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复习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98 KB
- 文档页数:5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本章复习学案主要针对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进行复习。
本章内容包括: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怎样学习物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测量长度和时间、温度及其测量、力的概念及其测量、重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力的概念及其测量、重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尺子、钟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2. 知识点复习:回顾本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适量的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后习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6. 板书设计:对本章重点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2. 选取两个生活实例,说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完成课后习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的最新发展,拓宽知识视野。
本复习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例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 C.D.例4、如图1,物体A的长度________ cm.例5、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3.时间测量(1)时间的单位是秒,毫秒,微秒,主要在科学技术上应用.此外还有国家选用的非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天(日)、(小)时,分,通常使用的时间单位还有世纪,年、星期.生活中常见时间单位及时间单位换算:1h = 60min=3600s 1min = 60s 1s=1000ms 1ms=1000μs 1μs=1000ns1μs=0.000 001s=10-6s 1ns=0.000 000 001s=10-9s 1ms=0.001s=10-3s(2)测量时间的工具: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钟表来计时,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式停表、电子式停表等.(3)秒表的读数:大圈对应秒针每转1圈是30秒,所以它的刻度是0-30秒,每1秒的范围有10小格(每小格是0.1秒)为了使读数方便,还在1、2、3、…的刻度另标上31、32、33…小圈对应分针每过1格是1分钟,在这格的中间有根短刻度表示0.5分钟.读数时,先看分针的整数分钟,然后注意分针是在0-0.5分钟范围,还是在0.5-1分钟范围,如果分针是在0-0.5分钟范围,则相应秒针的读数是在0-30秒;如果分针在0.5-1分钟范围,则秒针的读数是相应在30-60秒范围.将分钟数加上秒数就是结果.例6.时间单位的换算:10min=________s=________ms =________μs =________ns4.5h=_________min=_______s=________ms =________μs =________ns6h=_______s=________ms=_______ns例7.下列属于时间单位的是()A.光年 B.岁月 C.旭日 D.小时例8.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眼睛迅速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D.人打一次哈欠例9.小明脉搏跳动为68次/min,在一次长跑比赛中,小明用自己的脉搏为同班的小华同学记时,测出跑1圈脉搏跳40次,则小华跑1圈所用时间为______。
《走进物理世界》复习课教学案(1课时)一、教学目标——我知道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测量长度;会用量筒或量杯;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测量时间。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二、基本知识——大家学(一)希望你喜欢物理1、物理学是研究等各种物理现象的和的一门科学。
2、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每一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的发展。
3、学习物理学要重视和。
(二)长度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2、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3、换算关系:1km = m;1dm = m;1cm = m;1mm = m;1nm = m(三)长度测量1、长度测量的工具是。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认:看清零刻度线是否;看清和。
②放: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它。
③读:视线要刻度线,不要斜视,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记录结果应包括三部分:、估计值和。
3、误差:和之间的差异。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①累积法②化曲为直③滚轮法④配合法5、时间的测量①时间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②测量时间的工具:、摆钟、机械表、电子表等。
(四)科学探究1、探究的七要素:、、、、、、2、探究钟摆的奥秘三、基本技能——我来演1、单位换算:(1)0.026m=_________mm =__________um=__________nm= ________km(2)2.8×107um=__________m=_________mm=_________nm=_________km(3)10min=s=ms=μs=ns2、给下列测量结果填上适当的单位:某同学身高是167.4 ,5 分的硬币厚约 2.0_______课本每张纸的厚度是73 _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 ,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 ,3、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为12.56cm,其中准确值是__,估计值是__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教材知识梳理一、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作用和方法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________和物质________的一门科学;从另外的角度看,宏伟的“物理大厦”的框架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贯穿其中的____________构成的.2.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____________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创造了很多巧夺天工的奇迹,例如古埃及的__________、中国的万里长城等.(2)在17~18世纪,蒸汽机的研制和改进使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时代”.(3)到了19世纪,基于电磁学研究的巨大成就,人们成功地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进入了“________时代”.(4)原子能的利用、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等,使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开始步入了一个智能化、信息化的__________新时代.3.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知道_________,经历__________,还要学习_________;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楚__________,并会运用它们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________.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2.长度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时间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填写).其中,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看清它的零刻度线在哪儿、是否磨损,看清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测量能达到的精确程度由刻度尺的__________决定);测量时,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若零刻度线磨损,可用其他整数刻度线)要对准被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与被测物体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__,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记录结果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测量时量筒或量杯要放在______________上,使用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保持相平.四、测量误差由于受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叫做________;它是________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多次测量求__________;②使用更高精度的____________;③采用合理的____________.五、单摆的摆动规律单摆的摆动规律与摆长有关;摆长越________,摆动越慢;单摆摆动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六、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材图片展示命题点1 闪电与模拟闪电图1小虎是个胆大的孩子,喜欢观察神奇的自然,打雷时他总是发现:________看见闪电,________听见雷声.他猜想:雷声和闪电不是同时发生的.为了验证猜想,他在运动会上仔细观察了竞赛时的起跑发令过程,发现:________看见发令枪所冒出的烟,________听见枪声.(均选填“先”或“后”)命题点2 物理学三大巨人图2如图2所示,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________;提出相对论的是____________.命题点3 长度测量的各种工具图3如图3所示,根据不同的需要,测量长度会用到不同的测量工具.想测跑道长,可用________;想测头发的直径,可用________.(均选填字母代号)命题点4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图4如图4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尺不能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__.命题点5 测量曲线的长度图5在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时,我们可以选择一根没有________的棉线,将棉线覆盖在曲线上,用记号笔在棉线对应于曲线________点和__________点的位置上做上记号,然后拉直棉线,测量棉线上________之间的距离,就测量出了曲线的长度.重点实验再现实验一认识刻度尺图6中测量范围较大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图中三角板的分度值为________.(前两空选填字母代号)图6实验二用刻度尺测长度(1)刻度尺要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要对准____________,尺的位置要______.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零刻度线若磨损可以________________量起.(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3)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_____,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实验三身体上的“尺”如图7所示,测出你的身高为________,你的大拇指与食指间的距离为________,你走路的步幅为________.图7分类训练类型一长度、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1.时间单位换算:2 h=______s;6 min=________s.2.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A.0.6 m=0.6×100=60 cmB.5.8 m=5.8×100 cm=580 cmC.30 min=30 min×60=1800 sD.2 h=2×60=120 min类型二长度和时间的估测3.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A.158 mm B.158 cm C.158 m D.158 km4.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16____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类型三长度、时间和体积的测量5.如图8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图8A.3.15 cm B.3.150 cm C.2.15 cm D.2.150 cm6.如图9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s.图97.如图10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______cm.图108.如图11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cm3.图119.如图12所示,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cm3.图12类型四测量误差10.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了误差,则说明一定出现了错误B.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误差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去测量长度,可消除误差11.如果被测物体的长度较短,而尺的量程较大,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尽量用尺上不同部位的刻度来测量.这样做并求平均值的优点是( )A.可以防止测量的错误B.可以减小因估读带来的误差C.可以避免误差D.可以减小因估读和尺的刻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12.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类型五科学探究的要素13.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是物理学的伟大先驱,也是实验科学家的奠基人之一.小明看了“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的故事后,对摆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做成一个摆,如图13所示.请你和小明一起猜想:摆球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与________有关.做实验时,小明发现摆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很短,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31.7200 3602.B 3.B 4.cm s5.C 6.2.50 50 7.1.20 8.259.4010.B 11.D 12.D13.摆角θ测出摆动20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2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教案(粤沪八上)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探索世界。
本节课,我将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物理世界,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他们初步了解物理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探索性的教学方法,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为背景,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物理概念,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物理概念,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PPT、实物道具、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例,如风吹树叶摇动,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关注。
2. 理论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简要介绍物理现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如力的作用、浮力等。
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物理概念,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初步了解了物理现象。
但在活动中,部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物理现象,可以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观察家庭用电器的物理现象、记录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
第一章复习课【复习目标】1.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知道自然界许多奇特的现象都具有规律性。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3.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及应用,会用量筒或量杯测体积.4.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能够学会合作交流。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复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各组学生回顾并思考,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选择较好的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完成学生用书中“重、难点突破方法技巧”或“本章重点、热点专练”部分。
1.对学分享独学:(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方案一回顾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方案二总结本章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第1节希望你喜爱物理【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许多奇特的现象都具有规律性,物理学就是探究这些规律的一门科学。
2、了解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3、知道物理学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4、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并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这些现象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5、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物理学巨大的社会功用,认识社会生活中,物理学无处不在。
6、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
从对物理学的巨大作用入手,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爱物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现象、进行试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难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物理学所起的作用,认识科学家研究问题运用的观察、试验、归纳、数学分析、理性思维等科学方法。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现在开始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教师自我介绍。
希望同学们喜欢物理,学好物理。
【自主预习案】一、如何使用课本?阅读“致同学们”,了解物理课本的编排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和作用。
将引导你动手去探索有趣的实验;将介绍很多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将讲述科学家们探索物理规律时的有趣故事和生活中物理现象;将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展现最新的科技成果;将帮助你检查学习中的得与失。
将带领你利用生活中的器材进行一些小制作和小实验。
……二、初步感知物理:1、集体朗读小诗“走进物理世界”。
2、观察活动:将铅笔斜插入玻璃杯的水中,从水面上斜向下看,你看到的现象是:;将铅笔竖直插入玻璃杯的水中,是铅笔在杯子的中央,从杯子侧壁看铅笔,你看到的现象是:;将铅笔竖直插入玻璃杯的水中,使铅笔靠近杯壁,从杯子侧壁看铅笔,你看到的现象是。
3、阅读“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1)物理学是研究、、、、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1 希望你喜爱物理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第一位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的人,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牛顿:英国科学家,创立了经典力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三大运动定律。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之父”。
创立了相对论。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2、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4、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① 1km=103m=106mm=109µm=1012nm;② 1m=10dm=102cm=103mm (2)时间单位:①1h=60min;②1min=60s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6、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7、学会估测长度和时间:(1)知道1m的长度:会估常见物体的长度。
(走两步约1m,一层楼高约3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2)用脉搏估测时间: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例:测量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化曲为直法(例:测一段曲线长度、从地图上测京广线的长度)(3)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例: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a、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②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n (注: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③一张纸的厚度d=D/n。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教材知识梳理
一、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作用和方法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________和物质________的一门科学;从另外的角度看,宏伟的“物理大厦”的框架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贯穿其中的____________构成的.
2.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____________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创造了很多巧夺天工的奇迹,例如古埃及的__________、中国的万里长城等.(2)在17~18世纪,蒸汽机的研制和改进使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时代”.(3)到了19世纪,基于电磁学研究的巨大成就,人们成功地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进入了“________时代”.(4)原子能的利用、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等,使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开始步入了一个智能化、信息化的__________新时代.
3.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知道_________,经历__________,还要学习_________;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楚__________,并会运用它们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________.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2.长度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时间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填写).其中,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看清它的零刻度线在哪儿、是否磨损,看清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测量能达到的精确程度由刻度尺的__________决定);测量时,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若零刻度线磨损,可用其他整数刻度线)要对准被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与被测物体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__,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记录结果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测量时量筒或量杯要放在______________上,使用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保持相平.
四、测量误差
由于受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叫做________;它是________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多次测量求__________;②使用更高精度的____________;③采用合理的____________.
五、单摆的摆动规律
单摆的摆动规律与摆长有关;摆长越________,摆动越慢;单摆摆动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六、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材图片展示
命题点1 闪电与模拟闪电
图1
小虎是个胆大的孩子,喜欢观察神奇的自然,打雷时他总是发现:________看见闪电,________听见雷声.他猜想:雷声和闪电不是同时发生的.为了验证猜想,他在运动会上仔细观察了竞赛时的起跑发令过程,发现:________看见发令枪所冒出的烟,________听见枪声.(均选填“先”或“后”)
命题点2 物理学三大巨人
图2
如图2所示,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________;提出相对论的是____________.
命题点3 长度测量的各种工具
图3
如图3所示,根据不同的需要,测量长度会用到不同的测量工具.想测跑道长,可用________;想测头发的直径,可用________.(均选填字母代号)
命题点4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图4
如图4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尺不能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__.
命题点5 测量曲线的长度
图5
在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时,我们可以选择一根没有________的棉线,将棉线覆盖在曲线上,用记号笔在棉线对应于曲线________点和__________点的位置上做上记号,然后拉直棉线,测量棉线上________之间的距离,就测量出了曲线的长度.
重点实验再现
实验一认识刻度尺
图6中测量范围较大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图中三角板的分度值为________.(前两空选填字母代号)
图6
实验二用刻度尺测长度
(1)刻度尺要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要对准____________,尺的位置要______.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零刻度线若磨损可以________________量起.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
(3)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_____,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实验三身体上的“尺”
如图7所示,测出你的身高为________,你的大拇指与食指间的距离为________,你走路的步幅为________.
图7
分类训练
类型一长度、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1.时间单位换算:2 h=______s;6 min=________s.
2.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0.6 m=0.6×100=60 cm
B.5.8 m=5.8×100 cm=580 cm
C.30 min=30 min×60=1800 s
D.2 h=2×60=120 min
类型二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3.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
A.158 mm B.158 cm C.158 m D.158 km
4.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16____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类型三长度、时间和体积的测量
5.如图8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图8
A.3.15 cm B.3.150 cm C.2.15 cm D.2.150 cm
6.如图9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s.
图9
7.如图10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______cm.
图10
8.如图11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cm3.
图11
9.如图12所示,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cm3.
图12
类型四测量误差
10.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了误差,则说明一定出现了错误
B.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去测量长度,可消除误差
11.如果被测物体的长度较短,而尺的量程较大,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尽量用尺上不同部位的刻度来测量.这样做并求平均值的优点是( )
A.可以防止测量的错误
B.可以减小因估读带来的误差
C.可以避免误差
D.可以减小因估读和尺的刻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
12.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
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
类型五科学探究的要素
13.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是物理学的伟大先驱,也是实验科学家的奠基人之一.小明看了“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的故事后,对摆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做成一个摆,如图13所示.请你和小明一起猜想:摆球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与________有关.做实验时,小明发现摆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很短,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3
1.7200 360
2.B 3.B 4.cm s
5.C 6.2.50 50 7.1.20 8.25
9.40
10.B 11.D 12.D
13.摆角θ测出摆动20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