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
- 格式:docx
- 大小:18.54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中的“设计空间”外观设计专利是针对外观即外表、外形和图案等方面的设计形式所授予的专利权。
在今天的商业竞争中,外观设计成为了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产品能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在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下,能够保护到知识产权人的创新和劳动成果,给他们带来了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商业运营空间。
然而,在保护外观设计专利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可能的争议。
这些争议主要是关于侵权问题。
侵犯外观设计专利就是指利用、制作、销售、运输外观设计专利的被保护产品,被他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从而产生侵权行为。
那么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断中,“设计空间”这一概念则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这一概念进行浅析。
一、什么是“设计空间”设计空间(Design Space)是指在一定制约下,使得特定外观形式的设计可以实现的最大可变性区域。
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外观产品设计可变的限度。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改变一些非专利权保护范畴的设计元素,来获得与外观专利权要求同等的外观效用,而不会产生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设计空间是外观创意的基础,也是舞台,设计者的活动范围始终在此限制之内。
在外观设计专利判定中,需通过判断被控侵犯设计与专利权要求中的设计要素是否相同或相似来确定侵权行为是否存在。
而设计空间概念的引入,就是防止专利权的拥有者通过其专利权对相对应的技术成果实施全部控制而所提出的一个限制性条件。
当两者相同或相似时,设计元素的出现可能会被视为专利权侵权,但如果相似程度小到一定程度,限制性条件也进一步缩小,对外观的保护起到了间接或直接的限制作用。
设计空间不仅适用于现有外观设计专利的判断,在外观专利权的授权过程中,也需要对申请人的外观设计作出所谓的“限制或放弃”决定。
即申请者必须承认其设计在专利权保护范围之外的某些特定领域内已经被广泛使用,而不享受任何专利权保护。
因此在制定所要保护的设计时,则需要结合整体外观要素及存在的“空间”,为确保专利权有效性,适当地缩小专利权保护范围。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规则
1. 整体观察法很重要哦!比如说,有两个手机,乍一看外形特别像,但仔细瞧就能发现很多不同点,这就是判断侵权的关键呀!
2. 直接对比产品特征呀!就像两个杯子,一个有独特的手柄设计,另一个没有,这明显的区别不就体现出来了嘛!
3. 设计空间大小也得考虑呀!像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品,设计空间小,相似之处多了可就容易侵权喽!
4. 功能性设计要不要排除呢?好比一个工具,它的独特外形是为了实现特殊功能,这可不能随便说侵权呀!
5. 普通消费者的视角不能忘呀!消费者要是分不清两个产品,那可就有侵权嫌疑咯!
6. 组件产品侵权咋判断?就像电脑的各个配件,单个看和组合起来看都得考虑呢!
7. 创新程度高低也很关键呢!一个超级有创意的设计被模仿,那侵权没跑啦!
8. 在先设计得重视呀!要是之前已经有类似设计,那后面的相似设计就危险咯!
9. 等同原则也得知道呀!差不多的设计但换了种方式呈现,难道就不是侵权啦?哼,当然也是呀!总之,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断很复杂,要综合各种因素来考虑,不能轻而易举地就下结论呀!。
外观设计专利组件的侵权判定案例
哇塞,今天咱们来聊聊外观设计专利组件的侵权判定,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
你想想看啊,就好比有人创造了一个超级酷炫的手机外观,那独特的形状、精致的按键布局,简直太赞了!这就是一个外观设计专利嘛。
可要是突然有一天,市场上出现了一个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手机,那这算不算侵权呢?这就像是你精心制作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结果别人照着一模一样做了一个,你气不气?
我给你讲个例子哈。
小王设计了一款特别漂亮的灯具,那线条,那造型,见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嘿,没多久,市场上就出现了一款几乎和他设计的灯具差不多的产品。
这时候小王就不干啦,“这不是明摆着侵犯我的专利嘛!”他气呼呼地说。
于是乎,他就开始了维权之路。
在判定这种侵权的时候呀,那可得仔细啦!要看看各个组件是不是真的太相似了。
就好比一部汽车,车灯、车身、轮毂等等,每一个部分单独拎出来,和别人的是不是太像了。
要是都差不多,那大概率就是侵权啦!这就好像一个拼图,每一块都相似,拼起来不就是一样的嘛!
再说说另一个例子。
小李研发的一款智能手表,那独特的表盘设计和表带款式,可是吸引了好多粉丝呢。
结果呢,有个竞争对手推出的产品,怎么看都觉得和小李的很像。
小李那个郁闷啊,“我辛辛苦苦搞出来的设计,他们怎么能这样!”这真的让人很恼火啊!
在外观设计专利组件的侵权判定中,我们真的要睁大双眼,仔细分析每个细节。
不能让那些不劳而获的人轻易得逞,对吧?不然谁还愿意去创新、去研发新的东西呢!我觉得呀,我们必须要保护好这些创新者的权益,让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创造更多美好的设计。
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精彩呀!。
What we are most proud of is not that we never fall, but that we can get up every time we fall.(页眉可删)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认定标准是什么导读:1、进行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时,应当以普通消费者的眼光和审美观察能力为标准,不应当以该外观设计专利所属领域的专业设计人员的眼光和审美观察能力为标准。
2、整体观察、综合判断是外观设计侵权判断的主要方式。
一、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认定标准是什么进行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即判断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构成相同或者相近似。
主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进行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时,应当以普通消费者的眼光和审美观察能力为标准,不应当以该外观设计专利所属领域的专业设计人员的眼光和审美观察能力为标准。
判断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相同或者相似,不同水平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用不同的眼光,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例如,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普通美术人员与普通消费者对产品外观的分辨能力有很大差异,有些相似产品之间外观上的细微差别,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普通美术人员能很容易地分辨出来,而普通消费者却极易忽略。
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目的,在于防止不正当的竞争,防止抄袭、仿冒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生产者在设计其产品的外观时,应当尽量与其他生产者的产品的外观区别开来,使消费者不致混淆、误认、误购。
因此,以普通消费者的眼光和水平为尺度,判断产品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是较为合理的标准。
普通消费者并非任何公民,而是指该外观设计专利同类产品或者类似产品的购买群体或者使用群体。
因为,只有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或者使用商品的消费者,才需对该产品与同类其他产品的相同与相近似作出比较和判断。
第二,整体观察、综合判断是外观设计侵权判断的主要方式。
整体观察、综合判断是相辅相成的。
对被控产品的外观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外观是否相同、相近似,不应仅从一件设计的局部出发,或把一件设计的各个部分分割开来,而应从其整体出发,从一件设计的整体或其主要构成上来比较判断二者是否相同、相近似。
外观专利侵权判定标准
外观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是否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具体体现为外观设计申请书中的主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后视图等,必要时还有剖视图、剖面图、状态参考图,尤其是图中富有美感的要素。
2. 判断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是否与专利产品相同或实质相似。
这里涉及到一个“普通消费者”的概念,普通消费者是指相关领域中具有一般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消费者。
在进行外观设计侵权判定时,需要以普通消费者的认知能力为标准,对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性相似。
3. 判断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是否具有新颖性。
新颖性是外观设计获得专利权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在进行侵权判定时需要判断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是否具有新颖性。
如果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不具备新颖性,则不能判定为侵权。
4. 判断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是否属于相同或相似的外观设计。
如果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与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相同或相似,且在相同或相似产品上使用了与专利相同或相似的外观设计,则可以判定为侵权。
5. 判断被控侵权人是否存在主观过错。
如果被控侵权人明知或应知其制造、销售、进口的被控侵权产品是侵犯他人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产品,仍然进行制造、销售、进口的行为,则可以判定被控侵权人存在主观过错,构成侵权。
综上所述,外观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判断。
在进行外观设计侵权判定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断原则及方法1、判断相同的原则。
对于两种以上要素结合的设计,必须两种以上要素完全相同时,才能判断为相同的设计。
2、判断相近似的原则。
物品相同,设计相近似,判断为相近似;物品相近似,设计相同,判断为相近似;物品相近似,设计相近似,判断为相近似。
你知道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断原则有哪些吗?你清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具体判定方法是什么吗?关于这两个问题,是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当中的大问题,下面小编就来为您做详细介绍吧。
在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审判中,判断被告的被控产品是否落入原告专利的保护范围,一直是专利审判工作的一个难点。
我国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二十三条和第五十九条第二款,对外观设计授予的条件、构成侵权的要件及保护范围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那么,如何判断被控产品与原告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相同、相近似?▲一、主要有以下几项原则:▲1、判断相同的原则:物品相同和设计相同,判断为相同。
所谓物品相同,是指产品的用途和功能完全相同。
如机械手表和电子手表,尽管它们的结构不同,但它们的用途和功能相同,故它们是相同的产品。
所谓设计相同,是指形状、图案、色彩(或者结合),三个要素相同。
一般产品的设计内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单纯的形状或图案设计;形状和图案二者结合的设计;图案和色彩二者结合的设计;形状、图案、色彩三者结合的设计。
对于两种以上要素结合的设计,必须两种以上要素完全相同时,才能判断为相同的设计。
▲2、判断相近似的原则:物品相同,设计相近似,判断为相近似;物品相近似,设计相同,判断为相近似;物品相近似,设计相近似,判断为相近似。
所谓物品相近似,是指同一类的产品,即是指用途相同、功能不同的物品。
如钢笔与圆珠笔都是书写工具,其作用相同,但二者的功能不同,故二者属相近似的物品。
▲二、判断被控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除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判断外,在判断过程中还要注意运用以下判断方法:▲(1)以市场上一般购买者的水平判断。
外观专利侵权的判断标准
外观专利侵权的判断标准如下:
1. 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与专利外观设计在要部上基本相同,整体上属于近似,则判定专利相似侵权成立。
2. 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与专利外观设计完全相同,则判定专利相同侵权成立。
3. 发明专利侵权的免责。
主要是指单位、个人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其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并且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
4. 赔偿标准。
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外观专利侵权的判断标准涉及到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比较多,如果您对此类问题存在疑问,建议您咨询法律相关专业人士,以便于更好的为您解答。
外观设计专利对比判断标准外观设计专利对比判断标准一、相同或相似性判断在对外观设计专利进行对比判断时,首先需要判断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是否相同或相似。
相同或相似性的判断一般采用整体观察原则和要部观察原则相结合的方式。
整体观察原则是指对专利产品与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比较,以判断是否相同或相似;要部观察原则是指对专利产品与被控侵权产品的要部进行观察比较,以判断是否相同或相似。
二、新颖性判断外观设计专利的新颖性判断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申请日之前公开的外观设计是否与该专利相同或相似;2.申请日之前公开的外观设计是否在申请日之前已经制造、销售、使用或公开了该专利的物品。
三、实用性判断外观设计专利的实用性判断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该外观设计是否能够制造或使用;2.该外观设计是否具有美感;3.该外观设计是否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利益。
四、申请专利权的归属申请专利权的归属是指一项专利申请应当归属于哪个申请人。
在中国,专利申请权可以通过申请、转让、继承等方式取得。
申请人应当是符合专利法规定条件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五、专利权的使用限制专利权的使用限制是指专利权人在行使专利权时应当遵守的限制条件。
根据中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损害公共利益,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专利权人在行使专利权时还应当遵守专利法的其他规定。
六、专利申请的审批流程专利申请的审批流程是指专利申请从提交到获得批准的整个过程。
在中国,专利申请的审批流程一般包括受理、初审、公告、实质审查、授权等阶段。
审批过程中,申请人应当按照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交相关文件和资料,并缴纳相关费用。
七、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专利权的保护期限是指专利权的有效期限。
在中国,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10年。
在保护期限内,专利权人可以依法行使专利权,并享受法律保护。
试析我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标准摘要:如何判断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是否成立,是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关键。
虽然我国专利法规定了确定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的规则,我国司法解释规定了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的原则,但判断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标准主要有混淆标准和创新标准,但两种标准都有其自身的问题。
文章试图对上述两种标准进行梳理分析,在借鉴美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外观设计侵权判断的标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外观设计;混淆标准;创新标准;专利侵权;专利保护;专利立法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2-0155-062012年4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1)》,在中山市君豪家具有限公司与中山市南区佳艺工艺家具厂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2011)民申字第1406号】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外观设计专利区别于现有设计的设计特征对于外观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更具有显著影响;在被诉侵权设计采用了涉案外观设计专利的设计特征的前提下,装饰图案的简单替换不会影响两者整体视觉效果的近似”,最后作出认定侵权成立的判决。
本案中,最高人民法院在外观设计侵权判定中所适用的标准与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最新确定的熟悉在先设计的普通观察者标准实质上是一致的,该判决的作出对于澄清我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专利立法中并未明确规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标准,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相关规则实际上主要由司法审判实践逐渐发展起来。
其中主要有两种观点:混淆标准和创新标准。
由于判断标准的不确定,往往容易导致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出现不同法院对于同一案件的审理结果却截然相反的情况,对我国司法的权威性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判断标准的不确定,也让法官在进行侵权判定的过程中对于判断标准的选择感到无所适从,不利于法律纠纷的解决。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比对方法及帮助侵权认定分析【要点提示】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比对需遵循整体观察、综合判断的比对原则,外观设计产品正常使用时最容易观察到的部分以及区别于现有设计的外观设计特征对整体视觉效果更具有影响。
同时,设计空间的自由度将影响到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近似判断。
而在侵权成立的前提下,为他人提供专用于侵权产品的零部件行为可构成间接侵权。
【案情】原告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本田会社)。
被告增城市奔马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马公司)。
被告谢志成。
被告三阳机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阳公司)。
2009年10月30日,原告本田会社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轻型摩托车”外观设计专利,并于2010年7月14日获得授权,专利号为:ZL200930263300.9。
2013年3月22日,上海华诚律师事务所的委托代理人宋利君向上海市嘉定公证处申请对涉案产品的购买过程进行证据保全。
2013年4月19日,上海市嘉定公证处出具(2013)沪嘉证经字第366号《公证书》,对公证购买过程进行了记载,并证明该《公证书》所附的发票、合格证、保修手册、驾驶手册的复印件与原件相符,所附照片与实际情况相符。
其中,发票号码为10071238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发票联》上盖有“闽侯县上街志成摩托车店发票专用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载明品牌为“三铃牌”、型号为“SL100T-T”的黑色摩托车,制造企业为增城市奔马实业有限公司。
奔马公司提交的《外观设计专利许可使用证明书》,载明:“本公司自行设计开模的摩托车外观专利产品(专利号:ZL201130064842.0),自2011年开始向增城市奔马实业有限公司供应专利产品外观配套件,特授权该公司使用我公司上述外观设计专利用于其需要使用的“天王星SL100T-T”等系列摩托车”,落款处载明:许可使用人三阳机车工业有限公司,并加盖有该公司的公章。
奔马公司的《零配件报价/核价单汇总表》,显示车型为“天王星YMT”的摩托车外观配件的供方为三阳机车工业有限公司,需方为奔马公司,供应配件时间为2011年12月16日。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
韩焕 091410125(服装学院)
摘要
判断被控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相同、相近似是一项技术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判断过程中既要掌握运用好各项原则,又要掌握运用好各种方法,唯有这样,才能使判断结论客观、公正和合理。
外观设计注重的是设计人对一项产品的外观(包括形状、图案或者这两者的组合,以及色彩与形状、色彩与图案的组合)所作出的富于艺术性,具有美感的创造,但这种具有艺术性的创造,不是单纯的工艺品,它还必须能够在企业中成批制造,也就说具有能够为产业上所利用的实用性。
很显然,这里所称的美感,也应该是符合我国的道德规范和广大群众的普遍欣赏水平的,因此外观设计与前两项专利类型有明显的不同,它更注重创造的美感和艺术性。
外观设计专利的司法保护在我国已走过了十三年的历程,但是,我国外观设计专利还存在着申请水平不高,重复授权的情况,给外观专利的司法保护带来了许多困难,应该说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审判中有许多问题尚待需要法律作出规定。
在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时候,我们需要判断自己所申请的专利是否与曾经归案的产品是否存在类似。
在判断某一项外观设计专利的相似性时,除了要与已经公开的外观设计相比较外,还应该考虑相关的著作权和商标权是否与其相近似,以避免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判断相同相似的原则:
物品相同和设计相同,判断为相同。
所谓物品相同,是指产品的用途和功能完全相同。
如机械手表和电子手表,尽管它们的结构不同,但它们的用途和功能相同,故它们是相同的产品。
所谓设计相同,是指形状、图案、色彩(或者结合),三个要素相同。
一般产品的设计内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单纯的形状或图案设计;形状和图案二者结合的设计;图案和色彩二者结合的设计;形状、图案、色彩三者结合的设计。
对于两种以上要素结合的设计,必须两种以上要素完全相同时,才能判断为相同的设计。
物品相同,设计相近似,判断为相近似;物品相近似,设计相同,判断为相近似;物品相近似,设计相近似,判断为相近似。
所谓物品相近似,是指同一类的产品,即是指用途相同、功能不同的物品。
如钢笔与圆珠笔都是书写工具,其作用相同,但二者的功能不同,故二者属相近似的物品。
通过一下案例作分析以及总结:
关键字:外观专利,外观侵权,外观近似判定
案例2: A公司于1994年10月6日获得了“皮鞋(独皮无缝)”外观设计专利权。
1994年10月底,A公司发现B公司生产并销售的“系带整面皮鞋”与A公司的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极为相似,于是就向专利管理机关提出了请求。
要求B公司停止侵权行为。
B公司辩称:我公司生产的“系带整面皮鞋”的外观设计与A公司的外观设计专利有明显的区别,皮鞋表面有暗色花纹;其次,皮鞋的系带处周围有由明线和装饰孔组成的图案。
上述两个特征在A 公司的专利中不具备,因而不构成侵权。
经审查,专利管理机关认为B公司生产销售的“系
带整面皮鞋”与请求人的专利产品“皮鞋(独皮无缝)”均属于同类产品,B公司所强调的两个区别特征确实存在,但就鞋子的总体构思而言是一致的,在人们的视觉效果上极易混淆,应视为相近似,据此作出了处理决定: B公司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系带整面皮鞋”,案件的处理等费用由B公司承担。
分析:本案首先我们应该确定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范围。
根据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二项明确指出: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的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的专利产品为准。
本案B公司生产的“系带整面皮鞋”应与请求人申请专利时递交并被审查后确认的图片或照片为准,并进行比较,看其是否相同或相近似。
相同或相近似均构成侵权,不相同或不近似则不构成侵权。
对于相同比较好判定,对于相近似,则应作具体分析,要看被控产品与专利产品的不同点在整个外观设计中所占的位置,即看它们之间是否容易在普通消费者中造成错觉或者混淆。
对局部改进,如果会在消费者中造成错觉或混淆,则应视为相近似,否则就是不近似。
在本案中,B公司的产品标的暗色花纹和装饰孔组成的图案,对皮鞋的整体设计影响不大,且极易在消费者中产生错觉和混淆,应视为侵权。
案例2:上海水星被服有限公司“床上套件(水中江南)”专利产品是由4件床上用品构成的成套产品。
上海南万家纺有限公司销售的“雅兰鸟”产品除了靠枕套以外,其他产品外观设计都与专利公告图片中所对应的产品相似。
因此,水星公司向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提出行政处理请求。
双方当事人最后达成调解协议,南万家纺立即停止并承诺在专利权有效期内不再生产销售侵权产品,并补偿水星公司人民币4000元。
分析:《专利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用于同一类别并且成套出售或者使用的产品的两项以上的外观设计,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
”本案中的请求人就是根据上述规定申请并获得专利权的。
而本案中被请求人认为,被控侵权成套产品中所有产品都与外观设计专利相同或者相似,才构成侵权,是错误的。
按照专利法的规定,同一类别并且成套出售或者使用的产品的两项以上的外观设计专利,只要生产销售其中一件产品,就是侵犯了专利权。
总结: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方法如下:
首先对被控产品的外观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外观是否相同、相近似,不应仅从一件设计的局部出发,或把一件设计的各个部分分割开来,而应从其整体出发,从一件设计的整体或其主要构成上来比较判断二者是否相同、相近似。
新颖点或创新点就越多。
进而对被控产品、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主要构成、重要新颖点进行判断。
图案的外观设计,一般是由基地题材、构图方法、花样大小及色彩几个要素变换而成。
对变化状态的物品的外观设计来讲,应以其使用状态作为基本状态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请求色彩保护的外观设计来讲,判断色彩是否相同、相近似,应根据颜色的三个属性、即色相、纯度和明度进行综合判断。
形状、图案是外观设计的基础,色彩是附着在形状、图案之上的,疫有形状、图案,单纯的色彩不能成国外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江镇华,《实用专利教程》,2006年修订版
[2] 尹新天:《专利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3] 程永顺,罗李华《专利的侵权抗辩》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4]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5] 唐德华主编,《知识产权案例实录与解析精要》,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