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篇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论语》之“为学”篇国学经典是中华⽂化的精粹,是艺术和精神的宝库。
学习国学,熟读国学,背诵国学,理解国学,铭记国学是弘扬⽂化的⼀种⽅式,也是提升⾃⼰修养的⼀种⽅法。
《论语》是国学的经典部分之⼀,古有赵匡胤“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今天介绍《论语》中的“为学”篇,若是有理解上的问题或者独到的见解可以在留⾔板相互交流。
(⼀)⼦⽈: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夏⽈:贤贤易⾊,事⽗母能竭其⼒,事君能致其⾝,于朋友交,⾔⽽有信,虽⽈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三)⼦⽈:君⼦不器。
(四)⼦⽈: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五)⼦⽈: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六)⼦⽈:由,诲⼥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七)⼦⽈:朝闻道,⼣死可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九)⼦⽈:三⼈⾏,必有我思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曾⼦⽈:⼠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仁以为⼰任,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学如不及,犹恐思之。
(⼗⼆)⼦⽈:譬如为⼭,未成⼀篑,⽌,吾⽌也。
譬如平地,虽覆⼀篑,进,吾往也。
(⼗三)⼦⽈:苗⽽不秀者有矣夫!秀⽽不实者有矣夫!(⼗四)⼦夏为吕⽗宰,问政。
⼦⽈:⽆欲速,⽆见⼩利,欲速则不达,见⼩利则⼤事不成。
(⼗五)⼦⽈:古之学者为⼰,今之学者为⼈。
(⼗六)⼦贡问仁。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夫之贤者,友其⼠之仁者。
(⼗七)⼦⽈:吾尝终⽇不⾷,终⽇不寝,以思,⽆益,不如学也。
(⼗⼋)由也!⼥闻六⾔六蔽矣乎?对⽈:未也。
“居!吾语⼥。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钢不好学,其蔽也狂。
”。
1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 ·尽心上》【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但是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抬头不愧对于天,低头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难忘的八个字随着年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
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
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因此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
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
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
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
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
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
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
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
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
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
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
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
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
”或者“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
然后,悄悄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为学》文言文一、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僧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二、字词注释1. 为学:做学问。
2. 逮:及,赶得上。
3. 迄:到。
4. 屏弃:摒弃,舍弃。
5. 蜀之鄙:四川的边境。
鄙,边境。
6. 恃:凭借,倚仗。
7.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8. 顾:难道,反而。
三、翻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容易了;如果不学习,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我才能敏捷,超过别人。
但摒弃不用,那与愚笨和平庸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由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
既然这样,那么愚笨平庸和聪明敏捷的功用,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
为学文言文翻译为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4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为学文言文翻译为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为学》原文篇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推荐为学文言文翻译(推荐篇二罪己书恩师:今日吾犯大错,不可不谓糊涂,学生自当以学业为重,而算术又乃学业重中之重,而吾却糊涂如斯,未完成恩师之算术作业,是为不智不孝不义,不智者,实属智商低下难以为之,不孝者,煞费父母望子成龙之苦心,不义者,辜负恩师之殷殷期望。
幸得恩师提点,吾方知吾大错铸成,罪无可恕,罪恶滔天,罄竹难书······自此以后,但凡吾有种种不轨行为,恩师只管惩罚便是,吾不敢有二话。
吾自当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忘恩师之谆谆教诲,每日三思而后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恩师书,望恩师亲之信之,见谅见谅。
论语经典名句第一章为学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朝闻道,夕死可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入太庙,每事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君子不器第二章修身篇温良恭俭让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礼之用,和为贵君子有九思君子有三戒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不知礼,无以立也恭,宽,信,敏,惠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克己复礼为仁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君子不忧不惧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人而不仁,如礼何德不孤,必有邻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以约失之者鲜矣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第三章交友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猖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道不同,不相为谋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第四章处世篇巧言令色,鲜矣仁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君子易事而难说也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小不忍,则乱大谋听其言而观其行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知者乐仁者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三思而后行欲速则不达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小人之过也必文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非敢后也,马不进也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贤贤易色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奢则不孙,俭则固第五章义利篇先事后得,非崇德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君子无所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义不为,无勇也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当仁,不让于师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贞而不谅君子周急不继富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第六章治国篇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知其不可而为之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举直错诸枉,则民服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为政以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无为而治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政者,正也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名不正,则言不顺君子一言以为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敬其事而后其食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敬事而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乡愿,德之贼也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为国以礼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一言而兴邦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近者说,远者来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君子谋道不谋食第七章孝亲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事父母几谏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今之孝者是谓能养第八章教育篇不学礼,无以立闻斯行诸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天厌之~天厌之吾岂匏瓜也哉夫子之墙数仞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天之将丧斯文也天生德于予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爱之,能勿劳乎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曾国藩文集《为学篇》原文、翻译及解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曾国藩文集《为学篇》原文、翻译及解析【导语】:为学篇读书须专一经【原文】至唐镜海先生处,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
《为学》原文加翻译《为学》原文加翻译导语:《为学》本文选自《白鹤堂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为学原文加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为学》原文加翻译【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学,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不及别人。
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
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
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
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
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告诉富和尚:“我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着什么去呀?”穷和尚说:“我有一个盛水的瓶子和一个盛饭的钵就足够了。
文言文阅读——为学篇牛角挂书密①以薄鞯②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③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④。
”玄感遂倾心结纳。
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选自《新唐书·李密传》)【注释】①密:李密,隋末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后投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成为首领。
②鞯:衬托马鞍的垫子。
③按辔:按捺住马鞍。
④非若等辈:不同于你们这些人。
若,你,你们。
【习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遣.人入关迎密()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何书生勤如此?3.“牛角挂书”讲述了李密勤奋读书的故事,你能说出四个意思相近的成语吗?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选自《西京杂记》)【注释】①逮:及。
②穿壁:在墙上凿洞。
③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④资:借。
⑤大学:大学问家。
【习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匡衡勤学而.无烛()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遂.成大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王充求学王充①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②。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注释】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
荀子为学篇原文及译注荀子《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注释: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蓼蓝。
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
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
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于:从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
以:把。
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有,通“又”。
槁,枯。
暴,同“曝”,晒干。
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
省,省察。
乎,介词,于。
博学:广泛地学习。
三字经为学篇内容《以〈三字经〉为学篇的指南》《三字经》这古老的蒙学经典,就像一把智慧的钥匙,能打开学习的大门。
《三字经》里的学问啊,那可不得了。
它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每一句都藏着珍贵的东西。
你看那“人之初,性本善”,简单的几个字,却道出了人性最本真的东西,就像在清澈的泉水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告诉我们啥呢?人一出生,内心是纯净善良的,就像刚长出来的小嫩芽,充满着生机与希望。
这是在给我们的学习定下一个基调啊,学习不是为了变得世故,而是为了保持和发扬内心的善。
再说说里面提到的那些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为了孩子的学习,那可是煞费苦心。
这像啥呢?就像一只老母鸡,总是想给小鸡找到最安全、最适合成长的地方。
我们学习的时候,是不是也得有这样的环境意识呢?我们的父母不也像孟母一样,想给我们创造好的条件吗?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那不是辜负了他们的一番苦心?就如同把一颗精心培育的种子扔到了荒地里,多可惜啊。
还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在里面呢。
孙敬和苏秦为了学习,对自己那叫一个狠啊。
把头悬在梁上,用锥子刺大腿,这得多疼啊。
这就好比爬山,学习的山峰又高又陡,他们为了登顶,不惜一切代价。
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比他们好太多了,不用受那样的苦,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如果说学习是一场长跑,他们是穿着草鞋在泥泞里跑,我们可是穿着轻便的跑鞋在平坦的大道上跑,我们要是还跑不过他们,这说得过去吗?《三字经》里也有很多关于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些道理就像道路上的指示牌,指引着我们前行。
它教会我们要尊重师长,“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师长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如果没有师长的教导,我们就像在黑暗里乱撞的小虫子。
你想想,要是没有老师给我们讲解知识,我们能知道这么多有趣的东西吗?对待老师,就得像对待宝贝一样珍惜,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学习《三字经》,也是在学习一种文化的传承。
这就像接力赛,先辈们把智慧的接力棒传给我们,我们不能把它丢了。
为学
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