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病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音乐为什么能治病_音乐能治病的原因*导读:音乐治疗,从其原理上来看,它基本上属于心理治疗范畴的。
音乐为什么能够治病呢?这是由于它通过心理和物理两个方面对人体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就是音乐为什么能治病了。
在国外某一个医院里,一位内科医生给一名原有胃神经官能症的病人开了这样一张处方:德国古典乐曲唱片一张,每日三次,饭后放听。
患者遵照医嘱,很快就把病治愈了。
这一奇闻趣事,其道理何在呢?现代神经生理学家证明,音乐对神经结构,特别是大脑皮层,有直接影响。
不同乐曲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用乐曲的旋律、速度、音调等不同,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作用,从而能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达到镇痛、降压、催眠等效果。
人们把这种用音乐来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新型治疗方法叫音乐疗法。
恤乐疗法兼有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的作用。
*音乐为什么能治病呢?科学家们用先进的实验方法测出,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胞都在做微小的振动,这种微小的振动简称微振。
实际上全身所有的细胞都在做这样的徽振,心脏、大脑、胃肠等处细胞的这种微振更为突出。
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指挥下,周身所有细胞都在按一定节奏作微振运动,合成一个非常协调的全身细胞大合唱。
当一定节奏的音乐作用于人体时,如这样音乐的节奏和人体生理上的微振节拍合拍时,两者便发生了共振,体内的微振加强,导致人体产生快感。
音乐则是带来这种快感的媒介。
当人体机能失调后,体内微振也就处于不正常状态。
这时我们科学地选择某一种音乐,有意识地借助音乐的力量,调整体内微振活动,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以治愈疾病。
*如何正确运用音乐疗法呢?这要以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要使一个处于兴奋状态下的人安静下来,不能让其听缓和、平静的音乐。
因为兴奋的人让其听缓和平静的音乐,这种做法带有强制性,相反会使人心烦意乱,产生厌恶感。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兴奋时给以活跃、激奋的音乐,用这种方法来人为地增强他兴奋的微振。
经过一定时间,兴奋到一定程度便会发生抑制现象,他就会感到疲劳。
失传已久的中医音乐疗法曲目大全,一曲终了,病退人安!值得收藏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
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
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
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
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用乐如用药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
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
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
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
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
一、心:五脏中的君主★心脏通常不会偷懒,它一刻不停的搏动完全符合属于火的特性。
心脏掌控着精神和血液的循环,然而,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在减少的睡眠、很少运动的身体……无一不在伤害我们的心,所以很容易心脏系统的不适。
★心常见不适:失眠、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
★属心的音阶:徵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
徵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性情欢畅的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
★最佳曲目:《紫竹调》。
心气需要平和,这首曲子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配合很独特,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利于心脏的功能运转。
音乐能治病且听中医说
音乐治疗,尽管我国在现代运用得相对不够广泛,但却是一门很古老的治疗方法。
我国古代乐字繁体写作樂,加上一个草字头即为藥(药);在西方,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既是掌管医药之神,也是掌管音乐之神,可见中西方对于音乐具有治疗作用是有共识的。
音乐为什么能治病?
《灵枢》中载,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意思是说精气神是人体正常运转的基础。
而这三者中,气为神之祖,精为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
如果精气神这三者中的一者出现问题,人体都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音乐具有与气血相接的能力。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这句话对于音乐为什么可以治療疾病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进一步探究,《灵枢》中讲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
这里的五音是指宫、商、角、徴、羽,对应着脾、肺、肝、心、肾的五脏。
五音可以入五脏,音乐、脏气之间互动、共鸣,不同调式的音乐对人体脏腑有相应的影响。
比如角音入肝,肝系疾病可以根据五行生克的规律用于治疗,同时也可以用于治疗他脏之病,对情志所致的各种脏腑失调作用较为明显。
常听音乐治病安神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健康养生频道】不知道你们平时喜不喜欢听音乐,喜欢什么音乐或者不喜欢什么音乐,反正我个人是很喜欢听的。
至于具体喜欢听什么,我发现这个与心境有关。
比如我最常听的是一些比较舒缓的、内容或感伤或快乐或回忆不等,只要调子舒缓、节奏起伏波动较小就行。
一句话就是让耳朵听着舒服的那种。
偶尔心情不好的时候,会选择感伤的那一类,又干脆什么也不听,就安安静静呆着。
当处于激动状态时,经常选择类似于进行曲或励志类的。
最受不了的是节奏太过于激烈和鲜明的,总觉得有撕心裂肺歇斯底里。
音乐对人的情绪有非常明显的感染力,经常听音乐的朋友会有这样的体验。
当我们听到轻松愉快的音乐时,会忘却身体或心理上的疲累,从而觉得心旷神怡;听到哀乐时,则感觉压抑、悲伤、烦闷。
相反地,一旦听到杂乱的噪声,情绪马上就会变得躁动不安。
近代神经生理学证明,音乐确实能直接影响大脑边缘叶和脑干的网状结构,从而影响人的精神活动及植物神经功能。
目前,英、美、日等国的很多医院,都采用音乐治疗法。
如每天饭后听三次音乐,以治疗神经性胃炎;给受惊吓的病人听舒缓柔和的乐曲,可以减缓其紧张感。
音乐真的可以疗伤治病!一、疲劳:《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维伐尔地的套曲《四季》中的《春》、德彪西的《大海》、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十五的月亮》、京剧《八月十五月光明》等。
1.假日的海滩:/songs/dalian.mp32.锦上添花:/cansongs/moreonmore.mp33.维伐尔地的套曲《四季》中的《春》;/swgc/old/music/3.mp34.德彪西的《大海》:/player.php/sid/cf00XMTc5MTg1NTY=/v.swf (视频)5.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thread-12299-1-1.html(需要注册)6.十五的月亮:/upload/二胡-十五的月亮.mp3二、失眠:《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孟德尔颂的《仲夏夜之梦》、莫札特的《催眠曲》、德布西《钢琴前奏曲》、《二泉映月》,《银河会》、《军港之夜》、《春思》。
1.平湖秋月/phqy.mp32.烛影摇红/music/2010/03/18/00000100.mp33.门德尔颂的《仲夏夜之梦》/der-landgraf/include/sound.mp34.莫扎特的《催眠曲》:/jkgl/MusicVedio/jiaolv002.mp35.德布西《钢琴前奏曲》:/play/77008.htm6.二泉映月:/music/二泉映月.mp37.银河会:/LifeTasting/gdyy/GDmusic04/17.mp38.军港之夜:/fangshui.mp39.春思:/shuguang/banzou/乡之音3.mp3三、躁狂:《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鞑靼人的舞蹈》、《幽兰》、《塞上曲》、《空中鸟语》、《仙女牧羊》。
1.梅花三弄:/guzheng.mp32.平沙落雁:/huodong/guqin/htm/MUSIC/file/03-18-02.mp33.鞑靼人的舞蹈:/henggeXLHY/YMXY/jieyong/05急噪渴望/tartardance.MP34.幽兰:/zine/wm/21/music/main.mp35.塞上曲:/plan/minyue/music/new/19.mp36.空中鸟语:/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817857_1250570860/s.swf(视频)7.仙女牧羊:/LifeTasting/gdyy/GDmusic04/06.mp3四、心绪不定:《春江花月夜》、贝多芬的《第八交响乐》、巴赫的《幻想曲和赋曲》、《塞上曲》、《平沙落雁》、《仙女牧羊》、《小桃红》、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
神奇的中医五⾏⾳乐疗法-听歌也能治病中医崇尚“天⼈合⼀”“⾃然养⽣”,认为五⾏、五⾳与七情息息相关。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五⾳疗疾”理论。
⾳乐通过宣导经络,流通⽓⾎,舒体悦⼼,调治⼈体。
嵇康是⾳乐养⽣的代表⼈物,《琴赋》所谓“导养神⽓”是指⾳乐可以从⽣理上引导⾎⽓,“疏导情志”是指⾳乐可以从⽣理上疏导情绪。
《管⼦》所指出的“⽌怒莫若诗,去忧莫如乐”,是说⾳乐和诗歌⼀样都具有医学功能。
⾳乐如中药,⽤乐如⽤药,⾳乐也有君⾂佐使。
⾳乐治疗有正治、反治,使乐曲与情绪同步,为正治;使乐曲与情绪不同步,为反治。
(⼀)养肝⾳乐——《胡笳⼗⼋拍》《⼤胡笳》肝相当于将军,喜欢爽朗、豁达之性格。
如果长期被烦恼事情所困扰,肝会使⾝体处于停滞状态,产⽣不适。
肝不适症状有:⼝苦胆⼩、⾆边溃疡、眼部⼲涩、抑郁易怒、易受惊吓、乳房胀痛、痛经等。
⾓⾳属肝。
⾓⾳乐曲旋律⽣机盎然,如⼤地之回春;曲调亲切爽朗,似万物之萌⽣。
⾓⾳养肝最佳曲⽬为《胡笳⼗⼋拍》《⼤胡笳》,其他还有《平沙落雁》《春风得意》《江南丝⽵乐》《江南好》等。
⾓调能疏肝理⽓、解郁助眠,对于肝病患者和容易⽣⽓的⼈效果良好。
顺肝需要⽊⽓练达,⾓⾳曲⽬中商⾳稍重,⽤以克制体内过多⽊⽓;曲中配上⽻⾳,⽔⼜滋养⽊⽓,使之柔软、顺畅。
根据五⾏“⽣克乘侮”原则,“⾦克⽊”“悲胜怒”,对于极度愤怒的⼈,可以通过听商调乐曲压制易怒的情绪。
这与张⼦和“以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感之”说法完全⼀致。
最佳调理时间为戌时(黄昏)亥时(⼈定)。
戌亥阴⽓最重,既克制旺盛肝⽓,⼜滋肝养肝。
也可饮绿茶⼀杯、⿊茶少许,绿茶属⽊,⿊茶属⽔,⿊⽔配绿⽊,⽔⽣⽊,梳顺肝⽓。
(⼆)养⼼⾳乐——《紫⽵调》⼼的职能相当于君主,⼼脏掌控⾎液循环和精神。
现代⼈在睡眠减少、运动减少的同时,⽣活、⼯作压⼒加⼤,会造成⼼脏不适。
⼼不适症状:⼼胸憋闷、⼼慌胸痛、⾆尖溃疡、失眠烦躁。
徵⾳属⼼,徵⾳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性情欢畅。
龙源期刊网
好歌要常听音乐能治病
作者:郭伽
来源:《百姓生活》2017年第07期
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音乐治疗越来越普遍。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多巴胺是与奖赏有联系的信号物质,听喜欢的音乐,能刺激大脑里奖赏系统中枢释放多巴胺,从而使人感觉精神振奋。
音乐的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具有治疗作用。
根据对音乐进行的神经化学研究,人听到的声音,能同步激活脑干的神经细胞。
慢节拍的音乐,能降低心律、血压和体温,还能帮助减轻精神压力和焦虑。
因此,慢速节奏的音乐,是在治疗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2015年,英國牛津大学的司来特在英国心血管协会年会上报告,10秒钟重复循环的慢速音乐节拍,和从头脑发送到心脏调节血压循环信号的频率相匹配,这种音乐能使听众的情绪平静下来。
由于多巴胺对运动有重要的调节功能,让有运动协调问题的患者听喜欢的音乐,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于没有足够多巴胺的帕金森病患者,让他们听音乐也有治疗作用。
治疗语言和记忆问题,是音乐有明显效果的另一个领域。
当我们哼唱歌曲时,大脑的两个半球同时被激活;而当我们说话时,只有大脑的左半球被激活。
如果脑卒中破坏了患者大脑左半球的某些区域,他们可能会失去说话的能力。
但是,通过唱歌的歌词训练后,部分患者会恢复说话的能力。
对于痴呆患者,听特别喜爱的歌曲,能引起他们的回忆。
由于精神压力激素皮质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音乐可以缓解精神压力,减少体内皮质醇的浓度。
因此,听音乐有助于人体抵御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
这些音乐真的可以疗伤治病!1.疲劳:《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维伐尔地的套曲《四季》中的《春》、德彪西的《大海》、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十五的月亮》、京剧《八月十五月光明》等。
2.失眠:《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孟德尔颂的《仲夏夜之梦》、莫札特的《催眠曲》、德布西《钢琴前奏曲》、《二泉映月》,《银河会》、《军港之夜》、《春思》。
3.躁狂:《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鞑靼人的舞蹈》、《幽兰》、《塞上曲》、《空中鸟语》、《仙女牧羊》。
4.心绪不定:《春江花月夜》、贝多芬的《第八交响乐》、巴赫的《幻想曲和赋曲》、《塞上曲》、《平沙落雁》、《仙女牧羊》、《小桃红》、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
5.精神忧郁:《三六》、《步步高》、西贝柳斯的《芬兰颂》、莫札特的《第四十交响曲B 小调》、盖希文《蓝色狂想曲》组曲、德布西的管弦乐组曲《海》、《黄莺吟》、《百鸟行》、现代京剧《蝶恋花》、《喜洋洋》、《江南好》、《春风得意》、《春天来了》、《啊,莫愁》、西柳贝斯的《悲怆圆舞曲》、莫扎特《D小调第十四交响曲》。
6.神经衰弱:《喜洋洋》、《瑶族舞曲》、海顿的《G大调三重奏》。
7.食欲不佳:《欢乐舞曲》、《花好月圆》、《嬉游曲》、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
穆素尔斯基的钢琴曲《图画展览会》、巴赫的音乐作品。
8.纾缓压力:艾尔加《威风凛凛》、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
9.振奋精神: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博克里尼的大提琴《A大调查第六奏鸣曲》、《娱乐升平》、《步步高》、《狂欢》、《金蛇狂舞曲》。
10.缓解悲伤:柴可夫斯基的第六号交响曲《悲怆》、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命运》。
11.对老年人具有康复作用的歌曲:可选择《浏阳河》、《茉莉花》、《八月桂花遍地开》、《南泥湾》、《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二泉映月》等。
12.通大便:莫扎特《小步舞曲》、肖邦《马祖卡舞曲》。
13.降血压:《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姑苏行》、《江南好》、小提琴协秦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音乐是怎样发挥治病功效的导语:孔子曾说过听了好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音乐的“滋味”远非肉所比。
也正是音乐的“一味”,使它能够发挥治病功效。
经常听音乐的人,其内分孔子曾说过听了好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音乐的“滋味”远非肉所比。
也正是音乐的“一味”,使它能够发挥治病功效。
经常听音乐的人,其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可从内到外得到调整。
音乐还能缓解皮肤的衰老,增加人的寿命。
那么音乐是怎样对人体产生如此大的功效呢?振动协调:人体由许多有规律的振动系统构成,人的脑电波运动、心脏搏动、肺的收缩、肠胃的蠕动和自律神经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奏。
当人患病时,体内节奏处于异常状态,选择适当的乐曲,借音乐产生的和谐音频,可使人体各种振频活动协调,从而有益于患者恢复健康。
按摩刺激:声波所具有的特殊能量,传入人体后,使细胞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可直接对细胞起到一种微妙的按摩作用,从而增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促进内分泌系统释放出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目的。
宣泄能量: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对职业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
人的身心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便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欣赏音乐、歌唱,可以宣泄心理的压力和生理的能量,消除紧张,治疗疾病。
沟通桥梁:疾病往往使人不同程度地与外界交流减少,心理疾病尤为突出。
这使人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情绪和精神受到损害。
音乐作为一种手段,恰恰可以起到交流的作用,可减少孤独感和不安全感,达到治疗的目的。
生阳气与通经络:欣赏音乐可使人进入一种特殊的“气功状态”。
适当的音乐,可使人的心境净化,达到较高的入静状态,从而产生阳气,。
音乐与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可以影响人们的身心。
《礼记》中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
早在古代,人类就把音乐当成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
在古埃及,就有“音乐为人类灵魂妙药”的说法。
罗马、希腊的一些历史名著中也曾经有过音乐治疗的记述。
我国古代名医朱震亨曾经说过:“乐者,亦为药也。
”在儒家经典《乐记》中也有相关的记载:“乐至而无怨,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天下皆宁。
”大诗人白居易在《好听琴》一诗中写道:“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
”也是说清畅恬和的音乐既可以解除疾病,又可以保养心性,自然会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美国音乐治疗专家唐纳德在《人生的音乐治疗》一书中这样说:“音乐治疗就是医生通过音乐方式来恢复、保持或改善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从而让个体在身心水平达到良好的改变。
这样的改变是指个体经过接触音乐,对他自己和自身环境有较大的开发,进而达到积极的社会适应。
”
音乐具有多样的功能,若让音乐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达到成功的治疗目标,就要求治疗医师了解音乐的各种作用,给病人提供适当的音乐接触。
音乐治疗的实际意义也要看音乐治疗医师以及接受治疗者对音乐的认识有多深。
音乐的不同功能对人的影响不同,通过欢快的乐曲松弛精神,可让人们产生活力。
如果拿它来针对学龄儿童或心理疾病患者
做某种行为习惯的矫治或修正,音乐学习则有改变人心态的辅助作用,音乐便是一种医疗处方。
忙碌的现代人需要太放松而听音乐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方式之一。
音乐是用来享乐的,所以音乐治疗的重点是要依自己的兴趣听音乐,绝不能勉强听些不喜欢的曲调,以免招致反效果,继而造成压力。
一般而言,能作治疗的音乐有很多,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病的音乐“处方”:
1.疲劳——《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维伐尔地的套曲《四季》中的《春》、德彪西的《大海》、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十五的月亮》、京剧《八月十五月光明》等。
2.失眠——《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孟德尔颂的《仲夏夜之梦》、莫札特的《催眠曲》、德布西《钢琴前奏曲》、《二泉映月》,《银河会》、《军港之夜》、《春思》、《宝贝》,莫扎特《催眠曲》、德彪西《梦》。
3.躁狂——《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鞑靼人的舞蹈》、《幽兰》、《塞上曲》、《空中鸟语》、《仙女牧羊》。
4.心绪不定——《春江花月夜》、贝多芬的《第八交响乐》、巴赫的《幻想曲和赋曲》、《塞上曲》、《平沙落雁》、《仙女牧羊》、《小桃红》、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
5.精神忧郁——《三六》、《步步高》、西贝柳斯的《芬兰颂》、莫札特的《第四十交响曲B小调》、盖希文《蓝色狂想曲》组曲、德布西的管弦乐组曲《海》、《黄莺吟》、《百鸟行》、现代京剧《蝶恋花》、
《喜洋洋》、《江南好》、《春风得意》、《春天来了》、《啊,莫愁》、西柳贝斯的《悲怆圆舞曲》、莫扎特《D小调第十四交响曲》。
6.神经衰弱——《喜洋洋》、《瑶族舞曲》、海顿的《G大调三重奏》。
7.食欲不佳——《欢乐舞曲》、《花好月圆》、《嬉游曲》、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
穆素尔斯基的钢琴曲《图画展览会》、巴赫的音乐作品。
8.纾缓压力:艾尔加《威风凛凛》、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
9.振奋精神: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博克里尼的大提琴《A 大调查第六奏鸣曲》、《娱乐升平》、《步步高》、《狂欢》、《金蛇狂舞曲》。
10.缓解悲伤:柴可夫斯基的第六号交响曲《悲怆》、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命运》。
11.对老年人具有康复作用的歌曲:可选择《浏阳河》、《茉莉花》、《八月桂花遍地开》、《南泥湾》、《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二泉映月》等。
12.通大便:莫扎特《小步舞曲》、肖邦《马祖卡舞曲》。
13.降血压:《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姑苏行》、《江南好》、小提琴协秦曲。
当你身体不适后,不妨试试上述音乐“处方”,绝对没有副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音乐与医学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正如莱歇文博士所说:“音乐和医学过去一直是,将来也仍然是不可分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