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 格式:doc
- 大小:5.81 MB
- 文档页数:15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上方相应的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925年,他当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建筑专业。
他的父亲梁启超给他寄来一本书,是北宋李诫写的《营造法式》。
但这本书像天书一样难以读懂,因为那是北宋时代的书。
后来,梁思成通过对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应县木塔、蓟县的独乐寺观音阁等一系列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建筑的研究,他终于初步破译了《营造法式》的密码。
特别是在对独乐寺观音阁的研究中,他发现,这座建筑虽然有成千上万个木构件,居然一共只有6种规格。
《营造法式》里说:“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
”这句话简单来说,是指一座木结构建筑浑身上下的各种尺寸.其实都是以材为基本的模数。
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标准材可以在一个工厂里大量地生产,然后搬到工地现场进行加工和组装,这样就大大加快了中国古建筑建造的速度。
比方,唐长安的皇宫,面积大概3倍于今天的北京故宮,仅10个月时间建成。
中国古代建筑的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真是多快好省。
林徽因后来在给梁思成的著作《清式营造则例》写的序言中说,像《营造法式》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的设计,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真髓所在。
保密★启用前济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A)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
在今天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程中,“新乡贤”的时代角色十分突出。
他们很多人出身于乡村,成就于城市;成长于乡土,弄潮于商海,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
在现代化进程的趋势中,从基层乡土去看中国社会或文化的重建问题,是怎样把现代知识输入中国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基地乡村里去。
作为输入现代知识必须的人这一媒介,“新乡贤”的社会建构,具有尝试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的珍贵价值。
传统中国文化深植于乡土之中,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有着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的精神。
在中国家族、乡土文化传承中,具有深厚的根系和广阔的脉系。
乡土文化的有机循环,一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从农民一朝的拾粪起,到万里关山运柩回乡止,那一套所系维着的人地关联,支持着这历久未衰的中国文化。
”“新乡贤”文化建设无疑秉承和凸现着这一传统文化的底色。
(摘编自王先明《“新乡贤”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建构》)材料二:城镇化已经变成了一个滋味复杂的命题,近20年以来,它陆续将诸多治理困境呈现给了转型中的中国。
在这当中,乡村空心化、乡村文化断裂、农村社会治理失效尤其令人忧心。
人们的普遍感受是,中国乡村已经被一路高歌猛进的城镇化抛在了身后,正气喘吁吁地奔跑在它狭长的影子中。
嘉祥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模块线上考试语文试题2020.5.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
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
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
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
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
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在SARS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
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
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
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
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
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
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
因此,要对被感染SARS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
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
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高一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医治创.伤(chuāng)刚愎.自用(bì)弱冠.之年(guān)差.强人意(chā)B 金蝉脱壳.(qiào)浪遏.飞舟(è)与.会人员(yù)长歌当.哭(dàng)C 叱咤.风云(chà)百舸.争流(gě)夜缒.而出(zhuì)四处游说.(shuì)D 载.歌载舞(zǎi)舐.犊情深(shì)干.练坚决(gàn)博闻强识.(zhì)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赡养凄婉人才备出山清水秀B 序幕噩梦消声匿迹丰功伟绩C 倾泻寥廓嘉言懿行各行其是D 描摹树阴绿草如茵剑拔弩张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流行元素进入教材,入选的歌词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文质美,还能感受到青年人在迷惑中依然努力追求梦想和向往美好的毅力。
(2)说“不”,在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
(3)毋庸讳言,受急功近利思想和“专才”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片面追逐“热门”专业,忽视品性修养,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人才素质下降。
A 彷徨意气淡薄B 徘徊意气淡泊C 彷徨义气淡泊D 徘徊义气淡薄4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们将开始一次山西之行,寻访抗战老兵,开启那尘封于69年前的故事,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受抗日老兵的爱国精神。
B 当听到办案人员宣布对曾锦城依法传唤时,他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但丰富的经历又很快使他镇定下来。
C 考生在考场上写的文章差别很大,有的文章内容空洞无物,让人不忍卒读....;有的文章表达优美流畅,引人入胜。
D 虽然每位考生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但要适应即兴评述应试特点的话,每个人都应该首先做到精炼简洁,让整个评述既短小精...悍,有让人回味悠长。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晕.车(yùn)跬.步(kuǐ)引擎.(qínɡ)蓊.郁(wěng)B.句读.(dòu)弄.堂(lòng)镂.刻(lóu)戕.害(qiānɡ)C.慰藉.(jiè)牵累.(lèi)狭隘.(ài)饿殍.(piǎo)D.倔.强(jué)吮.吸(shǔn)贻.误(yí)横.肉(hènɡ)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迷惘壶殇积毁销骨汗流浃背B.斑驳游弋一如既往察颜观色C.阑珊甄别契妇将雏大笔如椽D.船棹蛰居直截了当战战兢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1)3月25日,欧盟贸易总干事奥沙利文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能够帮助世界金融危机,这是全球共同的利益。
(2)20多岁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开始并研究中国古钱币,历经40多年,终于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古钱币收藏大家。
(3)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但仍属于虚构的现象。
(4)北京市公安局原络监察处处长与国内著名的瑞星公司联手制造了一起的业界假案。
A.渡过收集原形耸人听闻 B.度过收集原型耸人听闻C.度过搜集原形骇人听闻 D.渡过搜集原型骇人听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声明财产损失将到最低限度。
2019-2020学年嘉祥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夹克衫王溱陈立这些日子燥的牙花子都肿了。
陈立是理发员,在市政府大楼里的理发室工作。
一天,吃了午饭,陈立坐在沙发上刚要眯眼休息一会儿,一个小伙领着一位穿着夹克衫的中年男人走进来。
陈立定眼一看,是市长。
以前在电视上见过。
这天陈立下班回家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老婆体捡发现肺上有块阴影。
老婆哭了。
第二天复查得知,是肿瘤,假不了,但良性恶性要活检才能最后确定。
陈立立马觉得头都大了,无论怎样,手术避免不了。
这一做手术,钱就会像流水般花出去。
陈立的背上像压上了一尊石磨。
祸不单行,女儿所在的饭店经营不善,闭门歇业。
女儿失业了。
陈立有些落魂失魄,拿着推子两眼分神,以至于被剪发的那位科长都看了出来,忙问怎么了?陈立说没事没事,只是昨晚睡得晚了,精神不好而已。
人家科长不是好糊弄的,非要刨根问到底。
陈立只好如实相告。
科长说,我只负责透个信给你,最近市里一家私企马上要上市,他们那里的待遇非常高。
你女儿如果能进这样的企业就好了。
科长给陈立留下了这个企业的名字,然后说你找找人帮忙,未必没希望。
副秘书长来理发,理了一半,陈立说,不好意思啊秘书长,有件私事我想请您帮忙。
副秘书长说只管说来,能帮肯定帮。
陈立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副秘书长听罢摇摇头说,这个私企老板很牛,我在他眼里未必是个人物,开不了这个口啊!开口求市长吧,看来只有他能帮上这个忙。
陈立又不敢对市长开口。
那天市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但那天市长的声音很大,陈立从言谈中听得出,因为一个属下要市长帮着给他的亲属安排工作,市长正对下属发火。
放下电话,市长又对站在一旁的秘书说,以后记住,凡是找我办这种事的统统给我挡出去。
八项规定说得多清楚了,还抱幻想。
陈立听了,庆幸自己没开口,否则一顿批评是少不了了。
中午市长又来了,依旧穿着那件深蓝色的夹克衫。
2019-2020学年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第一个上级(节选)马烽①去年夏天,我在省水利学校毕业以后,被暂时安排到防汛指挥部去协助工作,农建局田局长是我们的领导。
这个人面色苍白,走路总是低着头,背着手,慢吞吞地迈着八字步,讲话也是少气无力,好像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激动。
②一天夜里,山洪暴发了。
我接到电话,一口气跑到农建局,撞开田副局长的房门:“老田,永安河发洪水!安乐庄决口了!”他一只手支起半个身子问道:“安乐庄什么地方决口了?”我说:“汽车路东。
”他听完,竟又躺下了,不紧不慢地说:“没甚要紧。
”我又急又气:“你知道有多么大流量?一百多个!”“那更没办法!反正堵也堵不住,任由它流吧。
”③正在这时,办公室小秦慌慌急急跑进门,大声说道:“三岔河也发洪了!”他的话音刚落,老田就像中了电似地“呼”一下坐了起来回道:“多大流量?”小秦说:“水漫到龙王庙背后了。
”老田说:“那至少有九十个。
”他一面急忙穿衣服,一面说:“赶快通知海口村、田家庄,全体上堤。
快!”④我刚跑回办公室,老田就大踏步跑进来,一手拿着件雨衣,精神抖擞,满面红光。
他把雨衣一扔,抓起耳机就开始给各村打电话。
“马上接杜村,上舍……听着,把三支渠的闸拔开一孔……什么?已经全拔开了?我就怕你们来这么一手,马上闸住两孔……”他放下这个耳机,马上又抓起另一个,详细地指示:要防守哪段河堤,开哪个支渠闸,闭哪个支渠闸……我忙把河流渠道图铺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他根本没看一眼,继续讲他的。
⑤老田打完电话,回头对我说:“咱俩到海门去,恐怕那里南堤要出问题。
”在车上,我问他,为什么安乐庄决了口,他一点都不着急;而三岔河只有九十多个流量,他就急成那个样子?他说:“永安河坡度大,洪水来源少。
别看来势猛,顶多四个钟头水就退了;再说,汽车路东种的都是高秆作物,过一下水也淹不死。
2019-2020学年嘉祥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
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
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
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
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
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
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
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
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
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
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检测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说明: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
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
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
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
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