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壹城广场 城市价值定义手册(1)
- 格式:pptx
- 大小:17.37 MB
- 文档页数:45
1、工程概况概述:北太路为城市主干道路,本次升级改造长度约为4.605公里,建设范围包括机动车道(加铺沥青、优化交通标志标线、更换恻平石),慢行系统(人行道铺装、非机动车道铺装、盲道、无障碍等),城市家具(照明灯杆美化、人行导向设施,人行栏杆、垃圾桶、装饰井盖、公交站及候车亭等),植物绿化(中央绿化带、路侧绿化带),建筑立面(建筑侧墙美化等)及小广场等。
现状设施简介:北太路现状道路有1.5m宽侧绿化带及2.5πΓ4m宽中央绿化带,道路两侧绿化退缩带基本被建筑或工厂占据,无海绵改造空间。
小广场为荒地,可按海绵城市要求进行设计。
2、设计依据>《北太路升级改造及三个园区标志工程项目建议书》(2017.12)>《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2017年6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014年10月)›《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3、设计原则>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水文状态,尽量减少开发建设区域的不透水表面积;>尽量充分利用入渗能力,延长径流时间,减轻开发魅设行为对原有水文状态的冲击:>与景现原来相结合,在处理雨水的同时,提供良好的景观价值。
>以最小的改动范围、工程投资达到最优的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落实。
4、设计要求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2017年6月),白云区新建或改造道路广场类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65%,北太路及景观标志广场位于01-07-01分区,该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77%.本工程以较产值作为控制目标进行设计,其余要求如下:(1)新建或改造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2)新建或改造后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按不超过0.5遂行控制:(3)新建或改造后的道路或广场,透水铺装率面积的比例不小于50%:(4)新建或改造后的道路或广场,下沉式绿地率的比例不小于45%本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范围包括北太路及三个园区标志广场,其中北太路绿化带宽度有限,难以进行海端化改造,故本次北太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议不做海绵城市设计。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目录一、概述 (3)1.1 项目背景与意义 (4)1.2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 (4)1.3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6)二、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素 (7)2.1 选址与规划 (9)2.2 建筑设计 (10)2.3 道路与交通 (11)2.4 绿地与景观 (12)2.5 环境与生态 (13)2.6 综合服务设施 (14)三、经典案例分析 (15)3.1 北京万科金域蓝湾 (17)3.1.1 项目概述 (18)3.1.2 规划设计理念 (19)3.1.3 建筑设计特点 (20)3.1.4 绿地与景观设计 (22)3.1.5 社区文化与活动 (23)3.1.6 总结与启示 (24)3.2 上海世博滨江公园 (25)3.2.1 项目概述 (26)3.2.2 规划设计理念 (27)3.2.3 建筑设计特点 (29)3.2.4 景观设计特色 (30)3.2.5 绿地与生态保护 (31)3.2.6 总结与启示 (33)3.3 广州保利花园 (34)3.3.1 项目概述 (35)3.3.2 规划设计理念 (36)3.3.3 建筑设计特点 (37)3.3.4 道路与交通系统 (38)3.3.5 绿地与休闲空间 (40)3.3.6 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 (41)3.3.7 总结与启示 (43)3.4 深圳万科城 (44)3.4.1 项目概述 (45)3.4.2 规划设计理念 (46)3.4.3 建筑设计特点 (47)3.4.4 社区文化与活动 (49)3.4.5 绿地与景观设计 (50)3.4.6 综合服务设施布局 (51)3.4.7 总结与启示 (52)四、结论与展望 (53)4.1 结论总结 (54)4.2 发展前景与挑战 (55)4.3 对未来居住小区规划的启示与建议 (57)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优秀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还要兼顾环境友好、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等多方面因素。
商铺投资手册麟起城社区商铺创富经数万社区家庭美景万科广场约48-348㎡人气街区旺铺稀缺争藏48-348㎡社区旺铺多元业态量身定制的灵动空间合理的业态规划是商铺成功运营的基本保证,麟起城社区商铺建筑面积约48-348㎡多样化灵动空间,覆盖不同人群需求与财富支配能力,为经营者和购买者量身定制不同面积的金铺产品,以匹配其想要经营的业态。
Mini微铺生活零售好选择小面积商铺对于购买者来说成本低,投资风险小,具有稳定性,更加容易出租转让。
麟起城社区小户型商铺,从空间结构考虑,适合在学区中经营文具店、奶茶店、便利店、小吃店等,毛利率低且生存率高,经营更有保障。
周围多所学校环伺,学生客群消费需求庞大,财富升级势在必得。
随需而选助力日常稳健盈利中等面积商铺往往是租赁市场最热租的铺源,经营业态选择空间大,有较好的商铺增值空间。
适合经营生活超市、母婴店、快餐店、水果店、书店等,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所需。
麟起城社区商铺辐射近万户家庭,数十万人口常驻消费,稳定客群助力财富升值。
城市阔铺休闲娱乐首选之地大面积商铺开间更大,昭示性更好。
相比于小面积商铺,大商铺拥有更大的商业展示空间,全方位匹配经营者使用需求。
麟起城社区商铺位于美景·万科广场旁,高端商业广场衍生出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大面积商铺经营服装店、健身工作室、美容院等,填补周边需求空缺,抢占财富先机。
投资麟起城社区旺铺5大理由品牌力17年美景集团品牌实力护航美景集团,文化地产引领者,深耕中原17载,始终与这个革新时代的市场脉动共振,顺应市场变化与机遇,定制多元化生活方式。
产品品质、物业服务同步完善,为投资者的财富保驾护航。
中国50个著名综合体项目一览:华贸中心、上海新天地每座城市都需要有带领步入国际化的商业综合体,中国地产发展至今,发展城市综合体已经代表了一种趋势,一种潮流,一种地产品牌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产价值最大化的必需。
这种发展趋势不仅仅表现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也是如此,苏州有圆隔时代广场、深圳有万象城、北京有银泰中心、南京有水游城、武汉有世界城、重庆有龙湖时代天街……1.商铺租金最贵:东方广场之东方新天地东方新天地坐落在目前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商业建筑群之一的东方广场内,面积12万平方米,连接着金街–王府井商业街和银街–东单商业街。
东方新天地现已成为不少知名品牌店的首选地点,也成为北京白领、国内外游客购物、就餐、娱乐、休闲的理想场所。
东方新天地商场包括6个主题购物区–缤纷新天地、都市新天地、庭苑新天地、寰宇新天地、活力新天地和天空大道。
6个主题购物区各有不同的商品定位,在装饰风格上也各有特色,适合更多的消费层。
另外有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配套设施,使东方新天地在购物的基础上具有更多的功能。
2.入驻品牌最多综合体:华贸中心北京华贸中心坐落于长安街国贸桥以东800米处。
这座由三栋高达百余米写字楼、座酒店、商城、国际公寓、商务楼和公园组成的地标性百万平米超大规模商务建筑集群,已经成为高端、时尚、现代的国际级商圈。
它的出现使CBD 繁华地段东移,确立了CBD新的商务地标。
此外,华贸商圈还拥有两座堪称世界酒店业楚翘的丽思卡尔顿酒店、JW万豪酒店。
两座酒店可接待上千人的会议和活动,配有北京独一无二的"独立式婚礼小教堂",国际最顶级的俱乐部也在此落户。
华贸中心的整体设计由世界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的美国KPF担纲,建筑设计纯净、简洁、明快、凌厉、极富纪念性和时代感,基于"建筑与城市人文结合、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理念。
KPF的设计宗旨是创造一系列的由建筑综合体组成的城市空间,并使这些城市空间的产生与存在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必然的联系。
中国50个著名综合体项目一览:华贸中心、上海新天地每座城市都需要有带领步入国际化的商业综合体,中国地产发展至今,发展城市综合体已经代表了一种趋势,一种潮流,一种地产品牌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产价值最大化的必需。
这种发展趋势不仅仅表现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也是如此,苏州有圆隔时代广场、深圳有万象城、北京有银泰中心、南京有水游城、武汉有世界城、重庆有龙湖时代天街……1.商铺租金最贵:东方广场之东方新天地东方新天地坐落在目前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商业建筑群之一的东方广场内,面积12万平方米,连接着金街–王府井商业街和银街–东单商业街。
东方新天地现已成为不少知名品牌店的首选地点,也成为北京白领、国内外游客购物、就餐、娱乐、休闲的理想场所。
东方新天地商场包括6个主题购物区–缤纷新天地、都市新天地、庭苑新天地、寰宇新天地、活力新天地和天空大道。
6个主题购物区各有不同的商品定位,在装饰风格上也各有特色,适合更多的消费层。
另外有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配套设施,使东方新天地在购物的基础上具有更多的功能。
2.入驻品牌最多综合体:华贸中心北京华贸中心坐落于长安街国贸桥以东800米处。
这座由三栋高达百余米写字楼、座酒店、商城、国际公寓、商务楼和公园组成的地标性百万平米超大规模商务建筑集群,已经成为高端、时尚、现代的国际级商圈。
它的出现使CBD 繁华地段东移,确立了CBD新的商务地标。
此外,华贸商圈还拥有两座堪称世界酒店业楚翘的丽思卡尔顿酒店、JW万豪酒店。
两座酒店可接待上千人的会议和活动,配有北京独一无二的"独立式婚礼小教堂",国际最顶级的俱乐部也在此落户。
华贸中心的整体设计由世界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的美国KPF担纲,建筑设计纯净、简洁、明快、凌厉、极富纪念性和时代感,基于"建筑与城市人文结合、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理念。
KPF的设计宗旨是创造一系列的由建筑综合体组成的城市空间,并使这些城市空间的产生与存在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必然的联系。
案例一:被遗忘的客源一家购物中心开业后, 如果入店客流量短缺, 运营立即就要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甚至极有可能严重亏损而导致结束营业, 会发生这种现象, 十之八九是定位上出现致命的偏差。
购物中心的定位是一种决策过程, 这当中, 必须透过市场可行性研究去论证及解决许多既有的问题点及潜在的盲点, 以避免项目管理层在决策上产生误差, 将定位导入了错误的方向, 特别是客源的界定。
由于购物中心的零售模式引进国内较晚, 至今不过十五、六个年头, 因此, 无论是专家学者, 或商业管理顾问公司及开发商、或零售业者, 对于「顾客来源」这块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深度普遍不足, 甚至, 连欧美国家的专业机构、学术单位、或专家学者, 所发展出来的理论都颇具争议性。
ICSC的争议性国际购物中心协会(ICSC)于2004年曾发表了「ICSC购物中心的定义–美国结构与型态」(ICSC Shopping Centre Definitions: Basic Configurations and Typ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明确地界定了七种购物中心型态的客源覆盖范围, 见图1:就我国业者而言, ICSC所界定的客源覆盖范围的争议性, 主要在于它的论证基础是以美国购物中心及购物者为主, 并非中国, 两者间的差距太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 美国家庭几乎是户户皆车, 周末或节假日期间, 开车进行购物或短程休闲旅游活动, 已成为固定消费及生活模式, 而根据上海汽车行业协会于2007年的资料显示,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汽车, 东部10.7辆、中部2.2辆、西部3.8辆、东北2.2辆。
同时, 据国际专业性学术期刊–“购物中心调研杂志”(Journal of Shopping Centre Resear ch)于2005年发表的一篇名为「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机会与挑战–上海案例研究」(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Shopping Centre Development in China –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之论述指出, 上海居民前往市区的购物中心,搭乘包括公交车、轻轨及地铁在内的公共交通工具, 比率高达68.3%, 搭出租车12.2%, 骑自行车或走路7.8%, 开私家车只有5.4%, 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和北美洲消费者生活水平与购物习性的差异, 也再次印证了ICSC国际购物中心协会所发表的定义, 并不见得完全迎合了中国市场环境与国内业界现况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