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客座次礼仪大不同:大陆饭局里的“六大学问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5
就餐座位礼仪就餐座位礼仪座次礼仪是指在各种宴会的座次安排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就餐座位礼仪,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就餐座位礼仪篇1桌次排列在中餐宴请活动中,往往采用圆桌布置菜肴、酒水。
排列圆桌的尊卑次序,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
这种情况,又可以分为两桌横排和两桌竖排的形式。
当两桌横排时,桌次是以左为尊,以右为卑。
这里所说的右和左,是由面对正门的位置来确定的。
当两桌竖排时,桌次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
这里所讲的远近,是以距离正门的远近而言。
第二种情况,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数所组成的宴请。
在安排多桌宴请的桌次时,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距离主桌的远近。
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时,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状要基本一致。
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过大或过小。
为了确保在宴请时赴宴者及时、准确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请柬上注明对方所在的桌次、在宴会厅入口悬挂宴会桌次排列示意图、安排引位员引导来宾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张餐桌上摆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位次排列宴请时,每张餐桌上的具体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别。
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条,它们往往会同时发挥作用。
方法一,是主人大都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坐。
方法二,是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
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方法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应根据距离该桌主人的远近而定,以近为上,以远为下。
方法四,是各桌距离该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讲究以右为尊,即以该桌主人面向为准,右为尊,左为卑。
另外,每张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数应限在10人以内,最好是双数。
比如,六人、八人、十人。
人数如果过多,不仅不容易照顾,而且也可能坐不下。
排列便餐的席位时,如果需要进行桌次的排列,可以参照宴请时桌次的排列进行。
酒席上的座位礼仪,您可别坐错了不可不知的——餐宴会座位礼仪,昨晚宴席,小编朋友就犯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宴会中的座次礼节问题,喜欢的请看完。
网上很多的文章都会讲到,坐席的位置的重要性,问您个问题,您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圆桌主宾位吃饭之说吗?分餐制在我国是礼制建立的一大象征,根据至今的考古发现来看,最晚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而会食制的出现是在唐朝,唐贞观14年高昌国臣服带来了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一次大融合,而以高桌大椅为代表的胡人家具的流行,为我国古代由分食制向会食制转变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作为文明古国的我们,中餐礼仪源远流长,一直流传至今,在餐桌礼仪中,无论是座位的安排还是菜品的摆放都是有规矩的。
中华的美食文化绵延千年,每个地域的美食,也都受当地的地理、风俗等习惯的影响,因此才让中华美食这个大家庭千奇百样,种类众多。
都说西方人的西餐讲究,餐桌上有很多的规矩,但论餐桌规矩,咱大中华绝对是祖宗,上到宫廷宴席的规矩礼仪,下到庶民百姓宴请宾客,光从进门的那一刻,咱这规矩就立起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待宾客应邀而来时,主人应在门口恭迎,命人指引宾客先落座,先吃些茶和点心,等宾客全都应邀而到时,主家会同大家寒暄几句,引着宾客们入席,古代非常讲究,这邀请的宾客但凡少一人,都应是不能开席的,这不仅会折人家的面子,也会让主家很难堪!由多桌组成的宴请桌次排序在安排多桌宴请的桌次时,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距离主桌的远近。
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时,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状要基本一致。
除主桌可以大点外,其他餐桌都不要过大或过小。
关于宴请的席位礼仪宴请是国际交往中最常见的交际活动之一。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宴请的席位礼仪,供大家参考!关于宴请的席位礼仪桌次按照惯例,桌次的主次以离主桌位置的远近而论。
一般来说右高左低。
桌数较多时,要摆放桌次牌。
中餐餐桌通常采用圆形桌。
常见的有小型桌次排列(如下图):大型桌次排例(如下图)。
座次按照我国的习惯,同一桌的座次高低以离主人座位远近而定。
以右为尊,即主宾坐在主人的右侧。
如果有双方夫妇共同出席,通常把女士安排在一起,即男主人的右侧是男主宾,女主人的右侧是主宾夫人(如下图)。
西方国家的习惯是男女穿插排列,以女主人为首,男主宾坐在女主人右侧,女主宾坐在男主人的右侧(如下图)。
如果桌数较多,各桌的第一陪同人员应尽量面朝主桌的第一主人,也可以与主人的位置相同(如下图)宴请的形式宴会宴会为正餐,坐下进食,由招待员顺次上菜。
宴会有国宴、正式宴会、便宴之分。
按举行的时间,又有早宴(早餐)、午宴、晚宴之分。
其隆重程度,出席规格以及菜肴的品种与质量等均有区别。
一般来说,晚上举行的宴会较之白天举行的更为隆重。
国宴(State Banquet)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的庆典,或为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访而举行的正式宴会,因而规格最高。
宴会厅内悬挂国旗,安排乐队演奏国歌及席间乐。
席间致辞或祝酒。
正式宴会(Banquet,Dinner)除不挂国旗、不奏国歌以及出席规格不同外,其余安排大体与国宴相同。
有时亦安排乐队奏席间乐。
宾主均按身份排位就座。
许多国家正式宴会十分讲究排场,在请柬上注明对客人服饰的要求。
外国人对宴会服饰比较讲究,往往从服饰规定体现宴会的隆重程度。
对餐具、酒水、菜肴道数、陈设,以及服务员的装束、仪态都要求很严格。
通常菜肴包括汤和几道热菜(中餐一般用四道,西餐用二、三道),另有冷盘、甜食、水果。
外国宴会餐前上开胃酒。
常用的开胃酒有:雪梨酒,白葡萄酒,马丁尼酒,金酒加汽水(冰块),苏格兰威士忌加冰水(苏打水),另上啤酒、水果汁、番茄汁、矿泉水等。
大陆饭局宴客的座次“六大学问”(组图)宴客座次礼仪大不同:大陆饭局里的“六大学问”(组图)在中国,办事吃饭是常事,但这样的饭局往往是不好应付的,诸多的潜规则等待你去体味。
为了不出丑,还是提早学习下为好。
一、座次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两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若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为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主人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被邀请者则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然后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除非这次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非常高。
二、点菜如果时间允许,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
当然,作为公务宴请,需要担心预算的问题,若要控制预算,则需要多做饭前功课。
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
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
如果老板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
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是赴宴者,点菜时则不应太过主动,而是让主人来点菜。
如果对方盛情要求,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
并且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有没有哪里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
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一看人员组成。
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
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
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
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饭桌座位主次和礼仪餐桌礼仪,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不仅包括了餐桌上的座位顺序还有很多应该要注意的事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饭桌座位主次和礼仪。
饭桌座位主次和礼仪1餐桌招待礼仪1)、餐桌上的座位顺序招待客人进餐时,必须判定上、下位的正确位置,以下的座位是上位:窗边的席位、里面的席位上、能远望美景的席位上。
安排座位时,请客人先人座;和上司同席时,请上司在身旁的席位坐下,你应站在椅子的左侧,右手拉开椅子,而且不发出声响。
还有,预订场地时,应交待店方留好的位置,不要厕所旁或高低不平的角落。
(2)、餐桌礼仪中华料理一般都使用圆桌,中间有圆形转盘放置料理,进餐时将喜欢的菜夹到面前的小碟子享用。
中华料理的餐桌礼仪基本上很简单、安闲,最不受拘束。
只要留意以下要点即可。
1.主客优先。
主客还未动筷之前,不可以先吃;每道菜都等主客先夹菜,其他人才依序动手。
2.有人夹菜时,不可以转动桌上的转盘;有人转动转盘时,要留意有无刮到桌上的餐具或菜肴。
3.不可一人独占喜好的食物。
4.避免使用太多餐具。
中华料理的精神就是边吃边聊,众人同乐,只要遵守基本礼仪,可以尽情地聊天。
餐桌礼仪1、吃饭前,主人没有安排你的位置前,不要乱坐,如果主人没有刻意安排,让长辈坐下后再坐。
主人左右手旁边的位置是宾客位,不要主动去坐。
2、在外吃饭如果餐盘里有公筷和公勺的,不要用自己的.筷子。
3、吃进口的东西不要“啪”的吐桌子上,如果要吐骨头,用纸巾,吐手里,包住再放盘子里。
4、嘴巴里面有食物不要说话,如果吃了有味道的食物,说话前自己闻闻臭不臭再说话,如果有味道,吃颗薄荷糖再说话。
5、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管是吃家宴还是外面的宴席!能不能不要拍照!不要拍照!不要拍照!一桌子长辈拿着筷子看着你站起来拿个手机对着菜使劲拍!真的很不礼貌!6、一盘子不要连续夹三次。
这个意思不是让你一盘菜只能吃两次,限制你。
意思是你觉得好吃的菜,吃了两次后,就转给别人分享,是一种礼让。
宴请座次礼仪咱中国人啊,讲究个礼数,这宴请座次礼仪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呢!你想想,要是在一场重要的饭局上,座次没安排好,那可不得乱了套呀!一般来说,正对着门的那个位置,那可是主位呀,就好像是舞台上的主角一样。
这个位置通常是留给最重要的人,比如长辈啦、领导啦。
他们往那儿一坐,就有一种众星捧月的感觉,嘿,这就是地位的象征!主位的两边呢,那也是很重要的位置,就像是主角身边的配角,也得是有分量的人才能坐。
再往旁边,那就是依次排开啦。
这就好比是一场戏,主角、配角都安排好了,这戏才能演得精彩呀!你说是不是?要是随便乱坐,那不就成了闹剧啦!有时候啊,这宴请座次还能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
比如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可能就不在乎那么多座次啦,随便坐也没关系。
但要是正式场合,那可就得严格按照规矩来。
咱再说说这圆桌上的座次。
圆桌可就没那么明显的正对着门的位置了,但也有讲究。
一般来说,还是以中间为尊,然后依次向两边延伸。
想象一下啊,要是一大桌子人吃饭,座次乱七八糟的,那多尴尬呀!大家都不知道该跟谁说话,该怎么交流。
但要是座次安排得合理,那气氛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交流起来也顺畅。
还有啊,这宴请座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比如突然来了个特别重要的客人,那可能就得临时调整座次啦。
而且,不同的地区可能还有一些小小的差异呢。
就好像各地有各地的方言一样,这宴请座次礼仪也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啊,咱们可得好好了解了解这宴请座次礼仪,别到时候闹了笑话。
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咱自己素质的体现呀!以后要是参加宴请,可别瞎坐,得看看自己该坐哪儿,这样才能既得体又自在。
你说对不对呢?反正我觉得啊,这宴请座次礼仪真的是很重要,咱可不能马虎!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吃饭座位礼仪知识有哪些_餐桌座位礼仪常识在用餐时,不同的座位具有不同的象征,那么在做客或者宴请的时候怎样就坐才是真正合适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吃饭座位礼仪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吃饭座位礼仪常识中式正式宴会传统的中式正式宴会采用圆桌,因为中餐的上菜方式,圆桌可以更好的照顾到每个人夹到菜。
座次方面,一般主人会坐在正对门的地方,为的是看到客人及时作出迎接的准备。
通常最重要的客人会安排到主人的左手边,第二重要的客人则被安排到主人的右手边,以此类推。
不过在小型宴会中也有主人会将最重要的客人安排到上座,即正对门或是位于北方位的位子,自己则一旁作陪,这之间会发生主客之间互相谦让而不肯落座的情形,通常客随主便即可,没必要过分矫情。
西式正式宴会相反,在西方因为菜品不是很多样,多采用长桌,而且每人面前是同一份菜式。
当然,除了吃喝之外,餐桌上的交谈艺术才是宴会的重点。
在座次方面,通常男女主人会分别落座在长桌的两头,男主人在正对大门或是包房入口的一头,女主人则在背对门的那头。
男主人的右手边第一个位子为女性第一主宾客,而左手边为第一个位子为男性第二主宾客;女主人右手边的第一个位子为男性第一主宾客,左手第一个位子为女性第二主宾客,以此类推,男女穿插而坐,可以保证就餐时对面一定是异性,左右两边也是异性。
正式宴会小贴士:西方的宴会,配偶或是一起出席的异性朋友很有可能和你不会安排在一起,理由也很简单,担心你们彼此只顾聊天而冷落了周围的客人,将其他客人无形的拒之话题之外。
如果你对自己同伴有所顾虑或是彼此需要照顾时,最好在回复邀请函时说明你需要和同伴坐在一起,以免出现误会。
入座前:在上档次的餐厅或是酒店就餐时,一般都会有专属的衣帽间,可以将大衣、雨伞、包包等在此寄存,因为西餐厅不会像中餐厅那样采用椅背衣服套。
西方就餐需要你 dressed to be seen,即给大家一个完美的印象,所以累赘什么的最好寄存,在某些国家有时还需要付一些小费给服务员。
酒桌要注意的座位礼仪酒桌是一个大学问,如果你不懂,那就会闹大笑话,也难免会让人不开心。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酒桌要注意的座位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酒桌要注意的座位礼仪1、“主陪”位置:主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一顺位,即是请客的最高职位者,或陪酒的最尊贵的人。
位置在正冲门口的正面。
主要作用基本就是庄主,把握本次宴请的时间,喝酒程度等。
2、“副陪”位置:副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二顺位,是陪客者里面第二位尊贵的人。
位置在主陪的对面,即背对门口。
传统意义上,这个位置应该坐请客买单的人。
但随着近几年请客腐败之风的盛行,一般情况下,陪客者是倾巢出动,因此实际上,掏钱这样的小事是用不到第二顺位的请客者亲自出马的,所以,这个位置更多的是带动客人喝酒。
3、“三陪”位置:这是近几年刚刚流行起来的一个称呼,实际上这个位置跟上面所说的“主陪”和“副陪”的称谓。
有些地方是没有这个位置的,但在济南,好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第二位置。
他的主要作用是跟主陪一左一右把“主宾”夹在中间,便于照顾。
大家如果对当地风俗不是特别了解的话,不推荐大家坐这个位置。
4、“主宾”位置:主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一顺位,是客人里面职位最高者或地位最尊贵者做的地方。
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
由于许多人对山东喝酒的猛烈程度有所顾及,所以对山东规矩略知一二的外地客人,有时会选择让酒量大的人来做这个位置,这是不对的。
请客的规矩更多的时候实际是一种礼仪,实质还是一个尊重。
如果出现上述的情况,实际上真正的主宾不会少喝多少,名誉的主宾一般会被灌倒(因为你不是最尊贵的客人却坐在主宾位置,只是因为你能喝酒,做客的肯定要把你陪好),所以客人会得不偿失,切忌切忌5、“副主宾”位置:是客人一方的第二顺位。
位置在“主陪”的左手方。
6、“三宾”位置:副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三顺位。
位置在“副陪”的右手方。
7、“四宾”位置:副宾是客人一方的第四顺位。
位置在“副陪”的左手方。
餐桌上的位置基本就是这些。
餐桌礼仪座位安排餐桌礼仪座位安排座位安排的餐桌礼仪一、席位安排1、中餐宴会席位安排首先确定主人位。
主人位置一般面朝宴会厅的出入口,可纵观全局,也可安排在宴会厅的重点装饰的前面,让客人一进宴会厅就可看见主人。
副主人安排在正主人的对面,一般背向出入口面朝主人,方便主人安排副主人具体事宜。
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右侧,方便主人照顾主宾。
如果主宾偕夫人出席,可把主宾夫人安排在主宾的边上,也可把主宾夫人安排在主人夫人右侧的位置,除此之外也需要把身份地位相近的客人安排在一起,方便交流。
副主宾安排在副主人的右侧,方便副主人照顾副主宾。
主宾和副主宾右侧可安排翻译入席,方便翻译向主宾和副主宾翻译,其他位置可安排陪同。
2、西餐宴会席位安排女士优先(女主人:主位/男主人:第二主位)恭敬主宾(男女主宾分别紧靠女主人和男主人)以右为尊(男主宾坐于女主人右侧,女主宾坐于男主人右侧)距离定位(距主位近的位子高于距主位远的位子)面门为上(面对餐厅门的位子高于背对餐厅门的位子)交叉排列(男VS女,生人VS熟人)家庭聚会席位安排家庭聚会酒桌上的座次,一般是要按照辈份高低、年龄大小来排序的。
也就是就,不论谁请客,辈份最高或年龄最长者要坐在最里面面向门口的显要位置;接下来可按辈份或年龄依次一左一右地排列。
有时还要在长辈旁边安排一位老人喜欢的小孩,一般都是隔代人。
如果是长辈请客,可能要指派一人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负责做好各项招待工作;如果是晚辈请客,请客者会自然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
朋友聚会席位安排朋友、同学、战友等聚会酒桌上的座次,一般来讲是谁请客谁坐在面向门口的位置,也叫“坐东”或“庄主”,有时庄主也可能把此位置让给职位较高或德高望重者,其余的要可以按年龄大小依次一左一右排列。
因为都是朋友,所以有时也不计较这些,谁坐哪儿都无关紧要,但庄主的位置别人是不会去坐的。
二、餐桌礼仪1、餐前礼仪适度修饰、准点到场、各就各位、认真交际、认真倾听。
2、餐时礼仪不违食俗、不坏吃相、不胡布菜、不乱挑菜、不玩餐具、不吸香烟、不清嗓子、不作修饰、不瞎走动。
宴席上的座位次序座位的次序许多人以为,正规宴席上正对着门口的那个位子是主位,应该让领导坐。
其实这是错的。
这个正对门口的主位,恰恰不是以职位的高低名气大小来定的,而是以谁是主人也就是今天谁请客谁坐此位。
主位确定之后,职位最高者或是名气最大者,坐于主人的右边,这是第一主宾席。
而主人的左边,则是第二主宾席。
三位主角确定后,其余人等,也不是照集体相那般坐法,而是以第二主宾席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递减,直至挨近第一主宾的那个位子,才叫做“末座”,所谓“敬陪末座”、“忝列末席”者,指的就是这个座位。
但也有一个说法是说其他人按主客间隔而坐,背对门的座位通常由主人一方来坐。
如果主宾身份比主人高,则主人应让出主位,自己坐在主宾的左侧。
这应该是由宴席的性质决定的。
后一种说法比较适合请客吃饭,之前那种比较适合官方宴席。
另外,这里说的座位顺序不适用于有前台的大宴席,比如国宴、婚宴等。
在这种大场面,面向前台的座位才是主位,谁想让贵宾扭着脑袋看前台呢。
中餐上菜的次序上菜的次序里,有六个方面的讲究。
一是先有几个冷盘,让客人随意一下,一来免得冷场,二来客人中如有饥肠辘辘者,可先垫垫肚子。
二是关于汤的先后问题。
南方习惯先上汤,主张先把胃口喝开,还有“吃饭先喝汤,胜过开药方”的说法。
北方人则务实,认为先灌下一肚子汤,菜就得少吃。
汤的先后问题,入乡随俗也罢。
三是热菜上来之前,酒杯就必须斟满。
有时热菜都上了两三个,酒还不见踪影,主人想致两句词,他端着个空杯子,如何开腔?等服务员慢吞吞开得酒瓶筛得酒来,那上来的热菜早已凉了一半。
四是现炒现上的热菜,两道菜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
一道菜吃到一多半,第二道便续了上来。
同样的菜肴,上的方法对路,客人的胃口就会更佳。
有的饭店在这方面走了两个极端,要么是一道菜吃光,半天不上第二道。
要么是客人尚未做好起码的思想准备,呼啦一阵风摆满一桌,客人面对满桌菜肴,突然无处下筷了。
五是饭店的招牌菜,尤其是手工细活的那一类菜,还有肥腻之物如扣肉、红烧肉者,上的次序一般不能太靠后。
宴客座次礼仪大不同:大陆饭局里的“六大学问”
转载
顾小北2012年01月31日评论(6)
在中国,办事吃饭是常事,但这样的饭局往往是不好应付的,诸多的潜规则等待你去体味。
为了不出丑,还是提早学习下为好。
一、座次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两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若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为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
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主人应该提前到达,然后
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被邀请者则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然后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除非这次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非常高。
二、点菜
如果时间允许,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
当然,作为公务宴请,需要担心预算的问题,若要控制预算,则需要多做饭前功课。
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
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
如果老板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
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是赴宴者,点菜时则不应太过主动,而是让主人来点菜。
如果对方盛情要求,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
并且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有没有哪里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
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一看人员组成。
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
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
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
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
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
如果这次宴请的物件是比较关键人物,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你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小家子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
三、吃菜
中国人一般都很讲究吃,同时也很讲究吃相。
随著职场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商务饭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讲究。
以下以中餐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礼有仪,得心应手。
中餐宴席进餐伊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脸。
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飘著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
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不能喧
宾夺主。
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
夹菜时,应等菜肴转到自已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
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
依此类推,参加外宾举行的宴会,也不要指望主人会反复给你让菜。
要是等别人给自己夹菜,就只能饿肚子。
夹菜后,细嚼慢咽,这样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
如果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
就餐时不要挑食,或是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莱吃,或是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
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莱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
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
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
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
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
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
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或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都是粗俗的表现。
更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
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四、喝酒
俗话说,酒是越喝越厚,但酒桌上也有很多学问,以下总结了一些酒桌上的小细节:细节一:领导相互喝完后才轮到自己敬酒。
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细节二: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细节三:敬酒时,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
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细节四: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但不要瞎给领导代酒,除非领导或客户明确表示想找人代,并且代酒时要表现出是自己想喝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
如果领导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的人拦下。
细节五: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
如果是领导,则不要放太低,给别人留点空间。
细节六: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细节七:碰杯、敬酒、需要有说词。
这样有举杯的理由。
细节八: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
细节九: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自拿自添。
细节十:关于敬酒的礼节:一是主人敬主宾;二是陪客敬主宾;三是主宾回敬;四是陪客互敬。
记住: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那样是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五、倒茶
倒茶的学问既适用于客户来公司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
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会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
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
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
其次,茶水要适量。
先说茶叶,量要适当。
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淡而无味。
如果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则按客人的口胃放置。
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一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尴尬。
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
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让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
中国倒茶的传统是双手奉茶。
双手端茶时也要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
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
最后说到添茶。
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亲自来添则更好。
添茶时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给自己添。
六、离席
一般酒会和茶会的时间很长,大约都在两小时以上。
也许逛了几圈,认得一些人后,你很快就想离开了。
这时候,中途离席的一些技巧就
需要了解。
常见一场宴会进行得正热烈的时候,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使主办人急得直跳脚。
欲避免这种煞风景的后果,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人一一告别,只需悄悄地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
中途离开酒会现场,一定要向邀请你来的主人说明、致歉,不可一熘*便不见了。
和主人打过招呼后,应该马上就走,不要拉著主人聊个没完。
占用主人太多时间,会造成他(她)在其它客人面前失礼。
有些人参加酒会、茶会,当中途准备离去时,会一一问所认识的人要不要一块走。
结果本来热热闹闹的场面,被他这么一鼓动,一下子便提前散场了。
这种闹场的事,最难被宴会主人谅解。
因此,一个有风度的人,可千万不要犯下这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