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药食同源
- 格式:docx
- 大小:191.22 KB
- 文档页数:1
“药食同源”中药黄精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11-03T07:17:56.06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7月第13期作者:李佳璇高晓琴李衍松王秋月张蓉[导读] 中药黄精来源于百合科植物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根茎。
《中国药典》记载其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
2002年,黄精由原卫生部公布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因其明显的中药疗效,黄精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被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李佳璇高晓琴李衍松王秋月张蓉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摘要:中药黄精来源于百合科植物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根茎。
《中国药典》记载其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
2002年,黄精由原卫生部公布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因其明显的中药疗效,黄精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被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主要对黄精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药食同源”的中药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精;药食同源;食品;黄精药材来源于百合科黄精属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和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以其根状茎入药或食用。
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陕西、四川、贵州、安徽、浙江、云南等地,不同地区药材基原不同。
其中,黄精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和陕西,多花黄精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等地,滇黄精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因安徽九华山地区所产多花黄精,以及陕西略阳所产黄精,品质较佳,先后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黄精生品略有刺激性,一般不能直接食用,蒸制后的炮制品可直接食用,或者以其为原料烹制粥、羹汤、糕饼等,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食疗保健的作用。
另有食品企业,以黄精为原料,将其加工为各种即食食品,如黄精茶含片、黄精粉、黄精黑芝麻丸、黄精酒等。
龙源期刊网 食五指毛桃可祛湿气作者:许燕妮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9年第08期夏日骄阳似火,加上最近连绵不断的雨水,人总感觉浑身不舒服:易疲倦、提不起精神、胃口不佳、双腿沉重等等。
这是湿热导致的身体不适。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味既能解暑,又能除湿热的药食同源的植物——五指毛桃。
被誉为“广东人参”五指毛桃又名五爪龙、粗叶榕、五指牛奶、土黄芪等,属桑科植物。
其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海南、贵州、云南等地,尤其在广东地区备受欢迎,被誉为“广东人参”。
五指毛桃跟我们平常所吃的桃子没有一点关系,只因为其叶形似五指,故名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五指毛桃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补骨脂素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菌、抗病毒、抗凝血、抑制肿瘤等作用。
而国医大师邓铁涛最喜欢用它来健脾祛湿,还为其取名为“南芪”,可见其除湿功效之显著。
因此,在湿热的夏天,食用五指毛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祛除体内湿气。
五指毛桃祛湿食疗方一般用五指毛桃的根茎煲汤。
五指毛桃不仅性质平和,适合大部分人食用,而且闻起来有淡淡的椰子香味或奶香味,为除湿药膳汤的首选材料。
尤其在南方湿热的夏天,喝上一碗健脾除湿的五指毛桃汤,美味又健康,深受大家喜爱。
五指毛桃煲汤可以搭配多种食材,如猪骨、老母鸡、猪肚、鸽子等。
五指毛桃猪骨汤; 准备好五指毛桃、猪骨、生姜、大枣、枸杞。
先将五指毛桃用清水浸泡10分钟,再冲洗一遍备用。
猪骨洗净后放入沸水焯掉腥味,捞起放砂锅中。
随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再放入五指毛桃、生姜、大枣、枸杞,大火转小火熬2~3个小时左右,关火前放入少许食盐。
常喝五指毛桃猪骨汤可有效祛除体内湿气,起到健脾胃、壮筋活络等功效。
五指毛桃补气祛湿汤; 该汤配料有五指毛桃、老母鸡、土茯苓、红腰豆、红湘莲、炒扁豆。
这道五指毛桃补气祛湿汤被称为广东最正气的汤,适宜夏天或春天雨水多的季节喝,既能补身体,又能祛除湿气。
抗疲劳药食同源中药研究现状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组以严重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其原因不明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且患者经充分休息后仍得不到缓解,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部分患者还伴有低热、咽喉痛、头痛、肌肉或关节痛、淋巴结肿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和抑郁等症状,进而使得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常年卧床,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目前CFS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其预后不理想、医疗支出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国广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2015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美国估计有8.36万-250万人患有CFS,其中大部分患者还未被确诊,至少有25%的患者仍然卧病在床。
CFS首发症状较多,特异性不明显,临床上易被患者及医生忽视,导致病情发展。
因此加大对CFS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对CFS的认知,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防治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1、CFS的中西医认知1.1西医认知20世纪80年代,CFS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现并命名,随后许多国家对CF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虽然国际上已公认CFS作为一种疾病存在,但是由于其发病原因及机制都不明确,因此还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通常CFS是在急性病毒感染或应激期后数周或数月内才出现复杂的症状。
1.1.1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表明,部分CFS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毒感染症状非常类似,发病较突然,并伴有发热、皮疹、肌肉酸痛、淋巴结增大、关节痛等流感样症状。
急性期前,大部分患者有可疑的感染史。
因此,多项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肠道病毒、博尔纳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人类疱疹病毒感染等。
但是目前,CFS由病毒感染导致的理论依据还不够充分,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1.1.2遗传易感性:有研究显示,CFS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6]。
湿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临床上多以三仁汤、甘露消毒丹加减。
尚需灵活辨证,若湿盛则以三仁汤加减,若湿毒并重则以甘露消毒丹加减,本病以气阴两虚为本,湿毒夹杂为标,整个疾病过程中可出现寒、热、瘀等病理产物,笔者在临床以益气养阴、化湿解毒为主要治疗大法,拟五参汤合三仁汤加减或五参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予患者口服,效果良好。
5案例分析患者甲,65岁,退休老师,因“咳嗽、乏力、低热、口渴5天”于湖北省中医院急诊求诊。
行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 ,CT )提示:双下肺多发磨玻璃影:感染性病变,病毒性肺炎可能性大。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减低,中性粒细胞减低,淋巴细胞减低。
病毒肺炎全套加支原体衣原体检测:阴性。
曾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输注莫西沙星联合阿比朵尔治疗5天后复查CT ,病灶未吸收,仍咳嗽乏力,现求中医药治疗。
患者形体肥胖,精神萎靡,腹大腹满,干咳少痰,乏力易汗出,口渴身热,热势不高,夜间热甚。
时有便稀便溏。
面色㿠白,苔白厚腻,脉沉细。
病机当为肺脾气阴亏虚,湿毒内蕴,困阻清阳。
当以益气养阴,健脾化湿为首务,清热解毒为辅,用人参10 g ,太子参10 g ,南北沙参各10 g ,党参10 g ,生黄芪10 g ,益气养阴以解乏力、汗出、口渴、低热等证。
藿香10 g ,佩兰10 g ,苍术20 g ,炒白术20 g ,陈皮10 g ,石菖蒲10 g ,茯苓20 g ,砂仁6 g ,干姜6 g ,化湿、利湿健脾以解被困之脾阳,可使毒随湿祛;再佐金银花15 g ,连翘15 g ,蒲公英15 g ,鱼腥草15 g ,虎杖15 g ,大青叶15 g 清热解毒。
用药剂量较轻以免脾胃功能受损,阳气被伐。
服药10剂后患者诉乏力汗出、口渴身热的症状消失,复查肺部CT ,部分感染病灶已吸收,血常规恢复正常。
分析:患者在西医治疗后仍干咳乏力汗出,口渴身热,伴大便溏泄,由此可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一种气阴亏虚为本,湿毒内蕴为标的疾病,临床表现出现寒热错杂症状,以益气养阴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注重对脾胃功能的保护,因脾为生湿之源。
目 录(截止2019年1月1日)序号内容页码1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药食同源)、新资源食品(新食品原料)名单1-2 2可用于食品(保健食品/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3 3新食品原料终止审查目录4-6 4公告、复函等明确为普通食品 / 不(宜)是普通食品的名单7-8 5出处、依据9-210类别明细出处备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药食同源)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卫法监发[2002]51号共计87种(另一说法是86种。
这个说法的来源是2014年的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官方正式发布)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卫法监发[2002]51号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卫法监发[2002]51号嗜酸乳杆菌、低聚木糖、透明质酸钠、叶黄素酯、L-阿拉伯糖、短梗五加、库拉索芦荟凝胶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低聚木糖2014年第20号有变更低聚半乳糖、副干酪乳杆菌(菌株号GM080、GMNL-33)、嗜酸乳杆菌(菌株号R0052)、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号R0011)、水解蛋黄粉、异麦芽酮糖醇、植物乳杆菌(菌株号299v)、植物乳杆菌(菌株号CGMCC NO.1258)、植物甾烷醇酯、珠肽粉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植物甾烷醇酯2014年第10号有变更蛹虫草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3号2014 年第10 号有变更菊粉、多聚果糖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5号γ-氨基丁酸、初乳碱性蛋白、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植物乳杆菌(菌株号ST-Ⅲ)、杜仲籽油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2号茶叶籽油、盐藻及提取物、鱼油及提取物、甘油二酯油、地龙蛋白、乳矿物盐、牛奶碱性蛋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8号DHA藻油、棉籽低聚糖、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花生四烯酸油脂、白子菜、御米油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3号金花茶、显脉旋覆花(小黑药)、诺丽果浆、酵母β-葡聚糖、雪莲培养物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9号蔗糖聚酯、玉米低聚肽粉、磷脂酰丝氨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5号蔗糖聚酯2012年第19号有变更新资源食品类别明细出处备注雨生红球藻、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7号翅果油、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号元宝枫籽油、牡丹籽油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9号玛咖粉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3号蚌肉多糖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2号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小麦低聚肽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6号菊芋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6号菊粉的原料人参(人工种植)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7号蛋白核小球藻、乌药叶、辣木叶、蔗糖聚酯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9号茶树花、盐地碱蓬籽油、美藤果油、盐肤木果油、广东虫草子实体、阿萨伊果、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体卫生部公告2013年第1号裸藻、1,6-二磷酸果糖三钠盐、丹凤牡丹花、狭基线纹香茶菜、长柄扁桃油、光皮梾木果油、青钱柳叶、低聚甘露糖卫计委公告2013年第10号显齿蛇葡萄叶、磷虾油、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卫计委公告2013年第16号壳寡糖、水飞蓟籽油、柳叶蜡梅、杜仲雄花、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6号塔格糖、奇亚籽、圆苞车前子壳、蛹虫草、植物甾烷醇酯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10号塔罗油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10号植物甾烷醇酯的原料线叶金雀花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12号茶叶茶氨酸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15号番茄籽油、枇杷叶、阿拉伯半乳聚糖、湖北海棠(茶海棠)叶、竹叶黄酮、燕麦β-葡聚糖、清酒乳杆菌、产丙酸丙酸杆菌、低聚木糖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20号乳木果油、(3R,3'R)-二羟基-β-胡萝卜素、宝乐果粉、N-乙酰神经氨酸、顺-15-二十四碳烯酸、西兰花种子水提物、米糠脂肪烷醇、γ-亚麻酸油脂(来源于刺孢小克银汉霉)、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木姜叶柯卫计委公告2017年第7号黑果腺肋花楸果、球状念珠藻(葛仙米)卫健委公告2018年第10号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类别明细出处备注一、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Bifidobacterium lacti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infantis、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德氏乳杆菌乳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Lacti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三、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卫办监督发〔2010〕65号1.传统上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菌种允许继续使用。
本草中国药食同源——西红花文/张飞 王志尧 兰金旭 程蒙 杨光 通讯作者/陈随清98中图分类号 R2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5390(2021)01-098-03 DOI 10.3969/j.issn.1673-5390.2021.01.012基金项目2017年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专项“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财社〔2017〕66号);2018年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专项“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财社〔2017〕183号);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212102310352);河南省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200613043,210613040)西红花药材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等症[1]。
西红花的应用历史悠久,在《希腊神话》中酒神巴克斯和安德罗墨达即身着由西红花所染得黄色衣服,包裹大力神海格力斯的小被子也是用西红花染成的[2]。
我国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提到“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1来源考证及植物形态药材西红花(CROCI STIGMA),又称藏红花、番红花,为莺尾科植物番红花 Crocus sativus L. 的干燥柱头,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经闭本草中国中国食品药品监管China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Magazine2021年第1期(总第204期)99来自安徽、河南、上海、浙江等省市。
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于2019年11月25日,将西红花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可作为香辛料和调味品使用。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 (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黄帝内经太素》一书曾写道: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即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西红花最初被用于园艺和观赏,花瓣多为蓝色、紫色或白色,大家常见到的西红花实际上只是它的三根雌蕊。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学习解读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讲义)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发展传统食养服务,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制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食养指南》)。
《食养指南》旨在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中西医联合的优势,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提供食谱套餐示例和营养健康建议,提升膳食指导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工作中鼓励各级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结合工作需要和患者实际,参考指南指导应用,辅助预防和改善慢性病。
鼓励居民参考指南推荐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第一部分:《食养指南》的制订目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肥胖的发生发展,改善肥胖患者的体重,调整日常膳食结构,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
《指南》制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成人肥胖。
二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编制食谱示例,并给出针对不同证型的食养方,提出食养指导,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
三是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二部分:《食养指南》的解读问答1、《指南》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指南》依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相关要求。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目标要求,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务。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到2030年实现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目标要求,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居民食养指南,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提升居民食养素养。
目 录(截止2019年1月1日)序号内容页码1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药食同源)、新资源食品(新食品原料)名单1-2 2可用于食品(保健食品/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3 3新食品原料终止审查目录4-6 4公告、复函等明确为普通食品 / 不(宜)是普通食品的名单7-8 5出处、依据9-210类别明细出处备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药食同源)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卫法监发[2002]51号共计87种(另一说法是86种。
这个说法的来源是2014年的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官方正式发布)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卫法监发[2002]51号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卫法监发[2002]51号嗜酸乳杆菌、低聚木糖、透明质酸钠、叶黄素酯、L-阿拉伯糖、短梗五加、库拉索芦荟凝胶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低聚木糖2014年第20号有变更低聚半乳糖、副干酪乳杆菌(菌株号GM080、GMNL-33)、嗜酸乳杆菌(菌株号R0052)、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号R0011)、水解蛋黄粉、异麦芽酮糖醇、植物乳杆菌(菌株号299v)、植物乳杆菌(菌株号CGMCC NO.1258)、植物甾烷醇酯、珠肽粉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植物甾烷醇酯2014年第10号有变更蛹虫草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3号2014 年第10 号有变更菊粉、多聚果糖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5号γ-氨基丁酸、初乳碱性蛋白、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植物乳杆菌(菌株号ST-Ⅲ)、杜仲籽油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2号茶叶籽油、盐藻及提取物、鱼油及提取物、甘油二酯油、地龙蛋白、乳矿物盐、牛奶碱性蛋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8号DHA藻油、棉籽低聚糖、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花生四烯酸油脂、白子菜、御米油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3号金花茶、显脉旋覆花(小黑药)、诺丽果浆、酵母β-葡聚糖、雪莲培养物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9号蔗糖聚酯、玉米低聚肽粉、磷脂酰丝氨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5号蔗糖聚酯2012年第19号有变更新资源食品类别明细出处备注雨生红球藻、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7号翅果油、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号元宝枫籽油、牡丹籽油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9号玛咖粉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3号蚌肉多糖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2号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小麦低聚肽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6号菊芋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6号菊粉的原料人参(人工种植)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7号蛋白核小球藻、乌药叶、辣木叶、蔗糖聚酯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9号茶树花、盐地碱蓬籽油、美藤果油、盐肤木果油、广东虫草子实体、阿萨伊果、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体卫生部公告2013年第1号裸藻、1,6-二磷酸果糖三钠盐、丹凤牡丹花、狭基线纹香茶菜、长柄扁桃油、光皮梾木果油、青钱柳叶、低聚甘露糖卫计委公告2013年第10号显齿蛇葡萄叶、磷虾油、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卫计委公告2013年第16号壳寡糖、水飞蓟籽油、柳叶蜡梅、杜仲雄花、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6号塔格糖、奇亚籽、圆苞车前子壳、蛹虫草、植物甾烷醇酯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10号塔罗油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10号植物甾烷醇酯的原料线叶金雀花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12号茶叶茶氨酸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15号番茄籽油、枇杷叶、阿拉伯半乳聚糖、湖北海棠(茶海棠)叶、竹叶黄酮、燕麦β-葡聚糖、清酒乳杆菌、产丙酸丙酸杆菌、低聚木糖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20号乳木果油、(3R,3'R)-二羟基-β-胡萝卜素、宝乐果粉、N-乙酰神经氨酸、顺-15-二十四碳烯酸、西兰花种子水提物、米糠脂肪烷醇、γ-亚麻酸油脂(来源于刺孢小克银汉霉)、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木姜叶柯卫计委公告2017年第7号黑果腺肋花楸果、球状念珠藻(葛仙米)卫健委公告2018年第10号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类别明细出处备注一、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Bifidobacterium lacti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infantis、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德氏乳杆菌乳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Lacti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三、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卫办监督发〔2010〕65号1.传统上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菌种允许继续使用。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成都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12.31•【字号】成办发〔2019〕43号•【施行日期】2019.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成都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19〕43号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按照《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成委发〔2018〕22号)精神和《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要求,现就促进成都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到2020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400亿元,到2025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到2030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7000亿元,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川菜中央厨房、川酒振兴主阵地大平台、特色方便休闲食品创制中心、健康饮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中国500强企业、中国食品饮料100强企业,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2户、10亿元以上企业30户,建成2个以上具有鲜明特色、世界水平的产业功能区。
二、发展重点坚持“品牌带动、创新驱动、集群联动、融合互动”发展路径,聚焦川菜及调味品、名优酒、方便休闲食品、健康饮料四大领域,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全链融合、绿色安全,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
(一)打造全球川菜中央厨房。
1.建设川菜技艺融合创新创造中心。
依托川菜享誉全球的优势,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重点突破菜品附色、风味的纯正呈现等制约川菜工业化的工艺及设备瓶颈,实现传统川菜技艺与现代工艺设备的有机融合,让全球品味川菜魅力。
按照原料绿色化、工艺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规范化的原则,建立健全生产标准及规范,实现产品口味、品相统一可控。
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9.10.27•【字号】鲁药监药市〔2019〕60号•【施行日期】2019.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的通知鲁药监药市〔2019〕60号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市行政审批部门:《山东省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已经省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9年10月27日山东省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13号),推进分级分类管理,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促进我省医药产业有序发展,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药品零售企业(含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门店,以下简称企业)的监督管理与《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核发、变更及换发。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分级分类管理,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经营场地规模、药品经营范围、药学技术人员配置情况、药品质量管理、药品追溯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药学服务能力等因素,对其经营资质和风险管控实施动态分级分类管理的活动。
第四条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办法,指导设区的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分级分类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结合本辖区实际,依法制定有关细则并指导区、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具体实施。
市、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分级分类第五条根据企业设置条件与药品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的适应程度,核定的经营范围从小到大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相对应的企业分别简称为一类店、二类店和三类店。
全球功能性食品及相关药食同源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食品是人类生存,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代研究认为,食品具有营养功能,感官功能和生理调节功能。
因此功能性食品是含有生理活性成分或生理、药理兼有活性成分的食品。
人们愈来愈注意到饮食对自身健康水平的影响,消费趋势从具有色、香、味、形均佳的食品转向具有合理营养和保健功能的功能性食品。
药食同源药物是指具有治病功效的药物,它们是一种食材也可以入药用来治疗疾病,对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了资源基础。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保健;营养;药食同源随着功能性食品热潮的波浪掀起,功能性食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越来越高。
功能性食品分为健康化的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代餐,功能性食品是在健康化的休闲食品基础上添加了蛋白质、维生素等添加品使之变得美味、健康的食品,具有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的作用[1]。
本文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素材来源、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蒙药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和可能性进行了综述。
1.功能性食品定义功能性食品(fucntional foods)是指添加额外成分或添加在产生特定有益健康效果的营养素或者含有营养的食品[2]。
在市场上以胶囊、片剂、口服剂型为主,这些食物作为日常饮食当中的一种,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并有着降低患病的风险[2]。
功能性食品含有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作用,并有着抗氧化、抗炎、抗胆固醇的功能。
临床中治疗或预防2型糖尿病用到功能性食品效果较为明显[3]。
1.功能性食品的素材来源功能性食品素材主要分为植物和动物,另外还有其他物质作为功能性食品素材的来源。
植物类功能性食品具有改善人体膳食结构,促进人体健康得作用。
动物类功能性食品中含有蛋白质、脂肪、骨胶原、软骨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改善身体状况、预防骨质疏松等作用[4]。
2.1植物来源植物型功能食品对人体具有多种营养和保健作用,临床检验证实过植物型食物对慢性疾病特别是癌症具有缓解作用。
中药保健食品的现状及开发研究摘要:中药保健食品,是基于“药食同源”基本理念发展而来,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支持。
本文以中药保健食品的现状以及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近年来中药保健食品的创新性和发展性进行多角度、广范围、全系统的论述和分析,结合笔者多年从事中药保健食品领域的科研经验,提出重要保健食品的发展策略和实施办法。
助力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给予力所能及地帮助和支持。
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保健食品;预防体系;药食同源引言:随着中医文化在世界各个地域的兴盛,以中药保健食品为代表的产品成为世界各国的热衷对象,引发一波强烈的中药保健食品热潮。
一方面,中药保健食品具有极为广泛的实用性,能够满足所有人群的不同健康需求,另一方面,中药保健食品历史悠久,其产品的研发和市场需求已经实现对应的发展体系,具有极为丰富的开发价值和研发空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传播的重要代表。
1.中药保健食品起源和发展现状中药保健食品起源历史悠久,食药同源的基本理论已经发展数千年,自商朝时期,便有“进补”的说法。
一方面,基于中医文化的深入性和影响力,中医的博大精深为中药保健食品推广和发展给予重要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在《本草纲目》等重要书籍中,都阐述了关于药食同源的基本理论,并对中药保健食品的雏形进行有效的定义。
数千年的发展历史,造就中医保健食品的博大精深,从食品的范围和种类中,明确多种的保健功能和实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逐步被世界认可,对应的重要保健食品,成为社会民众的重要需求,特别是自2019年新冠病毒传播以来,保健成为所有民众的客观需求,而中医保健食品成为重要关注焦点。
例如,亚健康群体的扩大,成为当前社会中老年人的普遍特征,中药保健食品的应用,为亚健康族群带来新的希望,特别是对应的保健功效以及对应的广泛性,满足绝大多数人的保健需求。
根据《2019年中药保健企业名录》的收录,我国从事中药保健食品行业的企业高达2455家,对应的企业增速超过20%以上,其市场前景极为庞大,仅2019年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人民币。
药食同源内容总结引言药食同源,顾名思义,是指一些食物中含有药用价值的成分。
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中,药物和食物被视为一体,强调食疗的重要性。
近年来,药食同源的概念在现代医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药食同源的概念、相关研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总结。
什么是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指一些食物中含有与药物相似或相同的化学成分,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或药物治疗效果的现象。
这些食物既可以作为药物使用,也可以作为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摄入。
与传统药物相比,药食同源食物更加安全、温和,不易引起副作用,同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药食同源的例子1.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植物,被称为“中药之王”。
它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种氨基酸,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2.枸杞:枸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食同源植物,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多种矿物质和多种氨基酸。
枸杞具有明目、养肝、抗衰老等作用。
3.蒲公英: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种矿物质。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抗衰老等功效。
药食同源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药食同源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包括对药食同源物质的筛选、药食同源物质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及药食同源的应用研究等。
1.药食同源物质的筛选:研究人员通过对植物和食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药食同源物质的筛选工作。
2.药食同源物质的作用机制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和细胞实验,探究药食同源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机制。
例如,通过研究黄芪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可以为其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药食同源的应用研究:研究人员将药食同源的理论应用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方面。
例如,一些药食同源食物被用于改善免疫力、调节血压、抗肿瘤等。
药食同源的应用前景药食同源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健康生活方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药食同源食物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2019版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实、花椒、红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以上为2012年公示的86种)2014新增15种中药材物质: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奈、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2018新增9种中药材物质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天麻、山茱萸、杜仲叶,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