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农业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52.50 KB
- 文档页数:54
2016年农业分析报告2015年12月目录一、2016 年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 (5)1、玉米:2016 年继续围绕收储价格震荡 (5)2、小麦:16年价格将平稳运行 (7)3、豆粕:16 年价格将保持低位 (10)二、2016年度农业行业投资逻辑 (13)1、反转:畜禽反转,优选弹性 (13)(1)禽链:产能去化加速,景气将延伸至2017 年 (13)(2)猪链:产能去化即将结束,价格向上趋势明确 (16)(3)成本:原料成本下降利好养殖盈利 (18)(4)价格:16 年鸡价上涨确定性强于猪价,弹性高于猪价 (20)2、反转:养殖后周期(饲料、动保)受益 (22)(1)2016年饲料接棒养殖,迎来盈利黄金期 (23)(2)动物疫苗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26)①我国动保行业保持年均20%增速 (26)②动保行业进入产业升级期 (28)1)生产工艺升级:转瓶向悬浮培养 (28)2)销售模式升级: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 (29)3、反转:糖业反转,趋势明确 (30)(1)减产持续,进口有序,供给受限 (30)①国内持续减产 (30)②白糖进口自律有序,白糖进口量保持平稳 (30)(2)需求稳定,风险释放,库存去化 (31)①需求刚性增长,略有放缓 (31)②外盘反弹,价差缩小,风险释放 (32)③库存加速去化 (32)(3)新糖上市,成本支撑,糖价向上 (33)4、转型:“新农模式”——农业现代化之路 (34)(1)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34)①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高 (34)②食品安全是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严峻问题 (36)(2)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38)①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 (38)②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同模式 (38)③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39)(3)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 (41)①提高土地产出效率 (42)1)土地集约化有利于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42)2)土地集约化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43)3)土地集约化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 (44)4)土地集约化有利于提升品质,强化品牌 (45)(4)生产经营主体变革:新农人兴起 (45)①国际农业现代化经验 (46)②“新农人”在国内发展迅速 (47)1)种植案例:酒泉市农村种植模式变革 (49)2)养殖案例:广东温氏集团“公司+农户”模式 (50)(5)商业模式变革:渠道变革及模式升级 (51)①新农人的新需求 (51)②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现代化:大数据驱动农业经营新路径 (53)③“互联网+农业”大潮已起,农业大数据时代到来 (54)1)国际市场: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已开始在全球农业中得到广泛运用 (54)2)国内产业链大数据型案例 (58)5、转型:跨界转型 (60)(1)瑞普生物:切入宠物医疗转型“伴侣动物”服务业 (61)三、重点企业简况 (66)1、益生股份:禽产业链景气反转最受益标的 (66)2、圣农发展:禽产业链龙头 (67)3、民和股份:禽产业链企业 (68)4、正邦科技:生猪养殖“黑马”+农化业务扩张逐步展开 (68)5、天邦股份:16 年养殖效率大幅提升+动保业务快速扩张 (69)6、大北农:“网络版”的温氏集团 (70)7、智慧农业:打造“新农人”运营服务商龙头 (70)8、瑞普生物:中国宠物产业第一股 (71)9、金宇集团:中国动保行业龙头 (72)10、隆平高科:中国的“孟山都”扬帆起航 (73)。
农业市场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与市场分析报告Titl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Market Analysis Report of Internet Plus in the Agricultural Market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with the agricultural market, known as Internet Plus, has brought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industry.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market potential of Internet Plus in the agricultural market.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et has revolutionized various industries, and agriculture is no exception.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Plus in agriculture refers to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ies with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actices, resulting in improved efficiency, productivity, and market access. This report will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market analysis of Internet Plus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Development Trends:1. E-commerce platforms: The rise of e-commerce platformshas provided farmers with direct access to consumers,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intermediaries. Online platforms allow farmers to sell their products directly to consumers, increasing their profit margins and reducing post-harvest losses.2. Precision agricultur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technologies and data analytics have enabled precision agriculture, where farmers can monitor and manage their crops more efficiently. Sensors and drones collect real-time data on soil conditions, weather patterns, and crop health, allowing farmers to makedata-driven decisions to optimize yield and reduce resource wastage.3.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s: The internet has mad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more accessible to farmers. Online platforms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provide farmers with up-to-date information on market prices, weather forecasts, pest and disease management, and farming techniques. This empowers farmers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nd improve their productivity.Market Analysis:1. Market potential: The agricultural market has immensepotential for Internet Plus development. The global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and there is a growing demand for safe andhigh-quality food. Internet Plus in agriculture can bridge the gap between farmers and consumers, ensuring efficient supply chains and guaranteeing food safety.2. Government support: Many governments are promoting Internet Plus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through policies, subsidies, and training programs. This support encourages farmers to adopt internet technologies and facilitates the growth of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precision agriculture.3. Challenges: Despite the opportunities, there are challenges to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Internet Plus in agriculture. Limited internet connectivity in rural areas, lack of digital literacy among farmers, and concerns about data privacy and security are some of the hurdl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Conclusion: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Plus in the agricultural market presents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for farmers to enhance their productivity, profitability, and market access. E-commerceplatforms, precision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s are some of the key trends driving this transformation. Governments and stakeholders need to collaborate to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and create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for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Internet Plus in agriculture.中文回答:标题:农业市场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与市场分析报告摘要:互联网与农业市场的融合,即互联网+农业,对传统农业产业带来了重大变革。
2016年农村电商发展规划以及现状杰夫电商导读:2016农村电商蓝海市场即将爆发,国家在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加大农村电商政策扶持等方面下大功夫。
农村广阔的消费市场充满吸引力,作为巨大蛋糕,大家都希望分得一杯羹。
农村电商正处在什么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2016年农村电商的现状以及发展之路。
一、农村电商发展现状我国的农村县级行政区划约有2900个;县域人口约9.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全国县域经济的GDP总和约占全国GDP的56%;农村县域经济的社会消费总额大概占全国的50%;可以看出,县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当前,我国农村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但具有后发优势。
近些年来,县域经济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经济结构、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农村经济的发展整体态势良好,但无论是东部沿海省份,还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地方生产总值和财税收入均呈现放缓趋势。
尤其是在外需萎缩的形势下,投资拉动仍担当主力,消费占比增长缓慢,县域经济跨越转型任重道远。
通过分析每年的“百佳县”榜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特色鲜明、模式多样”。
从产业类型看,有像义乌这样的“贸易引领型”,也有类似永康这样的“制造引领型”;从市场主体看,有舒城的“网商领先型”,有敦煌的“网购领先型”,有海宁的“网商网购综合领先型”等等。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县改革试点。
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为县域经济的全方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县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
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单元;电子商务则被视为推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崭新引擎,两者的融合,对于县域经济多年来的传统生产方式、销售方式、消费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在当今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农业也不例外。
“互联网+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方式,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农业面临着诸多压力。
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为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
互联网能够打破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二、“互联网+农业”的主要模式1、农业电商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
同时,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加新鲜、优质、价格合理的农产品。
2、智慧农业模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3、农业众筹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公众募集资金用于农业项目的发展,如农产品种植、养殖等,投资者可以获得相应的产品或回报。
4、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如贷款、保险等,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三、“互联网+农业”的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借助互联网技术,农民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市场信息、农业技术和气象数据等,从而优化种植和养殖方案,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成本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和营销成本,使农产品能够以更合理的价格销售。
3、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追溯,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促进农业创新互联网为农业带来了新的思维和技术,激发了农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互联网+农业”面临的挑战1、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足,网速较慢,制约了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较低许多农民缺乏互联网知识和技能,对新的互联网模式接受度不高。
2016年农村电商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2月目录一、农村电商鏖战方酣,线下网点落地为王 (5)二、市场现状:地区禀赋差异,发展路径多元 (8)1、地区差异:东部网购网商齐头并进,中、西部差异较小 (8)2、具体案例:宽带飞入寻常百姓家,产业邂逅本地化电商 (10)(1)东部:浙江遂昌县(农特产品优势+本地化电商服务商) (11)(2)中部:河南新乡县(区位优势+人口优势+互联网基础) (12)(3)西部:云南通海县(高原特色农业基础+互联网基础) (13)(4)东北:吉林通榆县(农特产品优势+政府背书的电商服务商) (14)三、破冰之道:县乡两级运营,畅通最后一公里 (16)1、初期布局:县乡两级运营破解长物流链+低消费密度困境 (16)(1)网点结构:建立县乡两级线下运营体系,对接更长的物流链 (17)(2)网点分布:优先布局潜在高消费密度地区,降低初期成本压力 (22)2、后期优势:依托一站式服务和农户合作培养网购习惯 (24)3、投资回报:村级服务站为单位,测算盈亏平衡的订单量 (26)(1)合伙人的成本收益分析 (27)(2)电商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 (28)四、燎原之势:农资电商兴起,促一体化服务 (29)1、行业特征:农资商品属性特殊,经销商地位突出 (30)2、运营模式:延续线下资源优势,角逐一体化服务 (33)(1)以化肥农药为主,适应电商流通模式 (34)(2)整合传统经销商,延续其线下天然优势 (34)(3)线上线下提供农技服务,培养用户粘性 (36)(4)电商金融服务成标配,满足农资赊销习惯 (37)3、电商升级:从农村消费品电商到农村综合电商 (38)五、密集网点资源,农资服务优势 (43)1、西安民生(拟注入供销社资源) (43)2、诺普信(农药) (44)3、金正大(化肥) (44)4、辉丰股份(农药) (45)5、新都化工(盐/化肥) (45)农村电商鏖战方酣,线下网点落地为王。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成都农商通研究中心前言 (4)一、什么是“互联网+”? (5)二、“互联网+农业”基本概况 (5)(一)什么是“互联网+农业”? (5)(二)“互联网+农业”现状分析 (5)(三)“互联网+农业”SWOT分析 (7)1、S(优势) (7)2、W(劣势) (7)3、O(机会) (8)4、T(威胁) (10)三、“互联网+农业”可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哪些问题? (10)(一)市场决策问题 (11)(二)产品流通问题 (12)(三)品牌培育问题 (12)(四)高效生产问题 (13)(五)精准管理问题 (13)(六)质量安全问题 (13)四、“互联网+农业”可以带来哪些商机? (14)(一)跨界农业 (14)1、产品跨界 (14)2、营销跨界 (15)(二)定制农业 (15)1、认筹定制 (16)2、个性定制 (16)(三)平台农业 (17)(四)精准与智能农业 (18)1、农产品市场与产量的精准预测 (18)2、精准营销 (19)3、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 (19)(五)安全农业 (20)1、农产品质量追溯 (20)2、农产品“第三方”检测 (21)(六)众筹农业 (21)(七)数据农业 (22)五、“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生产关系变革 (23)(一)“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政府管理者 (24)1、实时了解农产品供需平衡状态 (24)2、有效监管农产品生产与供应过程 (25)3、提供优质的农业全产业链服务 (27)(二)“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农民 (28)1、有效管理农业生产,提高产出率、劳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8)2、了解农产品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29)(三)“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消费者 (31)1、关注农产品生产与供应过程及其质量安全 (31)2、享受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 (33)(四)“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 (34)1、政府主导型 (34)2、企业参与型 (36)3、涉农企业主导型 (37)(五)“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37)六、“互联网+农业”的五大发展趋势 (39)(一)农业生产智能化 (39)(二)革新物流模式 (40)(三)农业众筹将成为农产品电商新业态 (40)(四)落实农产品品牌建设 (41)(五)大数据加持,农业信息更加透明化 (41)编者言 (42)前言目前,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绝对风口,各行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双创”活动方兴未艾,传统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农村网商发展调查报告2016农村网商发展调查报告近日,阿里研究院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农村网商发展研究报告2016》。
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160亿元,季度环比增长13.48%,高出城市四个百分点。
农村网络零售额在全国网络零售额的占比持续提升,上半年已经达到14.14%。
就区域而言,农村网商发展开始向中西部辐射,与去年相比较,中部地区有网商的农村占比由去年的3.0%提高至今年的19.6%。
西部地区的有网商的农村占比由去年的3.4%提高至今年的8.1%。
整体有网商的农村占比由比年的12%提高至今年的17%。
据悉,2015年全国淘宝村数量为780个,2016年已达到1311个。
网商的的发展也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据报告显示,随着网商密度的增大,农村地区的家庭总资产、净资产以及收入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
在家庭特征类似的条件下,与无网商农村家庭比较,网商提高家庭平均收入2.05万元,提高家庭财富21.3万元。
同时,留住外出的务工人员,据报告显示,有网商的村庄的外出务工人员比无网商村庄的外出务工人员平均少133人,全国来看,农村网商发展减少外出务工人口约1200万人。
外出人口的减少,相应的也就减少了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的人数。
明显可以看出有网商村庄的留守老人与儿童少于无网商村庄的留守老人与儿童。
除此之外,网商发达的`农村,村民的幸福感也更高。
报告显示,网商排名前5%的地区,村民的交通满意度、义务教育满意度和医疗满意度分别达到56.58%、69.10%和56.21%,均高于城市居民。
在农村网商高增长背后,以道路数量、物流资源丰富程度、宽带建设和金融服务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网商发展的“地基”。
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
据报告显示,在家庭特征类似的情况下,有多条道路的网商村庄与最多只有一条道路的网商村庄相比较,家庭收入平均高出3.19万元。
除了硬件措施以外,农村网商高增长离不开大学生村官的推动。
农村互联网网速调查报告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16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农村网民规模已达1.77亿,占整体网民的28.6%,是近年来占比最高的一次。
农村网民规模继续扩大,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进一步缩小截至2016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77亿,比上年增加2101万人,增长率为13.5%,农村网民规模继续扩大。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7.5%,继续增长态势,较上年提升了近4个百分点,与城镇62%的互联网普及率差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降至34.5%,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进一步缩减。
农村网民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重要增长动力。
手机作为农村网民上网主流设备,使用比例超过城镇在上网设备中,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于城镇网民,使用其余设备的比例则均低于城镇网民。
截至2016年12月,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到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
手机上网成本低、易操作,便于农村地区居民接入互联网,成为农村居民上网的主流设备。
截至2016年12月,农村网民手机上网规模达到1.49亿,较去年底增加了3220万人,增长率为27.5%,增速高于城镇手机网民的19.4%。
未来随着3G网络的推进,网络资费的进一步下调,手机在农村网民中的渗透将进一步加大。
网络娱乐应用趋于饱和,电子商务类应用潜力较大2016年,网络娱乐类应用在农村发展趋于饱和。
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在农村网民中的使用率相比2012年均有所下滑。
其中,在网络游戏上的使用率下降幅度最大,相比去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
电子商务类应用在农村网民中的渗透则不断扩大,各商务类应用的使用率均有所上升。
其中,2016年旅行预订和团购的使用率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11.3和7.9个百分点,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存在较大发展潜力。
2016年农业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本文为word模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目录一、农业互联网大潮已起,农业迎来全面改革1、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1)过往20年为消费互联网时代(2)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3)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特征2、我国农业运营效率低,互联网改造空间大(1)养殖业:生产、管理、交易等效率低下,互联网改造空间巨大①养猪企业的“脏乱差”②从个体户模式如何过渡到公司化运营③养猪人的持续学习问题④猪病问题持续困扰⑤如何提前预判猪价行情⑥如何随时随地掌握养猪信息(2)种植业:生产、管理、交易等效率低下,互联网改造空间大①“假合作社”泛滥,大量合作社注册为骗取补贴,合作社管理水平低下②生产效率低下③融资难④销售难⑤大量假冒伪劣农资产品3、“互联网++农业”大潮已起,农业互联网时代到来(1)基础设施角度:农村互联网设施逐步完善,农村迎来移动互联浪潮(2)国家政策: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农业”位于重中之重(3)产业界:农业企业家积极触网,互联网正全面改造农业①农产品销售渠道变革型案例一:农产品销售环节----生鲜电商案例二:农产品批发市场环节---一亩田案例三:“农销”对接(用户思维)②产业链大数据型案例案例:芭田股份(大数据思维)③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服务商型案例:江淮动力VS 云华农汇网案例一:江淮动力(打造“新农人”运营服务平台)案例二:云华农汇网④农业大数据挖掘型案例案例一:龙信思源案例二:禾讯科技⑤农业物联网型案例案例一:慧云信息案例二:简实科技⑥土地流转电商化型案例:阿里巴巴“聚土地”⑦农资电商--农资销售环节渠道变革型案例一:农资交易平台-辉丰股份(农一网)案例二:云农场(4)国际市场: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已开始在全球农业中得到广泛运用①类型一:运用大数据精准种植、精准施肥等,提高种植效率案例1:谷歌领投:计算机化农业网络公司Farmers Business Network案例2:孟山都收购:精准种植服务商Precision Planting Inc案例3:孟山都收购:大数据意外天气保险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②类型二:通过物联网监测农作物全流程,保障食品安全案例:农场综合解决方案与食品安全服务商CropIn③类型三:通过互联网以及自动化设备,提高养殖效率案例1: 牧场数据采集监测服务商Silent Herdsman二、农业互联网之商业模式对比分析1、“养殖业+互联网”:大北农VS 新希望(1)大北农VS新希望:农业领域的“苹果生态圈”VS“安卓生态系统”(2)大北农:打造农业互联网平台运营服务商①转型模式:猪联网-智慧养猪战略的核心平台②智慧大北农变现渠道:金融、农资电商、生猪交易平台(3)新希望:打造农业领域的“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网”①新希望战略转型目标:打造中国食材第一品牌。
2016年农业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本文为word模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目录一、农业互联网大潮已起,农业迎来全面改革1、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1)过往20年为消费互联网时代(2)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3)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特征2、我国农业运营效率低,互联网改造空间大(1)养殖业:生产、管理、交易等效率低下,互联网改造空间巨大①养猪企业的“脏乱差”②从个体户模式如何过渡到公司化运营③养猪人的持续学习问题④猪病问题持续困扰⑤如何提前预判猪价行情⑥如何随时随地掌握养猪信息(2)种植业:生产、管理、交易等效率低下,互联网改造空间大①“假合作社”泛滥,大量合作社注册为骗取补贴,合作社管理水平低下②生产效率低下③融资难④销售难⑤大量假冒伪劣农资产品3、“互联网++农业”大潮已起,农业互联网时代到来(1)基础设施角度:农村互联网设施逐步完善,农村迎来移动互联浪潮(2)国家政策: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农业”位于重中之重(3)产业界:农业企业家积极触网,互联网正全面改造农业①农产品销售渠道变革型案例一:农产品销售环节----生鲜电商案例二:农产品批发市场环节---一亩田案例三:“农销”对接(用户思维)②产业链大数据型案例案例:芭田股份(大数据思维)③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服务商型案例:江淮动力VS 云华农汇网案例一:江淮动力(打造“新农人”运营服务平台)案例二:云华农汇网④农业大数据挖掘型案例案例一:龙信思源案例二:禾讯科技⑤农业物联网型案例案例一:慧云信息案例二:简实科技⑥土地流转电商化型案例:阿里巴巴“聚土地”⑦农资电商--农资销售环节渠道变革型案例一:农资交易平台-辉丰股份(农一网)案例二:云农场(4)国际市场: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已开始在全球农业中得到广泛运用①类型一:运用大数据精准种植、精准施肥等,提高种植效率案例1:谷歌领投:计算机化农业网络公司Farmers Business Network案例2:孟山都收购:精准种植服务商Precision Planting Inc案例3:孟山都收购:大数据意外天气保险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②类型二:通过物联网监测农作物全流程,保障食品安全案例:农场综合解决方案与食品安全服务商CropIn③类型三:通过互联网以及自动化设备,提高养殖效率案例1: 牧场数据采集监测服务商Silent Herdsman二、农业互联网之商业模式对比分析1、“养殖业+互联网”:大北农VS 新希望(1)大北农VS新希望:农业领域的“苹果生态圈”VS “安卓生态系统”(2)大北农:打造农业互联网平台运营服务商①转型模式:猪联网-智慧养猪战略的核心平台②智慧大北农变现渠道:金融、农资电商、生猪交易平台(3)新希望:打造农业领域的“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网”①新希望战略转型目标:打造中国食材第一品牌。
②新希望战略转型模式:打造开放式养殖云服务平台③新希望开放式养殖平台变现方式:对接希望金融,实现流量变现2、“种植业+互联网”:芭田股份&诺普信(1)芭田股份&诺普信:提高种植生产效率VS 提高交易、融资环节效率(2)芭田股份:以提高种植效率为核心,打造种植综合服务平台①公司转型模式:由产品提供商向种植综合服务商转型②变现渠道:软件服务费、种植收入提成、融资贷款等(3)诺普信:构建大三农社交•服务生活圈3、合作社平台服务商:江淮动力三、农业互联网企业的“护城河”1、是否在产业链中具备优势地位(是否掌控线下渠道等资源)2、是否粘住大量用户资源3、是否具备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服务能力四、重点企业简况1、大北农2、芭田股份3、江淮动力4、新希望5、诺普信6、辉丰股份7、新都化工8、史丹利农业互联网大潮已起,农业迎来全面变革。
1、农业互联网时代已到:1)基础设施角度:农村互联网设施逐步完善,农村迎来移动互联浪潮;2)政策层面:国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农业”是重中之重;3)产业层面:2013年以来,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农业企业家、创业家开始拥抱互联网,尝试利用互联网探索农业企业的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全面改造农业。
4)国外: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已在全球农业中得到广泛运用。
农业运营效率低下,(移动)互联网改造空间巨大。
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环节存巨大效率提升空间:1)市场空间大。
2)产业落后,信息不对称较严重。
3)大规模分散的用户。
4)交易环节较长,交易成本高。
5)交易可持续性强。
移动互联网正全面改造农业产业链条:根据我们对国内涉农互联网近100家企业的深入调研,涉农互联网企业主要有7种类型,分别为:1)农产品销售渠道变革型;2)产业链大数据型;3)专业合作社服务商;4)数据挖掘型;5)农业物联网试点型;6)土地流转电商化;7)农资电商型。
农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1、“养殖业+互联网”:大北农VS 新希望:农业领域的“苹果生态圈”VS“安卓生态系统”1)共同点:两者都是以养殖为切入口,搭建农业互联网生态系统,获取线上养殖户流量。
以海量交易数据为基础,通过公司传统产品销售及互联网金融实现价值变现。
2)不同点:新希望:打造“农业领域的开放式安卓系统”。
公司定位于平台技术标准提供商,为产业链运营商提供一个商机发现平台,通过交易撮合,获取用户数据,对接希望金融,实现平台变现。
根本目标还是以平台品牌推动公司终端肉制品的升级。
大北农:打造“农业领域的苹果生态系圈”。
通过猪联网,联接一切与养猪业相关服务,通过猪友圈、猪生产管理系统、生猪交易平台、农信网等构成一个闭环生态系统。
2、“种植业+互联网”:芭田股份VS 诺普信:提高种植生产效率VS构建大农业生态圈1)共同点:两者都是以种植户为切入口,为种植户提供增值服务,帮助种植户提高种植业效率。
芭田股份:公司定位于种植综合服务平台。
通过金禾天成掌控的种植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服务能力,包括与产业链相关的合作如无人机“大疆”,帮助种植大户提高种植精细化管理效率。
诺普信:构建大三农社交•服务生活圈。
公司的目标是借助B2B、O2O 平台,整合农资全线产品资源和多层次渠道资源,减少经销商环节,掌握交易数据,帮助农民提高交易、融资效率。
公司以农资、农产品等为切入点,未来甚至拓展至农民的日常消费品、社交圈。
3、“新农人”运营服务平台:江淮动力江淮动力收购上农信后,打造“新农人”运营服务平台。
公司平台将由“系统+中间服务+电商”三大部分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市场”的平台,通过平台:1)抓住生产源头、质量的控制。
2)在中间环节提供金融服务、专家服务。
3)在后台具有电商平台的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公司将通过对接上下游形成完整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的“农资交易-生产-农产品销售”闭环农业互联网平台。
农业互联网企业的“护城河”:1)是否在产业链中具有优势地位(掌控线下渠道等资源):产业互联网相比与消费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区别,即产业互联网是服务于产业,需要更多的线下服务能力。
尤其是农业互联网,无论是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各类服务,都需要大量线下与农户的沟通、交流,因此,是否在产业链中具备优势地位即是否有线下服务能力成为农业互联网企业的一个重要壁垒。
2)能否黏住大量用户资源:互联网企业,高频交易、流量是关键,只有能够黏住大量用户资源的产品或服务才更有价值。
3)是否具备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服务能力:农业企业是否成功实现互联网转型的关键因素:1)实际控制人是否拥有分享精神,是否具备互联网思维;2)能否打造一个具有战斗力的互联网运营团队。
一、农业互联网大潮已起,农业迎来全面改革1、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1)过往20年为消费互联网时代自从90年代中期,互联网商业化以来,互联网以终端用户为中心,以消费为主线,迅速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在娱乐、消费、旅行、学习等方面已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未来随着我国移动网络环境的改善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整个社会经济已经很难再离开互联网。
1)娱乐:据调研,77.8%手机娱乐用户在晚上睡觉前使用手机,73.2%手机娱乐用户在家里/宿舍等休息时间使用。
说明手机娱乐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上的消遣方式还成为一种家庭娱乐方式。
可见,手机娱乐已成为用户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
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38亿,手机网络游戏用户数出现爆发性增长,手机网络游戏用户数为2.15亿(+54.4%)。
大屏手机和4G 网络助推视频网民向移动端转移。
围绕互联网电视的客厅争夺战变得激烈,娱乐化是我国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点。
2)消费:手机网络购物成重要消费模式。
2013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24.7%),使用率48.9%。
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4亿(+160.2%),使用率高达28.9%。
消费者对手机购物的认可程度逐渐加深。
3)旅行: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81亿(+61.9%),使用率提升至29.3%,有过手机预订经历的用户占20.3%。
4)商务:移动商务彰显巨大潜力,使用率快速增长。
2013年手机在线支付快速增长,用户规模达到1.25亿,使用率为25.1%。
(嘀嘀打车VS 快的打车)5)学习:手机浏览器碎片化特点明显,阅读是核心需求,浏览网页和新闻阅读为主。
(2)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宽带资本总裁田溯宁称,随着移动终端的多样化,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拥有了后台云计算及大数据的能力,互联网还将创造从改变消费者个体的行为到改变各个行业、政府乃至社会的新时代,我们称之为“产业互联网时代”。
未来每个行业都将逐步被互联网所改变。
因为就像人在工业革命时要具备知识智商一样,未来企业要有企业的智商,这个企业的智商就是能够在整个互联网上可以不断的获得数据,再通过这个数据进行加工和提炼。
产业互联网区别于消费互联网,泛指以生产者为用户,以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应用,体现在互联网对各产业的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改造。
消费互联网得以迅速发展是因为“消费者”体验为中心,借助(移动)互联网得到了极大提升,使消费者的消费、娱乐、学习、旅行等方面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而产业互联网将以“生产者”用户体验为中心,借助(移动)互联网使生产者生产更高效、资源配臵更合理、交易效率更快,从而提升生产者收益。
阿里和腾讯虽然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势不可当,但是在产业互联网应用的尝试均未取得好的效果。
由于BAT 的客户积累和运营经验主要集中在个人客户,其向产业互联网拓展过程中优势将不再明显。
反而是传统行业的生产者服务商,以农业企业为例,比如农产品物流企业(农产品)、养殖服务企业(大北农)在产业链中掌握生产者资源的企业,除了为生产者在线下提供产品/服务外,还可以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信息平台、融资平台、交易平台等多重功能,进一步增强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