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1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1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刘春菊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本周工作计划1、加强学生上课的具体要求,包括坐姿、作业、及上课的基本要求。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二、本周集体备课1、备课内容:小数乘法2、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4、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5、难点:会正确运用小数乘法的竖式来计算。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8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2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娄婷婷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课堂教学正常。
2、加强学生的上课纪律。
3、规范学生的作业。
二、本周工作计划1、本周的课堂教学继续加强。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三、本周集体备课备课内容:积的近似数。
知识目标:理解积的近似数,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22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4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对积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保留相应的位数。
2、对学生的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联系。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学科:
备课组长:
活动安排
周次主讲人主讲内容备注1
2
3
4
5
6 徐凤华10.二泉映月 4.12中心小学
7 侯建华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4.19中心小学
8 袁昕14.秦兵马俑 4.26中心小学
9 时秋生15.埃及的金字塔 5.3中心小学
10 卢阳16.音乐之都维也纳 5.10中心小学
11 尘娟18.月光启蒙 5.17中心小学
12 徐凤华20.谈礼貌 5.24中心小学
13 侯建华21.七律长征 5.31中心小学
14 袁昕23.大江保卫战 6.7中心小学
15 时秋生24.古诗两首 6.14中心小学
16 卢阳26.灰琼鸟 6.21中心小学
17 尘娟27.水 6.28中心小学
学段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中心发
言人
记录人周次
活动
时间
活动地点
参加人
员签名
备课
内容
活
动过程记录一、教学目标
主讲人:
组员建议:
二、如何突破重难点
主讲人:
组员建议:
三、评价活动主讲人:
组员建议:。
幼儿园教师集体备课记录表1. 日期:2022年5月10日2. 参与教师:王老师、李老师、张老师、刘老师3. 备课主题:春季野餐活动4. 会议内容:4.1 确定活动目的和内容:本次野餐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户外感受自然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作意识。
活动内容包括野餐、户外游戏和自然观察等。
4.2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定于5月20日上午,地点选择在幼儿园附近的公园。
考虑到安全和方便,决定选择离园地点进行野餐。
4.3 分工合作:教师们根据幼儿芳龄和特点,确定了各自的任务分工。
王老师负责食物准备和带领孩子们进行自然观察活动,李老师负责游戏环节的策划和组织,张老师负责活动前的安全检查和应急预案,刘老师负责文案宣传和家长交流。
4.4 资源准备:教师们根据活动内容确定了所需资源清单,包括野餐用具、食品材料、游戏道具等,决定由各自负责购物或借用。
4.5 安全保障:教师们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了讨论,包括食物过敏、跌倒受伤、迷路走失等情况,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5. 后续工作分工:5.1 王老师:购物食材和野餐用具,并进行相关食品卫生检查。
5.2 李老师:策划和准备户外游戏,并做好游戏道具清点和安全检查。
5.3 张老师:检查野餐地点的安全隐患,并准备好应急物资和通联方式。
5.4 刘老师:准备家长宣传材料和签署家长同意书,并做好家长交流工作。
6. 会议总结:本次备课会议确定了春季野餐活动的各项内容和安排,教师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明确分工,确保了活动顺利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统一了活动目标、分工合作、安全保障等重要事项,有效提高了备课效率和活动质量,为幼儿园春季野餐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下一步工作安排:7.1 教师们按照分工计划,积极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活动物资、道具的完备和安全保障措施的到位。
7.2 刘老师负责与家长交流,向家长宣传活动内容和安排,并征集家长志愿者,确保活动的顺利举行。
学校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概要
本次备课活动由学校备课组组织,旨在提升教师备课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日期与时间
活动日期:[填写日期]
活动时间:[填写时间]
参与人员
- 主持人:[填写主持人姓名]
- 参与备课的教师:[填写教师姓名]
活动内容
1. 主题讨论:围绕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共同讨论并分享了备课经验、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等方面的意见。
2. 教材分析:教师们对本学期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了教材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3. 课堂设计: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课堂
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并互相交流、提出建议,以提高教学效果。
4. 资源分享:教师们分享了自己收集的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包
括教案、课件、教学视频等,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
5. 总结与安排:活动结束前,备课组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
总结,并安排了下一次备课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活动收获
- 教师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促进了师资互助和共同发展。
- 教师们从相互交流中汲取了备课经验,提高了备课效率和教
学质量。
- 教师们通过分享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样化
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
下一步计划
- 下一次备课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 参与备课的教师需要准备的内容和资料。
备注
[可添加必要的备注信息]。
时间2013年2月23日杨纯斌尤志美王小五李连杰郭昌能李锡开杨陈花彭树昌参加人员活动内容一、备课分工:1、1-2单元主备教师:杨纯斌2、3-4单元主备教师:王小五3、5单元主备教师:李连杰4、7单元主备教师:李锡开5、8单元主备教师:杨陈花二、主备教师完成个人教案;时间2013年2月23日杨纯斌尤志美王小五李连杰郭昌能李锡开杨陈花彭树昌参加人员活动内容一、第一、二、三单元教材分析交流;二、完善第一、二、三单元个人教案;三、形成集体教案。
时间2013年2月23日杨纯斌尤志美王小五李连杰郭昌能李锡开杨陈花彭树昌参加人员活动内容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济宁市实验初中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和学生一起分析学习云、雨、雪等形成的知识.太阳照射使地面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
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
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
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小水滴结冻,水便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2。
温度:自学指导:让学生阅读教材P4内容,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完成下面的自学检测: 1。
温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它有哪些常用单位? 2。
摄氏度是怎样规定的?3。
能够估测一些物体的温度。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归纳出高温物体与低温物体有何不同。
让一个同学将他所知道的一个温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对其结果进行评估,使学生了解摄氏温度的读法,写法及规定。
让学生观察P4自然界中的一些物体的温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将空白填上。
布置课外探究题。
3。
温度的测量:提出问题: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让学生完成如图所示实验: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引入温度计。
提出问题:能否自己设计一个温度计?给出实验器材:一个让学生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经历体验过程。
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 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加深学生对摄氏温度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让学生享受设计成功的喜悦,同时发现自己设计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