,如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格式化磁盘等;②隐蔽性病毒程序一般都设计得非常小巧,当它附带在文件中,隐藏在磁盘上或在传播过程中时,不易被人觉察;③传染性病毒能通过自身复制来感染正常文件,达到破坏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目的。
但传染是有条件的,也就是病毒程序必须被执行之后它才具有传染性,才能感染其它文件。
病毒一旦进入计算机系统中就会开始寻找感染其它文件。
④潜伏性一般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后往往并不是立即发作,而有一个“冬眠”期,并隐藏在系统中进行传播、繁殖,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才会激活。
⑤可触发性病毒如果没有被激活,会像其他没被执行的程序一样,没有杀伤力,不会对系统产生破坏。
特定的触发条件一般是病毒制造者事先设定的,它可能是某个具体的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的数据等。
⑥不可预见性病毒种类多种多样,病毒代码千差万别,而且新的病毒制作技术也不断涌现,因此,对于已知病毒可以检测、查杀,但对一些新病毒却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尽管新病毒有某些病毒的共性,但是它采用的手段和技术将更加复杂,更不可预见。
3.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原因◆软件产品的脆弱性是产生计算机病毒根本的技术原因。
计算机软件由“编程语言”编写而成,而“编程语言”最大优点就是可创造性和可修改性。
正是由于其可创造性和可修改性使软件产品变得异常脆弱,这是导致病毒泛滥的根本原因。
◆社会因素是产生计算机病毒的土壤。
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破坏时具有瞬时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不易取证,风险小而破坏大,从而导致追求个人利益的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也是某些人的好奇心、恶作剧、本能和报复心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表现。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技术知识黑客行为和计算机病毒、木马等是现阶段计算机安全最主要的两大威胁。
所以懂得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技术知识是很重要的。
现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欢迎欣赏与借鉴。
1、实体安全:主要是指为保证计算机设备和通信线路及设施(建筑物等)的安全。
与实体安全相关的技术有计算机系统的环境安全,计算机的故障诊断技术,抗电磁干扰技术,防电磁泄漏技术,实体访问控制技术,媒体的存放与管理技术等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2、数据安全:指为保证计算机系统中数据库(或数据文件)免遭破坏,修改,泄露和窃取等威胁和攻击而采用的技术方法,包括各种用户识别技术,口令验证技术,存取控制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以及建立备份,异地存放,妥善保管等技术和方法。
3、软件安全:指为保证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或应用程序)免遭破坏,非法拷贝,非法使用而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包括各种口令的控制与鉴别,软件加密技术,软件防拷贝技术和防动态跟踪技术等。
对自己开发的软件,应建立一套严格的开发及控制技术,保证软件无隐患。
满足某种安全标准,此外,不要随便拷贝未经检测的软件。
4、网络安全:指为保证网络及其节点安全而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它主要包括报文鉴别技术;数字签名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保证线路安全,传输而采用的安全传输介质;网络检测,跟踪及隔离技术;路由控制和流量分析控制技术等,以便能及时发现网络中的不正常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运行安全:包括运行与管理技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技术;随机故障维修技术;软件可靠性与可维护性保证技术;操作系统的故障分析与处理技术;机房环境的检测与维护技术;实测系统及其设备运行状态,记录及统计分析技术等,以便及时发现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同时提示用户采取适当措施,或进行随机故障维修和软件故障的测试与维修,或进行安全控制与审计。
6、防病毒威胁:用各种病毒扫描和消除工具及其技术,定期地检测,诊断和消除系统中的病毒,并采取一整套预防方法,防止病毒再入侵。
了解电脑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危害电脑病毒和恶意软件对个人和组织的危害电脑病毒和恶意软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脑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危害,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以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安全。
一、个人安全的威胁1. 数据丢失和损坏:电脑病毒和恶意软件可以窃取个人计算机中的敏感数据,如个人照片、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等。
这些恶意软件可以导致数据的损坏、删除或盗取,给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2. 偷窥和远程控制:某些恶意软件可以在不得主人允许的情况下打开摄像头和麦克风,窥探用户的隐私,记录用户的行为。
更严重的是,黑客可以通过恶意软件远程控制受感染的计算机,进一步侵犯个人隐私。
3. 资金盗窃:有些恶意软件专门用于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和支付宝等电子支付账户的登录信息,黑客可以通过这些信息盗取用户的财产。
4. 身份盗窃:电脑病毒和恶意软件可以通过窃取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如姓名、地址、社会保险号等,来进行身份盗窃。
这可能导致身份欺诈、信用卡诈骗等问题。
二、组织安全的威胁1. 数据泄露和商业机密受损:恶意软件可以导致组织内部的敏感信息、商业机密和客户数据的泄露。
黑客可以将这些信息用于其他犯罪活动,如企业间谍行为、勒索等。
2. 服务中断和资金损失:某些电脑病毒和恶意软件可以破坏组织的计算机系统,导致网络服务的中断和停止。
这将给组织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可能导致客户流失。
3. 声誉受损:一旦组织受到电脑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攻击,客户和公众对其信任度将遭受重大损失。
这可能导致组织的声誉受损,从而影响其长期发展。
三、预防措施为了保护个人和组织免受电脑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安装可靠的防病毒软件和安全工具:确保计算机上安装了最新的防病毒软件和安全工具,并定期更新它们,以确保最有效的保护。
2. 谨慎点击附件和链接:不要打开来自未知来源的电子邮件附件或点击不明链接,这是最常见的电脑病毒传播途径之一。
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计算机资源免受毁坏、替换、盗窃和丢失。
这些计算机资源包括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软件、计算机输出材料和数据。
一、计算机安全隐患(一)影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1)系统故障风险:指由于操作失误,硬件、软件、网络本身出现故障,从而导致系统数据丢失甚至瘫痪的风险。
(2)内部人员道德风险:指企业内部人员对信息的非法访问、篡改、泄密和破坏等方面的风险。
从目前应用来看,网络安全的最大风险仍然来自于组织的内部。
(3)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是在Internet环境下特有的计算机安全问题,指关联方非法侵入企业内部网,以剽窃数据和知识产权、破坏数据、搅乱某项特定交易等所产生的风险。
企业的关联方包括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软件供应商或开发商,也包括银行、保险、税务、审计等部门。
(4)社会道德风险:是在Internet环境下特有的计算机安全问题,指来自社会上的不法分子通过Internet对企业内部网的非法入侵和破坏,这是目前媒体报道最多的风险类型。
黑客攻击和病毒破坏,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大问题。
(5)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蓄意编制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可以制造计算机系统故障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是最近十多年来威胁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保证计算机安全的对策保证计算机安全的对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断完善计算机安全立法。
199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7年在八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通过的新刑法中,首次把计算机犯罪纳入了刑事立案体系,增加了惩治计算机犯罪的条款。
2000年1月,国家保密局又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
(2)不断创新计算机安全技术。
目前来说,计算机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病毒检测和消除技术。
(3)不断加强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与管理。
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带来了无穷的资源,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一、局域网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策略(一)加强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安全是个过程,它是一个汇集了硬件、软件、网络、人员以及他们之间互相关系和接口的系统。
从行业和组织的业务角度看,主要涉及管理、技术和应用三个层面。
要确保信息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注重把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层次上,而进行这种具体操作的是人,人正是网络安全中最薄弱的环节,然而这个环节的加固又是见效最快的。
所以必须加强对使用网络的人员的管理,注意管理方式和实现方法。
从而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增强内部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内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以便更有利地打击不法分子。
对局域网内部人员,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培训:1、加强安全意识培训,让每个工作人员明白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理解保证数据信息安全是所有计算机使用者共同的责任。
2、加强安全知识培训,使每个计算机使用者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至少能够掌握如何备份本地的数据,保证本地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
3、加强网络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能够掌握IP地址的配置、数据的共享等网络基本知识,树立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二)局域网安全控制策略安全管理保护网络用户资源与设备以及网络管理系统本身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
目前网络管理工作量最大的部分是客户端安全部分,对网络的安全运行威胁最大的也同样是客户端安全管理。
只有解决网络内部的安全问题,才可以排除网络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内部网络终端安全管理主要从终端状态、行为、事件三个方面进行防御。
利用现有的安全管理软件加强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管理是当前解决局域网安全的关键所在。
1、利用桌面管理系统控制用户入网。
入网访问控制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摘要】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与惊喜,同时也在遭受着计算病毒带来的烦恼和无奈。
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
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网络运用的不断普及、深入,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491- 0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2.1 感染性。
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也称为寄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成的特性。
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根本属性,是判断一个程序是否为病毒程序的主要依据。
2.2 隐蔽性。
隐蔽性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之一。
从计算机病毒隐藏的位置来看,不同的病毒隐藏在不同的位置,有的隐藏在扇区中,有的则以隐藏文件的形式出现,让人防不胜防。
2.3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指其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把自身的复制体嵌入到其他程序或者磁盘的引导区甚至硬盘的主引导区中寄生。
2.4 可触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一个触发条件:或者触发其感染,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一个病毒的感染机制使之进行感染;或者触发其发作,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病毒的表现攻击破坏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分。
2.5 衍生性。
计算机病毒的衍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依据个人的主观愿望,对某一个已知病毒程序进行修改而衍生出另外一中或多种来源于同一种病毒,而又不同于源病毒程序的病毒程序,即源病毒程序的变种。
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与防范于计算机病毒的各种产生原因众说纷纭。
其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1)版权保护。
开发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制作一种特殊的程序,附在产品中。
比如被公认为第一例PC病毒的巴基斯坦大脑病毒。
它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巴基斯坦大脑病毒的开发者为了使自己所编写的软件不被非法拷贝,编写了一种特殊的程序,只要有人拷贝他们的软件,就会触发该程序,从而破坏对方的计算机。
2)程序者的私利。
一些计算机爱好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私利,故意设计出一些影响别人计算机的程序。
比如虚荣心,报复等。
3)政治军事目的。
某些非法组织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对对进行破坏。
4)用于研究设计的程序。
比如蠕虫病毒,它是在1988年由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莫里斯编写的。
它的出现使得当时美国数以万汁的计算机停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计算机病毒的发展2.1病毒的萌芽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著名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下设的贝尔实验室里,三个年轻的程序员:道格拉斯、维索斯基和罗伯疡x蛴闶栽伛娆怵刖偕刎腑呕僖俗倜嗒”篾蔡射携…!)dpsf!*爽搠″游戏的双方各写一套程序,在同一台电脑里运行,这两套程序在电脑的记忆系统内使用各种方式进行攻击,直到把最后把对方的程序完全毁灭为止。
磁芯大战被认为是病毒的第一个雏形。
2.2病毒的滋生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病毒以巴基斯坦大脑病毒和耶路撒冷病毒为代表,这2个病毒都运行在DOs操作系统下,巴基斯坦大脑病毒通过感染软盘,取得计算机的优先控制;耶路撒冷病毒则在系统执行文件时取得控制权,在调用的时候进行感染。
2.3 病毒的成熟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病毒出现了多态性,简单的说就是嵌入宿主程序中的病毒程序大部分可变种,使用通常的特征码扫描法无法检测到它。
这种隐蔽性给病毒侦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这个时期是病毒发展的成熟期,其攻击目标多样化,感染方式更加隐蔽,并且很多病毒都采取了自我保护措施,增加了病毒的发现除杀难度。
1.4.2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一级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用反病毒软件检测和消除病毒是被迫的处理措施。
况且已经发现相当多的病毒在感染之后会永久性地破坏被感染程序,如果没有备份将不易恢复。
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的防范。
所谓防范,是指通过合理、有效的防范体系及时发现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并能采取有效的手段阻止病毒的破坏和传播,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移动存储介质(如u盘、移动硬盘)和计算机网络两大途径进行传播。
人们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一些预防计算机病毒的简易可行的措施,这些措施,实际上是要求用户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具体归纳如下:(1)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安全设置。
同时,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并经常全盘查毒、杀毒。
(2)扫描系统漏洞,及时更新系统补丁。
(3)未经检测过是否感染病毒的文件、光盘、u盘及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在使用前应首先用杀毒软件查毒后再使用。
(4)分类管理数据。
对各类数据、文档和程序应分类备份保存。
(5)尽量使用具有查毒功能的电子邮箱,尽量不要打开陌生的可疑邮件。
(6)浏览网页、下载文件时要选择正规的网站。
(7)关注目前流行病毒的感染途径、发作形式及防范方法,做到预先防范,感染后及时查毒以避免遭受更大损失。
.(8)有效管理系统内建的Administrator账户、Guest账户以及用户创建的账户,包括密码管理、权限管理等。
(9)禁用远程功能,关闭不需要的服务。
(10)修改IE浏览器中与安全相关的设置。
1.4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1.4.1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分类要真正地识别病毒,及实地查杀病毒,就有必要对病毒有较详细的了解,知道计算机病毒到底是什么,又是怎样分类的。
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寄生性、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和隐蔽性的特征。
1)寄生性它是一种特殊的寄生程序,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下的完整的计算机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中,因此,它能享有被寄生的程序所能得到的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